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192章 石桥裂芯 蛀墩难承万民重

洛河上的永济桥裂了道缝。石板桥面上的“平安”二字被车轮碾得模糊,桥墩的石缝里渗出黄水,像道没擦净的泪痕。有个赶车的老汉牵着牲口,不敢上桥,“前几日有辆载重车过,桥身晃得像筛子,我看这桥怕是撑不过今冬。”

澈儿站在桥头,玄色靴底踩着块松动的石板,“咯吱”一声往下陷。他俯身看桥缝,里面塞着些碎砖和烂木,像块没长好的疮。“传石匠营。”他声音里带着冰碴,“把桥拆了重造,拆的时候仔细看,桥墩里到底塞了什么东西。”

“拆桥?”知府慌得袍角扫过桥面,“殿下,这桥是十年前刚修的,花了三万两银子,说是‘百年不塌’……”

“百年不塌?”澈儿指着桥缝里露出来的朽木,“用烂木头填桥墩,用沙土混石灰当灰浆,这桥能撑十年,已是侥幸。查当年的监工和石匠,凡是偷工减料的,一个都别放过。”

拆桥的那天,百姓们都来看热闹。石匠们用撬棍插进桥缝,“咔嚓”一声,石板翻了起来,底下的横梁竟有一半是朽的,虫蛀的洞里还住着几只老鼠。最让人吃惊的是桥墩,砸开外层的青石,里面全是碎砖、瓦砾,还有些没烧透的煤渣,像堆填不满的垃圾。

“怪不得去年发大水,桥身晃得厉害。”有个老石匠蹲在桥墩旁,摸着里面的烂木,“这哪是桥墩,分明是个空壳子!正经的桥墩该用整块青石,灰浆里掺糯米汁,这倒好,用沙土糊弄,是拿百姓的性命当儿戏!”

澈儿让人把拆下来的废料堆在岸边,碎砖烂瓦堆得像座小山。他拿起块青石,上面刻着“匠作李三”,字迹歪歪扭扭,“把当年参与修桥的匠人都找来,认认这些料,说说这石头是从哪来的,灰浆是怎么调的。”

匠人们被押来时,个个脸色煞白。有个姓李的石匠,腿一软跪在废料堆前,“是……是监工张大人让我们这么干的。他说买石料的银子省下来,分我们三成,还说‘桥塌了有官顶着’……”他从怀里掏出块碎银,是当年分的赃,“这昧心钱,我揣了十年,夜夜做噩梦。”

查账册的差役捧着账本跑过来,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殿下,账上写着用了千块青石,实则只买了六百块,剩下的银子都进了张监工的私库,还有他给知府送礼的记录……”

“把张监工和知府押入大牢。”澈儿的声音像敲在石桥上的锤,“石匠营重新修桥,用最好的青石,灰浆里掺三成像样的糯米,桥墩要打三丈深的地基,每块石头上都刻匠人名姓,出了问题,找谁都跑不了。”

新桥动工那日,百姓们送来自家的糯米,说“这桥要承万万人的脚,得用真东西”。石匠们把青石凿得方方正正,灰浆调得像稠粥,每砌一层,都用铅锤吊线,说“差一分都不行”。有个老石匠在桥心石上刻了行小字:“心正则桥正”,刻得深,像要嵌进石头里。

拆下来的旧桥墩废料,被运去填了城南的洼地。有个孩童在废料堆里捡了块刻着字的碎砖,是当年的“平安”残片,他把砖埋在自家菜地里,说“让这骗人的东西,好好长点实在的”。

新桥落成那天,百姓们扶老携幼来踩桥。马车驶过桥面,稳得像走平地,桥身的石缝里渗着清水,是糯米灰浆在“出汗”,看着干净又踏实。澈儿站在桥心,看着洛河水悠悠流过,知道这桥或许也有朽坏的一天,却像在人心上立了块碑——碑不高,却能让人看清偷工减料的丑,记住踏踏实实的好,让所有造桥的、走路的,都不敢忘了“民为天”三个字的分量。

后来,永济桥成了个说法。别处修桥铺路,都要念叨“别学永济桥的旧样子”,石匠们刻名字时格外用心,说“这字刻上去,就是一辈子的良心”。有次山洪暴发,冲垮了不少堤坝,永济桥却纹丝不动,百姓们都说,是桥心石上的字在护着它,那字里藏着比石头还硬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