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呜呜和嘤嘤

侯门纪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呜呜和嘤嘤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子想到旧事,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早的时候,殿下认为表弟想去从军,是不是自己对他不好?太子殿下就有意的冷落表弟,过上几天见表弟当差总是勤谨的,不管自己是不是冷落于他,他都一样。

他拿那份儿银子,总是对得起的。太子殿下就释然,认为表弟想去从军是年少轻狂,可袁训并不是个轻狂浮躁的年青人;太子又认为表弟是年少热血,反正与年少有关。他加意的培养他,把表弟放在第一位,在心里比早几年就侍候太子的苏先和柳至还要重。

又有说流言之前车之鉴,太子殿下又相当的保护袁训。以至于太子为袁训办婚事以前,京里只有一定层面的人,才知道太子府上有这样一个宠臣。

忠勇王自然是早知道的,他碰钉子就在他早知道上面。不是早知道,这位王爷还不会碰钉子,也不会背后总让中宫骂他。

袁训中了探花,太子也如愿以偿把表弟安置在都察院,身居要职不说,还有一个相当好的空缺就要出来,南安侯在外官任上乞骸骨,皇上许他回京,却不答应南安侯告老,说南安侯是有经验的人,朝中需要这样的老人,给南安侯安在左都御史的位置。

等袁训再历练几年,南安侯恰好退去,这现成的就是一个职位。

都察院是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各体制平稳运转方面,一个重要的部位。权力大,大的事情往上奏请裁决,小的事情自己就可以作决定。它的两个最高长官,就是左右都御史各一。

殿下终于觉得可以放心时,然后殿下遭到这一盆冷水。这当头浇下来的滋味儿,激得太子殿下脸通红,手指哆哩哆嗦半,把他面前回话的人早就吓得跪下,连声地叫他:“殿下,殿下?”

“啪!”

太子醒过神儿,就狂怒大作。一抬手腕,旋风般把拿起书案上一块砚台,对着地上狠狠摔去。墨汁喷溅得地面四处都是,砚台坚实是石头的,在地上不但没有碎,反而盒盖滑出去很远,殿中就“当当啷啷”出现无数响声和空荡处的回响声。

殿内的侍候人全跪了下来,殿外的侍候人伸头伸脑的来看,殿内传来太子的咆哮声:“去人,把袁训给我拿回来!”

这咆哮声由殿内直传到院子里大杏花树下面,惊得转角曲廊上挂的鸟儿扑楞着翅膀在笼子中扑腾,而太子妃缓步正走来,也让这出其不意的怒吼声惊得腿弯儿一软,她正在下台阶,险些踏空步子。

跟的丫头扶住她,太子妃颦眉担心:“去看看殿下为谁大动肝火?”一个丫头应声翩跹地过去,她穿着杏花儿红色裙子,体态轻盈如风。太子妃对着她的背影儿皱眉,怎么偏偏又是她往殿下面前去了。

真是各有各的烦恼。

丫头没过多久回来,缩头悄声儿地大气也不敢出。太子妃见到她的娇弱样子又冷冷眼神,丫头浑然不觉,小声地道:“回殿下,太子殿下在为袁训生气,派出一队人要把他拿回来呢。”太子妃就丢了怀疑丫头的心,那描得细细的眉头更加的拧着,在心底自语道,又是为了他?

对这个袁训,竟然比对苏先和柳至还要好呢?

苏先倒也罢了,苏先与太子妃没有关连。可是比柳至还要好,太子妃见到就是吃味的。太子妃出自柳家,柳至是她的堂兄弟。

去劝,还是不去劝?太子妃这一刻进退两难。进去劝,太子妃怕碰到太子大怒上的晦气。太子殿下是标准古人,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又推祟后宫不干政,并不能接受太子妃有时的“好意”。

但不进去劝呢,太子妃又忍不住想知道原因,袁训素来是太子殿下最喜欢的人,他能把殿下惹得暴怒还真是有本事。

袁训他干了什么呢?

太子妃打心里是希冀袁训能少得些儿太子的关注,在她心里总对袁训有种奇怪的嫉妒。她的婆婆皇后娘娘对袁训也不错,她很想讨好的小姑子瑞庆小殿下,也对这个袁训亲密,犹其是太子妃隐约听到瑞庆小殿下出宫去找袁家的那媳妇去玩耍,太子妃总是不快的。

盼着这个袁训惹得殿下生气,殿下把他远远的打发走才好吧。

人的嫉妒心很是奇怪,出来的也匪夷所思。太子妃本着这不应该出来的嫉妒,就还是往殿上去,打算去听个究竟,再充当舒缓殿下心情的知音人。

转弯处,两排甲士把太子妃拦住。他们叉手行礼:“回太子妃殿下,殿下正和人议事,您请回吧。”

太子妃冰冷着脸原地站了一会儿,才面无表情的转身回去。

又一次,她被挡在这正殿的外面。后妃女眷是不可以议事的,总有一些事情,终身与她们无缘。

……

校场的看台上,项城郡王的脸色很是难看。从袁训上台,项城郡王就一直盯着他,盯到郡王他自己一肚皮火气出来。

他在想陈留郡王搞什么鬼!

两个郡王从进京后,一步接一步的,没有事先商议过,把皇帝逼到对他们安抚再安抚的地步上,都是人精中之鬼。

他们两个可还不好,要是好得背地里再商议商议,只怕把宫门侍卫也带走去打仗。

陈留郡王不喜欢项城郡王,但对项城郡王治军打仗却还是佩服的。项城郡王也一样,他不喜欢陈留郡王,他们中间有一些前代旧事解不开,妨碍后代也不能为好,但项城郡王也一样认为最精明的郡王应该是陈留。

看,陈留郡王娶到辅国公的长女,项城郡王就没到手,不得不转娶他人。这是后代的他们中,存在的一点的小矛盾。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前,项城郡王不得不瞪住袁训,寻思陈留郡王又玩什么鬼花招?

这位自称袁训的年青人,他正在比刀术。他的一招一式里,无不充满陈留郡王家传刀法的身影!

而就在刚才,他骑马射箭时,一弓发数箭连中靶心的功夫――这是在安家相看宝珠时,让阮梁明等人逼着显摆过的――这是辅国公府家传的绝技!

这个小子,有辅国公的功夫,又有陈留郡王的功夫,说他和陈留郡王没有半点儿关系,项城郡王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但苦思苦想,项城郡王也想不通接下来是什么戏码?

而陈留郡王让他的人――显然这姓袁的是他的人――陈留有这样的人,不直接纳入麾下,而是在这看台上招摇,是为了当众显他的身手,好为这个年青人谋官职吗?

这也有可能啊……。项城郡王这样的想着。

不容他想太久,校场外来了几匹快马。看台上的两位郡王和官员们全看在眼中,苏先头一个站了起来。

苏先一站起来,余下的官员们全都起身。比苏先官职大的两位大人,更知道苏大人是太子的心腹,不敢不陪他起身。

苏先陪同项城郡王好几天,项城郡王也知道他的身份。见官员们一个接一个的整齐站起,项城郡王自然对陈留郡王看过去。

他们再不和,此时是同在京中,互相总得关注关注。他见到陈留郡王松了一口气,面带笑容的也起了身。

项城郡王认得苏先,陈留郡王自然也认得苏先。苏先这一起身,陈留郡王即刻清楚是太子殿下的人到了。

因为苏大人满面笑容,半点儿不担心中,还对着台上袁训笑眯眯看了看。

来的人,与小弟有关。

陈留郡王由眼风中看出玄虚,就起来得也不担心。眼风中,项城郡王总觉得自己让蒙着一层,但见陈留郡王的人已随着他起身,校场中呼呼拉拉大半边儿的人都木桩子似站着,项城郡王骂骂咧咧的也只得起来。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余下的全是他的人,也呼地整齐站起。

随着官员和郡王们的起身,台下看热闹的人也觉得发生不对,他们正扭脖子前后左右的看,就听到有人大喝:“奉太子殿下命到此公干,让路让路!”

这一行人马直到台下,为首的是长陵侯世子,他传的是殿下之命,殿下要快些拿人回去,长陵侯世子马也不下了,面对郡王们毫不觉得失礼,不卑不亢往上拱一拱手:“两位郡王,太子有令,让袁训随我们回去!”

袁训皱眉,瞪他一眼!再转向苏先,毫不掩饰的瞪他一眼,除了是你小子背后告状,就再找不出第二个人!

长陵侯世子和苏先一起笑了,世子挑眉头,袁训深得殿下的宠爱,偶然看他吃瘪,世子总是能开开心。

“袁大人,您身在要职,非一般人可比,跟我们回去吧?”长陵侯世子取笑道。他傲然的居然不过问郡王,项城郡王一面不悦,想太子党果然名不虚传,算是京中第一党!又一面猜疑,皇上亲口答应校场上征兵,太子殿下没有出面阻拦的道理,太子贸然派人过来,又有什么原因呢?

眼皮只沉上一沉,再抬起来时,见袁训已走到看台下,他的马有人牵来,他正在上马,长陵侯世子正在对他笑,说了一句什么嗓音太低,项城郡王没有听到。

此时就是空中的风,对项城郡王来说也古怪极了。最让他奇怪的是,陪同他们来的官员们没有一个觉得奇怪的,全是一脸轻松自如,有人还低声在交谈,看那表情说的就是别的事,与此地看台上无关的事情。

他们都不认为太子殿下在有圣命允准的前提下,带走这个人不对吗?

项城郡王紧紧的锁起眉头,正觉得自己的探子有打听不到的事情时,正想着陈留郡王不阻拦,自己要不要出一声,言明到这里的人全归他和陈留郡王管,这是皇上都答应的事情,一声暴喝响彻校场。

看台的另一侧,梁山小王爷跳起来喝道:“姓袁的,我要定你了!别跟着那软蛋走!”

长陵侯世子恼得“唰”,马上一拧身子,手中铜梢儿马鞭子指定过来!要不是正在当差,世子又要冲上去和小王爷打上一架。

梁山小王爷则铜铃眼瞪起,双手叉腰,上半身不住摇晃,用架势无声地挑衅着,你来你敢过来!

如果他旁边没有人劝他,以小王爷的性子,是一定要大骂的,爷爷我等你!这是他惯常用的口吻。

长陵侯世子铁青着脸,一动不动就指住他。

他当差不能先动手,但这欠揍的小王爷敢上来,世子心想算你妨碍我公务,我正好揍你!加上小袁和苏先,我们仨儿不管你有多少人,也把你打趴在这里。

梁山小王爷不是不想冲出去,他是头一天就登校场擂台的人,他在打架上面从来不给他的爹丢面子,是他的两只手臂,各让几个幕僚攥住。

左边手臂是三个幕僚,右边手上是四个幕僚,这下子小王爷身边可足够挤的慌。在小王爷身后还有一个年长的幕僚受惊吓地道:“世子爷您可不能这时候插话,他们正当着差呢,”妨碍公务,和寻常打架可是两件事情。

小王爷每回和太子对上,幕僚们都是用足了心思来推敲这场架应不应该打,此时这架,明显是犯不着打的。

梁山小王爷就恼火地更摇动着身子,他本就生得粗壮,膀大腰圆,这一晃动活似头黑熊在这里示威。长陵侯世子瘦弱高挑,像只小鸡子似的指住他――此时离开太过丢人――世子爷对世子爷,就一动也不动。

两个人眼睛迸出火星子,火星子在互相叫嚣着他们都懂的话,你上来!

你先上来!

你敢上来吗?

陈留和项城郡王面面相觑,心想这京里官场上还真火爆。就见一只手伸出,按下长陵侯世子遥指的马鞭。

袁训不但按下世子的马鞭,还顺手拍了拍他肩头,然后对着与长陵侯世子同来的人招招手:“我们走,”

那气势他才是这趟差事为首的,他才是说了算的那个人似的。劝开遥对的这一对人以后,袁训面带微笑,姿态优雅的对梁山小王爷拱了拱手,高声道:“失陪!”小王爷这么的看好他,走时招呼总要打上一个。

这就可以离开,袁训又忽然想起,浓眉耸起,反手一指对住苏先鼻子,抿紧嘴唇点了点。苏先笑容满面,因梁山小王爷适才摇晃身子太有喜感他记在心中,苏先也学着得瑟状晃了晃肩头和脑袋。

梁山小王爷一见大乐,也看出苏先必定是弄了什么鬼儿,再次对袁训怂恿大叫道:“他敢挡你的道,你揍他!”苏先嘿嘿笑了两声,握起拳头捏巴捏巴,爆出连串的骨节声来。

就有看热闹的人叫出来:“好功夫!”这位大人功夫也不错。

“你这么有能耐,也跟我当兵去!”梁山小王爷矛头转向苏先。幕僚们又劝他:“您别再说话了!”每回和太子可以对上,不要针对好不好?

苏大人把头缩回去不理他,一个小袁胡闹已经够太子殿下烦的了,我还是别添烦恼的好。

在他们闹的时候,袁训一行人已经离去。

台下看的人一片嗡嗡声,台上项城郡王疑窦四起,打发随行的将军重去台口上招募人,他忍无可忍地对陈留郡王凑近身子,不高不低地道:“这个人是你认得的?”

那一身功夫你别想瞒住我。

陈留郡王对他笑笑,道:“他的名字叫袁训!”

项城郡王一下想了起来,原来是他!

太子党中有名的三宠臣,苏先苏大人,在那边儿坐着;柳至,是太子妃一族;袁训,是今科的文探花。

袁训相对的低调,又因为他是文探花,项城郡王就没放心上。他刚才听到袁训报名字时,是觉得耳熟。可他进京后见的全是人,听的满耳朵全是名字,光重名的就听到好几个,项城郡王就没想起来。

此时,他自然就明了。默默地坐好,觉得有什么东西似千丝万缕,却怎么也连不到一块去。

太子党中有名的人,却是陈留郡王的功夫……平时也没见到陈留郡王受到偏向的优待才是……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跪下!”

太子怒容满面,见到袁训进来就恼怒的喝斥。再一拂袖子,两边的人无声无息的退了出去。

袁训垂头缩肩膀,是宝珠口中常和他玩笑时说的“老实”,进前直直跪下。

事情已经这样,袁训就不再辩解,只等着殿下的雷霆到来。太子殿下恨恨看着他,怎么看怎么生气,怎么看怎么想不通,一时怔住,就只看着他发呆。

夏日的轻风送入殿中,还有几点碎阳映照于地。碎阳从窗外来,带着浓荫和花的影子。轻风闪动中,花影调皮的烙上袁训面容。

花影子中,袁训紧抿的嘴唇,沉静的眼神,镇定的神态,无一不表露出他的坚定和决心。太子殿下则开始头疼。

“说吧,”太子长长的叹气,觉得真的拿这个家伙没办法。他幽幽长长的叹息着,把心底的无奈表露无遗。

太子是可以震怒的,太子是可以大骂袁训眼里没有他的,太子甚至可以把袁训打上一顿……以上这些都在袁训意料之中,可太子殿下一条也没有选择,只是灰心丧气般的叹出一口长气。

这口气带足了沮丧,像是殿下在分说他数年的照应,数年的心血,你怎么半点儿不放心上,无情无意的一个劲儿要离开我呢?

袁训心底最不能触碰的地方,在这叹气声中打开。原本痛的地方更痛,原本不痛的地方也痛起来,痛得袁训鼻子一酸,泪水长流而出。

“殿下!”

袁训哭了。

他的哭声,像滚烫的开水浇到太子心上。太子哆嗦一下,由不得地问:“你有什么伤心的事情,只管对我说说吧。”

在他的语声中,袁训膝行过了来。他跪地而行的姿势,又把太子心头最痛的地方给碰到,太子继续哆嗦,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直盯盯看着表弟到了腿旁,听他再哭着叫一声:“殿下!”把面庞贴到太子衣角上。

太子完全让他震惊到!

他的表弟,素来有开朗之称,总如一团阳光般让人喜欢。他的表弟,得母后之疼爱,得太子之宠爱,瑞庆小殿下又以哥哥称呼他,都怕冷落了他。

他的表弟,天姿聪明,为人能守谦虚,处事能守谨慎,前程明朗并不需要猜想。他还能有什么伤心事长埋心头?

太子手按住袁训肩头,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袁训的心中痛一样,沉声而柔和地道:“男人不哭,”

袁训抽泣几声,像在强忍泪水,又像是忍住伤痛。他没有抬头,自知面有泪痕并不好看。双手掩住面庞,泣道:“求您,让我去了吧,”

一刹时,所有的往事都在袁训眼前展开。他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殿下这里也需要用人,可真正而完全展示他小袁的能力,是他打小儿就有的心思。

一个心思,能在人的心中存放十几年,并且不时的去想上一想,在现在来说,这就叫梦想。很多的梦想与主人的经历有关,袁训的也不例外。

他想去从军,他想告诉任何人,他小袁不是任何人能看不起的人!

又一缕花香飘入殿中时,有如殿下的手,轻柔的出现。花香能提神,也把袁训从泪水中扯到现实中。

满面是泪实在不是他的风格,袁训胡乱用袖子擦眼泪,垂头把自己心思一一道来:“我的母亲嫁给我的父亲,两家门户不相当,更别提般配二字。我的母亲为此遭受许多非议,最难听的,是说我母亲闺中就已是有染之身,我的父亲是收受丰厚钱财,又相中母亲的嫁妆,才成就这门亲事。”

“这些我知道。”太子轻声。中宫查到家里还有弟妹母子存在,更把袁夫人家世查了一个清清白白,当时为什么下嫁,后来又是如何生活,无一遗漏的上报回来,太子殿下自然是知道的。

“我是遗腹之子,因为父亲身体不好,生下我后,更给母亲带来无尽的谣言。幸好外祖母还在,姐姐又刚强,母亲又大度,还有舅父待我如亲子般的照应……”袁训拿造谣的人没有办法,一个原因是当时他年纪小;另一个原因就是说这闲话的人,本就是辅国公府中的人。

“从我懂事起我就听闲话,从我懂事起我就发誓愿!我要让这些人全闭上嘴,我要让他们看一看,虽然我的父亲是平民出身,虽然我的父亲赢弱早死,可我,就是比那些人强!”

太子紧紧闭上嘴。

他收到的回报,也包括袁训小时候受到哪些人的欺负。太子要衡量天下,他再心疼表弟,至不过对表弟好点儿,是不会为表弟出这种气。要知道那些人中不乏是他以后的臣子,殿下处事不能以儿戏示人。

所以袁训说的话,太子殿下完全了然,他就更没有反驳的话能出来。他不能给表弟出气,表弟自己立志这也应当。

“后来到了京里,又有姑母和殿下照应。可是殿下,我几时才能不受照应,我几时才能自己展翅,”袁训猛地抬头,把一张犹存泪痕的面庞对住太子,他重新湿润眼眶:“表哥!你让我走吧。”

一声“表哥”,叫得太子殿下差一点儿就让他感动,差一点儿就脱口说出一个好字来,袁训后面又跟出来一句,赌气意味十足:“我走了,高兴的人可不少。”

太子失笑,抬起巴掌就想揍他,又没打下去。

袁训最后一句纯属实话。他在殿下府上,年纪小位置高,行动自由薪水一流,想得到袁训位置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不明就里,不知道袁训和殿下关系,想黑了袁训,把他拉下马的人,没有八百,也占一半。

这对任何一个宠臣来说,都是不陌生的。

可袁训不想再这样,他才表露过他的心声。他要用自己的本事得到自己的位置,他不想再受照应。

战场上两军对阵,再没有谁能照应到他。他能封侯拜将,他能号令三军,全是自己的能耐。

太子完全明白表弟的心思,可太子殿下还是不能答应。

母后就这一个侄子,隔上三天就叨叨国舅就一个儿子,国舅命薄。国舅是国舅,却还不能公告天下,中宫娘娘说起旧家,总是有伤心的事,总是能对着儿子伤心一回。

太子心想我放表弟走了,怎么对母后说呢?

袁训还等着他,而太子殿下在为难。他觉得自己好似成了一座孤岛,四面荡漾的全是表弟的声声控诉。他不要再受到照应,他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怎么行!

可是不行的话,又偏偏再说不出口。太子殿下能责备他有大志吗?能在边城缺人用的时候怪他想从军吗?别说不能怪他,就是今天当着郡王的面接走袁训,太子殿下将面对的是层层压力。

思绪中,殿下感觉自己越发的孤单,而表弟,这个不安分的混帐,还在眼巴巴候着自己回答。表弟一向生得俊,生得俊的人都有无形中的影响力,殿下想表弟若再叫声表哥,他可真的扛不住了。

表弟可以和殿下理论边城缺人,可以拿保家卫国当话题,他却什么也不说,偏偏叫了声他很少称呼的表哥。殿下腾腾的火气就此难发出来,呆坐那里想这事儿真是难办。

“啪!”

一件公文没压好,滑落地上,惊出动静。

太子殿下目光扫过书案上大叠公文,有了主意。他命袁训:“去偏殿坐会儿,和我用午饭,我再和你说话。”

殿下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思,都爆发在一时的冲动里。立志能有数年,你再立几年也无妨。过上几年只怕不再有这样想法也未可知。先一边儿凉快会儿,再说不迟。

袁训就去了偏殿,在那里叫人送水来洗,他有衣裳在太子府上,让人取来更换。把自己弄得满身清爽,再来好好想想怎么说服自己的表兄。

殿下用心批阅公文,袁训在偏殿上西瓜樱桃石榴吃了个不亦乐乎。偏殿外临水,荷风香送,袁训太过舒服,迷迷糊糊的还睡了一觉。

醒来时,摸摸肚子饿了。就伸头往殿内看,心想这午饭什么时候才能吃?

这一看,却看到殿中多出一个人。袁训瞅瞅,这不是项城郡王?大中午的他来蹭饭不成?

沙漏就在阁子上,以袁训视线能看到。他见到午饭时候已过,就知道殿下今天又废寝忘食忙到现在。殿下正在见项城郡王,袁训虽饿也没有办法,再去拿瓜果大嚼一通。他并没有用心地听殿中的话,但殿内的话还是传到他的耳朵里。

项城郡王字字谨慎:“殿下,目前军中一共有多少兵,报上来的空饷有多少,报空饷固然不对,但不报也没有办法。战场上说死人就死人,等我们报上死亡,那兵已经增添上。若是没增添上时就报死亡,再报加上一个人要兵饷,来回转折得费无数功夫……。马匹有若干,有外疆的来,也有内地发来……”

从袁训的角度上去看殿下,太子殿下咬牙忍笑。

袁训自己也在忍笑,心头一块大石落下。有了项城郡王这番话,袁训不用再挖空心思的去说服殿下。

太子殿下也在心动。

军中并没有明设监查御史,太子不敢轻易去惹梁山王疑心。十三道的监查御史分布全国,都在各省内。袁训如果去了?会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让梁山王生气的坏事?

项城郡王还在面前,他话锋一转,就把袁训好生的吹捧:“袁大人年少有为,听说才中过探花,功夫也不错,颇有陈留郡王少年时风采……”

借着午后这点儿空闲也跑来的项城郡王,一面自报过底细,一面把太子神色放在心里揣摩。他也算厉害的,在袁训走后的一个时辰里,就把他的“底”揭个干干净净。除了“秘密”不知道以外,辅国公陈留郡王夫妻去做客他都知道。

鉴于袁训与太子的亲密度,项城郡王懊恼自己春江水动竟不知,这就过来试探太子殿下。这位袁大人去从军,是殿下你的属意?

他唠叨到一半的时候,太子殿下也饿了,但还忍住在听。项城郡王走的时候,固然什么也没打听出来,但也觉得满意。至少他表示对于军中暗派御史也好,明派也好,项城是没有意见的。

用苦情戏逼迫征兵,和阻挡太子殿下派人,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情。项城郡王摸着脑袋上大包,那是对着皇帝叩的,再加上一头汗水,这是对着太子憋出来的,心想我也没落下,我还是跟上来了。管你派人不派人去,管这个袁训用的是谁家功夫,我只守住我的地界儿,别处都可以表忠心。

他不知道在他走后,殿内表兄弟四目相对,袁训微微而笑,太子想笑笑不出来。最后殿下挥手:“你和别人不同,这也不是小事,自己去吃饭吧,再让人给我送点儿来,吃过回家,这里不用你了。”

袁训自知不用再多说,吃过出府门的时候,又知道一堆的幕僚正和殿下在会议。袁训在太子府门外,抬头看刺眼的夏日午阳,浑身就有了轻松之感。再暗自庆幸,自己就要走了。

对表兄很是了解的他,知道殿下权衡利弊以后,应该会答应。

……

袁家,乱成了一团。

辅国公呆坐不语,袁夫人不用他劝,辅国公就留下劝的话先劝自己;陈留郡王妃面色冷淡,在她对面坐的是两个哭泣的妇人。

一个是安老太太,安老太太是让接来的。袁夫人不让宝珠去拦袁训,红花又觉得应该去拦,她单独出门早就熟练,雇个车去见老太太,把她接了来准备劝袁训。

老太太是哭着进的门,见到宝珠就搂在怀里大哭:“我的孙女儿,你怎么就这么的命苦,”老太太具有一切女眷的通病,如西方贵夫人最爱的就是没事儿往地上一晕,东方女眷们则是听到打仗就浑身发颤,倒不是一定都受过战乱的苦。

她们光听到,就足够把惧怕全演绎出来。

另一个是奶妈卫氏,卫氏早含着一包子眼泪不敢哭,老太太一上门,卫氏也跟着哭起来,也口口声声:“我的姑娘,我好容易陪你到长大,好容易配了个好姑爷,如今就要分隔两地,以前你们多么的好,以后都再难见,你的命,忒苦了,”

外面跟老太太的人,从齐氏梅英开始都开始哭。陈留郡王妃气得变了脸色,嫁给我弟弟就命苦吗?

你们真不讲理啊。

老太太的号啕大哭,卫氏的掩面痛哭中,还夹着宝珠的哭声。

“呜呜呜……嘤嘤嘤……。”像群打不走的蜂蝶嗡个不停。

陈留郡王妃都想把宝珠亲手拎出门外,去外面好好哭去。

就在这哭声中,红花尖叫一声:“小爷回来了,”发呆的,痛哭的,嘤嘤的,都往外面去看。见果然是袁训皱眉过来。

袁训进门前就知道宝珠一定要哭,进门后果不其然听到哭声一片,而且还有祖母的哭声。他想这必定是宝珠请来的,就更加的不耐烦。

进来不看别人,先看的就是母亲。见母亲还好,依然镇定冷静地招呼儿子:“你回来了,”袁训应了一声,再去见舅父,见舅父仿佛牙疼一样的脸色,袁训打心里好笑,很想问下舅父有没有骂我姐丈不拦我?

再看安老太太,满面是泪怔怔地看着他,袁训陪个笑脸儿,祖母对不住,我是一定要出去几年的。你身子骨儿还好,我出去几年没什么。

再看姐姐,对着自己很不高兴,袁训直接装没看见。然后他压根儿没看宝珠,虽然眼角里见到宝珠一面哭,一面要和自己对眼风。袁训直接忽视,找把椅子坐下来。面对房中全打在他身上的视线,平静以对:“这是我多年的愿望,我要走了,三天就走的。”

“呜呜呜……”宝珠哭了起来。在她的哭声中,辅国公说了句什么,袁训就没听见。本来是应该听到的,可宝珠哭声灌得他耳朵发疼,就在咫尺对面的舅父说话,袁训的耳朵也选择拒听,只去接受宝珠的哭声。

袁训木着脸。

袁夫人又说了一句什么,可宝珠的哭声“嘤嘤嘤……”,又一次把袁夫人的话也吞没。这种嘤嘤哭声,女性撒娇的意味十足。要是痛哭,必定是哇啦哇啦的声贝高。可就这低低的嘤嘤,足以把房中其它人的话全吞走,让袁训干瞪着两眼,硬是没法子和别人交谈。

他干脆的站起来,适才一眼也不看宝珠,怕对上她没法子解释。此时避不过去,瞪住宝珠就吼:“回房去哭!”

宝珠吓了一跳,先住了哭。再不敢相信的看着袁训怒视自己,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才是。宝珠骤然遇到,让吓得颤抖一下,就咬唇委屈地出去,并不回房,坐在房外长廊栏杆上,再次哭泣起来:“呜呜呜……。嘤嘤嘤……。”

她就在这里哭,在这里哭至少还能听到他说话,看到他身影。宝珠可是半点儿都舍不得离开你呀。

袁训茫然的回身坐下,完了。他还是听不到别人说话,此时姐姐在说,然后祖母在说,舅父又说,母亲又说,这些人都在房中,他听不见。

他听到的还是那房外的“呜呜呜……。嘤嘤嘤……。”,在“呜呜呜……。嘤嘤嘤……。”内,袁训还能听到宝珠的指责声。

天知道宝珠正在外面制造呜呜和嘤嘤,哪有机会来骂他。

可表凶就是听到,还见到宝珠挥舞着她肥白的小拳头,那拳头直逼到他的鼻子下面……“腾!”,袁训站了起来,把正在劝他的辅国公也吓了一跳,把话头断住。

见外甥头也不回,往外就走。然后他走过杏花树下,对着大门,看样子是要出去。从这个房里看不到大门,但红花的叫声却一声接一声:“小爷,您……要走吗?”

袁训不理她。

“小爷,舅老爷在,老太太也在,王妃也在,您您不能走啊?”

袁训不理她。

“小爷……。没有话对奶奶说吗?”

红花丫头真是白白的操心,袁训一个字不回,离出大门还拂了一下袖子,似要把所有阻拦的人全拂开,这才上马离去。红花不死心,还追到门口儿跟在后面看,见那马没几步就出了街口再也看不到,红花才哭着回来告诉宝珠:“小爷走了,”

宝珠早在袁训往外走时就不哭,想这个人从自己身边经过,一句暖心的话也没有,竟然是个铁石心肠。

只是,是几时他开始铁石心肠的呢?

宝珠茫然:“哦,他走了吗……。可去了哪里呢,”一想自己无法去追,宝珠继续大哭起来。

这一夜,袁训没有回来,宝珠也无处去找。她一个人睡下,先伤心而后转为恨,恨时眼前到处是和表凶的恩爱场景,恨得无力又软弱,恨不起来时,又痛痛的去爱他。

再爱,这个人也不在面前,宝珠又重新去恨。可她的恨总是虚弱得扶不起来,只惹得宝珠软软绵绵的似没了骨头歪着,只觉得面前一片漆黑,床前那一盏小烛火总拨不明,宝珠就再哭上一回。

想袁训想得头疼时,宝珠就把她曾看过的,还记得的书一遍一遍的搜寻,想从中找出一些能让自己明白丈夫,而又能劝慰自己不再哭的话。

可找来找去,出现在她脑海中的不是“芭蕉不展丁香结,”俱是新愁,再就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百般的忧愁中,宝珠火了!她坐起身子,心头生出一掬恼怒。要离开宝珠,就该有个解释。想这个人白天走得全无情意,当宝珠好欺负吗?

既然此时无情意,何必以前情意深?

看沙漏不到四更,宝珠全无睡意,也不再哭泣,开始认真筹划起来。丈夫是家中独子,怎么能走?

去找姑母,去找太子,实在不行,去求瑞庆小殿下也来哭上两声,只怕就能打动表凶。还有一个人跳出在宝珠眼前,宝珠沉下脸,姐姐只怕是今天头一个要找的才是!

这件事情,与姐姐有脱不开的关系吧?所以她才不让宝珠去寻丈夫。宝珠是有主见的人,她想要的,自然是自己争取。因为天还没亮,宝珠就不叫红花。自己端着红烛去取出门的衣裳,进宫的衣裳……。先备好,天明一穿就走。

宝珠要留下他,哪怕去见一千去见一万的人帮忙劝说呢?

虽千军万马,宝珠亦往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