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六百一十章,寻找元皓小王爷动向的韩正经

侯门纪事 第六百一十章,寻找元皓小王爷动向的韩正经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执瑜执璞说得有板有眼:“您时常不陪表弟,如今可算能陪表弟,难道不好吗?”

镇南老王听听是有道理的,但对胖兄弟佯怒:“我接他不回,是因为有你们系得他,不是我不陪他。”

香姐儿讨好:“那这一路上您可以好好的在乎不是吗?”

镇南老王对她板起脸:“禄二爷办件差使,就学会言语上挟制人了。当孙子的不在乎我,我倒手捧着他?”

加福笑眯眯:“祖孙计较什么您手捧着他,他不在乎您?元皓其实也很在乎您。”

萧战一锤子定下来:“加福说得对!”禇大路小红花狂点头不说,小红花对萧战是崇拜之极的眼光。

自从小王爷抓出“柳家小爷**鬼儿”,小红花就拿萧战小王爷看得重,认定他很能干很聪明,他说什么都对。

小红花快把脑袋点成鸡啄米。

对着热烈的孩子们,镇南老王没办法再绷住脸,又孙子不要自家人,祖父心里屈,不肯被动的答应,见关安出来请用早饭,老王笑笑:“先吃早饭去吧,这事儿再说。”

......

梅英包下大院子,院中有株大柳树,合抱粗,带来一地绿荫。天气晴好,饭桌子摆在院中树下。老王等进来时,加寿带着元皓坐得好好的。

胖脸儿上眼睛还有微红,当祖父的心疼他,走过去在孙子身边坐下,正要哄他几句,却听到长条板凳一声响,元皓往下一滑,到了桌子底下。

再钻出来的时候,带着加寿一起走:“加寿姐姐快走,元皓不回家。”

镇南老王心里能痛快吗?但又不好发脾气。加寿忍住笑对他歉意的看看,让表弟带到桌子的对面坐下不说,元皓还瞪圆眼睛,警惕的对着祖父,是随时可以逃开的神色。

梁山老王见到哈哈一笑,揶揄着亲家:“你省省吧,这小子防上你了。”镇南老王没地儿出气,对着袁训一嗓子:“全是你小子害的。”

这话袁训昨天晚上没少听,陪上一笑,见大家全坐下只差他自己,侯爷也坐下用饭,但有镇南老王碰钉子在前,侯爷坐的离元皓也远远的。

元皓右手是加寿,左手是香姐儿,加寿旁边是称心如意执瑜执璞,香姐儿那边是萧战加福,他大为放心。

手腕上和加寿系在一起的帕子还在,加寿为方便用饭,系住的是左手。加寿先喂表弟粥饭,给表弟系住右手,他左手还可以拿馒首。

吃上几口,表弟也很有良心:“元皓吃一口,加寿姐姐吃一口。”加寿吃的时候,元皓对香姐儿张嘴:“啊啊,”咬一口馒首,香姐儿喂块小菜给他。

元皓会说:“谢谢。”吃下这口馒首,就对加寿张嘴:“啊啊”,加寿喂粥给他,他含糊地说声:“谢谢”。再去找香姐儿讨小菜。

这样子乖极,跟昨天那捣蛋得宫里都吃不消的小子判若两人。梁山老王又要取笑亲家:“到你手里就不行”,镇南老王哭笑不得。

萧战羡慕表弟那声“谢谢”,凑过来喂他一片肉,元皓躲开他的筷子,对他就不乖巧。

瞪大眼睛:“打晕!送回京里,下大狱。元皓才不要帮你开门!”孩子们嘻嘻哈哈,为元皓喝彩:“说的好。”元皓小脸儿上平时的得意出来三分。

为表弟刚说过话,让他留下来的表哥缩脑袋坐下,把肉自己吃。

梅英送一盘子新蒸的馒首过来,离加寿远,加寿站起来伸手要取,元皓急了:“加寿姐姐不要走!”加寿忙又坐下,执瑜递给她。加寿只哄着表弟:“姐姐不走,姐姐时时刻刻跟元皓在一起可好不好?”

太子都对他心软成小水洼,帮着他说话,对镇南老王道:“让他跟我们多走几天吧,可怜见儿的,从没有见到他这样过。”

以前都知道元皓是什么小模样儿,简直就是天老二,他老大。

肯为表弟求情的萧战不在乎从表弟手里吃瘪,但是笑话他从不放过。萧战嘿嘿:“以前多无赖,难得这么老实,带上他,让他多老实几天。”

“打晕!”元皓对前半句又怒了,后半句么就没有听见。

萧战急忙又缩头,和加福挤挤眼,一起笑了起来。

镇南老王对着孙子摇头:“没办法,只能再跟你们走几天,这个孩子也是的,就爱跟这些哥哥姐姐们玩,如今看看,更是一步也离不开。”

暂不回京说在前面,元皓这一回听懂,响亮的回答:“谢谢祖父!”

“哈哈哈......”袁训忍无可忍大笑出声,大家都跟着大笑,元皓左瞄瞄右瞅瞅,不是要送元皓离开,放心再咬一口馒首,再去对香姐儿张嘴讨菜:“啊啊。”

镇南老王甘拜下风,承认自己输给这“顽劣”的乖孙子。

饭后,袁训安排昨天守下半夜的人上午休息,昨天守上半夜的人负责巡视,院门关上,开始分派地方。

正房里靠窗户的地方,请太子坐下,是张大学士讲课的地方。屋檐下面阴凉地方,马车上自带的小案几,一头给执瑜执璞,袁训随行带出来一个人,却是阮英明的岳父赵老夫子。

探花侯爷自己也可以教儿子,但他照管行程,不会见天儿有功夫。小二贴心的送来岳父,赵老夫子也动心于这是一趟上好的游玩,他跟出来负责孩子们路上的功课。

他上午教胖兄弟,下午胖兄弟自己写字温习或习武。下午就教小六苏似玉,上午让小六苏似玉先写字习武。

另一头,给梁山老王和萧战加福。

香姐儿自己作主,她差哥哥们一岁,愿意跟着哥哥们听课,也能听懂。愿意自己写字背书,不会的字由父亲教导也行。对于这样的安排,香姐儿很满意。

小管家主妇称心如意带着梅英红花和小子们,准备午饭,把换下来的衣裳让他们洗了。宝珠是个四处照看的人,不拘单管哪一项。

禇大路跟随胖兄弟念书,给小红花一张纸,让她写字,小红花同他坐一张案几。

加寿本应该同太子在一个房间里,小二把她的课程交给袁训,袁训拜托给张大学士,也是分上下午给她和太子讲课。但为陪元皓,小案几带的有,要一张和表弟坐到厢房门外乘凉,加寿背昨天学的书,给表弟一张纸,小六带的有描红,让元皓在旁边写字。

元皓半天也不打扰他的加寿姐姐,只要不离开她就很开心。写上一会儿,本来就开始习字的他,居然个个字周正。

镇南老王离孙子远些,在对面厢房门口看着他抿着唇动笔,硬是看出两个字“认真”,换上两个字,是“用心”。

老王感慨着,等袁训从外面出来,招手让他到身边来。低声道:“小袁我来问你,你这一路上,全是这样安排,不让孩子们丢下功课?”

袁训含笑:“自然,我们要走好几年,我是让他们游历,不是让他们荒废。”

镇南老王又把孙子看一眼,难得他写这么久,中间除去加寿喂他水,给他果子点心,他没有主动说不写过。

老王示意袁训去看:“如果天天这样,那我说不得也陪你们走一走。”袁训在他身边台阶上坐下,把后面行程解释给他听:“功课,我和张大学士、赵老先生都说过,后面难免有一走几天遇不到宿头的时候,请他们把每天功课抓紧。到没有宿头的地方,又天冷,没法子中途野外授课,在马上讲讲书,再就给孩子们休息。”

“好好好,”镇南老王露出笑容:“我早就应该想到,你家孩子们个个出息,与你教导的好不无关系。”

“写字,就平时这有地方写,让他们一天多写几张。”袁训说完,提醒道:“您如果要同行,太上皇太后和王爷那里,我可不去信说。”

镇南老王还不能就此确定,只回他:“再跟几天,他万一想家肯回去,我们还回京。”

到底元皓太小,是不能远离父母亲的年纪,在京里住舅舅家,到底父母随时可见,和出远门不一样,袁训没有多劝。少带上人,他也少责任。关安进来说前后又巡视过没有闲杂人,请侯爷也去补个眠,袁训和他进房。

镇南老王贪看夜景,也早疲倦,但他还是守着孙子直到中午。

午后,上午睡觉的人起来吃饭换班,院子里一片寂静,余下的人集体午休。

睡半个时辰,梁山老王带着萧战加福先起来,在院子里锤舞得呼呼生风,拳打得啪啪响。

胖兄弟起来练弓箭,元皓跟过去看热闹,表哥们教他打拳踢腿,元皓玩得很开心,胖脸上汗流个不停,但笑容终于出来,格格笑得似灿烂的日光。

镇南老王又安一层心,觉得功夫也不丢,功课不丢,跟在家里一样。再说元皓的年纪,留在京里也还不会今年开蒙,跟着哥哥姐姐们,反倒字开始写,拳开始练。孩子们的提议开始在老王心里转动。但他犹豫不决,主要还是担心太上皇太后不会答应。

袁训声明他不去碰这钉子,这话要说只能由老王自己说。老王还只能是个再看两天。

先不说元皓一走几年太上皇不答应,就是老王自己离京几年,他也觉得不真实。

......

晚饭后,地面暑气下降。梅英红花带着小子们往各房里送热水,把白天洗的干衣裳往各房送。

镇南老王也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换上干净衣裳,满身都是清爽,跟他的人来请,用路上的称呼:“袁公子请老爷上路。”

房外一轮红日跳落的只有最后一道边儿,凉风从柳树梢送到人心里。这是第二夜,但镇南老王给了极高的评价:“小袁真人才也。”

白天孩子们什么也不耽误,晚上赶路睡觉比在客栈里凉快,还听着马蹄声跟催眠曲似的,声声都让梦更香。

这在路上都样样周到,何况是在家里呢?肯定把自家孙子天天哄得开开心心,他才跟着不肯走。

镇南老王发现自己接不回家的孙子原因在哪儿,又服上一层。

店外,元皓早坐到马车上,两个小胖腿甩动着,由着哥哥姐姐们殷勤的围上一大圈。

“把果子拿进去,夜里吃。”胖兄弟送上桃子李子杏子......这天气里能买到的果子。

元皓乐颠颠儿。

“这是母亲今天做的点心,元皓收好。”香姐儿有“收买”的嫌疑:“下半夜能陪陪二表姐就好了。”

元皓这般重要,元皓乐颠颠儿。

加福送上水袋,元皓正要乐颠颠儿,一抬眼见到祖父出来。一骨碌儿滚到车里面,伸出一胖手,从三表姐手上夺走水袋,然后直到镇南老王上马,车队行驶,再没有露出一面儿。

太子无意中见到,暗暗好笑。镇南老王是存心看见,暗暗和孙子生气。

第二天一早投宿客栈,元皓照旧躲着祖父。镇南老王无计可施,当晚再次踏上行程,往出门第三天的早上行去。

......

加喜洗三的当晚,她的姨妈掌珠玉珠动了胎气,第二天凌晨双双早产,小妹妹常增喜和韩添喜在加喜满月的第四天,就是她们过满月。

安老太太头一个要去。宝珠不在家,袁国公夫人为宝珠也要去,加喜姑娘就安然还在太后的宫里呼呼大睡,从她的父母离京那天,一步也没有挪动过。

太上皇太后上了年纪后,更要常常见到女儿瑞庆长公主,长公主想到坏蛋哥嫂不在家,她要多陪加喜,就每天都进宫。把女儿明怡送来和加喜一处睡着,自己留下说会儿话再走。

袁夫人进宫来说明天往常家,不来看加喜,长公主听在耳中。

长公主从来调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见袁国夫人辞出,长公主想了起来,对母后噘嘴儿:“母后母后,您看明怡的名字多不好。”

太上皇道:“胡说,这名字是状元起的,哪能不好。”

长公主撇嘴儿:“状元起的当然好,但和加喜一比,就叫不好。父皇不信,您且想想。加喜有常家的妹妹叫常增喜,有韩家的妹妹叫还添喜。明怡是她同一年生的姐姐,却叫明怡,半点儿喜也没有。”

女儿这样一解释,太上皇哑口无言:“是啊,有些道理。那,怎么办?”太后想了想,道:“加喜是个小名儿,她的大名原本叫做袁佳喜。常家韩家哪有加喜运道高,她们要把增喜添喜当做大名儿,才扛得住这名字。这样吧,咱们来给明怡起个小名儿,也和加喜差不多,你们看可好?”

瑞庆长公主踊跃回应:“好啊好啊,可起什么样带喜字的名字呢?”

太后笑道:“就叫明怡多喜欢可好不好?”

太上皇乐了:“多多的喜欢,这名字好。”

长公主念两遍,还是不乐意:“母后,常增喜,常常的增加喜欢,这名字有口彩又多一层喻意。韩添喜,还要添加喜欢,这名字也多一层意思。萧多喜,就是多喜欢,却没有别的念法了。”

太后胸有成竹:“你听我念,萧多喜,瞧,多喜欢。”太上皇抚须不住点头,长公主也没了话,当下把明怡郡主叫成多喜欢,特特的让人去告诉皇帝一声,明怡也有喜字,叫个只要瞧一瞧,就生出许多喜欢。

袁家福禄寿三个人,在知道的人眼里,已经不是单独有个好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寿星禄星和福星。这有了加喜,出生就有人叫她喜星。

不知道内幕的人,还以为袁家失势,这喜星出来的不对,成了灾星。但皇帝是知道对表弟来说,他丢了官职还能趁势出门游玩,借机给国舅祭祖。

加喜真的是喜星,不然混帐表弟一直为官,哪能有机会回老家?

外甥女儿添上喜字,皇帝闻言欣然。亲手写下多喜欢三个字,送到太后宫中,给太上皇太后添喜欢。

因为表面上皇帝和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没有张扬,把御笔交由瑞庆长公主,让她收在府上,等瞧、多喜欢明年过生日,母子间关系也能明朗之时,再张贴出来,给瞧、多喜欢的生日添上一笔光彩。

也因为这个,太上皇也答应,太后额外施恩,以看在袁国夫人的面上为由,在第二天给常家和文章侯府送去赏赐,贺常增喜和韩添喜的满月。

常家接旨意喜出望外,常都御史山呼万岁后,招待公公吃酒,把五个儿子叫到房中。

“都说小袁圣眷差,惹得太后母子不和,我看不尽然。他当过弄计的将军,又在大捷上也弄计,说不好,这一回离京也是弄计。不然太后怎么能忽然加恩与小袁的内亲---咱们家呢?皇上正恼小袁呢,这是让皇上又一次颜面无光不是吗?咱们且看着,出门小心说话,小心行事为好。”

儿子们都说有理,常都御史本来就有偏爱幼子之心,这就把赏赐交给幼子:“这是给增喜欢的,没有她,哪里有这恩典。这真是自她生下来,真的增了喜欢,你拿上,送去房中给你媳妇收着。”

常五公子就捧着,往自己房里来。

房中,生产刚满月的玉珠逗长女说话:“好孩子,妹妹满月,你送什么?”

玉珠看着女儿蛮可怜,几天前表哥表姐们离京,好孩子就霜打了似的蔫下来。

老太太带她到来,她坐在母亲房里嘟起嘴儿沉下脸,老太太让她说妹妹生得好,好孩子也没有个高兴劲儿。跟生下增喜时,表哥表姐在家的时候,好孩子殷勤送自己首饰回来给妹妹大不一样。

玉珠为宝珠夫妻担心,也为女儿担心,但只有女儿在面前,变着法子哄她多说些话,让她开开小心怀。

好孩子不领情,对母亲黑下小脸儿:“不可以问我的私房。”

安老太太上了年纪,去客厅上坐,少不了和人说话多费精神,她请袁夫人去客厅上,老太太在这里陪着孙女儿和曾孙女儿。

见玉珠这样问,好孩子这样答,勾起老太太一个心思。

扶着拐杖,还是那年在宫里陪加寿,太后赏赐下来的,对玉珠道:“正要和你说这个,我又老一年,往年的精神更欠一分,好孩子的私房,我交给你吧,你代她管着,长大给她当嫁妆。你收下这一份儿,我就好去韩家,看看添喜欢,再把正经的私房交给掌珠。”

玉珠这个月子为宝珠,坐的百般思量。又听到祖母这样的话,流泪道:“祖母说哪里的话,还是祖母管着吧。终我姐妹三个加起来,也不如祖母一分的精神头儿。”

老太太知道宝珠离京有内情,但事情不明朗,不好对孙女儿说。如果宝珠和好孙婿真的是因为失去圣眷而离京,老太太反倒不说这话,可能没精神也强打精神操持。

但玉珠不懂,老太太只笑话她:“你这清高孤介的人,还会说奉承的话?真真难得。我受不起,还是你管吧。”

慢慢劝着玉珠,好孩子继续不喜欢,老太太早使眼色,让人回家把好孩子的私房取来。

一个中等箱子,打开来满满的全是金银,玉珠总算不为宝珠难过,而是失声道:“倒有这么些?”

她瞪着女儿,不敢相信地问:“曾祖母让你搜刮干净了吧?”

“呀啐!”老太太瞪她:“愈发的胡说,我的钱还多着呢,才不会精光。”

好孩子也听着不顺耳,但表哥表姐的离开让她没有争执的心情。曾祖母是长辈,她说交给母亲就给母亲吧,好孩子提不起精神,也没去想这钱到母亲手里,可能会不再由着自己花用。

本不想多说一个字,但搜刮钱不是好话,小脸儿更黑,反驳母亲道:“全是好来的,从不搜刮。”

玉珠见她肯说话,心里说声谢天谢地,更逗她:“那你说说吧,这钱都是什么来源?”

好孩子站到箱子旁边,拿起一把金银锞子:“这是给太后拜年赏下的,”玉珠心情郁闷的人,也忍不住一笑:“我倒忘记,你有一年跟着表姐进宫,总是有赚头的人。”

说到表姐,好孩子更难受,说得更飞快,只想说完一边儿去呆坐的她,又指另外的金银锞子:“这是寿表姐过年得的钱,分下来。这是二表姐过年的钱,分给我。这是曾祖母给我的钱,这是国夫人给我的钱。”

故意的,把一小堆银子让母亲看清楚:“这是母亲给的。”

玉珠反让她逗笑,看看银子和金子的区别,笑道:“你有许多钱,嫌弃我的,还我也罢。”

“才不还。”好孩子扁扁嘴儿,又指另一堆:“这是胖孩子给我的。”

玉珠纳闷儿:“你时常的说他笨,他却肯给你钱?”

这一句搔到好孩子的痒处,她的不高兴即刻烟消云散,挑起眉头虽不是笑靥如花,也看上去很喜欢。

玉珠奇怪,请祖母解释:“这是哪一件得意事情,看她喜欢的?”

安老太太笑呵呵:“他们三个人,见天儿拌嘴,一天拌好几回。旧年里,小王爷显摆过年得的钱多,这两个不高兴,一起不理小王爷。”

下面的话,让好孩子抢走,得瑟的说完整:“我们不跟他拌嘴,他可怎么办?一天也过不下去。不到三天,给我一把金钱,给不好的表哥一把金钱,我们才肯跟他拌嘴......”

嗓音渐渐小下去,好孩子来了精神,是啊,表哥表姐不在家,还有胖孩子呢?好几天没跟他拌嘴,他一个人在王府里过得好吗?

......

文章侯府。

太后宫中来了给添喜姑娘的赏赐,文章老侯带着儿子接了旨意,对儿子道:“你去请公公们用酒,我让你二叔三叔做准备。本以为皇上不喜欢袁家,今天咱们家里不会来太多客人。但太后懿旨一来,只怕转眼就有官员们登门。你媳妇儿刚出月子,你多承担,让你母亲婶娘也多承担,别累到她。”

韩世拓笑回:“我忘记告诉父亲,不管谁是看着太后旨意才肯登门,二大人却是昨天就说过他会来。”

文章老侯喜上加喜,由衷的道:“添喜欢进门,果然天大难事也能添上喜欢。”

老侯更把养在袁家的长孙韩正经看成眼珠子,因为添喜姑娘的名字是跟着袁家加喜起的不是,处处还是离不开袁家,孙子本就是祖父的心头肉,在袁家长大的韩正经还是祖父的心头肉。

让儿子去忙,他手捧着东西,跟刚才想的一样,往韩世拓房里走。

他不是把赏赐送给掌珠,掌珠在厅上坐着呢。老侯是用添喜欢现在玩不了的赏赐,去哄自从哥哥姐姐们离京,就接回家的韩正经。

廊下芭蕉下找到小身影,老侯放软嗓音:“正经,你看太后给小妹妹的好东西,你是哥哥你先玩。”

一个玉如意,一套稍大才能穿的小宫衣,老侯一古脑儿全送到孙子眼前。

韩正经板着小脸儿,忧伤的摇摇头,继续去看地面上蚂蚁走道。

老侯在他旁边坐下,孙子伤心他也高兴不起来:“唉,你开心些,哥哥姐姐还会回来。”

“什么时候?”韩正经还是忧伤。

他这小模样是从回来的那天起开始,直到今天更是少言寡语。

老侯就编假话哄他:“很快很快,你想想啊,加喜姑娘还在京里,侯爷侯夫人难道不想着?”

“嗯,”韩正经稍有些喜欢。

“表哥!”远处有人招手。

“好孩子?”韩正经眼睛一亮,在难过的日子里遇到好孩子,把她叫的亲热大多事出有因也忘记。韩正经同样热烈:“我来了我来了。”

文章老侯放下心,自语道:“孩子还是见孩子喜欢,我不去打扰,让他们好好玩吧。”

他往客厅上来,这一回真的是把赏赐送给掌珠。

掌珠正在客厅上目瞪口呆,对着刚来到的安老太太和袁国夫人吃惊:“这是正经的私房?长辈们太惯着他了,倒有这么多。”

就让人叫儿子来谢过长辈们,去的人没有一会儿回来,说世子和好孩子表姑娘出门去了,有奶妈跟着,说是给添喜姑娘买礼物。

这说出门就出门的习惯,是跟加福表姐学会。安老太太学着袁国夫人让孩子们自立,奶妈也不会阻拦,只跟上就行。

掌珠也不担心,和留在这里的文章老侯,闻讯赶来的老侯夫人等,听安老太太解释韩正经一箱子私房的来源。

“加寿按月开小镇,去吃的孩子们,先从太后手里得个金钱荷包,这按月到手的,全在这里。”

“山西给大夫人五夫人秋天送收的田租银子,冬天送山西家里分的息银,大夫人五夫人送一分儿给我和国夫人,孩子们也分些银花用。”

掌珠继续张口结舌,不然她会难为情的把脸涨红。把个孩子丢到四妹养已是亲戚们中称奇的事情,再看看这些钱,敢情还沾光到处搜刮钱。

太后宫里的钱也收,要是没有四妹妹,这万万办不到。

掌珠忽然伤了心,想到宝珠夫妻失势离京,路上可难过不难过?心里可解得过来吗?

家中办满月,掌珠还能忍住不落泪。文章老侯夫人对着这些的钱,想想袁家的好处,却哭了出来:“多好的人啊,又能当将军又能有大捷,出了京,我心里没有一天是好过的,这路上日晒风吹的,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袁国夫人和安老太太对视一眼,实话不能说,想些别的话糊弄着哄一哄。

这个时候,韩正经和好孩子来到镇南王府。

长公主不在家,袁训没走几天,镇南王还在西山坐镇,跟冷捕头不时通信,关注林允文的新去向,老王又跟孙子上路,门人问过他们来历,因主人不在,没说请他们进去。

“小王爷不在。”门人笑容满面。

“在哪里?”韩正经问道。

门人也不知道在哪里,随意地回:“在宫里。”

韩正经带上好孩子,上车往宫门上来。

没有表哥表姐就进不去,两个人失望的回来。在车里相互地道:“胖孩子没有我们拌嘴,一定玩不好。”

“等两天吧,他总会想到我们。”

这一天,韩正经稍稍有些开心,让表妹的话提醒胖孩子没有走,还有一个玩伴儿在京里。

当晚他收拾书包,对母亲说明天一早去姨妈家学念书,指望能遇上胖孩子。掌珠答应,韩世拓说亲自送他,韩正经这一觉睡得香香甜甜。

......

元皓小王爷在路上,一天比一天开心。

袁训让儿子女儿教他亲近祖父,小王爷对祖父还不能放心,但不再一躲祖父八丈远。

也还在生坏蛋舅舅的气,不怎么理会坏蛋舅舅,但坏蛋舅舅练功的时候,小王爷恢复在家里的情景,站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表哥们练举弓箭,元皓手里没有弓箭,也比划个拉弓的姿势,自己笑得格格响。

他还是最粘加寿,但香姐儿出尽法子讨好他,也能把表弟讨到手里做上一夜的伴儿。

加福也怜惜表弟跟来的不容易,有一晚也睡到二姐车上,两个表姐哄元皓一个,元皓这一晚很得意,唱了好些儿歌,说了好些话。太子在他的儿歌声里入睡,第二天夸他唱的好。

他脑海里几乎没有想到过还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好孩子,一个叫韩正经。

他开心的每天“陪加寿姐姐写字”是享受,每天晚饭后,没到睡的时候,打起竹帘,和不管哪个表姐坐在车尾巴上,看星星看月儿,表姐教他念书,也是种享受。

他在京里就会背子曰,换了一本新的书,抑扬顿挫的清脆小嗓音,总是和星光一样,把一路洒满。

太子在他念书声里入睡,第二天又夸他,说他念的好,元皓劲头儿更十足,把书背的更上心。

这让祖父心满意足。出行前几天怕提出回京,孙子不答应。这几天是不情愿提出回京,想想回京他不肯这样念书,老王寻思自己一个人哄不好他。

就这一个男孙,强压他未免委屈,当祖父的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屈着孙子。

镇南老王就不提出回京的事情,混着继续跟上。也不孤单,还有梁山老王这亲家谈谈说说,半夜里往车里一睡,一觉到天亮,客栈外面转转,午饭和梁山老王、袁训用几口当地的好酒,孙子不要他,他自在的睡一个好午觉。

没事儿想想,竟然他一生里,懂事时苦读,少年时开始当差,青年中年全在差使里打滚,头一回有这样好日子。镇南老王看向袁训的眼光,由出京隐含生气,到现在变成笑意盎然。

镇南老王现在只烦恼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他写信回京说祖孙也跟忠毅侯同行,太上皇那里可怎么解释?

......

六月的京里,闷热的不时雷雨阵阵。不下雨的时候,又坐着不动就是一身汗水。

这是指穷人家里,大宅院里荫凉地方多,相对好一些。

但韩正经左一趟右一趟的往二门上跑,跑一趟就一身汗水,家里的荫凉对他来说等于没有。

又一回怏怏回到母亲身边,有个小案几给他写字,垂头丧气去拿笔时,掌珠满心里都不忍。

“祖父为你打听去了,这大热天的祖父没歇过,你乖,你不想写字,让人取冰果子给你吃好不好?”

韩正经摇摇头:“不想吃。”

掌珠叹气:“姨妈一家走的不到一个月,你就瘦了好些。等姨妈回来,难道不心疼吗?看着姨妈,看着表哥和表姐,你多吃东西吧。”

韩正经所问非所答:“为什么胖孩子也能跟去?”

“小王爷不在王府里,也不见得就跟姨妈一起,你安心吧,祖父为你打听呢。”掌珠打迭起柔声哄他。

韩正经憋着气重新写字,写不到两个,外面一声炸雷响,雨随后哗啦下来。

雨帘中,文章老侯没打伞,也没走抄手游廊,一路淋着进来。

掌珠让丫头取干巾帛,老侯摆手:“不用!我和正经说两句,外面约了人,我还得出去。”

韩正经希冀的起身:“祖父找到胖孩子了吗?好些天他不上学,在宫里有人看着他写字吗?”

“不在宫里,”文章老侯跑回来,天气热,有些**:“正经,让你猜对了,小王爷只怕都不在京里。”

韩正经眼睛一亮:“他能跟去,我也能是不是?姨妈姨丈对我们从不分彼此。”又想到什么,重新没精神:“他跟王爷在西山避暑吗?”

在韩正经的潜意识里,如果胖孩子没有跟去,他反倒有失望。这来自他的直觉,也猜得半点儿不差。

“我也这样猜,如果在西山,你想他,祖父怎么样也得托人捎个话给小王爷,如果他也想你,千难万险祖父也送你过去。”

掌珠不过意:“父亲,您有了年纪,歇会儿吧,别为他天热跑出病来,可怎么是好。”

“不行,我的孙子要办的事情,我就得想法子办成了。”文章老侯对孙子笑容满面:“祖父等下约的人,就是在西山大营里当差,他难得回京,昨儿晚上才到家,祖父这就跟他吃酒,请他带个话给小王爷,你们玩的那样好,他难道不想你吗?”

说完,一头扎到大雨里。急得掌珠唤家人跟上去:“有抄手游廊可以走不是?请老侯爷换干衣裳再去会客人不迟。”

再看儿子,小脸儿上多出一层光辉,渴望见到元皓小王爷的神色更厚了些。

------题外话------

么么亲爱的们,好孩子和韩正经,咱们一个一个的来。

……。

本书出版文即将在各大网站上架出售,感谢一直支持本书的亲,请多多支持。书名不改。

豪门世家的生存之道,尔虞我诈的重重考验,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

为一纸言诺,愿随海盟美誓山眷如花;

捧一心一意,守住海枯石烂似水年华。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和大海报,值得收藏。

么么哒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