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暖饱思银鱼

侯门纪事 第二百五十四章 ,暖饱思银鱼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依宝珠,一定要让袁训吃过早饭再走。袁训道:“和舅父约好,来不及了。”话音落下,红花在外面回话:“奶奶,我送吃的进来了。”

小托盘上,捧着一小锅红枣粥,外加几块饽饽、腊肉腌鸡进来。小锅上冒着热气,在冬天温暖的房子里,撩人食欲。

袁训不用问宝珠红花是怎么备下的,想来有心想办,自有办法。不能辜负宝珠心意,袁训笑道:“这个好。”上手拿块饽饽塞到嘴里,一口就下肚。

他这是在军中的吃法,让宝珠骇然不止。袁训察觉宝珠面色不对,就有笑话哄她:“你看你这丈夫吃饭这速度,在哪里也不会挨饿。”

宝珠转忧为喜。

为袁训送行,这是第二回。头一回在京里,宝珠是不情愿的送行。后来夫妻在太原陈留郡王府中会面,袁训是一早不辞而别。所以今天这算第二回,宝珠不打算哭。她就是对她丈夫在军中吃饭担心,也会强压下去。

宝珠忙为袁训舀粥,见备有两个碗,是红花体贴的想让宝珠和袁训再相对用回早餐。宝珠把两个碗全盛上粥,用小嘴儿沿着碗边吹个不停,又把另一个碗用调羹不住搅和,让它早些凉下来。

这姿势很诱人,微嘟的红唇饱满欲滴,似春天新结的红樱桃。袁训边吃边用眼角记下,等不在宝珠身边时,又多一个回味的场景。

袁训尽力而又飞快的吃上一餐,手提上一个包袱,宝珠再提上一个,一起来见袁夫人。宝珠没有让人送信,可袁夫人已经起来。

烛光下,袁夫人候着儿子媳妇进来,见袁训到面前叩头,袁夫人柔声道:“凡事保重。”四个字才落地,外面帘子一动,老太太婆媳三个也进来。

这一家子人真是心有灵犀那种,不知道她们是早有感觉,还是早让丫头们随时打听袁训起早。袁训对着安老太太叩别,老太太素来硬性,她就是难过,也不会为别离场面添上难过。她一手扶着拐杖,一手把袁训肩头抚摸几下,也和袁夫人说的差不多:“保重自个儿,能回来,常回来看看。”

袁训答应着,又去辞别邵氏和张氏。

老太太在袁家还能算是主人,邵氏张氏就标准的只能是客人。可客人在这里宾至如归,跟在自己家里一样,邵氏和张氏一直感激亲家太太,也感激袁训于心。

邵氏送上一个绣着平安的荷包:“婶娘做的,你将就着带吧,这里面,是我和三婶娘为你求来的平安符。”

袁训谢过,佩戴在身上。隐约可见老侯在房外,老侯不想和女眷们挤在一起送行,怕女眷们哭。

袁训正要出去,房中本来睡的好好的加寿,忽然“哇!”,大哭一声。

这下子把将军行步匆匆的脚步系住,袁训头一个跳进母亲房里。见小加寿动着身子,满面泪花坐起来,两只小手垂在两边,面上委屈莫明,随时带着要大哭的模样。

安老太太等人跟在袁训后面,叹息且赞赏:“寿姐儿知道父亲要走呢。”

“是啊。”袁夫人也就有了喜色,孙女儿这样的要父亲,当祖母的自然生出喜欢,把儿子就要离去减淡很多。

袁夫人道:“不枉他从回家里,就抱着她不丢。”

加寿已经在父亲怀里,把个胖脑袋在父亲怀里拧来拧去,两只小手攥紧他的衣袖,袁训心疼得不行,把女儿哄了又哄,才把加寿哄得不再打算哭,给她糕饼,她不肯要,但小手也稍微松开。

“找祖母好不好?”袁训把加寿送给袁夫人,又来交待宝珠:“等春天,给加寿装秋千,不要太高,红色的,千万记住,”

袁夫人这次没说儿子,她露出笑容对孙女儿道:“看父亲给加寿办玩的东西,笑一个吧。”加寿果然带着泪花花笑出来一个。

袁训用大手在女儿面颊上抚摸几下,趁着她没注意时,悄悄的往后面退。老太太宝珠都跟着屏气,随着袁训往外面退。

老侯在外面,见到一个后背出来。没来由的,感动上来。袁训退出来,先对老侯道:“嘘,”老侯莞尔,见袁训这就大步匆匆往外面走,老侯等人紧紧跟上。

走出二门,袁训又侧耳,似乎在听女儿又大哭。幸好有北风,把哭声掩盖得差不多。袁训心如刀割,觉得这离别和离开宝珠时大不一样。、

离开宝珠也心痛,却没有这难受。

他知道越停下来越心头不舍,加快步子直出大门。大门下面亮着灯烛,红花、顺伯、孔青、万大同、梅英都在这里。

忠婆在身后二门上,看着袁训和家人们一一点头,就此走出大门。

北风雪飘,正月十六依然是个大雪天。这雪,在过年中停过又下,下过又停,地上许多积雪,早上又无行人,俨然一片雪白玉壁。

将军走上去,英姿非凡,好似玉中人。

对宝珠微微一笑,摆摆手还是道:“加寿的小秋千,”宝珠忙道:“我记得呢。”

这是夫妻这回分开的最后两句对话,袁训扭身就走,大门外早候着的蒋德关安和周何花彭跟上,另一侧国公府门外,身影不少,辅国公带着儿子们和府兵已在那里。

宝珠把帕子摇了再摇,直到府兵们把袁训等人簇拥进去,他们离开,完全见不到袁训身影。宝珠没有怪袁训走前没和她说什么,他记挂着加寿,不就是记挂着母女。

雪花也来增添离别情绪,把风鼓舞得又重又猛。

“奶奶进去吧。”

红花怯生生的劝。红花是哭了的,而且眼睛也开始红。

宝珠就随她进去,她还要去看加寿。有个孩子,不容宝珠不打起精神。她边走,边劝红花:“不必哭,倒是算算什么日子再给小爷寄东西不是?再说小爷现在只是去往军营,在这附近还得呆上一阵子。”

说着,宝珠嗓音哽咽起来,劝人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劝哭。

除袁夫人要哄加寿,别的人都跟出来。忠婆就把红花衣角一扯,红花这才看到从老太太起,再到邵氏张氏卫氏梅英,都在使眼色。

红花忍住泪,换上个欢快嗓子:“给小爷做衣裳的布料已拿出来,等下我送给奶奶看过,这就做起来。”

宝珠嗯上一声,还是忧愁不解。袁训不在身边,宝珠可以尽情的忧愁一回。

小婢最知她心事,红花就东混西混的找话说。

“夫人说明天我们出城,回家去,家里好啊,家里那梅花去年就开得好,今年小姑娘去看,一定更好。”

这说得邵氏张氏也跟着兴头上来,这两位也是不肯白吃亲戚饭的意思,对宝珠笑道:“不是舅老爷国公在城里住,有许多儿子过年必在家里,又寿姐儿在风雪中进城不方便,我们就想和亲家太太说,我们回城外过年,那小镇上看落雪,才叫好哟。”

老太太“扑哧”笑了:“你们倒想的不错,要把舅老爷带着一起去过年不成?”

“这不是舅老爷和亲家太太情意厚嘛,过年的怎忍分开?”邵氏现在话是越来越多,和以前大变一个样子。看来边城天地辽阔,对她心境有很大改变。

老太太继续和媳妇说笑:“我也这样想过,后来也是和你一样的想,舅老爷一年多不在家,就回来能不和家人相聚,”

老太太现在已经知道国公府的大半家事,这就不明说夫妻团聚,只道:“小孙子们盼祖父的哟,舍下孙子们和亲家太太出城过年,这办不到。”

邵氏张氏迅速在老侯身上扫一眼,心想这一个不就办到了?老太太是身在福中,就没想想老侯能抛下家人跟着出来,舅老爷又怎么会办不到?

依两位太太来看,舅老爷对亲家太太,是一般儿的好。

看出两位太太的想头,老侯微笑。他是先在跟老太太出京,才有的差事,论起来,他没有跟出京的心,就没有此时钦差的威风。当然风险也有。

老太太这就不说话,她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不对。在老太太心里,也认为国公舅老爷不比家里的这个舅老太爷差,老太太就满含笑容,只在心中品味自己和亲家太太有缘分,都一样有这样的一个兄长,又都很能担起事情。

这么一想,老太太寻思上来。宝珠说袁家还有亲戚在京里,那神秘劲头儿不比皇孙贵戚差。兴许,是龙氏家族有人进宫为妃?以前又和袁夫人交好?

她们不再说话,红花的嗓音重新贯穿这院子。

“寿姐儿抓周的东西,小爷昨天看过,”

这下子把宝珠逗笑:“别人家抓周,什么都备下。就是外面商人用的小算盘,货郎担子上的东西也全有,独他备的是什么,不是笔墨纸砚,就是小刀小剑,我们加寿啊,可不是女将军。”

不管加寿怎么摸,都摸不到红楼梦中的脂粉那种。

红花嘿嘿陪笑,又接着找话说。

“布料按奶奶吩咐,大姑爷的也有份…。”

宝珠不觉得有什么,她给韩世拓备东西都备习惯。但老侯侧过脸儿,对老太太点头有赞许之意。

老太太也笑容加深,点头回他。

两个上年纪的人都是一个意思,宝珠是很能挑起一家子人。上年纪的人,也有混蛋的。但如老侯这样有一大家子人的长辈,他喜欢宝珠的行事。

老太太更不用说,也在邵氏面前大有面子。看看我的宝珠,就是不错。这样一来,就把掌珠和玉珠想起,眼对天际幽黑,老太太默然。

过年的时候,备思亲人,老太太也是想她们的。过年前曾和宝珠一起寄过东西,当时草药还没有弄好,就没有寄,是打算开春路好走再寄。

到山西后,也和邵氏张氏一起,寄过土仪,不知道收到可喜欢?

老太太独自思想上来,邵氏却是道谢。宝珠照应的是她的女婿,邵氏满面是笑:“宝珠啊,我和你一块儿做,”

“好的,二婶儿。”

张氏听着心动:“宝珠啊,要是能让你三姐丈也出来历练历练,该有多好。”宝珠也答应她:“有差使,就让他来吧。”

宝珠才离开丈夫,现在对家人百依百顺。

老侯却笑了:“常大人只怕舍不得。”

他一开口,把张氏提醒,张氏笑道:“舅老太爷,您倒不用人不成?你若是用人啊,还是自己家人最可靠吧。不是我如今眼空心大,是我跟着我们老太太啊,走这一遭,见过这一辈子没见过的世面,我想我都是这样,何况是一步没出过京的我女婿,让他也能出来看看,该有多好。”

老太太也笑:“就是心大,还说自己不心大。”

大家说笑着走进二门,已能听到加寿哇哇大哭声。都拥进房,老侯这一回也挤进来,看看这个让父亲记挂的宝贝儿,你可不能再哭了。

袁夫人对着孙女儿大哭,笑容犹在。

“她啊,奶也不肯吃,才刚在这里找来找去,找不到,就哭得更凶。”

宝珠忙接到手上:“我们找父亲呢,是不是?”加寿小嘴儿撇成一条线,果然又在房中找起来。

把众人一起心疼得不行。

……

“寿姐儿这孩子,有灵性。”直到回房,老太太还这样的说。在城里的宅子宽大,老太太单独分几房子,虽在袁夫人隔壁,也一般是起坐间睡房俱全,丫头婆子满屋。

邵氏和张氏一天比一天和老太太贴心,不肯住到左右厢房,两个人合住在老太太对间,说这样晚间说话倒热闹。

此时陪坐在这里,都陪笑:“这是老太太的曾孙女儿,亲家太太的孙女儿,宝珠和四姑爷的孩子,如何没有灵性?”

“有理。”这恭维话,凡是听到的人没有不喜欢的吧?老太太哈哈地笑了。

外面有人回话:“红花姑娘让送东西来。”收进来看,却是两段上好衣料,是银丝钱勾出步步高升的花色。

送来的人道:“这是打盘扣用的,衣裳裁剪,是卫妈妈做习惯。奶奶说大姑爷来信,说衣裳合身,还是卫妈妈剪裁。请太太们带着房中妈妈姐姐,把扣子打得,再把边角上绣花绣上几针也罢。”

老太太好笑:“在外面当差的人,这衣裳还要绣花,宝珠太经心。”

“可不是,”邵氏欢天喜地,跟她的紫花上前收好,准备一一分派给房中婆子丫头。邵氏赏给来人钱,打发她走开。想到一件事,对老太太道:“早就要回母亲,只是在这里住着太好,老太太又约舅太太下午去拜佛,这话又这时候想到,就这时候回吧。”

看紫花送东西出去,邵氏笑道:“紫花跟我一场,跟三弟妹的丫头,也到年纪,老太太,跟着您在山西乐,这都不想回去,丫头们的亲事,我想着红花办的时候,也给我们紫花她们办掉吧。”

这一番更是恭维话,而且恭维得是事实。老太太先打趣邵氏:“你不要女儿了?不想回去的话也能说出来。”

张氏跟上来,笑容多多:“不是二嫂有这样意思,就是我也这样想。跟着老太太您受招待,谁还想回去呢?”

“回去没有这样好,看宝珠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办得妥妥当当的,”邵氏在这里滞住。她是想说文章侯府有些乱,又想说国公府也乱,但宝珠竟然稳住。

停下来,不是邵氏怕说掌珠自己不开心,而是想到舅老爷府上,自己不非议的好。

老太太会意:“是啊,都有点儿不痛快事情不是?没来以前,我就想到过。八个儿子,八个媳妇,还有若干姑娘们,我想宝珠能不受气吗?本来我是来帮忙的,现在看来不用我。”

邵氏张氏一起大乐:“您是来帮忙的不成?”帮忙吵架还是帮忙打架?

老太太颇有得色,扬扬眉头,清清嗓子:“我想我吵架这是厉害的,凭她什么人,她能说得过我?带上你们,可以插话。”

“极是极是。”邵氏张氏乐不可支。

“带上老侯,总可以动几拳吧?”老太太又皱眉笑:“这算高看他吧?老侯也有年纪,如何能和人打架,以前也是文官不是?”

这里正在说,宝珠又打发人送来衣料。

“这是老侯的,也请老太太这里姐姐们帮着盘扣子,老侯的衣料,是夫人记起来有几段好的,压在库房下面,这就才找出来,送来的晚。”

老太太喜欢的道:“看我们宝珠想的多周到。”神思一沉,难免地想到京中的玉珠和掌珠。邵氏和张氏不约而同的,也都心思转回京里。

过年的时节,她们还是想女儿的。

最挂念的,还是掌珠。不是认为掌珠性子不好,是想掌珠丈夫不在身边,玉珠好歹还有丈夫相伴。

想上一想,也就收回。老太太看着人把衣料把分发下去,徐徐来告诉邵氏张氏:“你们说丫头们的事,我也早想到。”

邵氏张氏感动上来,想老太太年纪大了,越发的经心。再一想,这老太太以前料理家中,就是经心的,从没有错过家人丫头的衣裳银钱。

“这事儿若是成,我得好好吃喜酒。”老太太精神抖擞:“出京以后,我和亲家太太在船上说话,我说山西这边有几个得力而又年青的家人,亲家太太也有心,猜到我心思,举出好几个给我挑,我说给你们自己挑,到山西再说。”

邵氏张氏一起点头。

“等到山西,我见到红花还没有成亲,我想宝珠必然不肯负她。都知道,红花在宝珠面前与别人不同。她一路跟随的,我们进来才听到,又立下许多功劳,舅老爷国公都重赏她,新年的赏钱,又是上上份儿,我当时有存下私心,”

在这里,老太太一笑:“不是讨你们情分,是我真的为紫花她们着想。我就问宝珠,我说红花你打算许什么人?可不能差了,随便的,红花陪着你有功,紫花寿英等,却陪着我和太太们来,也算有功的人,这办亲事,找一样的人吧。”

“老太太英明。”邵氏张氏齐声地道。

红花对宝珠,自然是紫花等人不能相比的。这是外人来看。

但从老太太角度来看,寿英虽然没在山西立下大功,却一直在她房中。紫花,更是邵氏的得力助手。

张氏的丫头也一样。

在她们心里,能和红花一样的办理,这就喜出望外。

得到媳妇们由衷的感激,老太太更得意。笑容也神秘上来:“你们猜,宝珠为红花是怎么打算的?”

“自然是得力管事,红花如今是大管事的,不能配错人。”这是邵氏。

张氏一直比邵氏看书多,见识也多。道:“依我来看,就拿舅老太爷作个比方,老太爷曾任不止一届的主考官,门生无数。就是他家的奴才,也是有官儿的,宝珠一定要给红花配个官吧。”

“丫头们也能配官?”邵氏从没有想过,这就愣住。

老太太拍手笑道:“就是这话,好孙婿帐下还能少了将军,就是没有将军,也有几个校尉吧?将军不是校尉升的吗?宝珠要给红花配个大好前程的将军。”

“哎呀,这也就是宝珠她才敢想。”邵氏又惊又喜:“那我们紫花,也能配上个将军?”

张氏激上几点喜泪,频频地道:“宝珠想得好。”

“不过,红花没答应。”在她们喜欢劲头上,老太太冷不丁的又出来这一句。邵氏张氏愣住,有了埋怨:“这丫头,将军还不肯要,她想找什么人?”

老太太眯着眼笑:“红花有良心,她说当上将军夫人,就要离开宝珠。她要长长久久的跟着宝珠,所以听凭宝珠给她配家里的小子。”

邵氏张氏默然。寻思着红花对宝珠的情意,和宝珠对红花的心情,只觉得荡气回肠,似梅香一缕,百转千还。

半晌,两个太太啧嘴儿道:“好个丫头。”

一件好事情,有深厚的沉淀韵味更足。

太太们没再说感激的话,但她们长久的品着这件事,那面上似不相信,似感动,似让打动,让老太太心满意足。

得到最大的恭维。

满意中,老太太道:“所以宝珠说了,按红花的定例,没有红花不要,就把别人也减一等的道理。紫花等愿意呢,就配个将军,不过紫花生得不俊,未必找个英俊将军。若不愿意呢,就配家中小子,和红花一例。”

邵氏张氏都道:“有理。容我们去问问她,”又都道:“这是哪儿来的好事情,还得问过她们自己的主张?”

婆媳三个人相对而笑,笑声中,又把玉珠和掌珠想到。从邵氏张氏来看,女儿在心中永远是最好的。她们挂念掌珠和玉珠的,只是盼着她们以后也能得宝珠这样的得意吧。

……

京中。

冰雪不比边城差。

过年也总是热闹的。

文章侯府一般挂着红灯笼,家人候在门房里,对着火盆眯着眼睛。他是满意的,府中怎么变化,家人不管。

他想到大奶奶是厉害的,过年不许人吃酒耍钱在当值上,但过年的赏钱却给得充足。

正满意的呼一口气,见外面走来一个人。

这个人衣裳鲜艳,但是半旧。大红色绣宝瓶妆花,一看就是好衣料。发上首饰,也还光鲜。金簪子不算最黄,也不算最旧。

衣裳首饰都不错,就是裙边湿透,她是自己走来的。

气色呢,因自己走来,又挎个大篮子,气喘吁吁的,面颊红通通的,除去一头汗水,别的倒不算太差。

家人认得她,忙出来问候:“表姑奶奶,过年好啊?”

“初二不是问过了,你这奴才,我可没有钱赏你,对了,找我表姐去要,她是我表姐,应该出赏钱。”

来的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方明珠。

家人见过她几回,知道这位说话着三不着两,也不放心上,陪笑道:“我帮您拎东西?”

“不用,这是我自己蒸的,给表姐的,我自己拎着。”方明珠但是大门上放下篮子,歇会儿酸痛的身子。

从她家走到掌珠家,又提着大篮子,又大冬天的雪地难走,也难怪她累。

再带着篮子往里进,行过的家人大多认得她,打声招呼,说奶奶在客厅上,方明珠不用人带,她来过好几回,自己过去。

掌珠的丫头远远见到她,先往里传话:“方表姑奶奶来吃团圆酒。”掌珠把脸一黑,嫌弃地道:“又来了?就知道她会来!”

丫头见她生气,拿话劝解:“今天正月十六,姑奶奶走娘家的日子不是?安家老太太她们不在京里,大奶奶没处儿去,有表姑奶奶来往不也热闹。”

掌珠撇嘴:“她是来拜年的?她是来搅和的。”

说话中,方明珠到了。进来把个竹篮子往地上一墩,墩出声音来方明珠也不管。不用掌珠说,自己找个椅子“扑通”坐下,长长喘口气儿:“累死我了,来看一回我容易吗?”

“有人让你来吗?”掌珠一动不动,连身子也没有起来过。

她一直是这样对待方明珠,方明珠不计较表姐的态度姿势,却计较她的话。方明珠大怒:“这不是老祖母不在,你人缘儿太差,自己家里正经亲戚分打堵墙分开,我不来看你,还有谁来看你?”

把手指头一扳,方明珠怒道:“你自己数数,端午,我来看你!中秋,我来看你!腊八我来看你,初二我来看你,今天十六,”

“我家不是你娘家。”掌珠慢条斯理,正眼不看方明珠,只看自己手上的戒指:“再说我还有玉珠在,舅祖父府上过年也要接我,”

方明珠扁嘴:“这么热闹,你怎么不去!”

“我当家,不能丢下一家的人。再说,我去了,你又往哪里去?”掌珠鄙夷:“可怜你没处儿去,表妹!”

“有功夫可怜你自己吧!”方明珠冷笑:“当我好心来看你呢,我就是来看看你的狐狸尾巴!”

“是吗?”掌珠毫不生气,但脊背挺立起来。因为下面的话…。

下面,方明珠站起来,果然,还是那几句。她撇嘴不屑,和掌珠刚才对她的鄙夷一模一样的力度。

双眸如探测针,似乎直扎掌珠心底。

那话呢,带足表姑娘的风格。

“你守不住了吧!我就知道你守不住!大过年的,别人家里全热热闹闹的,就你一个人独守空房,你能守得住?我等着呢,我就知道你有这一天,哼,我还守着呢!”方明珠把鼻子一翘,对上房顶。

方明珠进来以前,丫头们早就避开。原因,这位表姑奶奶上门,没有半点儿做客的模样。中秋也是这样,腊八也是这样,年初二也是这样。

带上她自己蒸的馒头,天知道那面怎么发的,硬的跟块石头似的。往这里一放,这就算没空手。

说不上几句,就这样一通话。

“守不住了!你一定守不住!”生生是跑来刺激掌珠。来上几回,丫头们自然回避。

掌珠听过,笑容加深。她寻思着自己比上一回强吧,笑容也多几分。

老祖母是去年出正月走的,接下来方明珠就开始登门。文章侯府方明珠来过,登得很是自如。端午节那天,方明珠一口一个“你守不住了吧”,掌珠把她撵走,气得一天没吃下去饭。

到中秋,就有免疫力,冷笑听完。

到腊八,就更长进。还能把方明珠送来的东西吃一口,不过差点嘣到牙,第二口就没吃。

年初二那天,掌珠已能笑容在面上,耐心地听方明珠说完,笑容可掬,尽显自己是世子媳妇的气派,悠然地道:“你不想守,你就别守着,我又不拦着你。”

气得方明珠要和她拼命,自然有人拦下。把方明珠气得回去,掌珠在她走后,欢乐了足一天。

今天大年十六,掌珠早就准备好,再和表妹见个真章。

见表妹说完,掌珠把笑容出来得更多,嗓音轻快,把她日子有多少好全带进来:“哎哟,表妹你就别守了,我守着的,是这一大家子,你守的又是什么?破田也没有,对了,以前还有个老牛车,要是留下,你倒还能守着头老牛。”

“你也没孩子,你还敢说我?”方明珠依就脸扬着,也是正眼不看掌珠,只拿话扎她:“话说回来,我是还怀上,你呢,你是不敢怀吧?”

掌珠面色一沉:“你再说一句!”别人丈夫不在家,有说别人不敢怀的吗?

她们两个人,见到对方生气,自己就开心。

方明珠格格笑出来,兴高采烈:“你还在孝期啊,你当然不敢怀,表姐,你说是不是?”掌珠翻眼。

丫头们在外面候着,听到里面唤人,才过来一个。

见来的表姑奶奶傲慢地道:“我不耐烦等吃饭,但我送礼来的,不吃你们家,别人要说你们家不会待客,给我倒杯儿酒,我喝了就算吃饭,我就走了。”

掌珠再次鄙夷她,却没有阻止。

丫头取来酒,方明珠一气喝干,啧啧嘴,又挑上刺:“这酒味儿薄。”

“我们家就这样的酒,据说这酒还敬上呢,你不爱喝,回去喝你家的好厚酒吧。”掌珠嗤之以鼻,还酒薄,你家里有吗?

斜眼表妹衣着,怎么看怎么眼熟。这不是还在小城的时候,至少有五、年前,老祖母给做过年衣裳,表妹夹进去做的一件。

亏你放得还没烂掉,掌珠也有一件,早就不穿。

还有表妹的首饰,掌珠更要笑。全是在安家的时候有的,每每看到这里,掌珠就来上一句:“表妹,你首饰还没当掉?”

“你的全当掉,我的还在!”方明珠回呛她。

掌珠笑盈盈:“哎哟喂,真不容易。我打听打听,你不当首饰,这一年你喝西北风活着的?”方明珠怒道:“要你管!”把个双手在掌珠眼前一摆:“我有手呢,我自己会做活!”

“你还有脚,指不定明天就跑到孙公子钱公子家,我说,我可不去喝喜酒,那酒可不是我喝的。”现在是掌珠乐不可支的钟点。

客厅上,和以前一样,演变成表姐妹大战。

“你守不住,别装相了,今天守得住,明天你也守不住!”这是方明珠。

“几时再请第二回喜酒,我不去啊,别来告诉我。”掌珠笑容满面。

把竹篮东西往桌子上一倒,方明珠气呼呼,不打招呼就要走。“哎,还有回礼你没有拿,丫头,回一篮子好点心,再回五两银子!”

这是掌珠每回必说的话,而方明珠也每听必恼。

凶巴巴回头,方明珠怒气冲冲:“我家有钱,不要你的回礼。过年下,我不得不来回看,不得不来,知道吗!”

她走到看不见,余音还似在掌珠耳边。

面上的笑,一下子消失。掌珠把个双手捏得紧紧的,牙齿狠咬几下,心里的气这才解开。恼怒地对着表妹不存在的背影骂道:“我守不住?是你自己还差不多!”

骂上一通以后,掌珠气鼓鼓走去,拿一个馒头在手,先掂掂份量,皱眉:“这是发面馒头还是石头?”

沉的坠手。

用点儿力气,才拧下一块。瞅一瞅,掌珠又乐了。她来吃方明珠送的东西,本身就是为取乐。

“这面揉的,深一块浅一块的,这颜色是怎么出来的?”

掌珠虽然没耐性,也在家学过洗手帮羹汤,知道面要发得漂亮。

表妹的馒头,永远是掌珠开心的源泉。

把这一块,送到嘴里,掌珠小心的咀嚼一下,又大乐:“这一回不硌牙,不过这酸的,这是醋的馒头,哈哈哈哈……”

丫头们见怪不怪,表姑奶奶来,每回都这样。奶奶和她吵过以后,就要对着她送的点心大笑特笑,而且接下来的好几天,都很开心。

掌珠今天也一样,吩咐丫头:“把这馒头收好,吃饭时给我一块,让我能乐一天是一天,哈哈,蒸出这样馒头,是个人才儿!”

方明珠一气回家,她和掌珠吵过以后,总有解乏功效。手中竹篮子空下来不累,这就走得轻松得多。

进家门,方姨娘坐在桌子下面,正拿块布在打浆子。浆子旁边,放着一盘子馒头,和送掌珠家的相比,这些相对柔软些。

还有一盘子剩菜,全是青菜,见不到有油花。

“明珠啊,我实在撑不下去,不如,当我的首饰吧,我们吃顿儿好的。”方姨妈这一年老了许多。

手中浆子也似沉重不少。

“老太太一个月给我们一两银子,可在京里哪里足够?唉,不给人帮工,不知道钱难挣,一天做下来眼酸眼花,只有几百钱,这是血汗钱呐,”

方明珠把牙一咬,坚持不肯:“我才去看过表姐,她锦衣玉食的,是以前玉珠念的那书上,说暖饱思男人,我守着,我比她强,我守给她看!首饰不能当,我端午节还要亮给表姐看呢。”

坐下拿块做鞋的布打浆子,方明珠给自己和方姨妈打气:“我们能过,比街上乞丐强太多。我比表姐强!”

“好吧,”女儿一旦拿定方意,方姨娘也没有办法。母女相对做着活,忽然方姨妈道:“你刚才说的不对吧,玉珠姑娘念的,是暖饱思银鱼?”

“银鱼?差不多吧,反正是吃得饱穿得暖,心就不正。”方明珠大笑:“银鱼?真的是银鱼?那是条什么鱼?”

母女在贫寒中,反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笑上一会儿,方姨娘察觉出来,暗暗叹气,敢是我要过穷日子才能快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