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归营

侯门纪事 第二百五十五章 ,归营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咳咳,”方姨妈放下手中打浆的布头,咳嗽起来。方明珠飞快倒碗水,送到方姨妈唇边:“娘,喝两口。”

女儿这就有的动作,让方姨妈浑然把贫困全都忘记。她接过水,对着方明珠面上的懵懂似的关切怔怔。

方明珠用袖子抹抹脸,笑道:“有灰吗?”

“干净着呢。”方姨妈是认为女儿这种时候,比穿上好衣裳时还要让她喜欢。和邵氏张氏一样,明珠也是方姨妈的养老闺女。把女儿看得很重,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导她,把方明珠误得不轻的方姨妈,心中已经明白。

把女儿养成豪门性子,自己并不真的喜悦。反而是方明珠在她需要时就到身边,才是自己要的。

这话不能明说,明说反驳以前的自己,方姨妈倒不在乎。她在乎的是,隐隐的那种后悔,一旦掀起来,她不能承受的是这个。

对着方明珠的目光,方姨妈掩饰的道:“这水很好喝。”

“你喝完,我再给你倒。”方明珠开心过,又夺过方姨妈手边的活计,道:“娘去歇着吧,你是太累了,昨天晚上你弄得太晚,天天这样可就不行。”

方姨妈露出笑容,这样的话还是让她暖心,她笑道:“这不是张大娘总退货,我正在学着个巧的,钱也多些。”

话说到这里,外面风风火火进来一个人。四十多岁的妇人手握着块布进来,满面埋怨:“褚大嫂,我说你们这个又弄错了。”

把手中梅花图案的布给方明珠看,妇人责怪道:“你看,这梅花都拼倒了!倒霉倒霉,主家不肯要,还把我骂一顿。这个,你们看怎么办?”

她的另一只手上,有一个小小包袱,方明珠认得,是自己昨天交出去的活计。

方姨妈和方明珠慌了手脚,方姨妈起来让妇人坐下,央求她:“张大娘,我们重新做,重新做你看行不行?”

“大娘喝水。”方明珠殷勤地送上来水。

张大娘见母女都来陪话,也没有为难。丢下包袱:“湿上水揭开,重新对一回吧。”

她走以后,方明珠和方姨妈相对懊恼。方明珠沮丧地道:“娘,你看,要没有祖母每个月的一两银子,这日子可怎么过?”

别人家里两只手,是能挣到钱的。她们母女享受惯了,在褚大走后的这一年多里,头半年袖手不动,把褚大留下的钱花光。

后三个月,埋怨东埋怨西。

最近几个月才讨活计做,刚开始心放不正,身段还高,做东嫌西,不能做的事情又一堆,能做的却太少。最近才算上路,每个月能挣几百文。

女儿在难过,方姨妈就安慰她:“没事儿,我来重收拾,你去送礼累了吧?去睡会儿吧。”又意识过来,道:“明珠,你刚才叫我什么?”

方明珠叫她为“娘”。

“你可不能改小巷子的称呼啊,以前跟老太太学的尊贵不能丢,说不定啊,你女婿一回来,就是个大官儿!”

方明珠心头灰暗,心想我们都穷得跟小巷子人没区别,甚至比她们还要穷。如果没有老祖母按月的接济,都可以绝望。

但穷下来,方明珠懂事不少。她觉得现在还按宅门里叫“母亲”,已不般配,但不愿意明说,怕实说招出方姨妈的难过。方明珠就道:“这样叫亲切不是?”又快活起来:“我敢担保,宝珠也不会叫呢。”

没心没肺这东西,在邪路上让人憎恶。

在正道上就成天真无邪。

方明珠是一片不让方姨妈不痛快的心思,方姨妈就乐了:“好好,这称呼好。”当下母女重打精神,把活计重新在手上作着,一面说着话。

她们在京里没有别的亲戚,又不愿意提掌珠和玉珠。方明珠成亲后还肯走动的人,只有宝珠和老太太处。

就只说宝珠和老太太。

方姨妈见女儿说着以前在老太太膝前的开心事情,小心地看看她,细声细气地道:“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老太太不回来了怎么办?”

“怎么会?”方明珠大惊。祖母现在是她的指望之二。第一是她的丈夫,那一直没有音信的褚大。

方姨妈叹气:“我托左邻的赵伯打听,说宝珠女婿又升了官,赵伯认得字,会看告示,木匠,有时候在工部里揽活计。他说没错,就是那个探花,去年升三级,今年升一级,升得别人掉口水。”

方明珠欢欢喜喜,总之她越穷下来,越发觉老太太和宝珠才真正的好。她代宝珠喜欢:“那宝珠再回来,是更大官的夫人。”

“所以我问你,要是你女婿回不来,”方姨妈在这里轻咳几声,和方明珠一起沉默。方姨妈都落到这种地步,没有诅咒女婿的心。

古代打仗全有死伤,这是难免的事。

方姨妈伤心一会儿,继续道:“而老太太也不回来,宝珠女婿升大官,看来要当长长久久的将军,”

“将军也有回来的!”方明珠嚷道。

“可才升官儿,至少一年三年的不回来吧。老太太是为宝珠去的,宝珠不回来,她怎么会回来?明珠啊,我不想让你不喜欢,可又过一年,我又有一年的年纪,我得和你商议个后着,我心里才踏实。”

方明珠误会,就哭道:“反正我守着,我比表姐强,别再逼我嫁人!”

“我不是逼你嫁人,我是问,你别不高兴,假如你女

你别不高兴,假如你女婿不回来,这不回来也许他当上官,另外娶大家子女儿,你是怎么样个打算?”方姨妈为女儿送上帕子。

方明珠道:“那不可能,他不会娶别人!”

“如果呢?”方姨妈今天铁下心要问出来。

方明珠心头一阵发寒:“如果有那一天,我也不能让表姐看笑话,我守着,我就守着!”在方明珠的世界里,一直是要比掌珠强。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比掌珠强,守着虽苦,方明珠也愿意。

方姨妈露出笑容:“你真是我的女儿,”

“啊?”方明珠睁大糊涂的眼睛。

“当年你父亲没了,我也能改嫁,不过有你,我坚决守着,为了你,才投到老太太门上啊。”方姨妈回想当年,如果只有她一个人,那凡事都好办。

方姨妈微笑:“你的心思明了,我就安心。我对你说,你知道我还有私房,不多了,我们在京里开销的太大,现在想想有些钱不应该花,但现在后悔也没有用。明珠,如果你女婿真的不回来,我又老了,你还要守着,老太太还没有回来,你拿着私房,去投奔老太太吧。说起来,还是跟着老太太,能安生的过日子。”

方明珠一向是个牛皮大王,说好听这也是优点,凡是她的事,她都往好的地方去想。

“不会的,我女婿会当大官回来,祖母上年纪,不会在外面呆太久,宝珠女婿再升官,就只能升到京里来。”方明珠用心对着手中的布头,道:“我们等着吧,今年不回明年就回。”

想想,又很有底气地道:“如果明年还不回来,我听您的,我们一起去找祖母和宝珠,在那里讨个活计做,管保比这个挣钱。”

对手中活计嫌弃一下,但还是得继续做下去。

母子商议过,都痛快不少,眼前希望也多出来不少。这就用心做活,到晚收拾下面吃过,又相伴着做到深夜。

据说一个人的习惯,二十一天就可以养成。对她们来说,一直做活已成习惯。

……。

大同。

袁训走后,大雪飘飘没有停止。这天气,显然让家里人对袁训离开的忧愁又加上几分,“嗤,”红花又一次扯过纸吸溜鼻子。

“红花,去看过奶奶没有?”在这里坐着的梅英听不下去,对红花哭肿的眼睛就是一个大白眼儿。

小爷都走有半天,这红花还在哭。

这下子倒好,奶奶也不侍候,她自己在这里伤心个没完。

卫氏也慢声轻语:“你陪奶奶回来的时候,不是心情已经好转?”

“当时是好了的,当时有老太太,有太太们,还有寿姐儿,”说到加寿,红花又捧着帕子抽抽泣泣:“寿姐儿多聪明,她见不到小爷,就找啊找的,让奶奶放她下地,穿着绣虎头的小鞋子,在椅子下面也找上一回。”

卫氏送袁训回来,并没有跟宝珠去看加寿,她忙着打点衣料。见红花学得有趣,卫氏微笑:“椅子下面能有小爷吗?”

“可寿姐儿不知道啊,她在奶奶怀里,手指着椅子下面,奶奶放就下她,地上干净,寿姐儿就爬到椅子下面看了一回,”红花含着两包子眼泪:“奶奶当时忍着,回来说心中不快要歇着,去睡了,这不是难过又是什么?”

宝珠不开心,红花又怎么能开心呢?她钻到下人坐的房里,这就哭起来,把卫氏和梅英烦到。

梅英还是想笑,唤卫氏:“妈妈,我们不哭,可不是我们心里没有小爷,这奶奶吩咐下来的话,我们都和红花似的去哭,这可交给谁做?”

“嗤!”红花又扯过纸。

卫氏也笑话她,但带着敬重:“这丫头打小儿陪奶奶,奶奶淘气有一半儿是红花的主意,她和奶奶心连心,不让她哭,她能肯?”

梅英随意地往窗外看看,笑道:“我是想让她继续哭,也不想打扰奶奶难过。但是有一件,来客人了,这就忧愁不成。”

雪地里,一行大红雪衣,里面露出浅黄娇红,国公府的八个奶奶携手而来,好似一群霓裳仙子。

卫氏见到,合掌念声菩萨有眼:“有她们来说说话,奶奶也就不能伤心。”见红花眼睛实在不能见人,这府里的小丫头虽勤快,卫氏却不愿意她们见到宝珠伤心模样,卫氏道:“我去回话。”

来到上房,见宝珠倚坐在榻上,面上幽然,并没有落泪。把卫氏喜欢起来,走上来温声地劝:“有这会儿走的,再回来才更好呢,不是有句话,是要小别来着不是?再说大将军了,威风八面的,以后只有你喜欢的,长辈们都在这里,一味的忧愁,不是道理。”

宝珠都能理解,抬眸道:“我知道呢。”

眸子清灵灵的,蕴含思念,并不是过度的忧伤。

卫氏放下心,回给宝珠:“东府里奶奶来了,打起精神头儿,一定是说今天十六,我们不过去那府里用饭。”

这句话把宝珠引得有笑意。

“舅父不在,先母亲再不会去,我没有去用饭的道理?再来明天我们就回家,舅父走了,母亲也没有住在城里的心思,我自然是看着收拾东西不是?不过两处家里都有,不用怎么收拾,但我借这个,也就不用过去。”、

走了袁训,宝珠有冷落之感,和卫氏撒娇:“谁要去那府里看脸色?”

卫氏忍住笑:“哪有人也给你脸色看?你如今

看?你如今是谁也不敢招惹的官夫人。”

“表面上,自然她们不会。但背后呢,谁又知道?”宝珠继续撒娇。

“背后的事情,你几曾在乎过,打小儿就是恬淡的人,不爱和人计较,今天小爷走了,有的没的全都上来,”卫氏说到这里,外面丫头们也回话:“东府里奶奶们来了。”

前一瞬还在抱怨的宝珠,猛地起来。双手把衣裳一拌,本就没有狠揉搓,这就周正。再双手往上,把发丝微拢。女眷们从小带首饰,带的都有感觉。手心这么一碰,就知道流苏花钿没有歪斜。

笑容,自然的含上。宝珠盈盈往外:“有请。”手上捏着帕子,不慌不忙地出迎。

卫氏放下心,骄傲涌上来。

悄悄的退出去,回去和梅英、红花坐下,弄着针线,一个人偷偷地喜欢。

宝珠以前在卫氏心里,是娇闺女一般。卫氏能想到的,只有嫁个好人家,不要有恶婆婆和话头儿厉害的亲戚。

跟着宝珠山西走一趟,宝珠遇事镇定无比,带着卫氏胆子也大,又对自己养大的姑娘刮目相看。

什么忧愁啊,

什么难过啊,

她自会排解,不会耽误正事儿。

打发小丫头去送茶,心宽下来的卫氏,和梅英继续对着红花取笑她。

房中,九个妯娌团团围坐,花团锦簇各有千秋。

宝珠还没有问她们的来意,谢氏先在宝珠面上打量几眼,笑道:“我们想想,还是来看看你,到底,你送行的次数儿不多?”

用手指比划着,问宝珠:“这是第几回?”

“第二回。”见到她们关心,宝珠嫣然。

二奶奶接上话,笑道:“以后送的次数多了,他走了你反倒喜欢。”

宝珠好奇讨教:“喜欢是为什么?”

三奶奶回答宝珠,脆生生地笑声出来:“没有人说你这样不对,那样处置不好,房中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你难道不喜欢?”

四奶奶和五奶奶一起笑了,快言快语地道:“三嫂这话不应该,弟妹不是我们这些过了气的人,她和小小弟啊,是恩爱夫妻。”

说得宝珠讪讪飞红面庞,这里个个都比宝珠大,宝珠又是娘家婆家宠着的手心宝贝,把小嘴儿微嘟:“四嫂五嫂取笑我。”

六奶奶前仰后合的笑,手指住宝珠:“当初她那么厉害,我说好怕人儿。后来见是娇柔,我总疑惑,都说花木兰上马能杀敌,下马能针指,这说的可不就是我家弟妹这样的人儿?样样来得。”

六奶奶夸着。

不等宝珠再不依,七奶奶笑道:“所以我们舍不得你走,盼着和你常来常往。”

老八龙怀城这一房,没有宝珠正不起来身份,是最感激宝珠的。八奶奶笑道:“七嫂还没有说全,我们一起过来,一来,是怕小弟离家,你犯忧愁,给你看看我们都走了丈夫,你就不忧愁了。”

宝珠才要笑,八奶奶面带殷勤:“二来,是七嫂说的,听说你要出城,把我们的心全提起来。姑母要走,你不能单留下,可我们以后见你不容易,我们忧愁上来,来看看你解解忧愁。”

宝珠咕地笑出来,听上去宝珠很能解人忧愁?

“还有三,今儿是正月十六,家里备的好席面。”在这里,八奶奶放悄嗓音,像是同时提到袁夫人和国公夫人,她也觉得不安。

压低嗓音:“姑母和母亲坐不到一起,你呢?可肯赏光和我们再聚一聚,这是母亲答应的,各房姨娘也都说好呢。”

谢氏一本正经:“我们那姨娘可没问过她,我们房里,我当家。”龙怀文离家,龙二姑娘出嫁,谢氏如今扬眉吐气。

奶奶们都是笑。

“没有弟妹,大嫂你几时才盼到这好日子?”

“这席面,该大嫂一个人出钱,我们陪客。”

谢氏真的伶俐许多,手点住妯娌们笑:“你们没有弟妹,也没有现在就管家的好时光,当着你们,我不怕你们恼。说来看弟妹,是我先出的主意,为什么呢,我是怕弟妹不就近的住着,以后我们大家争执,就没有评判的人。”

对宝珠,她是真的恋恋不舍:“以后讨你主意,都得出城快车几个时辰。”

你一言,我一语,把宝珠感动。对袁训离开的忧愁,这就先放下来。

左手扯住谢氏,右手拉住坐得最近的八奶奶。

清清嗓子,众人目光都聚集过来,宝珠侃侃而谈。

“舅父和母亲好,让我时常羡慕。论起来,我家祖母也有舅祖父照顾,我和姐姐们才打小儿没受过委屈。总想着,自己也能这样才好。偏偏来到山西,偏偏遇到有八位嫂嫂。兄长们如何,我们不论,以后不管什么事情,我们要和舅父母亲那样的亲厚,才让别人敬服呢。”

奶奶们先就敬服宝珠,肃然都道:“有理。”

在这种时候,宝珠还要敲打一下。

眸子笑意盎然,望向四奶奶,又望向五奶奶,宝珠柔声细语:“但有误会,只有我们互信互敬,家和万事兴,还能什么难的把我们难倒?”

龙四龙五的妻子明白,齐声道:“弟妹放心,姨娘是父亲处置的,我们冷眼旁观,父亲嘴上说的厉害,并非不知道二位公子私下收棺,只是不理论,如今一家子人都在正道上,他们如果有不应该的心思,我们自然不能看着。”

能看着。”

这话表明她们的态度,宝珠虽不能完全放心,却安心不少。

知道国公夫人不在,也知道祖母陪着她在,宝珠想到明天就走,也想和妯娌们聚一聚。就邀请她们都不要走,在这里和母亲用饭。

这对于妯娌们来说,是件意外的喜事。

她们羡慕袁夫人的风采,前国公娇女,整个山西都有名。嫁给一个病秧子,换成别人就是笑话一桩,但袁夫人还是过成人人羡慕。

妯娌们为讨好国公,也都愿意留下。这里面八奶奶得过国公夫人和龙怀城的吩咐,是求之不得和姑母亲近。

让人回去送信,打发人预备饮食给姨娘们。各房姨娘们都持赞同态度,都说十六拜长辈不能空着手,补送礼物过来。

袁夫人并不把侄子们错,怪到侄媳妇头上。见都说舍不得她离开,欣然作陪,让人取蜜酒,又抱出加寿,又让接来各房孩子们,正月十六,国公虽然不在,袁夫人过得还是热闹。

热闹中,宝珠想到国公夫人。她和祖母去敬香,有祖母在,应该也不寂寞吧?

……

“就是这样,以后她就去了。”

佛院幽深,静室都是早早定好。花木扶疏中,清静无明,让人心思澄如放下明矾的泉水,洁静无尘。

风中有佛号佛音出来,老太太在佛音中眸似琉璃灯,中有无数心事,也在佛前沉静。

辅国公夫人泪流满面,早哭花妆容。

“你别嫌我多话,也没有人对我说什么,或者交待我办这件事情。我是自己看出来的,上了年纪,眼神儿不济,眼睛却尖。”安老太太对国公夫人微笑:“几十年里,我兄长对我照顾有加,他心里内疚,我知道。”

辅国公又何尝不是,心存内疚?

“我自己,也认为兄长亏欠我,几十年里,我没少麻烦他。所幸的,还能麻烦出一件正经大事。”老太太眯眯眼,没有一直的麻烦,就没有袁训和宝珠的亲事。

“自从我嫂嫂去世,我彻底的看明白。她也苦,可她不体谅别人。我呢,恨她一生,也没有体谅她。没有我大孙女儿和她娘家成亲事,我以为我再不会转变。”

让老太太最后一锤定音的决定转变,是与掌珠有关。

“那天,我真的上她们家门,看一看,都是好人。可几十年,我当他们全是坏人。救不得的坏人。现在想想,是我自己没把人往好处去想,不能怪别人啊。”

国公夫人呜咽的更凶。

她能好好的对待袁夫人,就没有袁训姐弟,但却能有正当的日子。

她哭出声:“我没有一天不后悔,”她的后悔,和老太太一样,也有个原因,是从老项城郡王去世以后。

安老太太耐心的听她说完,柔声又道:“我可不是劝你现在就和亲家太太相亲相厚,这事情哪能一下子就解开。就是宝珠,我看出来了,这孩子只能和你走动,却不能代她的婆婆原谅谁。我老了多话,就说上几句。不过呢,是不肯白吃亲戚家茶饭的意思,也不肯看着你们家再起风波的意思。”

“我记下了。”国公夫人泣着应声。

她的懊悔,让老太太百感交集,对房中空气瞪瞪眼,那个人啊,你一辈子可从没像这个人一样过?

“老太太,夫人,主持说诵唱已结束,请去上香。”

老太太精神上来:“走走,”抓住国公夫人的手:“我们再去上炷香,就好走了。这香啊,得给让出征夺去性命的人上一炷,让他们不要纠缠我们的人呐。再给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儿子们,我还有一个孙女儿,行二的,早早的没了,还有……”

还有那个人。

国公夫人要上的,却是:“给我的父母亲,还有最疼爱我的一个姨妈,再依老太太说的,给让家里人战场上杀死的人超度,让他们早投胎,少怀恨才是。”

两个人忽然就把心贴近,在辅国公夫人这里,几十年没有人同她这样说过,在老太太这里,心事倒出来好些,也劝了人,也劝了自己。

那个人,一生不知道回头,真真的是可恨的很。

……。

陈留郡王晚走一天,十六的中午才动身。萧瞻峻送他到长亭,郡王淡淡的交待:“二弟,我不在家,钦差虽然是内亲,这一年几年只怕也是多事之秋。”

“大哥,我会小心。”

“我不是让你小心,”陈留郡王眸子一闪,见随同送行的人退在后面,把萧瞻峻的手抓住,沉而静地道:“我是说,你凡事不枉法,那就什么也不用怕。”

转身就上马,萧瞻峻又追上来,在马下仰面:“可是大哥,老侯那个人是铁面无私的。而且好好的派钦差来,我这心里总不安稳。京里可以出来一个钦差,也可以出来两个,又有小弟当差是在军中,总觉得要出大事。”

“所以,我让你不要怕。”陈留郡王微微一笑:“二弟,内亲,是要紧的。”扬起鞭,笑容加深:“我现在不能对你明说,只能让你以后做事不要拘束,余下的,你自己去想。”

直到他带着出征的子弟们不见人影,跟从的人上来请二爷回去,萧瞻峻还没明白过来。他也很难明白过来,只能反复咀嚼这话。

“内亲是要紧的?老侯那内亲过个年也不闲着,把我们王府也在查,这内亲哎,”萧二爷叹口气。

项城郡王交待郡王妃的话,是这样:“遇事别自作主张,钦差也查不到你身上。”项城郡王冷笑,听说钦差过个年很忙,不过你查过混混们,就会发现还有别人,查完别人,就会发现,这是条大鱼,你慢慢的查吧。

定边郡王离开府门后,犹在不服气:“我们一定要和王爷理论理论,三品的将军,不能一个人帐下独得。”

春天万物生发,心情也生发的日子开始了。

……。

梁山王驻大军的地方,每年都变。这附近看似无边无际,但拘束于一定的方圆之内,也就只有那么大的地方。

今年他避入幽谷,四面有通道,谷侧有高山,他的中军在山上,各郡王大军环绕四面,把深谷填得满满的。

袁训和辅国公等人赶到,只花十天左右。谷外积雪没有退,谷中却早已春意融融,有一枝早露头的花苞,上面有一点淡红。

深吸一口气,袁训觉得浑身精力用不完。又见到姐丈大旗在视力范围之内,回身催促辅国公:“舅父,您倒是快点儿。”

“还没打仗,你就想跑伤马吗?”辅国公就喜欢袁训年青朝气的劲头,但还是劝阻他:“难道今天到不了?不就在眼前面。”

年青人总是急的,袁训面对别人四平八稳,在国公面前是小孩子。闻言,在马上晃晃肩头,看向自己营地的目光都是馋的。

辅国公看着可乐,就故意逗他:“阿训,我像是又听到加寿在哭。”

“哎呀舅父,您是长辈,怎么总和我开这样的玩笑。”袁训嘟囔:“人家这不是头回有孩子。”

路上袁训心急火燎的催赶路,龙氏兄弟和他均年青,都受不了他。辅国公就拿袁训开心:“我听到小加寿在哭,”那一天就能看到袁训脑袋回很多次。

但眺望来路,唯有茫茫。

再好的眼睛,他也看不到加寿。

但每每回身一望,却能看到龙怀文。

龙怀文和当值的军官,一批人年前回家,一批人过年在家,也是十六那天随国公上路。辅国公从没有单独见过他,和他说凌姨娘的事。龙怀文也没有单独去见辅国公,要求父亲解释这件事情。

父子和以前一样见面,也说话,但以前没捅破的窗户纸已经失去。

袁训为舅父也好,为宝珠母亲也好,为自己也好,都把龙怀文纳入视线中。

他们在路上并不是沉默各自扭过面庞,而是每一回目光碰到,就凶狠的撞击几下,像是这样能痛快许多,才把目光各自转开。

辅国公和别的兄弟们见到,都当没看见。

辅国公因儿子们,对袁夫人母子有愧,又因有几个儿子勾结郡王,他们犯糊涂以为谋的是自己的世子位,当老子的一清二楚,这分明是磨刀霍霍向着我。

袁训小的时候,打输了国公就教他,现在更没有管的道理。

别的兄弟们去年得的军功不小,是他们从军数年里,升的最快一回。但那城也的确有个难打的名声。

他们兄弟本就八人八条心,胆子最小,总是依附别人的龙七,都是自己心思。龙七若是权势稳稳的高于别人,你看他还依附别人不依附?

除去龙怀文以外的七条心,都钻在今年再有军功里面。

袁训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从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发生,官,居然还真的能跳着升?

跳得邪乎的升。

龙氏兄弟攒足劲,都想的是借着袁训这圣眷高的人在,赶紧的升官才是正经。这想法颇有点不要鼻子,不过世家公子们,学的并不是心地善良吧,学的是承担家族,辅佐家主,精明过人等等。

他们更不管袁训和龙怀文对眼睛,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估计打起来,龙氏兄弟不见得帮袁训出手,却会站在袁训这边摇旗呐喊。

人之上进,魅力何其大也?

化干戈为玉帛,是因为你有本事。

粉玉山为齑粉,是因为你有本事。

甚至,把齑粉重组成玉山,也是因为你有本事。

现在营门在即,袁训眸子又放到龙怀文身上,眉头一皱,带着不悦模样。

这不悦直到他见到各营中出来的人,才化成笑容。

“小袁!”连渊从东家郡王营地里奔出。

各家郡王军兵众多,摆开来,他们根本不可能从营地里见到袁训。但各有旗手,又有瞭望哨,见到袁训过来,旗语一打,太子党们全都出来。

袁训打马上前,少年们蜂拥而至。像一群朝阳往一处赶,让国公抚须赞叹:“年青就是好啊。”龙氏兄弟露出羡慕,二将军笑道:“父亲,小弟在京里的人缘儿就是好。”

他分明是夸袁训有一帮同心同德的权贵子弟相交,辅国公却一瞪眼:“难道他出京人缘儿就不好?”

国公没好气:“你跟他不好?”

“我跟小弟挺好。”龙二忙陪笑:“我两个儿子最喜欢和加寿玩,”扑哧一笑:“都约下来明年过年还和加寿一起要红包。”

除去龙怀文不笑,国公父子们都哈哈大笑。龙怀文干瞪瞪眼,他不相信他多年的经营,就此不复存在,他的兄弟们和袁训不和,龙怀文是老大,他起决定性作用。

当大哥的欺负袁训,兄弟们跟风上来。

对项城郡王大旗看过去,龙怀文暗骂这是个

暗骂这是个笨蛋!小弟在京中多年,他竟然不知道?

这真是冤枉项城郡王,袁训母子进京以后,都以为他们母子俱亡,一个死了的人,又天下重名都很多,项城郡王才不会动用自己的眼线,去查这种半吊子消息。

现在估计他很后悔,可再后悔,袁钦差也凭空落下,默默的揣摩着他们。

太子党簇拥着袁训,去梁山王的中军。

“你猜猜谁和王爷一起来的?”

这里离中军还有二十里左右,眼睛看得到,距离却远。袁训就猜:“小左?”

“不是,冷捕头让他留下来帮忙,小左恨的骂过他好几回,冷捕头不松口,太子殿下就不答应。”

袁训左猜右猜,都猜不到。嘻嘻一笑,对少年们道:“你们媳妇?”

“去你的!”少年们嘴上骂他,面上却有些向往。

“哎,小袁,你当都像你媳妇似的,肯在这里守着你。”

袁训得意洋洋:“这个,怎么能比。”

中军营门内,有一个人兴致勃勃望过来,自语笑道:“这个人,还是这么骄傲?”梁山小王爷在他身边,也得意上来,把胸脯一拍:“那当然,跟着我,他就更骄傲了。”

刚才那人显然不怕他,皱紧眉头上上下下把小王爷打量,像是在说,这关你什么事儿?

能这样不怕小王爷的人不多,最著名的,就是京中太子党。

苏先瞪过萧观以后,一拍胯下马,对着袁训疾驰而去。

连人带马一条直线似的,似水中飘,又似风中旗。龙氏兄弟全看进去,道:“这个人是谁?军中没见过有他?”

“是哪家郡王新到的将军?”

辅国公微微一笑:“这就是苏先。”

“原来是他!”

当儿子的惊奇不已。

“苏先也这样年青?”

辅国公进京,会过苏先,对苏先的底细也清楚。他不慌不忙地介绍:“这是太子府中最早有名的人,名气大过柳至和阿训。这个人呐,早年家里是水贼的,两帮火拼杀了他的父母,他才七岁,一个人在水里三天三夜,把杀他父母那些人的船只尽皆凿沉。抓到衙门本来是要杀头,因他年纪小,这案子一拖再拖,最后太子殿下把他收为已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