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2章 徒手造火枪火炮,不知是你傻,还是我傻?

那些理工科大神到古代,免不了要彰显一下自己丰富的现代理工科知识。徒手就能造一堆火器。

我也就纳闷了,抛开那些违禁品搞不到的原因。火药,钢铁,制造模具,现代要想成批量生产,也需要搭建一条足够的产业链。古代,可没有机器生产,全是手工艺,你从哪找到那么多手艺人?

而且不是“搞个铁管 火药”就能造出火枪的。穿越小说里的主角总喜欢搞“原始火枪火炮”,套路简单粗暴:用现代知识设计个铁管,灌点黑火药,塞上弹丸,“砰”的一声改变战局。可现实中这不是minecraft,也不是物理实验室。真正的火枪火炮是一整条高度复杂、系统化的技术链产物,没有配套技术,你连个响都响不起来。

火枪不是“能打响”就行,还涉及:

金属的强度与热处理;

枪管的均匀度与密封性;

引信点火的可靠性;

板机结构的制造精度;

弹药的适配性与装填方式。

别说你一个穿越者了,就算你把现代物理教材带回去,在缺乏工具、设备、材料、人工支持的前提下,也还是“两眼一抹黑”。

冶炼不行,一切免谈:高质量金属你能搞到吗?

制造火枪火炮,第一关就是材料科学。火器对金属有很高要求:

铁必须低杂质、高韧性,否则容易炸膛;

铜炮需铜锡合金,配比要精确,否则强度不够;

铸造过程需高温控制、模具精密度,否则无法形成完整腔体。

问题是,中国古代的冶金业主要服务刀剑、农具,而非火器,真正具备军工水平的炼铁术,主要集中在军器局、兵部工坊中,普通匠人无法掌握更无法独立执行。

你一个人穿过去,哪来炼炉?哪来鼓风机?哪来砂模?靠双手造出“可用火炮”?做梦都困难。

没有精密工具,你连螺丝都做不了。火枪需要枪管内部光滑、管径一致,否则射不准、打不响,甚至炸死自己。这要求你必须有:

高精度的钻孔工具;

长轴内壁打磨装置;

封口加工与螺纹切割工艺;

炮体、车轮、炮架的模块化装配设计。

可惜,这些全都依赖:车床、磨床、刨床、钻床、测量规——即“机加工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出现,要等到18世纪工业革命。

古代最先进的工具也就是风箱 榔头 木刨 线墨,你拿它怎么做出一个封闭性合格的“可控爆炸容器”?你连个金属圆柱都打不直。

点火系统是火器的灵魂。常见的包括:

火绳枪:使用硝化棉或慢火绳,但火绳保存难、潮湿环境容易熄灭;

燧发枪:需制造高强度弹簧和精密击锤,涉及弹性学和硬度控制;

雷汞火帽:近代化学产物,需要工业级化学提纯和稳定封装;

击针枪:更高阶,至少19世纪才开始量产。

你一个人穿越过去,靠柴火烧点硫磺硝石,还想稳定打响?没有现代点火器和封装技术,你只能用“火折子”去点,打慢、误点高、战斗力低——还容易炸手。

火器不能只“发射”而不“命中”,而命中就需要稳定弹药。但这涉及:

铅弹铸模与标准化生产;

纸壳药包封装技术;

定装弹药与火药密度配比;

火炮弹丸带旋设计(后膛炮才有);

后坐力吸收系统(轮架、铁箍、炮座结构)。

你不可能靠几块铁片打出“量产弹药”,更别说统一口径、保持威力稳定。

再说装填速度,火枪士兵需训练半年以上才可达成“三分钟装三次弹”水准。你随手造一管火枪,还没点燃敌人就冲上来了。

真正制造火器,是需要“组织”的:

一个能熔炼金属的炉匠团队;

一批熟悉木架、轮架的木匠工班;

擅长打铁、加工的冶工;

精通制模、翻砂的模具工人;

熟练操作与调试的火器士兵。

这些人都要配合默契,有组织管理,有统一工期、工料调度、有物流支持。

一个穿越者凭什么组建?你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预算、没有军权,哪怕你骗来几个铁匠,也只会被当作“妖人”举报,命不保。

炼出火药不等于造出火器,别搞混了。火药作为推进剂,只是整个火器系统的动力源。其爆炸、推进、抛射行为高度依赖容器结构。

火器能发射,需要:

高压密闭腔室;

弹丸与膛壁密合;

精确的点火与瞬时释放;

合适的后座缓冲系统;

再装填结构设计。

你炼得出黑火药,最多造“土炸弹”。而真正意义上的“枪炮”,是气压、力学、冶金、机械的集成之作,远非“黑火药 铁筒”可比。

就算你造出1杆火枪又如何?战争从来不是“谁先点火谁赢”,而是:

谁能大规模生产;

谁能训练出标准士兵;

谁能整合骑兵、步兵、火器的战术体系;

谁能供应充足的弹药、备件、维修服务。

你一个人掌握“技术”,若没生产线、没后勤、没指挥系统,那你的火器就是个“烟花爆竹”而已。穿越小说中“主角持火枪压万人”的剧情,不但反智,还侮辱了古代军队的组织能力。

你不是第一个发明火药的人,也不是第一个想造火器的人。早在:

唐代就出现火箭、喷火筒;

宋代有震天雷、突火枪;

元代已有虎蹲炮、火铳;

明代神机营专管火器,装备火绳枪、三眼铳、佛朗机炮;

清代前期甚至大量仿制西方红衣大炮。

火器在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席。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制度无法支撑火器全面替代冷兵器。如果一个火绳枪都无法稳定量产、一个火炮打三发就得熔膛,你凭什么改变历史?

火器改变战争,但你改变不了火器。小说把火器造得太轻松,是因为它回避了关键问题:

谁炼材料?

谁出原料?

谁管工匠?

谁给你场地?

谁不举报你?

火器技术并不是穿越者可以“单点突破”的金手指,它是国家、制度、经济、科技共同作用的产物。

没有强国家,就没有强火器;没有工匠体系,就没有技术落实;没有军队配合,就没有战术成果。主角造一门大炮就能横扫天下,这种想法在现实面前连笑话都算不上。

想靠火器改变命运?不如先看看能不能说服朝廷不把你当妖人抓去切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