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152章 靖康新章 龙袍加身的铁血之志

靖康元年四月十八,东京汴梁的天空仿佛也感知到这日的不同寻常。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巍峨的皇宫,随着旭日缓缓升起,雾气渐渐消散,露出金銮殿上那熠熠生辉的琉璃瓦,在晨光中闪烁着庄严而神秘的光芒。

皇宫内,御林军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崭新的燧火枪,整齐地排列在通往大殿的御道两侧。

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宛如一尊尊守护皇权的雕像。

红墙黄瓦间,宫人们步履匆匆,手中捧着各类仪式所需的物件,脸上带着紧张与期待。

此时的文德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三十六根盘龙金柱矗立四周,柱上的金龙仿佛随时都要腾空而起。

殿中央,巨大的龙椅之上,宋徽宗身着一袭素色常服,面容略显疲惫,却依然难掩帝王的威仪。

在他下方,满朝文武早已按品阶整齐排列,冠冕玉佩相互碰撞,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

随着一声悠长的“新皇登基——”的传唤声,赵翊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在侍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文德殿。

他身姿挺拔,步履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

龙袍上的金线绣成的龙纹在烛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动,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当赵翊走到殿前,礼部官员立即高声宣读登基诏书。

诏书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字字句句都彰显着新皇即位的正统与威严。

读完诏书后,赵翊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缓缓走到宋徽宗面前,恭敬地跪下行三叩九拜之礼。

宋徽宗看着眼前这个即将继承大统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拿起一旁案几上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双手颤抖着将其递给赵翊,声音略显沙哑地说道:“吾儿,这江山社稷,便交予你了。望你勤勉治国,保我大宋子民安康。”

赵翊双手郑重地接过玉玺,感受到手中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使命感。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宋徽宗,声音洪亮而有力:“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大宋江山,不负祖宗重托!更让保证\"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

随后,赵翊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走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当他稳稳地坐下时,整个文德殿内响起了整齐而洪亮的山呼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大殿的穹顶,直上云霄。

在登基仪式的后半程,赵翊宣布年号保持“靖康”不变。

满朝文武听闻,皆是微微一愣,随后纷纷露出赞许之色。

他们以为赵翊是感念宋徽宗为纪念赵靖生辰而取此年号,觉得这个年号寓意吉祥,颇具深意。

然而,只有赵翊自己知道,这“靖康”二字背后,藏着他深深的执念与宏大的抱负。在他的记忆中,历史的轨迹清晰地铭刻着:靖康二年,金国铁骑南下,攻破东京城,制造了震惊天下的“靖康耻”。

无数皇室成员、王公贵族被掳往金国,受尽屈辱;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繁华的东京城瞬间沦为人间炼狱,北宋也因此宣告灭亡。

此刻,坐在龙椅上的赵翊,目光深邃而坚定地望向远方。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既定的命运,在靖康第二年,率领大宋将士,挥师北上,直捣黄龙,灭了金国,一雪靖康之耻,来一场震撼天地的轮回复仇!

靖康元年四月十八的晨钟撞破汴梁薄雾,当赵翊的明黄龙袍掠过宣德门阶前时,汴京百姓早已挤满御街两侧。

卖炊饼的老汉踮脚张望,油乎乎的围裙蹭着身旁书生的长衫:\"听说新帝昨日还在军营操练?这龙袍底下怕是藏着副铁打的筋骨!\"抱着陶罐的妇人将孩子举过肩头,发髻上的银钗随着人潮晃动:\"太上皇禅位得突然,可瞧这新君的步子,比那御林军的鼓点还稳当!\"

诏书颁布的刹那,汴河码头的商船桅杆上突然飘起红绸。

漕帮老大将酒碗重重砸在船板上,粗粝的嗓音混着桨声:\"早听说太子爷总往工坊跑,要真能把漕运税减下来,咱们就算拼了命也得把粮船驶得更快些!\"绸缎庄的掌柜推了推金丝眼镜,望着报纸上的\"靖康\"年号沉吟:\"圣上沿用旧号,定是念着先帝苦心。只是这字号...倒像要把往昔晦气都烧成灰烬。\"

黄河岸边的军营里,盔甲碰撞声戛然而止。

老将军攥着快马送来的邸报,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当年赵元帅微服查访,竟和我这老卒同啃冷馒头!如今掌了天下,咱们的锈刀该磨得更快些!\"年轻的士卒们举着长枪欢呼,枪缨在风中猎猎作响:\"听说新帝已让宋军监准备好几十万燧火枪?这回定要让金狗知道,大宋儿郎的枪可不是吃素的!\"

临安城的茶楼里,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列位看官!这宋帝赵翊,七岁能挽三石弓,十三岁便识破金狗密谍!如今接过大位,怕是要让这'靖康'二字,变得名副其实!\"茶客们纷纷拍案叫绝,有人往茶碗里撒了把枸杞:\"且看新皇如何破局,咱们平头百姓别的不会,捐钱捐粮绝不含糊!\"

当夕阳为皇宫飞檐镀上金边时,赵翊站在宣政殿的龙椅前,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贺表。

最下方那封墨迹未干的信笺,是江南商会联名所书:\"愿倾半数家财,助陛下整饬武备。\"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他轻轻摩挲着传国玉玺,忽然想起登基途中,那个卖糖葫芦的孩童高举着草编皇冠朝他大喊:\"皇帝叔叔!糖葫芦分你一半!\"

这童言无忌的呼唤,此刻却如洪钟般在耳畔回响。

赵翊提笔在舆图上重重圈出燕京,烛火将影子投在满墙的军事布防图上,恍惚间竟化作千军万马。

他知道,明日早朝要议的不仅是军备粮草,更要将这从市井到朝堂的万千期许,熔铸成一柄刺破历史阴霾的利刃——就在靖康二年,就在那个本该写满屈辱的岁末,让山河重铸,让日月换新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