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嬿婉传:本宫踩碎凤冠登帝位 > 第195章 驿书疾报风尘里,一纸恩准落御轩(权谋线)

养心殿东暖阁内,魏嬿婉已卸祭坛素服,更一袭藕荷色素缎常衣,端坐于紫檀嵌螺钿圈椅之上,春婵、澜翠屏息侍后。下首分坐大学士汪由敦、梁诗正,顺天府尹高恒,户部侍郎英廉,工部尚书哈达哈,并步军统领宗室达尔党阿。

魏嬿婉略述豫省灾情及祈雨事毕,轻喟道:“……灾黎倒悬,燃眉在睫。本宫亲施之意,已托汪、梁二公驰奏。然施粥济众,看似易举,实则千丝万缕,一着不慎,非但甘露成沸汤,恐反添疮痍。今召诸公,务求议定万全之章,俾使朝廷恩泽,沛然均沾,无使仁政反为厉阶。”她眸光扫过诸臣,“首务者,乃甄别真伪,绝那鱼目混珠、冒领重支之弊!此乃根基,根基若朽,百事皆倾。诸公可有良策?”

顺天府尹高恒,率先拱手:“回禀娘娘,此乃顺天府职司。微臣愚见,当严设赈济之‘钥’。其一,限定赈籍。着五城兵马司偕各坊保甲,速勘京城内外确系豫省流徙或京畿绝收之户,造具‘灾籍册’,详录户主、丁口、原籍、灾况,保甲画押具结。持此册,如掌户枢。”

户部侍郎英廉微蹙眉峰,接道:“高府尹所议自是正途。然灾民萍踪无定,造册非旦夕可成。且施粥当日,若仅凭册对名,人海茫茫,逐一盘诘,必致壅塞生怨。况奸宄之徒,或伪造文书,或贿通保甲,冒名顶替,何以禁绝?”

梁诗正捋须沉吟:“英大人洞见甚是。名册为凭,固不可缺,然尚需一即时信物,以应万头攒动之局。老臣思及,或可参酌前朝‘粮符’旧制。于施粥前一二日,择灾民聚处或官定之所,遣干练胥吏,持‘灾籍册’为凭,预验身份,颁给特制‘赈票’。此票用纸务求殊异,钤顺天府、户部、五城兵马司三重难仿关防,编列独号。票面注明户主、准领人数、施期及定点。灾民持票依时赴点,秩序可期。非册载之人,或期地不符者,立时摒退。” 略顿,“此举亦能分流,免当日蜂拥登籍之乱。”

汪由敦颔首:“梁公此策甚好。名册为根,票据为叶,根深叶茂,脉络方清。然则……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施粥当日,万口嗷嗷,难免刁顽之辈,持真票反复列队,或父子兄弟分持一票,迭相冒领,吏目偶疏,隙由此生。前代赈济,殷鉴不远。”

众臣闻言,皆露难色。步军统领达尔党阿乃天潢贵胄,职司辇毂,深谙弹压之道,沉声奏道:“娘娘,汪中堂所虑切中要害。防重支冒领,关乎秩序纲纪。臣意,当有速辨之术。或仿营伍点卯,凡领讫者,即于面上,以特制难拭之色料,钤一微记?吏员但观其面,便知端倪。”

高恒急拱手:“军门防患之心可鉴!然灾民亦属皇上赤子,若面钤印记,迹近黥刑,恐伤朝廷仁德体统,易启怨望,有违娘娘泽被苍生之本意!”

阁内一时寂然。

魏嬿婉凝神静听至此,眸底清光微漾,缓启朱唇:“军门固圉之心可嘉,高府尹虑及体统亦是正理。本宫有一拙见,或可两全。”

“‘赈票’之制,梁公所议已臻周密,可为圭臬。至若防当日重支之弊,无需显迹伤体。可敕太医院,精研一种特制药露或色膏,取色浅淡,若靛青、赭石之属,易于辨识却不招物议。此物须具二德:一则点于肌肤,须三五日方自然消褪,寻常水汗莫能拭;二则务求无害肌理,绝无瘢痕之虞。施粥当日,于验票入口,设专司掌此。凡验票无误,准入领赈者,即于其左手背,以此药露,轻点一粟粒微痕。此记既非刑余之印,又昭然可辨。各施点或异日,可更易其位或色。吏员但观手背有无当点之痕,重支与否,立时可判。如此,既全朝廷矜恤之仁,又省盘诘之繁,万人丛中,一目了然。”

“至若汪公所忧,刁民分票冒领……此弊之源,仍在‘赈票’初颁之核。务饬经办胥吏,发票之际,必面核户主或其亲指家人,票上明注准领丁口,按人定量,一户一票,凭票领粮,不得分拆。倘有壮丁代领老弱,亦须发票时预注代者姓名亲谊,方为有效。层层设卡,正本清源,纵有奸猾,亦难售其狡。”

梁诗正拊掌:“妙极!特制药露微痕,既免黥辱之讥,复收验明之效,更兼仁心无害,真乃巧思天成!源头控扼,按票定量,尤属固本良方。冒领重支之弊,自此可杜十之**!”

汪由敦深揖:“娘娘明见万里!仁术与实效兼得,无微不至。臣心折无地!尚有一虑,”他转视高恒,“若有真灾流徙之民,或因册籍遗漏,或因仓皇失票,见阻棚外,饥火煎肠,睹他人得济,恐生怨望,为宵小所乘,亦是隐忧。”

魏嬿婉微微颔首:“汪公所虑周详。皇恩如天,岂忍一夫向隅?可于施粥区外,另设‘申诉勘验’之所。遣顺天府堂官或干员坐镇,佐以老成保甲。凡诉称受灾而无票无册者,许其陈情,由保甲及邻里当场指证,官员细勘所述灾情、故里、流徙之迹。一经勘实确系遗漏真灾,或票证遗失情有可原,即登另册,并予一日应急之粮,或令其翌日凭新录,赴定点补票。然须严饬!”

“作证者须具联保甘结,倘事后察出串通舞弊、伪证冒领,作证者与冒领者同罪,决不姑贷!如此,既彰朝廷体恤之仁,亦塞奸宥觊觎之隙。”

“娘娘圣虑周详!” 高恒、英廉、达尔党阿等同声称颂。哈达哈亦道:“臣工部必竭力协济粥棚诸务,物料场地,断无贻误。”

魏嬿婉执青玉盖碗,略润朱唇,目光沉静移向达尔党阿:“核验之策,暂依此议。至若施粥场地之择定、秩序之整饬、扈跸之万全,乃军门职司所系。需地旷而容众,势控而便巡,远市廛以避纷嚣。尤须策应周密,不容纤毫疏失。军门可有方略?”

达尔党阿神色端凝,拱手肃答:“臣谨遵妃令!场地之选,有三处堪用:先农坛神仓前墀、德胜门外校场、朝阳门外官地。三处皆远市嚣,地阔形胜,利布戍卫。尤以先农坛神仓前为善,一则祈雨甫毕,民心所向;二则毗邻衙署,呼应便捷。臣当亲率步军精锐,于布施区外设三匝布防:外匝列戟阻闲,疏导人流;中匝遣游骑巡弋,弹压不虞;核心粥棚之地,由臣简选亲兵、顺天府干捕及宫中侍卫,混编扈卫,明暗相济,必使娘娘凤驾及侍从,稳若磐石!凡入赈区灾黎,必经严验赈票、点记微痕,寸铁片木,严禁挟带。棚内更筑望楼,俯瞰全局,但有异动,雷霆立应!”其言铮铮,显是成竹在胸。

魏嬿婉眸中微露嘉许,颔首道:“军门擘画周匝,先农坛之地亦属允宜。便依此速行。所需宫中侍卫之调遣,便有劳军门专折具奏,陈明情势,恳请圣裁。此系护卫关隘,非寻常可比。”

汪、梁与达尔党阿肃然领命。值房之内,三人运笔如飞,字字皆凝心血。达尔党阿之折,专言京师流民云集、布施在即,请旨特调乾清门侍卫若干,协同步军营弹压护卫,以固根本、安凤驾。汪、梁之折,则沥陈灾情惨烈、令妃跣足告天之悲怆,及亲施安民之详策。三折同入紫绫封套,火漆密固,付予那背插三翎、风尘满面的赳赳驿骑。骏马长嘶,蹄铁踏碎宫砖清冷,绝尘向南,直扑那软红十丈的江南烟水。

行宫深处,暖风醺醉,莺啭如酥。曲廊环水,太湖石窍透烟霞;画栋迷香,琼花影里掩笙箫。一派升平歌舞,浑忘却北地风沙。

临水敞轩,鲛绡低垂,异香氤氲。皇上一袭云葛轻衫,斜倚金线蟒绒紫檀榻,意态疏慵。数名吴姬越艳,身着冰绡,肌光隐约,或捧玉罍,或擎纨扇,或调冰盏,侍奉左右。案列时新果馔、细巧茶食,并数瓮泥头朱标的贡酿。

最是触目惊心,乃榻畔一只錾金巨盆,盆中殷红濡湿,腥甜之气混着酒香脂馥,弥漫轩阁。进忠正持一柄赤金长柄勺,小心翼翼舀起那浓稠液体,倾入一盏羊脂白玉杯中,膝行捧至御前:“皇上圣安!刚得的雄鹿心头热血,佐以陈年花雕并老参、鹿茸等十二味珍材,最是培元固本,您进一盏润润?”

皇上哈哈一笑,信手接过,看也不看,仰颈便尽。一缕朱红沿着唇角蜿蜒而下,衬得龙颜酡红,目光流眄。掷盏于盘,“当啷”一声脆响,引得周遭美人掩口娇嗔。

“好!痛快!” 他拊掌,顺手将身侧一袭杏红抹胸的佳人揽入怀,指尖轻佻地掠过其凝脂下颔,“江南春色,端的**!较那北鄙的苦旱风尘,不啻霄壤!”

正自沉酣温柔,乐而忘返,忽闻轩外履声橐橐,急促而惶恐,已捧一黄绫密袱,汗透重衣,噗通跪倒阶下,声音打颤:“皇……皇上!京师六百里红旗捷报……呃不,加急奏事!步军统领达尔党阿专折请调侍卫,并大学士汪由敦、梁诗正联衔,更有令妃娘娘附议,急奏豫省灾情、祈雨大典及……及京师布施安民机务!伏乞圣裁!”

轩内旖旎顿消。丝竹喑哑,娇笑凝噎。皇上眉峰几不可察地一蹙,眸底掠过一丝被败兴的恚恼,慵懒地挥了挥袍袖,仿佛驱散一缕浊气:“加急?又是旱魃为虐、哀鸿遍野的调调……没个清净!” 他目光懒懒扫过那刺目的黄绫包袱。

“呈来。”声带酒意微沙。

身姿半倚,只伸出一指。小太监战兢兢解开袱结,先取出达尔党阿那封。折面赫然:「为京师布施在即恳恩特调乾清门侍卫以重护卫事」。他漫不经心捻开,草草掠过‘流民麇集’、‘恐生不虞’、‘凤驾攸关’、‘请调精锐’等字句,未及细览,便信手合拢,丢在一旁。又拿起汪、梁联衔并令妃附议的重本,折题:「为豫省赤地千里泣血告天祈霖并陈京师亲施安民善后疏」。指腹划过那密密麻麻的工楷,什么‘河枯井竭’、‘析骸易子’,什么‘跣足登坛’、‘素衣泣血’,什么‘冒死亲施’、‘防弊杜奸’……字字锥心,行行带泪。

然此等血泪文字,映入这双浸透了江南软红、鹿血温香的醉眼,只如隔雾看花,激不起半分应有的雷霆雨露。反觉字迹游移模糊,远不及怀中美人眼波流转生动。北地炼狱,与此间仙境,判若云泥。

不过数息,他便不耐地合拢奏本,指尖随意一弹,那承载着万民生死的重折,轻飘飘滑落小太监怀中,如弃敝屣。他自取另一盏新斟的鹿血酒,对着轩外潋滟春光晃了晃,血玉般的浆液在杯中漾动。

“嗯……晓得了。” 喉头滚动,又是一大口腥甜入腹,满足地喟叹一声。那被酒气与欲念熏染得浑浊的目光,彻底从那奏折上移开,黏回身畔的如花笑靥,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拖长了声调:“令妃……并汪由敦、达尔党阿他们,办事倒也……尽心。既如此,便……依议!照他们所请,一概准行!些许琐务,毋须再扰朕清兴!” 言罢,玉盏顿于案上,琼浆四溅。

“进忠!” 声调略扬。

“奴才在!”进忠连忙叩首。

“传朕口谕:京师一应赈济安民事宜,着令妃偕汪由敦、梁诗正、达尔党阿等,便宜行事,照准所奏!务要……嗯……务要彰示天恩,绥靖地方!去罢!” 袍袖一挥,如拂尘埃,旋即揽过美人,“爱卿方才那支《霓裳》未终,续上!莫让这等俗冗,败了朕与卿等的雅趣!”

进忠喏喏,小太监捧起那几卷龙目未垂怜的奏折,虾躬着背,倒退出这暖风醉人的销金窟。轩内,靡靡之音复起,娇嗔软语再续,将那几句轻飘飘的‘依议’、‘照准’,连同折中浸透的北地血泪与孤臣赤忱,尽数溺毙于这无边春色、温香艳骨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