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省部级领导 > 第590章 孙省长十五天调研

省部级领导 第590章 孙省长十五天调研

作者:北纬45度牧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6:07 来源:小说旗

1992年9月12日清晨,孙国华省长的调研车队离开石头河乡,径直驶向位于山河省东部的铁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八米高的不锈钢拱门横跨入口,“开放创新,振兴山河”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而园区内大片黄土裸露,挖掘机轰鸣声与未完工的厂房框架形成强烈反差。

“孙省长,这是我们规划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占地三千亩,目前已有三家沿海企业签订意向协议……”铁阳市长介绍时,孙国华突然驻足,指向远处用石灰线圈起的农田:“这些都是基本农田吧?国家三令五申保护耕地,开发区建设不能寅吃卯粮。”他翻开随身携带的《山河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对照着现场地形,“规划不能贪大求全,要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民生账。”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孙国华将茶杯重重放在桌上:“有些地方把开发区当成‘政绩画布’,圈地一大片,项目却迟迟落不了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发展的根基!”他展开一份数据报表,“全省已批复的17个开发区,平均土地使用率不到40%,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针对招商引资,孙国华语气稍缓:“引进企业不能‘签完合同就放羊’。上个月有位企业家跟我说,在某县投资建厂,说好的水电配套半年没到位,环评手续卡了三个月。这样下去,谁还敢来山河省?”他要求各地建立“企业服务专班”,从项目审批到投产运营全程跟踪,“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企业遇到困难,政府要第一时间站出来。”

次日,孙国华来到临川县经济开发区。与铁阳不同,这里的标准化厂房已初具规模,园区道路两旁,投产企业的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在一家新投产的纺织厂车间,孙国华与来自浙江的投资人李建国攀谈:“李总,在咱们山河省投资还顺心吗?有没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孙省长,说实话,刚来的时候心里直打鼓。”李建国擦着汗笑道,“但县里派了专人帮我们跑手续,还协调解决了用工培训难题。现在生产线提前半个月投产,多亏了政府的支持!”

孙国华欣慰地点头,转头对在场的市县干部说:“这就是示范效应!招商不是一锤子买卖,服务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他指着车间外的配套设施,“园区的生活服务、物流运输、污水处理等配套,要和企业建设同步推进,让企业安心生产、舒心发展。”

调研途中,孙国华反复强调:“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绝不能成为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黑洞’。要坚持集约用地、绿色发展,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在刀刃上。”暮色降临,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发展要速度,更要温度;要规模,更要质量。”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嘱托,更是对山河省未来发展的郑重承诺。

初秋依旧炽热,晒得柏油马路微微发烫。孙国华省长的越野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窗摇下,裹挟着泥土气息的风灌进车厢,带来阵阵庄稼的清香。连续的调研虽然疲惫,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时不时的就喊过来一个基层干部,随便聊一会儿。这个小小的举动,看着没什么,但是,对于一名县乡干部,那可是无比荣耀之事啊,会对他们产生或许一辈子的影响。

所以,在和这些县长、乡镇长、书记们交流时,他都会主动问一下对方叫什么名字,担任什么职位,甚至问一下孩子情况。就这,足以让基层干部们瞬间加深对这位年轻省长的好感。孙省长总是不厌其烦的对每一位干部说:

“我们基层干部,面临的诱惑非常大,身处其中,又要坚守底线,又要考虑人情世故,确实很难,不过,再难,也得面对,我们不可能逃避,如何处之,这需要格局勇气更需要智慧,我相信你们不单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更能够团结一班人,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也让上级满意,更让自己满意……”

车队停在常玉县马家河乡的村口,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早早就在路边等候。孙国华下车后,热情地握住老周粗糙的手,笑着说:“辛苦同志们了,我来看看你们,也看看今年的农业情况……”

一行人沿着狭窄的田埂向稻田走去。金黄的稻穗低垂,随风摇曳,沙沙作响。孙国华蹲下身,仔细查看稻穗的饱满程度,伸手捻了捻谷粒,“这稻子长得不错,品种是新引进的吧?”

山河省稻田其实很少,这里也是因为地势平坦,又有沱林河和鲁水河,前些年也进行“旱改田”试种水稻,非常成功。

乡长和书记赶忙回答:“回省长的话,这是农业厅去年推广的高产良种。刚开始大伙都不敢种,怕有风险,后来我们几个干部动员了几名亲属带头试种,没想到产量比老品种高了三成多!”

“好啊!这就是示范带动的作用。”孙国华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来,“不过,光产量上去还不够,销售渠道得跟上。不能让乡亲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烂在手里。”

乡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有些紧张地说:“我们打算联系县城的粮站,争取签个长期收购合同。另外,也鼓励村民自己拉去集市上卖。”

孙国华眉头微皱,语重心长地说:“老王,这还不够。你们得有长远眼光,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得快,光靠粮站和集市可不行。要想办法成立农民合作社,把乡亲们组织起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打造自己的品牌。咱们山河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高,品质也好,完全可以闯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说话间,他们来到一片果园。果农张大伯正在给果树浇水,看到省长来了,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孙国华走上前去,亲切地问:“老哥,今年苹果长得咋样?卖得出去不?”

张大伯憨厚地笑了笑:“托省长的福,果子长得挺好,就是价格不太理想。”

“为啥?”孙国华关切地问。

“外地的苹果都运过来了,价格比咱们的低,客商都去收他们的了。”张大伯无奈地摇摇头。

孙国华沉思片刻,对随行的农业厅负责人说:“咱们得加强对本地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另外,要引导果农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苹果的品质和附加值。比如可以发展有机苹果,虽然成本高些,但价格也能卖上去。”

接着,孙国华又来到马家河乡中心小学。教室里,破旧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孩子们稚嫩的画作。孙国华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位陌生的伯伯。

“同学们好!”孙国华笑着向孩子们挥手。

“伯伯好!”孩子们齐声回答。

孙国华走到一个小男孩身边,弯下腰问:“小朋友,你喜欢上学吗?”

小男孩用力地点点头:“喜欢!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孙国华欣慰地笑了,转头对教育厅负责人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咱们山河省的教育基础薄弱,一定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让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山河省未来发展的希望。”

从学校出来,天色渐晚。在乡政府简陋的会议室里,孙国华听取了乡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汇报结束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基层干部说:

“同志们,咱们山河省基础差、底子薄,但这不是我们落后的理由。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咱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胆闯、大胆试。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你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希望大家多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这次回去,会根据调研情况,在会议上提出关于山河省未来发展的提案。但蓝图再好,也得靠大家齐心协力去落实。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山河省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落日的余晖渐渐散去,孙国华的车队缓缓驶出马家河乡。车窗外,一个个农家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夜幕中闪烁,那是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农家小院。孙国华望着窗外,心中已经勾勒出山河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