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191章 书院归仓 墨香混染稻粱香

嵩阳书院的学田荒了大半,杂草长得比人高。老夫子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看着被富家子弟圈占的地块,气得胡须发抖,“那些膏粱子弟,把学田租给佃户,收的租子比官府还重,却连本《论语》都念不全!”他指着书院匾额,“‘明德’二字都快被铜锈吃了,还谈什么教化!”

澈儿踩着露水走进书院,青石板路上的苔藓滑得很,像抹了层油。正厅里的匾额“学海无涯”被蛛网蒙着,案上的竹简散了捆,有片上面写着“民为贵”,却被虫蛀了个洞,“民”字缺了最后一笔。

“查学田账册。”他对跟来的县丞说,声音撞在空荡荡的厅堂里,“凡被私占的学田,三日之内归还;收的苛租,加倍退还给佃户。把西跨院那几间空房改粮仓,匾额换‘广济仓’,秋收后,学田的收成一半留作书院束修,一半入仓济贫。”

“改粮仓?”山长捧着账册的手抖了抖,纸页哗啦啦响,“殿下,书院是讲学的地方,堆粮食怕是……”

“饿着肚子,怎么讲学?”澈儿走到后院,那里原是个小粮仓,如今锁着,门缝里透出霉味,“去年大旱,佃户们吃不上饭,书院却用学田租子买了十箱宋版书,摆着看,不如煮成粥实在。”他让人砸开锁,里面的陈米果然发了霉,绿毛长得像青苔。

退租那日,佃户们排着队来领粮。有个老汉捧着糙米,手抖得厉害,“二十年前,我爹就是在这学田当佃户,供我念了三年书。如今……如今总算见着学田真能养人了。”他把米袋贴在胸口,像捧着块暖玉。

改粮仓的工匠们正拆西跨院的隔墙,青砖落地的闷响里,混着老夫子们搬书的动静。有个年轻先生抱着捆《诗经》,舍不得放下,“这些书……”

“搬到东厢房去,”澈儿指着朝阳的房间,“那里干燥,书不易坏。”他看着工匠们在墙上凿通风口,“粮仓要透气,书也要透气,两者不冲突。”

新粮仓落成时,匾额“广济仓”挂在了西跨院,字迹是澈儿写的,笔锋里带着股憨气,不像“学海无涯”那般飘。开仓那日,学田收的新麦倒进仓,麦香混着东厢房飘来的墨香,在院子里绕着圈,老夫子们闻着,竟说“比檀香还好闻”。

有个曾占学田的富家子,被父亲逼着来书院帮工。他扛着粮袋走过晒场,见佃户们正跟着先生念《孝经》,“力于农圃”四个字念得格外响,突然红了脸,说“我也想跟着念书”。山长让他先从《急就章》学起,他却总爱往粮仓跑,说“闻着麦香认字,记得牢”。

澈儿来书院时,正撞见先生们在晒书。竹简摊在粮仓前的空地上,阳光晒得竹片发脆,有片写着“耕读传家”的简,被风吹到麦堆旁,墨香混着麦香,像两个老朋友终于见了面。

“从前总说‘万般皆下品’,”老夫子摸着胡须笑,“如今才懂,没有稻粱香,哪来墨书香。”澈儿没说话,只是拾起那片竹简,放回晒书的架子上,位置刚好在“民为贵”那片简的旁边。

秋阳穿过书院的银杏叶,在地上洒下碎金。澈儿知道,改粮仓挡不住所有的学风败坏,却像在荒芜的学田里播了种——种不深,却能让学田回归本真,让墨香混着稻粱香,让所有人明白,读书人的底气,不该只在故纸堆里,更该在养活百性的田垄上。

后来,嵩阳书院的学田成了榜样。别处的书院也学着把多余的地块租给贫民,收的租子用来办蒙学,教那些买不起书的孩童认字。有个蒙童在作文里写:“书院的粮仓里,藏着比书还重要的道理”,先生看了,在后面批了个“善”字,墨色浓得像化不开的稻粱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