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292章 沈府夜宴见家风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292章 沈府夜宴见家风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暮色四合,将巍峨宫墙的轮廓吞没,只余下点点灯火勾勒出森严的线条。东方澈并未直接回东宫,车驾在宫门处悄然转向,驶入了毗邻皇城、却自有一番肃穆气象的靖国公府所在街巷。

此番造访,早已遣心腹报备过父皇与殷师,轻车简从,只带了两名最沉稳的贴身侍卫,低调得如同寻常勋贵子弟间的往来。

车辕停在靖国公府那两扇厚重的、钉着碗口大铜钉的黑漆大门前。门楣之上,“敕造靖国公府”的金字匾额在暮色中依旧透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与想象中勋贵府邸的奢华张扬不同,门前并无石狮镇守,只有两株虬劲的老松,如同沉默的卫士,枝干在晚风中发出低沉的呜咽。

门房早已得了消息,无声而迅捷地打开侧门,动作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

沈骁已在门内等候。他换下了平日的劲装,着一身深青色云纹锦袍,腰间束着同色玉带,更衬得身姿挺拔如枪。见澈儿下车,他大步迎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爽朗笑意,抱拳行礼:“殿下驾临,寒舍蓬荜生辉!” 言语虽恭敬,眼中却无半分拘谨,只有挚友重逢的喜悦。

“沈兄。” 东方澈含笑回礼,目光扫过沈骁身后。靖国公沈老侯爷与夫人已立于阶前。老侯爷须发皆白,身形依旧魁梧,穿着一件半旧的藏蓝色常服,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昔年翱翔边关的雄鹰,只是那锐利中沉淀着岁月磨砺后的沉静。

沈夫人则是一身素雅的绛紫色衣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笑容温和得体,带着世家主母的雍容气度。两人待澈儿,恭敬而不失长辈的亲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老臣(臣妇)参见太子殿下。” 老侯爷夫妇欲行大礼。

东方澈连忙上前一步,稳稳托住老侯爷的手臂:“老国公、夫人快快请起!今日澈儿非以东宫身份而来,只作沈骁好友,叨扰府上,万勿多礼。” 他语气真诚,眼神清亮,毫无储君架子。

沈老侯爷顺势起身,布满风霜痕迹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笑意,声音洪亮依旧,带着北地特有的浑厚:“殿下既如此说,老臣恭敬不如从命。骁儿,还不快引殿下入内?外间风大。”

府内景象,印证了门前的第一印象。庭院开阔,青石板铺地,干净得几乎能映出人影。不见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奇石叠翠,只有几株苍松翠柏,修剪得刚劲有力,透着一股磊落的硬朗之气。

回廊两侧的兵器架上,整齐地陈列着擦拭得锃亮的长枪、硬弓、雁翎刀,虽未出鞘,凛然之气已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柏清气与若有若无的、属于钢铁与皮革的冷硬气息。仆役往来,脚步轻捷,目不斜视,行动间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静默。

宴席设在府邸正厅旁的暖阁。阁内陈设简朴,一桌一椅皆厚重实用,不见繁复雕饰。壁上悬着一幅巨大的北境舆图,山川河流、关隘城堡标注得密密麻麻,墨色深沉,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另一侧墙壁,则挂着一柄样式古朴、刀鞘磨损严重的战刀,刀柄缠着深色的布条,显然年代久远,是常被主人摩挲的旧物。

菜肴陆续摆上,并无过分奢靡的山珍海味,多是北地风味:炙烤得金黄流油的羔羊肉,大块炖得酥烂入味的牛腩,几样时令菜蔬,一盆热气腾腾、撒着葱花的羊肉汤饼,还有几坛泥封未启、散发着浓郁酒香的北地名酿“烧刀子”。菜式质朴,分量十足,透着边关将士的豪迈与实在。

沈老侯爷亲自执壶,为澈儿斟满一杯“烧刀子”。那酒液澄澈如水,入喉却如一道火线直贯而下,灼热滚烫。“殿下,尝尝这真正的北地风味!比那些温吞吞的江南黄酒可带劲多了!” 老侯爷声音洪亮,眼中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

东方澈毫不推辞,举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气直冲鼻腔,烧得喉咙发烫,一股热流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驱散了深秋的寒意,也让他精神一振。“果然痛快!名不虚传!” 他放下杯,由衷赞道。沈骁在一旁哈哈大笑,也陪饮了一杯。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沈老侯爷几杯烈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他不再拘泥于君臣之礼,眼神中流露出追忆往昔的神采。

“殿下,” 老侯爷拿起一根筷子,点在桌面上,仿佛那是北境的沙盘,“您别看北境现在还算安稳,几十年前,那真是狼烟遍地,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老夫记得最清楚的是,天佑二十三年那个冬天,雪下得那叫一个大!鹅毛大雪连着下了七天七夜,平地积雪没过马肚子!”

他声音沉缓下来,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凝重:“老夫时任前锋营参将,奉命率一队斥候出关探查敌踪。谁知遇上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白毛风刮得人睁不开眼,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迷失在茫茫雪原里,冻得手脚都没了知觉。就在快撑不住的时候,发现雪窝子里埋着一个人!是比我们早几天出关的另一队斥候的弟兄,叫赵铁柱,只剩下半口气了。”

老侯爷的讲述仿佛将所有人都带回了那个酷寒绝望的雪夜。他详细描述着如何将冻僵的赵铁柱从雪堆里扒出来,如何撕下自己的皮袄裹住他,如何用仅存的体温去温暖他冻僵的手脚。风雪呼啸,天地一片混沌,前路渺茫,后有追兵可能的威胁,每一步都可能是绝境。

“那时候,哪还顾得上什么军令、什么探查!就是一条命,也不能丢下自己的袍泽兄弟!” 老侯爷的声音斩钉截铁,眼神锐利如刀,“老夫把他绑在自己背上,用绳子勒紧,一步一步往回挪。雪深路滑,好几次差点栽进雪沟里。其他弟兄轮流在前面探路,用身体挡住最猛烈的风雪……整整走了两天一夜!回到关隘时,赵铁柱还剩一口气,老夫自己的脚趾头,冻掉了三个!”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指着自己缺失的脚趾部位,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事。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燃烧的毕剥轻响。沈骁听得入神,拳头下意识地握紧。东方澈目光沉静,心中却掀起波澜。这平淡叙述背后的惊心动魄与生死情谊,远胜千军万马的宏大叙事。

“还有一回,” 老侯爷呷了口酒,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是在鹰愁峡。一股鞑靼游骑仗着地形熟悉,不断袭扰我们的运粮队,滑溜得像泥鳅,抓都抓不住。硬打,他们往峡谷深处一钻,地形复杂,我们容易吃亏。”

他放下酒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画着曲折的线条:“老夫琢磨着,这帮孙子不是喜欢钻山沟吗?好!老夫就让他们钻个够!故意放出风声,说有一批重要的军械要从另一条小路秘密押运。然后在鹰愁峡出口必经的一片开阔地,连夜命人挖了无数个浅坑,坑里埋上削尖的木桩,上面薄薄地盖一层浮土枯草。再派一队人马,装作押运粮草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路过……”

老侯爷脸上露出一种老猎手般的得意:“那帮鞑靼崽子果然上当,以为逮着了大鱼,嗷嗷叫着从峡谷里冲出来,想包我们的饺子!结果呢?冲在前头的马匹一脚踏进坑里,木桩子穿膛破肚!后头的收不住势,人仰马翻,乱成一锅粥!老夫带着伏兵从两边山坡上冲下来,弓箭招呼!那一仗,打得痛快!斩首百余,俘虏几十,剩下的吓得屁滚尿流,再不敢轻易靠近鹰愁峡五十里内!” 他拍了下桌子,震得杯盘轻响,豪气干云。

沈骁适时补充细节:“祖父这招叫‘请君入瓮’!后来写进了北境边军的操典!孙儿在边关轮戍时,还听老兵们津津乐道呢!” 语气中充满对祖父的敬仰。

老侯爷摆摆手,眼中却满是欣慰:“老了,都是陈年旧事,提它作甚。殿下听听就好。” 他看向东方澈,目光深邃,“治军打仗,光靠勇猛不行,更得用脑子。要懂天时、地利、人心。更要紧的是,”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这里得装着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为将者,若不能护佑麾下儿郎,纵有盖世武功,也不过是匹夫之勇!”

东方澈肃然起敬,举杯道:“老国公金玉良言,澈儿受教。将士同心,方为百战之基。敬国公,敬边关忠勇将士!” 三人再次举杯共饮,烈酒入喉,热血沸腾。

宴席正酣,暖阁的珠帘被轻轻掀开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怯生生地探了进来。梳着双丫髻,约莫六七岁年纪,粉雕玉琢的小脸上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席间众人,目光最终落在东方澈身上。正是沈骁的幼妹,沈家的小明珠,沈玥。

“玥儿,不可无礼。” 沈夫人轻声呵斥,语气却满是宠溺。

小丫头却不怕,反而大着胆子走了进来,径直跑到东方澈的席前,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问:“太子哥哥,哥哥说你去过江南!江南是什么样子呀?是不是有很多花花?比我们府里的梅花还多吗?”

孩童天真无邪的问话,瞬间冲淡了方才谈论边关战事的肃杀之气。暖阁内众人都笑了起来。东方澈看着眼前这双清澈纯净、充满好奇的眼睛,心也变得柔软。他放下酒杯,微微俯身,声音温和得如同春风拂柳:

“江南啊……春天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很多的花。粉色的桃花,像一片片云霞落在河岸两边;雪白的梨花,开满了山坡,远远望去,像是下了一场温暖的雪;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风一吹,就像金色的波浪在跳舞……”

他耐心地描述着江南的水乡风光:弯弯的石拱桥下摇过吱呀作响的乌篷船,船娘唱着软糯的吴侬小调;细雨蒙蒙时,青石板路泛着水光,撑着油纸伞的行人走过,像一幅水墨画;夏夜池塘里,碧绿的荷叶托着粉嫩的荷花,青蛙在荷叶间呱呱叫着,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

小沈玥听得入了迷,大眼睛忽闪忽闪,小嘴微张,仿佛已置身于那遥远而美丽的画卷之中。她伸出小手,轻轻拉住东方澈的衣袖,央求道:“太子哥哥,玥儿也想去江南看花花,看小船船……”

“好,等玥儿长大了,太子哥哥带你去。” 东方澈笑着应允,轻轻摸了摸她柔软的发顶。沈骁在一旁看着妹妹与挚友的互动,眼中笑意温暖。

这场不循常礼、充满边关豪情与家常温暖的夜宴,直至月上中天才结束。辞别时,沈老侯爷与夫人亲自送至府门。老侯爷并未再多言,只是用力拍了拍澈儿的肩膀,那力道沉稳而厚重,传递着无声的信任与期许。沈骁则一路将澈儿送至车驾旁。

夜色深沉,靖国公府门前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沈骁看着东方澈登上马车,忽然低声道:“殿下今日能来,祖父和母亲……都很高兴。家父和兄长常年在边关,府里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东方澈在车辕上回身,望着夜色中挚友清晰而坚毅的轮廓,郑重道:“沈府家风,忠烈磊落,澈儿敬佩。他日若有机会,定当亲赴北疆,领略我大靖边关的雄浑气象,也去看望沈伯父与令兄。”

沈骁眼中骤然亮起灼灼光芒,抱拳朗声道:“那臣就在雁门关上,备好最烈的烧刀子,恭候殿下大驾!”

车帘落下,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东方澈靠坐在车厢内,闭目养神。靖国公府的简朴厚重、老侯爷讲述的边关铁血、小沈玥天真烂漫的江南之问、还有沈骁那句“备好烧刀子”的铿锵承诺……种种画面与声音在脑海中交织回荡。

这方不显奢靡却自蕴风骨的府邸,如同北境边关的一个缩影,忠勇、坚韧、热血,又带着对家国安宁最朴素的期盼。一股沉甸甸的、名为责任的力量,伴随着窗外清冷的月色,悄然沉淀在他年轻的心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