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153章 朝会定策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第153章 朝会定策

作者:我心依然132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8:09 来源:小说旗

靖康元年四月十九,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洒在北宋皇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新帝赵翊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扫视着殿下的一众朝臣。

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满朝文武都深知,此次朝会,意义非凡,关乎着大宋未来的走向。

赵翊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今日乃朕登基后首次朝会,有两件大事要与诸位商议。

其一,朕决定全国减免一年赋税,以解百姓之困。

其二,朕欲筹备伐金事宜,一雪前耻。”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便如炸开了锅一般,群臣议论纷纷。

对于减免赋税一事,朝臣们大多面露喜色,暗自点头。

这无疑是一件深得民心之事,他们这些朝堂之上的官员,也能从中受益,自然没有异议。

然而,当听到准备伐金时,众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礼部尚书吴为之率先站了出来,他微微皱着眉头,脸上带着几分疑惑与担忧,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伐金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不知陛下欲以何理由伐金?”

赵翊心中一怔,差点脱口而出“复仇”二字。

他心想,金国屡次进犯,烧杀抢掠,致使百姓生灵涂炭,大宋尊严受损,这难道还不够理由吗?但他忍住了,只是沉默片刻,目光看向了一直支持自己的李纲,希望他能帮自己说话。

李纲向前一步,神色凝重,双手抱拳,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师出有名乃行军打仗之要。

如今我大宋与金国已签订和平协议,若无端挑起战戈,恐遭天下人非议。”

赵翊心中一阵无语,暗自腹诽:“这‘中庸’思想真是害死人!孔子和孟子的书,这些人只说对统治者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就避而不谈或直接删掉。

就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后面还有‘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可直到现在都没人提到过。

这种片面的思想,必须要补全,朕要做的是真正的开‘民智’,而不是推行‘愚民’政策。”

看着朝臣们强烈反对伐金,赵翊心中的怒火蹭蹭往上冒,但他明白,这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不能和朝臣们大翻脸。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缓和下来:“各位爱卿,你们可知朕为何坚持‘靖康’年号不变?或许你们会说,这是太上皇为‘嫡皇孙’祈求国泰民安所起,朕承认有这个原因,但这并非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赵翊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只见朝臣们都一脸好奇地看着他,有的微微前倾,想要听得更清楚。

他接着说道:“主要原因是,两年前朕在梦中,遇到一位白胡子老道。

他告诫朕,务必想办法阻止金国攻破东京城,否则将会出现\"靖康耻\":金兵将攻破东京,把这里变成人间地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百姓惨遭屠戮,妇女被肆意糟蹋,就连嫁为人妇的公主也难以幸免。

无数皇室成员、王公贵族被掳往金国,百姓流离失所,家园尽毁,繁华的东京城将瞬间沦为一片废墟。

而当时的年号,正是靖康元年第二年六月十二。

也许是巧合,父皇去年也改成了同样的年号,但朕更相信,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或许在前世,我们就曾经历过这场灾难。

两年来,这样的梦境在朕的脑海中反复出现,那些惨状,朕始终无法忘怀。”

朝臣们听着,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本喧闹的朝堂,此刻突然安静得落针可闻。

蔡京为首的一帮文官,更是吓得脸色苍白,冷汗直冒。

蔡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儿媳、贵为公主的赵福金那凄惨的模样。他清楚地记得,在梦中,赵福金惨遭金人的蹂躏,最后竟因谷道破裂而死。

如今新皇所说嫁为人妇的公主,想必就是赵福金。看来,新皇的梦和自己的一模一样。想到这里,蔡京再也忍不住,向前一步,高声说道:“陛下,老臣赞成伐金!”

有了蔡京带头,其他一些朝臣也纷纷表态支持伐金。然而,仍有少部分人,其中就包括李纲,面露犹豫之色,没有出声。

赵翊心中明白,这还是“中庸”思想在作祟,但这次李纲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言语间透露着,只要有个合适的理由或借口,他们也并非完全反对。

赵翊看着李纲,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与恳切,说道:“李爱卿,你乃国之栋梁,朕深知你一心为国。

如今朕所言这‘靖康耻’的梦境,如此真实,难道还不足以成为伐金的理由吗?”

李纲抬起头,迎上赵翊的目光,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沉思片刻后,再次抱拳说道:“陛下,臣并非不愿伐金,只是此事关乎重大,需慎重考虑。

若能有更充足的理由,让天下人信服,臣定当全力以赴支持陛下。”

赵翊点了点头,心中明白,想要说服这些深受“中庸”思想影响的朝臣,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但他不会放弃,为了避免“靖康耻”的发生,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的安宁,他必须坚定地推行伐金计划。

朝会仍在继续,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仿佛也在见证着这场关乎大宋命运的激烈讨论 。

赵翊深知,前路充满荆棘,但他已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朝着伐金的目标前进,改写大宋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