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四十六章 加寿金殿打人

侯门纪事 第四百四十六章 加寿金殿打人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nb马浦自己也对魏行暗示过两宫的事情这就结束像是可惜,他还在看风向,也还没有做过什么,两宫这就风平浪静,马浦这不是放过大好机会?

&nb他是想过做些什么,但刑部尚书说他干涉刑部,左丞相席连讳过年后把他盯得铁紧,马浦没有办法只能安生。

&nb接到袁加寿让行刺,马浦直接跳起来表示喜欢。当晚就准备一篇上书,第二天不上朝,他把回家后的功夫都用在检查上面,确定没有错误才去睡觉。

&nb他也担心有人和他想的一样,就在百官列里默然等候,想看看别的人怎么说。

&nb太子在殿试后算正式参政,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也等着有没有人就加寿的事情说话。

&nb冷瞥过看似肃然的百官们,有一句话掠过脑海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nb这是孟子在公孙丑下里面的话,太子拿出来用用,是从他对皇帝说的话里,和他自己又深思过的,两宫不和在加寿让行刺后达到一个极致,总会有人出来说话。

&nb对于就中取便的人,正是人和。因为对于皇后来说,正是人不和。

&nb殿下看似肃穆,手指在衣袖里捏了又捏,这个人要是敢出来,一巴掌把他揉死。

&nb…。

&nb今天果然是热闹的一天,先出来上谏的是常御史。

&nb他是袁家正经的亲戚,也就算太后一党。在以前常御史刻意规避袁家的事情。但今天他显然也觉得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在家里准备的也挺充分,走出来就毫不客气。

&nb“回皇上,臣闻近来两宫不和,皇后娘娘多有失贤失德之处。身为中宫,不能管理六宫,不能辅佐皇上,不能教导太子,不能规范外戚,此等诸般不当之处,宜别居宫室。”

&nb太子闭一闭眼眸。

&nb他知道这是加寿三姨妈的公公,也就猜测他公然的提出废后,会不会与太后有关。

&nb太后是慈爱的,不能保证有人看她眼风,猜测她到的喜好,提出废除皇后。

&nb自然,太后如果还想表示她是慈爱的,她也会继续表示她的慈爱。但太子在当下不能指望,就眼角去看自己父皇的意思。

&nb皇帝看向别的臣子:“你们是什么意思?”

&nb柳明上前一步,他的身子不好,颤颤巍巍的跪下。皇帝和太子的神色全集中到他身上,柳明泣泪交加:“回皇上,自从娘娘到太子府上,没有一天怠慢。说什么不能辅佐皇上,数十年她不曾有过错,直到进宫封后以前。说什么不能教导太子,太子英明天纵,是娘娘所诞。我等外戚行规蹈距,只是为娘娘喊几声冤枉,怎么就成了不能规范?又哪里是诸般不当。皇上圣明,娘娘自从封后就事情不断,这是有人对娘娘不满,暗中推动所致。”

&nb常御史怒容一沉,当殿就问柳明:“那柳大人我来问你,是谁对娘娘不满,是谁在暗中推动?”

&nb柳明愤然还击:“常大人,你是谁家的亲戚,皇上和百官们人人知道。你早不站出来晚不站出来,偏偏今天你站出来说话,难道几天前的事情是你做的?”

&nb常御史微微一笑:“柳大人,几天前是什么事情?”

&nb柳明怒道:“几天前京里有行刺的事情,你身为御史这个也不知道!”

&nb常御史笑了:“呵呵,原来你柳大人知道的比我清楚。”柳明张口结舌,额头青筋绽起:“你血口喷人!”

&nb常御史不理他,向上面回道:“回皇上,柳明大人此举正是外戚不能规范,才有他这肆意挑唆,东扯西攀的言语出来。臣恳请皇上下旨,令他们以后谨慎行事。”

&nb皇上问道:“你是说规范哪家外戚?”

&nb常御史有力的回话:“当朝两大外戚,一个是柳家,一个是忠毅侯袁家。日前家门争斗,官声败坏不成体统,请皇上下旨斥责,规范袁柳两家,令其改过自新。”

&nb马浦恍然大悟,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想来他不会真的自损八百。不过是先要求规范所有外戚,再来针对皇后。

&nb马浦皱眉,常御史正在壮年,经验也足,他要是把自己的话也说完了,自己还说什么?

&nb就要找个法子出来上谏,见柳家又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叫柳初,是柳至的叔伯辈,与常御史一样,也是壮年而见多识广。

&nb他往皇帝面前跪下,面容悲戚:“回皇上,柳明的话正是臣的话。娘娘在太子府为妃时,并没有不贤不德的事情出来。进宫封后不到两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更是导致两宫不和,太后娘娘对皇后也有微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作为,请皇上下旨,令有司严查真相。”

&nb柳家又走出几个人,跪到柳初后面:“两宫不和,这件事不益交给宫中去查。本朝三司会审,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臣家现有侍郎在刑部,臣等以为理当规避。臣等举荐刑部另一位侍郎鲁豫大人。”

&nb鲁豫站在班列里,让人在金殿上举荐,隐隐有得意。他知道没有对柳明表示同站一条船,柳明就用这种办法把他逼出,鲁豫觉得蛮新鲜,又是在金殿上面夸赞自己,他倒不反感,兴奋涨潮般上来。

&nb刑部尚书对他不满,他对刑部尚书也不满。如果能有一个单独查案的机会,自己这老夫,就可以甩开刑部尚书那老夫,更把柳至甩到后面,该有多痛快。

&nb柳明告诉他,全柳家的人都不满柳至,是几位长辈们保着柳至,也只能是暂时性的。

&nb如果鲁豫能把太后拉下来一把,能让皇后娘娘冤枉得申,家里的长辈就不会再保柳至,柳至失去家中的支持,刑部侍郎也就当不成,刑部尚书又离告老没有几年,到时候刑部就是你鲁侍郎的天下。

&nb又能到手权力,又能看柳至失意,正中鲁豫下怀。

&nb他抚须暗暗想着,黄口小儿一个,亏自己把他看成对手。前天他和忠毅侯家门外面打架,听说跟混混没有差别。自己以前瞎眼,才把他看高。

&nb他正想着,刑部里尚书出列,往柳家的人身上一瞄,总有几分皮笑肉不笑。收住笑,对皇帝回道:“侍郎柳至为人精干,臣认为不应该规避。”

&nb一个很小的官员站出来反驳他:“柳侍郎为人轻浮,前天和忠毅侯当街打架,官体早失,他不能办此大案。”

&nb百官们认上一认,这是柳明的妻舅亲戚。

&nb常御史站在一旁暗暗好笑,这是自己家里窝里反吗?装着无意去看柳至,见不到,恍然想到今天他和袁训乞假都没来。

&nb常御史昨天去看过袁训,他面上的伤还没有好,可想而知柳至脸上只怕也没好,一起在家避羞不见人。

&nb如果是他在这里,听到自己家的人要他规避,他应该夸奖他们,还是恼火呢?

&nb柳垣稳稳出列,他在柳明出列说话,眼前就金星乱迸,很想一把掐死他。

&nb柳垣不是说柳明反驳废皇后不对,是和柳至等商议过的。如果有人借着行刺的事情做文章,太子殿下会出面。

&nb柳家的人在前天登门求见太子,太子陪加寿府中玩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说不见。

&nb殿下对柳家疑心重重,又面见过皇帝说两宫不和,是背后有人作祟,皇帝首肯,把这事情交给太子去办,太子信心满满护得住自己的母后,哪怕她冷清尊荣一辈子呆在她的宫院里不出来呢,也是皇后。他没功夫搭理柳家。

&nb柳明等人见不到太子心里纳闷,昨天又去见一回,让回话的人把姓名报得清楚明白,太子见是春闱以后上书指责太后不庇护皇后的那些,袖子一挥,不见。

&nb柳明等人垂头丧气回去,他们不会告诉柳至自己碰钉子。但去的人里面会有回柳至的话,柳至当晚约齐人商议,都认同一个看法。

&nb殿下心里有主张,所以不愿意见柳家人。

&nb其实不见柳家人很好,袁柳两家才目无法纪,阖家打斗,虽然柳至阻拦得当,最后只有一个侍郎一个侯爷打起来,但外戚骄横名声又出去一层。

&nb这个时候和太子见面,柳至担心影响太子。太子为皇后说话,也会让皇帝疑心是柳家所教。

&nb柳至是柳家的佼佼者,深得前任太子当今皇帝喜爱。就是他明白一条,认主人。

&nb去铺子里学徒,要认师傅。去店里当伙计,要认掌柜。当官要认上司,上司眼里要有皇帝。

&nb出嫁的媳妇要认丈夫公婆,孩子们眼里认父母。

&nb皇帝才是唯一能教导太子的人,太子执行的应该是皇帝的心思。皇后正在遭殃,柳家受柳义柳礼等送进去的侍候人拖累,正在名声不佳,再落一个鼓动太子的名声,柳至心想一个月送走两个孩子还太少,要一天送走两个才能安心。

&nb太子不肯见面,柳至反而有底气。殿下自己有府第,不是前几年的小孩子。皇后娘娘有个闪失,殿下将失去一面靠山。皇后就是见天儿关在她宫里,也是占住后位,算是太子的一个屏障,虽然不怎么挡风就是。太子他难道不比自家人着急?还需要自家人去催?

&nb因此柳至和信服他的家人们约好,有人提出废后什么的,大家也不要反驳,看殿下怎么回话。

&nb这就此时见柳明等人出去一堆的话,柳垣只想一脚踹死他。你这是招摇你能护皇后,还是你能辅助太子殿下?

&nb省省吧,老实安心的呆着吧。还敢提出让柳至规避?不请自家人请别人,真不怕百官们笑话你。

&nb柳垣大步而出,对着柳明的妻舅怒目一瞪,瞪得他缩缩头,往上回话:“回皇上,柳至为人如何,皇上您最知晓,轮不到小人乱说。”

&nb柳明的妻舅和柳明一起傻眼,你说谁是小人?

&nb柳垣看也不看他们,面上也有了伤心。皇帝和太子见出来一个不同说话的柳家人,注目过来,把他面上的泪看在眼中。

&nb“臣柳垣,代柳至,代家中长辈们启禀皇上。我家自蒙皇恩居于京中,世代皆受皇恩,世代皆出官员。不敢自称为忠臣,亦不敢助长板荡。不敢欺骗皇上,也不敢巧言舌辩。皇后娘娘不得太后欢心,臣阖家不安。”

&nb柳明气得浑身哆嗦,柳垣狠狠瞪视过去:“他们除外!”

&nb常御史暗笑,果然这是窝里反。他迅速明白柳至的过人之处不可小瞧,他这是准备把这口气咽到底,看看柳垣说的话,不得太后欢心,这是捏着鼻子吃苦果,接着再讨好太后。

&nb柳垣下面的话验证常御史所想。

&nb“丞相去年西去,娘娘伤心过度,于亲疏礼仪上都有疏忽,臣等看在眼中,着实痛心。也曾对娘娘提醒,但并不敢规劝。娘娘是六宫之主,上有皇上、太上皇和太后训诫,下有太子殿下规劝,臣等说话,唯有小心。去年有宫人符纸一事,今年有宫人下毒一事,可见娘娘心伤丞相,尚有悲痛,无法约束宫人。在丞相在世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事情。前天又有袁加寿京中受行刺,想来娘娘疼爱于她,更添一层伤心。此伤此痛,本不应拿于朝堂上争论,也只有皇上太上皇太后和太子可解。臣代柳至,代全家恳请皇上降恩旨,体恤娘娘。”

&nb太子隐隐有喜色,他脑子里一直转着让皇后能出宫闱,但怎么办,他不得主意。

&nb他能想到的,还是想请皇帝和母后恢复情意。

&nb这是他受太上皇太后形影不离,和岳父袁训夫妻恩爱影响。还有加寿受行刺,小王爷萧战和加福天天跑来安慰,吵架居多,但总有陪伴。萧战对加福的态度,加福不帮我,我也帮加福,把有心事的太子总能打动。

&nb人没有情意,跟枯树干草根子没有区别。但情意与软弱、助长别人的忍让是两回事情。

&nb太子想明白从情意上做文章,却对他来说难度高。先是母后处事不谨慎,也怪那奴才张桂办事不妥当,带着金甲士在宫里抓拿加寿,和太后反目,这就去对太后说婆媳情意,更是难于上青天。

&nb又打过加寿主意,让寿姐儿帮忙说话?太子自己摇头。母后见到加寿就生气,不肯疼爱她,让加寿说情是委屈不说,太后也不会答应。

&nb殿下就先放下来这件事,准备先把柳家整顿一番,给母后敲个警钟,再慢慢劝她,柳垣的这一番话把他提醒。

&nb对呀,母后和国丈的父女情也是情意不是?

&nb心伤国丈,神智受损。待人接物失了礼节,太后面前疏忽,加寿面前失于慈爱,这理由太好了。

&nb如果不是在金殿上面,太子一定会兴高采烈问柳垣怎么想出来的。但这会儿皇帝坐在金阶上面,太子就仰面,噙笑的嘴角流露喜悦,打量皇帝心思。

&nb以太子来看这事情到此结束最好,回府去他慢慢拿国丈去世做文章,也认为父皇不会没完没了听柳家在这里内讧,谁有那功夫呢?

&nb正觉得今天颇有受益,见又走出来一个人。

&nb马浦适时的站出来,往上面欠身:“回皇上,臣有话要说。”皇帝颔首,马浦腹稿打得烂熟,说起来不卑不亢不打顿,忧国忧民忧皇宫。

&nb“臣以为诸臣所说的事情,只在一点上面。那就是旧事二字。”

&nb常御史心想这里哪门子程咬金,又来提旧事?且听听他的话再说。

&nb柳明暗骂,这是我们和袁家的事情,与你无关。

&nb柳垣也是警惕,当年的旧事,酿成一碗苦酒,我们喝下去行不行,你不是这里面的人,你就别添乱。

&nb马浦要是向着太后,柳垣不痛快。马浦要是向着皇后,柳垣刚才的话就白说,太后知道又要疑心才是,只怕还以为是串通一气。

&nb柳垣焦急的想你赶快闭嘴吧,你这丞相和柳丞相在世的时候不能相比,和左丞相,那位称病的席丞相也不能相比,你真以为你在秦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nb这是西汉吗?这是战国吗?一边儿呆着去吧。

&nb但不能阻止,干瞪眼听马浦说话,苦心思虑的一篇话这就让打断,怕等下还要让马丞相的话冲干净,柳垣心焦如焚。

&nb马浦的话徐徐展开。

&nb“数年之前,太后以吉瑞二字为由,把亲事许给外戚袁家,当时丞相不明原因,不知道袁家是太后出身,对此亲事不满。袁柳二家从此不和。此后数年,直到忠毅侯进京以前,算是风平浪静。在去年忠毅侯封侯京中,事情一件一件的出来,皇上尽知,臣在这里不必细述。臣要进言的,是如今四海升平,反逆已伏。皇上又于去年中秋起高台,论文与天下举子,本朝诗书兴矣,礼仪兴矣。此为盛世之兆,六宫之中不可再起风波。太后从来慈爱,何不再加慈爱之语于皇后娘娘;娘娘为六宫之主,亦是六宫表率,何不再奉孝敬于太后娘娘?柳家身为外戚,世受皇恩,怎敢再起干戈于朝纲?忠毅侯爵高位显,怎敢不加约束家人,仗势而欺人?如若太后和睦宫闱,皇后修德自持,柳家敬慎温微躬,忠毅侯勤谨奉上,朝堂清平,四海清平。”

&nb说完,马浦躬身一礼,不慌不忙退回原班。

&nb常御史算有经历,也把眼睛瞪大,肚子里不骂难过,骂道,这个老匹夫,看看你说的是什么!

&nb先说太后许亲,指责太后偏心娘家。再说柳丞相不明原因,是为袁训和柳家争斗开脱,说当年柳家仇视袁家是有原因。接下来说袁训进京以后事情不断,让常御史差一点儿以为他是柳家一党。

&nb话风一变,他又开始说皇后不好。不是六宫之表率。说柳家起干戈于朝纲。这是各打五十大板,就突出他自己能谏善识,不畏太后皇后二宫,只为四海清平进言。

&nb这种阿谀之徒水平高,不是跟后面拍马溜须那种,是自成一派,言语尖刻,然后你们都来求我吧,不然继续尖刻下去。

&nb人都让他说了一个遍儿,话都让他说干净。

&nb柳明又开始哆嗦,他身子骨儿有旧伤,哆嗦是常事。听完说皇后不是六宫表率,不够修德自持,这就显然皇后再怎么倒霉,也是应该或自己造成的。他气得都快站不住。

&nb柳垣心头一暗,厉害!马浦把他说过的一番对太后讨好的话全数推倒,说太后不够慈爱,皇后失德,又一次把两宫推到风头上去。

&nb当然也没对袁训客气。马浦讨厌的就是前太子党们年青高位,恨的就是他们耀武扬威,抓住袁训不狠狠的说,对不起他等到的说话机会。袁训就成了一个仗势欺人。

&nb本来嘛,他打到柳家大门上,也的确是仗势,也是有仗势的味道。

&nb他这脸露的不错,把常御史让皇后移宫的话堵死。如果常御史再敢提移宫,太后不发话阻止像是不慈爱。

&nb把柳明的话堵死。四海不清平,全是你柳家朝堂上挑风波折腾的。影射宫里最近不太平,娘娘接二连三的出事情,是柳家自己找事。

&nb把柳垣的话堵死,太后也不好,皇后也不好,她们都要改正自己,你不要一边儿倒的还为太后说话。

&nb把袁训骂进去,飞扬跋扈,意指太后。

&nb这是踩完太后踩皇后,踩完柳家踩袁训,从去年到今年的风波人物,一个也没有落下来。

&nb只听得百官们震惊,好似平地里起雷霆,都暗暗佩服马浦的胆量,皇帝也露出赞赏。

&nb……

&nb皇帝是个能不夷人三族九族的人,和太上皇一样,算是清明。这样的皇帝他能容人说话。

&nb再说马浦的话也有道理。要是太后许亲,柳丞相说好好好。风平浪静。皇后不再反感亲事,不左右加寿。风平浪静。柳家的人不乱怪太后,风平浪静。袁训不上柳家去打,交有司裁决,风平浪静。

&nb井然有序,建立在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一起拍,目无法纪的事情还能少?

&nb嘉许的笑了笑,皇帝正要说有理,还没有说出来的时候,一个太监进来回话:“任总管奉太后慈命,送袁加寿对皇上回话。”

&nb皇帝愕然一下,我这是金殿百官议事,太后从不干政,让加寿到这里来能说什么?

&nb头一个心思是有人去告诉太后,这里正在说她。但太后宫殿在后宫里,马浦也是刚刚结束,没有腿能在这么短时间走一个来回。

&nb再说就是有飞毛腿,太后不高兴也犯不着把加寿小姑娘送上来。

&nb应该与刚才谈论的话无关吧,皇帝这样想着,宣加寿上殿,听听太后让她来说什么。

&nb太子也纳闷加寿是个小姑娘,她来能做什么?有话不会退朝后再说,往殿外看去。

&nb……

&nb金殿外面是高而长长的玉阶,加寿在台阶下等着,听说让进去,就不让嬷嬷们抱,扶着她们,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nb嬷嬷们低声地道:“姑娘可别忘记话。”

&nb“放心吧,我会说呢。”加寿又在得意。太后让她来的,加寿现在能为太后办差使,加寿还是那天下第一伶俐的人儿。

&nb等她上到玉阶,两个太监迎上前来含笑:“请随我来。”肃穆着面容在前面引导,跟加寿的两个女官上前一步,走到他们后面,把他们和加寿隔开。

&nb这里走的才是小加寿,娇黄色绣荷花出水的宫衣,小脸蛋子白生生,鼓又鼓,绷得紧紧的走着。

&nb嬷嬷们松开手不再扶她,跟在她的后面陪着进去。

&nb很快就进入到百官的视线里,这里又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威严地方。不管是殿内的金碧辉煌,还是两边眼角见到的或新或旧的官袍,都对小孩子有吸引力。

&nb但加寿管得住自己,她是谁?她居住的是宫里,是天下最大的场面。出宫殿见到的就是官员,她也不会好奇。

&nb小眼神儿放在该放的地上,两个小手互握着,走得一丝不苟,也不慌张。带路的太监停下来,示意这里就是见驾的地方,加寿跪下来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叩见皇上,”也没有一点儿怯嗓音。

&nb这是太后让过来的,又是可爱的小加寿,皇帝微笑:“太后让你来说什么话?”

&nb“回皇上,太后说前天有强盗抢我的马车,今天上朝一定有话说。太后让我来说,没有人对我不好,也没有人敢打我主意,有说三道四的人不必再说。”

&nb小眉头颦起,好一副认真的模样。

&nb皇帝若有所思,这是母后早就想到的。母后有心了,她担心两宫不和,群臣们要乱作文章,创造无数流言出来。

&nb嗯,这是遮盖的意思。

&nb他想到这里,对太后充满敬意。还是母后想的周到,还有她要是不及时地让小加寿过来,皇帝正准备表彰马浦,觉得马浦说的柳家咄咄逼人,袁家依仗太后大有道理。

&nb小加寿又有话出来,她希冀的看着皇上。没有吩咐不能直视皇帝的话在加寿这会儿用不上,甜甜的笑着:“我也有话要说,请皇上准许。”

&nb皇帝含笑:“你说。”

&nb“从我到宫里,太上皇疼爱,太后疼我,皇上疼我,皇后娘娘也疼我,不许有人乱讲。娘娘和我好着呢,不许乱讲。不好的奴才全打死,不许乱讲。不许!”

&nb加寿小脸儿憋得通红,说完小脸儿全无表情,还往左右官员身上看看。面上分明还带出来,不许!

&nb太子头一个笑出来,有了一声笑以后,想到这算在君前失仪,但谁管它去呢?让这失仪远远的走开吧。太子走出来,和加寿并肩跪下,满面笑容往上道:“父皇,加寿说的多好,母后是这一年里伤心柳国丈,对人对事都有疏忽。其实母后满心里疼爱加寿,比我看得还要重。”

&nb笑嘻嘻让加寿做证:“寿姐儿,我说的对不对?”

&nb加寿用力点头:“对啊。”她是异常认真严肃,每一丝神情像都在说就是这样。

&nb太子从容的再回:“是以,马丞相说太后不足慈爱,母后失了孝敬,这是诽谤的话。请父皇治罪。柳明柳初等说母后在宫中受尽委屈冤枉,这是诽谤的话,请父皇治罪。常御史上谏母后失德,这是诽谤,请父皇治罪。”

&nb最后一句,太子眸光柔和:“太后真心慈爱,怕一波未平,又一波又起,让加寿来回父皇,请父亲赏她好东西。”

&nb猝不及防的,太子原样打了回去。

&nb常御史庄重表情,看不出他为自己说出的话懊恼。

&nb柳明等可就心乱如麻,心惊胆战上来。

&nb柳垣是说话的里面唯一的那个没让太子扫中的人,这会儿心情不错,暗想柳至聪明睿智,没有一件事情猜的不对,看看太子殿下心里有的是主意。说不好,今天袁姑娘上金殿,是太子背后求的太后也不好说。

&nb柳明这起子人还敢和他不和,也罢,脸面前的这场羞辱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自己乐得看个笑话。

&nb马浦就心头格登格登,寒凉秋风扫落叶似的卷上来。太后厉害!她的人压根儿不用出来,把一个小姑娘使唤过来,把她的慈爱显露无遗也就罢了,这是往她自己脸上长光。还把袁加寿又一次捧成通情达理的孩子,看看皇后对她分明不好,她却上金殿为皇后求情?

&nb皇后娘娘的失德这辈子抹不干净。

&nb以皇后几十岁的人,不如袁加寿七岁孩子的度量,娘娘还要脸面的话,一头撞死最好,不要把太子连累。

&nb再看太子抓住袁加寿的话反手就是一击,他是不再关心皇后娘娘的失德,只关心皇后是不是坐稳中宫。

&nb太后保皇后,袁加寿也保皇后的话,皇后娘娘的位子是不用担心。但袁加寿越是帮她说话,就越显得她不是人,这真是一箭几雕,太后娘娘心思非一般人可比。

&nb本来正要就太后和皇后的行事讨论一番,小小程咬金杀出来,一句“不许”,引来太子全盘反击。

&nb金殿上一片沉默,有的人是震惊,应该是没想到加寿会出来说话;有的人是欣喜扬眉,这是袁训的亲戚好友,阮梁明等人。加寿又出彩了,看似为皇后说话,其实把皇后撵到墙角里呆着,阮梁明高兴之余,对弟弟阮英明使个眼色。

&nb小二也正打算出来,见兄长赞同,迈着方步出来。

&nb“回皇上,加寿上金殿,先是太后的言语,这正是太后慈爱之举。再说的是寿姐儿自己的话,按民间论亲,寿姐儿和皇后娘娘是婆婆与儿媳。寿姐儿为娘娘进言,这正是娘娘疼爱她之举。寿姐儿小小孩子,娘娘不疼爱于她,她怎么会为娘娘尽肺腑之言。娘娘有何德之失?就是太子殿下为皇后娘娘进言,说臣子们诽谤,也是对娘娘疼爱寿姐儿尽知,才有这样的气话出来。以臣来看,常御史梗直进言,并无过错。柳埂明识时务,是为明理。柳明柳初二位大人苦苦诉说娘娘受尽委屈,这是糊涂不明真相,胡言乱语。马丞相指责太后,对太后不敬;指责皇后娘娘,对娘娘不敬,挑动袁柳旧事,还是意指两宫,臣赞同太子殿下,请皇上治柳明柳初马浦之罪。”

&nb小二说完,阮梁明董仲现南安侯钟恒沛常御史父子等一起跪下,阮梁明为首,朗朗清声:“两宫不和,四海不宁。今太后有话在此,寿姐儿孝敬在此。枉议两宫者不安好心,请皇上治罪。”

&nb后面大家复述:“枉议两宫者不安好心,请皇上治罪。”

&nb这几家子人不少,还有一些中立的臣子们认为阮梁明的话有道理,也一起跪下来,一起说着这句话,金殿上像起了一片嗡嗡声。

&nb马浦着了急,他的权臣正在过瘾,一头撞上石头。

&nb什么是权臣?

&nb依附于太后,依附于皇后,有权也许有权,但那是佞臣。

&nb权臣是有和别人不同的见解,总是能提出别人想不到的见解,不管东西南北风,我的意见不动摇以外,假以时日,别的人还要跟着我转,这是马浦眼里的权臣。

&nb他想的本来没有错,真正的权臣也就是这样。上能指出天子之错,下能挑拣百官弊端。但他遇上策划已久的太后,这个好处不让他拿。

&nb见一堆的人说着治罪,马浦还能镇定。这当口儿他得辩解几句不是,不然倒霉的成了他。

&nb还没有出班列,一个声音抢在他前面。柳明又嫉又恨,从听完加寿的话就怒火中烧。

&nb小贱丫头,她倒成了个大好人。她不许别人说娘娘?她和娘娘很好?既然很好,娘娘不许出宫,你干什么去了?

&nb不是从符纸到下毒,件件有你的身影。

&nb柳明大声分辨:“皇上太子请不要听袁加寿一派胡言,娘娘次次受难,处处和她有关……”

&nb“不许!”加寿愤怒地把他打断。想了想,扯下自己的荷包,她的荷包里从来鼓囊囊,不是装金钱,就是装吃的,扔起来保准趁手。对着柳明就掷:“坏人!天天说我和娘娘不好,不许说。好着呢!”

&nb“啪!”落到柳明脸上,柳明哎哟一声,眼睛上一疼,吓得他以为眼睛坏了,捂着脸大叫:“皇上救命,袁加寿当殿行凶!”

&nb阮梁明提起中气,把柳明这病弱数年的人嗓音盖住。

&nb“回皇上,寿姐儿自从去太子府上管家,早起五更从不怠慢。每日汤水除侍候太子以外,敬奉太上皇太后皇上皇后,从不敢不用心。太子殿下都曾夸过科举有寿姐儿之功。又往皇后娘娘面前问安,也从来不少。她不过七岁,七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孝敬,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已经算是难能。柳明大人再次诽谤,请皇上重重治罪。”

&nb太子也恼了:“太后有话不许再说,你乱说,眼里还有太后吗?父皇在这里呢,你这么大的人说加寿不好,她恼了她才多大,拿东西打你一下,她有能耐对你行凶?这里许多人看着呢,你还敢诬陷!你眼里还有父皇!”

&nb泪水涌出,对着皇帝叩头泣道:“父皇容禀,刚太平没有多久,可恨这些狼子野心,总想挑起事端。这样他们就能当忠臣好人,皇家就全是负恩之辈。请父皇重重治罪,不治他的罪只怕还有后来之人。”

&nb皇帝缓缓开口,没有人看得到他眸中深邃。

&nb对着请命的太子和官员们,对着让加寿打了的柳明,对着惊慌上来的马浦,他淡淡道:“太后有旨,后宫本清平,卿等要生事。来人,革去柳明柳初等的官职,撵出金殿,不许进宫。马浦妄言两宫,罚俸三月,以为警诫。袁加寿,”

&nb眸光落到加寿小胖身子身上,已经没有笑意。也不是生气就是,带着意味深长:“回去见太后复命吧,说朕是这样处置。”

&nb加寿开开心心的谢恩,笑眯眯地又道:“皇上不生气了是不是?那请皇上允许皇后娘娘出宫吧,御花园里的荷花开了,还有我生日就要到了,要请娘娘呢。”

&nb皇帝慢慢腾腾:“啊,这事情再议,你下去吧。”加寿笑盈盈转身,阮梁明等跪在她后面,都和她含笑相望,一个太监过去捡起她的荷包,悄悄一咧嘴,这沉的里面装的有什么?

&nb嬷嬷走过来陪笑接过,也不给加寿当殿佩上,就握在自己手里,太监女官嬷嬷们陪着加寿出去,不管是谁来看,也是得意而出。

&nb到了殿外面,加寿坐上宫车,听听进到内宫门上,活泼起来,对嬷嬷道:“快丢了吧。”

&nb嬷嬷取出荷包,打开来里面全是碎石子,装得满满的,用足力气打人,跟个小型暗器差不远。

&nb嬷嬷把碎石子送出去给任保,任保顺手抛到花下泥地上。车里新换一个藕荷浅黄水红的水鸟荷包给加寿佩好。打开来,里面是蜜饯,加寿吃一个在小嘴里,对着旧荷包惋惜:“可惜了,这是我喜欢的。”

&nb砸过坏人的,加寿就不再要。

&nb……

&nb太后静静坐着,目光不时看向窗下坐着,独自打棋谱的太上皇。太上皇知道她在看自己,却一个眸光不回,也不说话。

&nb太后有些没趣,就往外面看,等着加寿回来。很快加寿欢快的进来,太后瞄瞄太上皇,见他也不像以前抬起头,面有笑容的等待加寿和他说话,又有些悻悻。

&nb好在有加寿,加寿凑到她耳朵下面,嘻嘻着喜欢:“我打了人了。”太后心中的闷闷一扫而空。

&nb最近落个不慈爱的名声,太后也暗暗生气。拉着加寿的小手悄悄问她:“怎么打的?”

&nb加寿看看太上皇,像是能猜出太后和太上皇这两天不对劲儿,也是低声说话,把殿上的事情说过,得意的不行,耸起小肩头笑出小豁牙:“嘻,我装的石子儿。”

&nb太后扑哧的乐了,刚乐出来,就悄悄去看太上皇。见他没注意到似的,和加寿眨眨眼睛,有几分解气。心想一个孩子打了人,难道你们敢打孩子不成?

&nb这是太后的主意。见事情办完,轻推加寿:“去吧,今儿晚上还是回家去住,好好让你母亲疼几天。”

&nb加寿答应着:“我会帮您看看小六的。”太后眉开眼笑,说了一个好字,加寿又去太上皇说声我去了,太上皇给她一个微微笑容。

&nb加寿出去以后,太上皇和太后还是一个坐在榻上,一个坐在窗前,都没有主动和对方说话。

&nb……

&nb“加寿,”太子飞奔着回来,满面的欢笑:“你今天说的太好了,”加寿摇头晃脑:“我打人也好呢,让他敢说我!”这不可一世,得到太子翘出大拇指,笑道:“好!”

&nb天还是中午,加寿先回到太子府上。

&nb两个人坐下来,太子在心里把加寿看得更重,加寿是能帮到他的人不是?

&nb打迭起话来哄她喜欢,加寿歪脑袋同他商议:“我和娘娘好着呢,”太子笑道:“自然,以后还是这样不许别人说。”

&nb回想金殿上打人的小英姿,太子伸向加寿的荷包。两个荷包有相似之处,太子没看出不对,以为这就是打柳明的那个,道:“用什么打了他,给我一块吃,让我也喜欢喜欢。”

&nb加寿给他看,满满一荷包的梅子,太子噙上一块儿,加寿道:“梅子开胃,等下我的汤啊,你要痛喝两碗。”

&nb太子说好,加寿想起来话没有说完,接着刚才的话道:“我说过我和娘娘可好可好,我今天煮的汤,等下银针试过,麻烦你送去好不好?”她噘一噘嘴儿:“今天你去,明天我陪你去。”

&nb太子失笑:“多谢你明天陪我去,原来是你陪着我?”加寿一脸的沾沾自喜:“一直是这样的,太子哥哥不用谢我。”在这里小脸儿一变,忽然往后面就走。

&nb太子一愣,随后跟上笑:“是战哥儿在?”加寿头也不回:“快点儿来。”来到房子后面廊下,两个大火盆炖着两锅汤。萧战手里拿着长勺子,加福是个小碗,喝的津津有味。

&nb加寿大叫一声:“我的汤。”看其中一个,是留给自己和太子喝的,只有一半。另一个是给皇后的,萧战倒不敢碰,还满着。

&nb加寿小脾气上来,伸头看看加福小碗里没有多少,再看自己少了近一半的汤,对萧战追问:“作什么喝这么多?”

&nb萧战还一脸的奇怪:“我只喝一口。”把小脸儿一沉:“我们来陪你,不要乱怪我。”

&nb看在这是加寿遇刺以后,小王爷天天来陪伴的份上,加寿压压火气,但越看越奇怪:“你只喝一口,三妹碗里也不多,为什么少这么多?”

&nb萧战搔头:“是你汤煮的不好吧?”

&nb太子要笑,加寿气呼呼:“你就说你怎么喝的吧!”

&nb“我才没喝你的汤,我是代你尝尝。喝一口,没吃过不好,又喝一口,还是没觉得不好。又是一口,”

&nb加寿盯着他的大嘴。

&nb小王爷家传,黑肌肤大横脸外加大嘴巴。和加寿加福相比,寿福是小樱桃,小王爷是小土盆儿。

&nb萧战装没看到:“我又是一口,这回尝出来,不咸也不淡,我说可以给加福喝了,我只喝你一口。”

&nb加寿小脸儿乌沉沉:“你自己说这是几口!”

&nb萧战火冒三丈,见加福汤喝完,扯起来她:“咱们回家吃去,我一次只喝你一口,加福也只喝你半碗,看你凶巴巴,小气包儿长不高!”

&nb他往台阶下面去,加寿站在台阶上面,听说自己长不高,加寿坏坏的用小手在自己脑袋上比划高度,再在眼睛前面比划萧战的高度,明显的比萧战高出去很多,加寿开心了:“哈,战哥儿你一点也不高哦。还敢说我!”

&nb加福笑眯眯摆小手:“大姐,明天再来和你玩。”

&nb加寿笑眯眯:“三妹,明天我备下好吃的等你。”

&nb萧战不回头:“我们明天吃酒楼,不来陪你!”

&nb“不要你来!三妹,你记得早早的来哦。”

&nb“好的,大姐。”

&nb跟的人簇拥着小身影走远,太子哈哈大笑。蹲下来在加寿胖脸蛋子上面拧一把:“加寿你呀,实在是太可爱了!”

&nb……

&nb在太子的心里,可爱的加寿,上金殿也是可爱的,还会打坏人。回家来拌嘴也是可爱的。没有一处不可爱。

&nb…。

&nb散朝后,自有人把话传给袁训。宝珠本来是不疑惑太后的,听过有些模糊。这件事情落好儿的是加寿,失德的娘娘反而是加寿求情,她以后翻身添上难度。

&nb把阮梁明等人送走是午后用过饭,袁训有几杯酒,在榻上睡下,宝珠坐上榻沿:“这事情与姑母有关?”

&nb袁训在她手上一拧,宝珠会意不再说这句,再道:“柳至大人蛮可怜,论起来是丞相留下来的病根儿,他又对执璞有救命之恩,咱们一家人老小还要恨他,就是孩子们一早握着木刀不放手,也气他。”

&nb“那你把孩子们叫过来,我交待几句。”

&nb宝珠说好,让丫头去找儿子们过来。没一会儿,跟执瑜的人过来一个,哭丧着脸:“侯爷侯夫人饶过小的,小的拦不住小爷们。”

&nb袁训一惊,基本上不用他说也明白三分。宝珠催问:“小爷们去了哪里?”

&nb“小爷们说寿姑娘让柳家的欺负,侯爷让柳至大人打的有伤,他们去找柳家的孩子们算帐去了。”

&nb宝珠震惊,本能轻推袁训:“去把他们叫回来。”又见到丈夫面上有伤,犹豫一下,吩咐丫头:“带马来,我去。”

&nb“我去。”袁训心情沉重,听过阮梁明的话,宝珠能明白,他也明了。宝珠柔声道:“你面上有伤?”

&nb袁训跳起来寻衣裳:“这怕什么,要是还当兵,到处是有伤的人。”宝珠轻声道:“我怕柳家的人见到你又要打起来。”袁训抿一抿唇:“所以得我去,他们要是再把你也冲撞,你看这事情还能解得开吗?”

&nb宝珠愕然,但心头油然生出敬重。看着袁训匆匆出去,对着他的背影宝珠暗暗点头。

&nb她嫁给袁训后从没有过后悔,以前是认为嫁对人,现在也还是这样的看。

&nb这不是一个惹事生非的丈夫,也不是一个怕事无能的丈夫。往柳家门前挑事情,惹得别人对柳家乱猜一通的是他。在心里还有能解得开心思的,也是他。

&nb为了加寿,袁训不惜做一切黑皇后的事情。但他心底永远有一点善念,是不愿意平白得罪任何一个人。

&nb如果有人认为他不想得罪人,为什么不换种方法,还要去黑柳家。情境所逼,事后所想的从容,与当时的紧迫是两回事情。再说袁训要是退上一步,柳家别的人就要黑他,黑他的宝贝女儿,黑他的姑母太后娘娘。

&nb有时候一步不能后退,与心里有善念是两回事情。

&nb宝珠信他,也更爱戴他。也相信他虽然黑了柳至,也还期盼着能和柳至相好。

&nb宝珠也相信自己的丈夫能做到。

&nb------题外话------

&nb求票票。

&nb抱抱仔的新贡士亲cat。

&nb还想说什么,忘记了哈,想起来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