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354章 农册承恩躬身受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354章 农册承恩躬身受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解链桥黝黑的桥身横跨断魂涧,在秋阳下泛着沉甸甸的金属光泽,桥面上矿工与百姓往来穿梭的脚步,带着劫后余生的轻快与对新生的期盼。那由罪恶镣铐熔铸而成的通途,如同一个无声的宣告:冰冷的铁器可以禁锢人身,亦可熔铸成连接希望的脊梁;强权可以肆虐一时,却终将被正法与人心的力量重塑。这震撼的一幕,随着获释矿工的口口相传,如同长了翅膀,飞出了黑石峪的山坳,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东宫庭院内,金菊吐蕊,丹桂飘香,秋日的阳光带着暖融融的慵懒,洒在光洁的石阶上。澈儿刚处理完几份关于各州府效仿“解链桥”模式、将抄没的非法刑具熔铸为民用器物的奏报,心情尚沉浸在那股涤荡污浊、重塑秩序的激越之中。内侍总管轻步而入,脸上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殿下,农部致仕老尚书,陈公讳敬之,命人送来一物。言明须殿下亲启。”

“陈老尚书?”澈儿微微一怔。陈敬之,三朝元老,毕生心血倾注于农桑水利,主持编纂过数部农书,晚年因腿疾致仕,已归隐江南多年,不问世事久矣。这位德高望重的农学泰斗,此时送来何物?

“人在何处?”澈儿问道。

“送物之人乃陈府老仆,正在宫门外候着。”内侍总管躬身回答,“陈公言,此乃其毕生心血所系,唯恐托付非人,故遣心腹老仆亲送,务必交到殿下手中。”

澈儿心中一动,一股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放下朱笔,整了整衣冠:“请至偏殿,本王亲迎。”

偏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位身着洗得发白、浆得挺括的葛布长衫、须发皆白、身形清瘦的老者垂手恭立。他身旁放着一个一尺见方、用上等紫檀木精心打造的匣子,匣面光滑如镜,隐隐透出内敛的光华。老者脸上布满岁月刻下的深深沟壑,眼神却依旧清亮,带着农人特有的质朴与岁月沉淀的睿智。见到澈儿步入殿内,他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颤巍巍地便要下拜。

“老丈不必多礼!”澈儿疾步上前,稳稳托住老者的手臂,声音温和而敬重,“陈老尚书乃国之瑰宝,农学宗师。老丈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老仆眼中泛起点点泪光,声音哽咽:“殿下折煞老奴了!老奴奉我家老爷之命,将此物献与殿下。”他郑重地捧起那沉甸甸的紫檀木匣,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澈儿双手接过。匣子入手温润,分量不轻。他轻轻打开铜扣,掀开匣盖。

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墨香与淡淡樟脑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时光沉淀的厚重感。匣内红绸衬底,静静躺着一册书。

这册书,一眼望去便知年代久远。书页泛黄,边缘卷曲磨损,甚至有些地方已呈深褐色,如同被岁月烟火熏燎过。封皮是深蓝色的厚纸板,早已褪色,上面用端正的馆阁体写着书名:《齐民要术辑录》。但真正令人动容的,并非书籍本身,而是书页间!

澈儿小心翼翼地捧出书册。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他轻轻翻开第一页。

只见泛黄的书页空白处、行距之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布满了蝇头小楷的批注!墨色深浅不一,有新有旧,显然非一时所书。字迹清隽而有力,带着一种数十年如一日伏案耕读的沉稳。批注内容包罗万象:有对古法的考据辨误,有结合不同地域土壤气候的种植心得,有对虫害防治的独到见解,有对水利灌溉的巧妙设计,更有无数记录着天时、节气、雨水、收成之间微妙关联的详细笔记!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一位皓首老者,在孤灯下,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记录、思索、实践的身影。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书页间还夹着许多泛黄的纸条,上面或是手绘的农具改良图样,或是某种作物的生长形态速写,笔触虽简,却精准传神。书页的空白处几乎被填满,却排列有序,丝毫不显凌乱,反而构成了一幅以古籍为基、以心血为墨的壮阔知识图谱!

澈儿一页页翻看着,指尖拂过那些温润而微糙的纸面,拂过那些力透纸背、凝聚着毕生智慧的字迹。他看到了“冬麦返青遇倒春寒”的应对批注,与他自己修订农书时的想法不谋而合;看到了关于堆肥发酵温度控制的精妙记录;看到了对江南水田与北地旱作差异的深刻剖析……这哪里仅仅是一册古籍?这分明是一座由毕生心血浇灌而成的农学宝库!

就在澈儿心神激荡,沉浸于这浩瀚农学智慧之时,殿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努力克制的脚步声,伴随着拐杖点地的“笃笃”声。

澈儿抬头望去。只见殿门口,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深青色布袍、白发萧疏、身形佝偻的老者,正由一名小厮搀扶着,颤巍巍地站在那里。老者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面色带着病后的苍白与长途跋涉的疲惫,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如同历经风霜却依旧锐利的鹰隼,正紧紧盯着澈儿手中那册泛黄的农书!正是致仕多年的农部老尚书,陈敬之!他竟不顾年迈体衰,亲自从江南赶来了!

“陈老!”澈儿心头剧震,连忙放下书册,疾步迎上前去,“您老怎亲自来了?舟车劳顿,您的身体……”

陈敬之却仿佛没有听到澈儿的关切,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牢牢锁定在澈儿方才放下的那册《齐民要术辑录》上。他挣脱了小厮的搀扶,拄着拐杖,一步一顿,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定地走向书案。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终于走到书案前。陈敬之伸出枯瘦如柴、布满老人斑的手,指尖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极其轻柔、极其珍重地抚上那册泛黄古籍的封面。如同抚摸失散多年、终于重逢的骨肉至亲。

他的指尖缓缓移动,拂过封面上那褪色的字迹,拂过书页边缘的磨损,最终停留在一页写满密密麻麻批注的内页上。浑浊的老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在深深的眼窝中打着转。他嘴唇哆嗦着,喉头滚动,发出低沉而沙哑的、如同砂纸摩擦般的声音:

“老朽…老朽一生碌碌,唯与此书相伴…田间地头,孤灯寒舍,所思所悟,尽付于此…” 他的手指用力摩挲着那些力透纸背的批注,仿佛要将毕生的心血与眷恋都揉进这书页之中,“原以为…原以为这些微末之识,将随老朽朽骨,一同埋入黄土,归于沉寂…”

他猛地抬起头,饱含泪水的、锐利无比的目光,如同穿透岁月的利剑,直直刺入澈儿的眼底!那目光中,有审视,有期盼,更有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托付!

“然…然闻殿下重农桑,恤民力,深入阡陌,修订农书,更于黑石峪…解民倒悬,熔镣铸桥!”陈敬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颤抖,“老朽在江南,闻此壮举,老怀激荡,夜不能寐!此册…此册拙作,虽鄙陋不堪…”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那册书郑重地捧起,枯瘦的双手因用力而青筋凸起,目光灼灼地逼视着澈儿,一字一句,如同洪钟大吕,在静谧的偏殿中轰然作响:

“今见殿下重农务实,心系黎庶!老怀甚慰!此册,得遇明主传承,乃其——大幸也!”

“大幸也”三字,如同耗尽了他最后的气力,带着无尽的感慨、欣慰与如释重负的托付,重重落下!两行浑浊的老泪,终于挣脱眼眶的束缚,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无声滑落,砸在光洁如镜的紫檀书案上,洇开两小片深色的印记。

殿内一片寂静。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也照亮了老人脸上那纵横的泪痕与眼中灼灼的光华。

澈儿肃立案前,心头如同被重锤击中,激荡翻涌!眼前这册泛黄的农书,此刻重逾千钧!它承载的不仅是陈敬之毕生的学识,更是一位皓首穷经的老臣,对这片土地、对万千农人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他这位储君最殷切、最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托付!

他整肃衣冠,收敛了所有表情,眉宇间只剩下无比的庄重与虔诚。迎着陈敬之那灼热期盼、泪光闪烁的目光,澈儿缓缓地、深深地躬身下去!

脊梁弯折成一个恭敬无比的弧度,如同成熟的稻穗向大地致意。他的双手,以一种近乎承接圣物的姿态,稳稳地、郑重无比地伸出,捧向那册凝聚着智慧与心血、承载着无限期望的《齐民要术辑录》。

“陈公厚爱,晚辈…惶恐。”澈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在寂静的殿宇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此册心血,字字珠玑,乃农桑至宝,万民之福!晚辈…定不负所托!”

他的双手,稳稳地、虔诚地接过了那沉甸甸的书册。指尖触及那温润而微糙的纸页,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那份薪火相传的滚烫温度。

“必使先贤智慧,泽被后世,光耀千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