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推背镇守使 > 第32章 问苍生

推背镇守使 第32章 问苍生

作者:河山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25:16 来源:小说旗

“臣李炫,叩见陛下。”李炫立刻跪地行礼,额头触地。

“平身。”声音温和却不失威严。

李炫这才敢抬头,第一次近距离看清这位千古一帝的真容。李世民年约三十五六岁,面容清瘦,双目如炬,眉宇间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武将的英气。虽只着素色常服,但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的帝王气度,令人不敢直视。

“赐座。”李世民指了指案几旁的绣墩。

李炫谢恩后小心坐下,腰背挺直,只敢坐半边凳子。近距离面圣,他能清晰闻到皇帝身上淡淡的龙涎香气,看到案几上奏章墨迹未干的字迹——笔力雄健,力透纸背。

“爱卿一路辛苦。”李世民放下朱笔,亲手斟了一杯茶推到李炫面前,“先喝口茶暖暖身子。”

李炫受宠若惊,双手接过茶盏:“谢陛下。”茶水温热适中,清香扑鼻,显然是早就备好的。

李世民目光如炬,直视李炫双眼:“药师在奏章中对你赞不绝口,说你不仅精通火器,还通晓道法,识破妖女诡计。朕甚是好奇。”

“臣只是略通皮毛。”李炫谦虚道,“全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方能侥幸立功。”

李世民微微一笑:“过谦了。那《人皮秘法》,可带来了?”

李炫从怀中取出羊皮卷轴,双手呈上:“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接过卷轴,展开细读。随着阅读深入,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剥人皮而不伤性命,以魂饲傀...好生歹毒的法门!”

“此乃画皮妖一脉的核心秘术。”李炫解释道,“据臣所知,柳三娘在狼居胥山留下的人皮分身,就是为日后复活做准备。”

“爱卿师承何人?”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竟对这等邪术如此了解?”

烛光摇曳,映照着李世民探究的目光。李炫深吸一口气,知道这个问题避无可避。

“回禀陛下,臣师承终南山玄真子,修的是上清派法脉。”李炫声音平稳,眼神却不自觉地飘向殿角那盏青铜灯,”师尊一脉原是南朝上清派正宗,梁末侯景之乱时,为避战祸北迁终南,至今已近甲子。”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手指轻叩案几:“上清派?朕记得这派讲究存神服气,不尚符箓。为何爱卿却精通雷法火器?”

殿内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君臣二人影子在墙上晃动。李炫早有准备,从容答道:“陛下明鉴。师尊虽承上清根本,但因祖上曾与葛洪一脉交好,兼修了《抱朴子》中部分雷火之术。后来...”他略作停顿,“后来为对付画皮妖,又专研克制邪祟的法门。”

“哦?”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画皮妖与贵派有何恩怨?”

这个问题正中李炫下怀。他神色一肃,声音压低:“此事说来话长。梁武帝大同三年,建康城中有宫女被活剥人皮而死,怨气凝结成妖,即为画皮一脉始祖。当时臣师祖恰在建康讲学,亲历此事,曾联手茅山道士镇压,却未能根除...”

他将画皮妖的来历娓娓道来,半真半假地融入自己从《人皮秘术》中了解的信息。说到关键处,还特意引用了几句《道德经》和《抱朴子》中的原文,显示自己确实熟读道典。

李世民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待李炫讲完,他突然问道:“玄真子道长既在终南山隐居,爱卿为何会来长安?”

“师尊生前常说,乱世闭户,治世开门。”李炫继续道,“去岁冬月,师尊夜观星象,见紫微明亮,太白敛芒,知天下将定。又卜得‘剥’卦变‘复’卦,算出画皮妖一脉将出世为祸...”

李炫神色黯然,“他自知大限将至,又算出画皮妖一脉将再现世间,便命弟子下山除妖。临行前赐我《天罡正法》,嘱托若遇明主,当竭力辅佐。”

“明主?”李世民嘴角微扬,“你师尊如何评价朕?”

李炫心头一跳,这个问题极为敏感。他恭敬答道:“师尊言,陛下乃真龙转世,当开创三代以降未有之盛世。只是...”他故意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只是紫微星旁有阴霾缭绕,主奸佞近君,妖邪作祟。”李炫抬头直视李世民,“师尊嘱我若见‘荧惑守心’之象,便是大劫将至,需早做准备。”

这番话半真半假,既捧了皇帝,又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危机。李世民果然神色一凛,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画着圈。

“荧惑守心...”他喃喃重复,“袁天罡前日也提到此象。”

殿内一时沉寂。夜风吹动窗纸,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李炫借机观察御书房陈设——简朴而不失威严,案几上堆满奏章,砚台里的墨尚未干涸,显然皇帝勤政至深夜。

“爱卿师门既能卜算天机...”李世民突然开口,声音在静谧的殿内格外清晰,“可当真能预知未来大事?”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闪电劈进李炫脑海。他端茶的手微微一顿,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微涟漪。皇帝这是在试探他是否真能未卜先知!

“回陛下,”李炫放下茶盏,谨慎作答,“道门推算,并非民间想象的掐指一算便知前后五百年。所谓预知未来,实则是观天象、察地气、推人事,三者相合,方能略窥天机一二。”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细说。”

李炫整理思绪,决定半真半假地解释:“譬如农人观云识天气,老马识途知险易,皆是预判未来之理。道门之法,不过将此理推而广之。”

他指向窗外夜空:“陛下请看,今夜紫微晦暗,天狼泛红,此乃兵戈之象。若再结合近日边境军报,便可推断西突厥将有异动。”

“这不过是常理推断。”李世民不置可否,“朕问的是,贵派能否如传说中诸葛武侯那般,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

殿内烛火忽然摇曳,将君臣二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李炫心知皇帝在试探他的底细,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陛下明鉴,”他微微俯身,“武侯之能,半是后人附会。不过...”话锋一转,“《天罡正法》中确有‘望气’之术,可观人前程、测地吉凶。”

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爱卿可会此术?”

“略通皮毛。”李炫谦虚道,随即话锋一转,“就如那‘荧惑守心’之象,师尊曾言此象主...”

“主什么?”李世民目光如电。

李炫深吸一口气:“主储君有难,朝堂将乱。”

话一出口,殿内温度仿佛骤降。李世民面色不变,但指节已在案几上敲出沉闷的声响。

“爱卿可知此言大逆?”皇帝声音平静得可怕。

李炫离席跪拜:“臣不敢妄言。只是师尊临终嘱托,若见天象有异,当直言进谏,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长久的沉默。李炫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也能感受到皇帝锐利的目光正刺在他的背上。

“起来吧。”李世民终于开口,“继续说。”

李炫谢恩起身,谨慎地继续解释:“荧惑主兵戈,心宿对应东宫。二星相犯,非吉兆也。臣观近日天象,荧惑渐近心宿,恐...”

“太子有难?”李世民眉头紧锁。

“或是太子身边有奸佞。”李炫巧妙转圜,“师尊曾言,天象示警,未必应验在本人身上,也可能是身边亲近之人。”

这个解释显然让皇帝稍感宽慰。李世民起身踱步,龙袍在烛光下泛着暗金色的光泽。

“袁天罡也曾言及此象。”他停在窗前,背对李炫,“但他只说'主君侧有奸佞',未明言与东宫有关。”

李炫心念电转。历史上侯君集确实勾结太子谋反,但此时直接点破太过危险。他决定换个角度进言。

“陛下,《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荧惑犯心,恐应在兵事与祭祀两处。臣斗胆猜测,近日或有边患,或是...”他故意停顿,“或是祭祀大典中出纰漏。”

这个宽泛的预测既符合星象解释,又不会立即触怒皇帝。果然,李世民转过身来,神色缓和许多。

“西突厥近日确有异动。”他若有所思,“至于祭祀...下月便是南郊大祀。”

李炫适时补充:“师尊曾教臣望气之术。若陛下准许,臣可尝试观测长安城内气运,或能找出妖邪盘踞之处。”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准。需要何物准备?”

“只需一高处,视野开阔即可。”李炫答道,“太史局的观星台最为合适。”

“明日酉时,朕命袁天罡接你入太史局。”李世民坐回案前,突然话锋一转,“爱卿既能观气,可看得出朕的寿数?”

这个致命问题让李炫背后沁出冷汗。历史上李世民还有十余年阳寿,但直接道出未免太过惊世骇俗。

“陛下恕罪。”他再次离席跪拜,“相术有云:不卜君王寿。此乃大忌,臣不敢犯。”

“起来吧。”李世民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朕随口一问罢了。”

李炫起身时,发现皇帝正用一种复杂的目光审视着他,既有好奇,也有警惕,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期待。

“爱卿,”李世民声音忽然低沉,“若真如你所言,画皮妖已渗透朝堂,甚至东宫...朕该如何应对?”

这是直接问策了。李炫心知接下来的回答可能影响历史走向,必须慎之又慎。

“臣以为当分三步。”他谨慎道,“其一,暗中查清妖人据点;其二,以玄甲卫为根基,培养可对抗邪术的精锐;其三...”他略作停顿,“请陛下近期多留意太子身边新近得宠之人。”

李世民目光一凛:“此言何意?”

“画皮妖最擅伪装。”李炫解释道,“他们不会直接控制重要人物,而是先以亲信、幕僚等不起眼的身份接近目标。”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既暗示了太子可能被渗透,又不直接指控储君。李世民沉思良久,突然问道:

“爱卿可曾推算过大唐国运?”

又一个危险问题。李炫斟酌词句:“师尊曾言,国运系于民心。陛下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只要继续轻徭薄赋、任贤用能,大唐必能...”

“朕问的是具体年数。”李世民打断他,“周八百年,汉四百年,我大唐能有几世?”

李炫心跳加速。这个问题已经触及天机,回答不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他决定用道门常见的模糊说法应对。

“《道德经》云:‘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朝代兴衰,如同四时轮转。不过...”他抬头直视皇帝,“臣观长安王气旺盛,紫微星虽暂被阴霾所遮,但根基稳固。只要除去妖邪,必能...”

“好了。”李世民抬手制止,“这些虚言朕听得多了。朕只问你,可有法子预知重大变故?比如边患、天灾、乃至...”他声音更低,“宫闱之变?”

李炫终于明白皇帝的真正意图。李世民是在为玄武门之变的后遗症担忧,害怕历史重演。

“回陛下,”他字斟句酌,“道门确有‘六壬神课’可测吉凶,但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配合。且...”他犹豫片刻,“天机不可尽泄,强行窥探必遭反噬。”

“朕明白了。”李世民若有所思,“所以你们只能看到模糊征兆,无法确知具体人事?”

“陛下圣明。”李炫暗松一口气,“就如医师诊脉,能知气血盈亏,却难断具体病症。”

这个比喻似乎让皇帝满意。李世民从案几下取出一卷竹简:“爱卿看看这个。”

李炫双手接过,展开一看,竟是《乙巳占》中的《妖星篇》,上面详细记载了各种异常天象的预示。

“这是...”

“袁天罡上月进呈的。”李世民目光深邃,“其中提到‘蚩尤旗现,主大战’。朕想知道,这类预言是否可信?”

李炫快速浏览竹简,心中了然。皇帝这是在测试他的专业知识,看他是否真懂星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