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省部级领导 > 第332章 没想到他就是咱们市长

省部级领导 第332章 没想到他就是咱们市长

作者:北纬45度牧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6:07 来源:小说旗

(能够跟到现在的读者朋友都是真爱粉,本书需要好评,请朋友们支持,感谢。)

【孙国华已经从一个地级市市长突然升任副省部级省会滨城市长,前路漫漫。】

乌拉提河村情况,其实就是整个榆树县的情况,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么好,但是,农民的收入却少的非常可怜。基层乡镇政府干部职工经常不能按时开出工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也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人民服务意识下降。

市长孙国华与秘书长隋满江在榆树县偏远的乌拉提河村下了车。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

村头的一个宽敞场院上,一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汉正赶着装满黄豆的牛车缓缓停下,开始卸车,旁边跟着一位衣着朴素、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满与无奈的年轻人。

孙国华与隋满江见状,连忙上前,微笑着与老汉和年轻人打起招呼:“大爷,今年看起来收成不错啊,粮价怎么样?”他们的语气亲切而友好,试图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然而,大爷显然对这两个像干部模样陌生人的身份有所戒备,他抬头看了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就那样吧!”显然,他并没有完全敞开心扉。

孙国华见状,心中明白这位大爷可能对自己有所顾虑,于是他迅速调整策略,换了一种更加接地气的说法:“哦,大爷,是这样的,我们其实是北江农业大学的老师,最近天天看报纸说农民收入非常高,今儿路过这儿,就顺便问问……”

这次,没等大爷开口,旁边的年轻人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气,他愤愤不平地说道:“报纸上说的都是屁话!现在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还不如出去打工呢!你看我们这村子,年轻人几乎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和孩子。”

大爷也叹了口气,附和道:“是啊,除了那几家种水稻的还行,像我们这样种旱田的这几年都不好过。现在各种成本都高得吓人,粮价却上不去,卖完粮也剩不下几个钱儿。现在老百姓的日子,真是太难了。”

年轻人接着又抱怨了一大通,从农资价格的上涨到农产品的滞销,从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到教育资源的匮乏,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孙国华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抱怨,心中默默地记下每一条问题。他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农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大事。

年轻人话也多了起来:“……就拿现在的粮食市场来说吧,大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这种上涨趋势已经持续好些年了,从市场前景来看,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咱们榆树县呢,在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上,其实特别适合改种水稻,要是能把一部分旱田改成水田,老百姓收入肯定提高,说不定能给咱们县的农业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这话一出口,坐在一旁的孙国华心里猛地一动。其实,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已经盘桓许久了。这些年,孙国华一直密切关注着农作物市场的动态,他深知,现在种玉米和黄豆,扣除掉种子、化肥、人工等各项成本,利润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农民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却挣不到多少钱。

反观大米市场,价格不仅稳定,而且每年都保持着一定幅度的上涨。再看看榆树县自身的条件,境内水系发达,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土壤肥沃,透气性好,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而且,当地的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对于水稻积累养分、提升品质十分有利。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将部分旱田改造成水田,推广优质水稻种植,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提升榆树县在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孙国华也清楚,旱田改水田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到水利设施的改造、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细致地谋划。

不过方向有了,具体事情再难也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孙国华点点头:“嗯,小伙子的想法是对的,应该争取多种水稻。”

大爷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当然好了,可是哪儿有那么多钱啊?改水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这些小户人家哪里承担得起啊。”

了解完这些最真实的情况后,孙国华市长的眉头微微蹙起,眼中却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作为一市之长,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更要关注并改善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乌拉提河村所面临的,很可能是整个北江市乃至更广泛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爷,您的话我们记下了,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难。”孙国华语气诚恳,眼神中透露出决心与希望,试图给大爷和年轻人一些安慰和鼓励。大爷和年轻人听后,虽然脸上仍带着几分疑虑,但眼神中却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随后,孙国华与秘书长隋满江告别了这两位村民,重新踏上调研之路。

他们的下一站是明水乡,一个同样以农业为主,但据闻在农业发展上有着不同特点和挑战的乡村。孙国华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打算在明水乡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农民收入来源、农业生产成本以及面临的困难,以此来全面评估整个北江市农村地区的现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车窗外,秋风轻拂,田间地头都是三三两两的农民在秋收,孙国华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深知,要想真正解决农民的问题,单靠一次调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持续的努力、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这次调研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带回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惠及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在车上,秘书长隋满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数据交给孙市长:

《关于2006年滨城市农村耕地、粮食产量、收入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统计》

一、农村耕地

滨城市拥有3000万亩广袤的农村耕地资源,这些耕地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二、粮食产量

根据滨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滨城调查队联合公布的2006年滨城市粮食生产调查统计结果,滨城市在2006年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

具体数据为:粮食总产量达到98.8亿公斤,略高于上一年的98.3亿公斤,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水平,位居历史第二位。其中,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都有所增加,为全市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民收入

在农民收入方面,滨城市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国家统计局滨城调查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滨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058.1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反映出滨城市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农民纯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在2006年,这四项收入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共同推动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其中,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也尤为显着,反映出滨城市农民在非农产业领域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2006年滨城市在农村耕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滨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辛勤努力。未来,随着滨城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信滨城市在农村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看完这份统计,其中的一些发展数据,孙国华是根本不相信的。农民纯收入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构成要素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它是农民通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如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家禽等所获得的收益;二是财产性收入,比如农民将自有土地出租获取租金或者因投资理财产品而得到的回报等;三是工资性收入,即农民受雇于他人或企业工作所得报酬;四是转移性收入,常见的有政府发放的各种补贴、亲友间的馈赠等。

时间回溯到 2006 年,当年的情况显示,这四项收入无一例外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齐心协力地促进着农民纯收入的节节攀升。在此当中,尽管家庭经营收入依旧稳稳占据着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态势同样引人注目且成绩斐然。这种变化充分表明,位于滨城市的广大农民群体在非农业产业领域里的就业机遇正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他们相应的收入水平亦在持续提升。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积极趋势有望得以延续并不断深化,从而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