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推背镇守使 > 第37章 李恪的示好

推背镇守使 第37章 李恪的示好

作者:河山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25:16 来源:小说旗

李炫心头一凛,感受到背后袭来的森冷剑气。他临危不乱,体内《天罡正法》急速运转,身形如游鱼般向前一滑,同时反手一掌拍向身后。

“嗤——”短剑划破空气,在李炫后背衣衫上留下一道口子,却未能伤及皮肉。而李炫那一掌虽未击中黑衣人,掌风却震得对方连退三步。

“好功夫!”黑衣人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低沉,“难怪殿下如此看重李大人。”

李炫眉头一皱:“殿下?哪个殿下?”

黑衣人却不答话,突然从腰间抽出一柄软剑,剑身如灵蛇般抖动,在月光下泛着幽幽蓝光。他手腕一抖,软剑顿时绷直,剑尖颤动间竟同时笼罩李炫七处大穴!

“灵蛇剑法?”李炫心中一惊,这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绝学。他不敢怠慢,从书案上抄起那柄雷击桃木剑,剑尖轻颤,在空中划出一道玄妙弧线。

“叮!”

两剑相交,发出清脆鸣响。黑衣人显然没料到一柄木剑竟能硬接他的软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李炫趁机变招,桃木剑上突然泛起淡淡金光,一招“天罡破邪”直刺对方咽喉。

黑衣人急忙撤剑回防,软剑如灵蛇般缠绕上桃木剑,试图绞断这看似脆弱的木剑。然而当两剑相触时,黑衣人脸色骤变——那桃木剑竟坚若精钢,反而震得他手腕发麻!

“这是什么剑法?”黑衣人惊问。

李炫不答,剑招突变,桃木剑化作漫天剑影,每一剑都带着《天罡正法》特有的金光。这是他自创的“天罡剑法”,将道门法术与剑术融为一体,威力惊人。

黑衣人被逼得连连后退,软剑舞得密不透风,却仍被李炫的剑势压制。三招过后,他左肩已被桃木剑擦中,顿时如遭雷击,半边身子都麻了。

“且慢!”黑衣人突然跳出战圈,扯下面巾,“李参军手下留情!”

月光下露出一张年轻英俊的面孔,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目如剑,英气逼人。

李炫收剑而立,皱眉道:“你是何人?为何夜闯我府?”

“在下吴王府侍卫统领赵无疾,奉蜀王殿下之命,特来拜会李参军。”年轻人抱拳行礼,态度恭敬。

“蜀王李恪?”李炫心头一动。历史上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文武双全,深得宠爱,却因卷入谋反案被赐死。

赵无疾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此乃殿下信物,请李参军过目。”

李炫接过玉佩,只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蟠龙纹,背面刻着“恪”字。玉质温润,确是王府之物。

“殿下为何深夜遣你来此?”李炫仍保持警惕。

赵无疾苦笑:“参军有所不知。如今朝中风声鹤唳,殿下不便公然与参军往来,只得出此下策。”他从背后解下一个锦囊,“这是殿下的一点心意,祝贺参军荣升太史丞。”

李炫接过锦囊,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方古砚,砚台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宛如山水画卷,右下角还有一块血红斑点,形如旭日。

“这是...端溪血丝砚?”李炫惊讶道。这种砚台极为珍贵,传说墨汁滴在上面经久不干,是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宝物。

赵无疾点头:“殿下说,参军既是道门高人,又是朝廷新贵,文韬武略兼备。这方‘旭日东升’砚,正配参军身份。”

李炫摩挲着砚台,心中思绪万千。历史上李恪礼贤下士,结交了不少能人异士。如今自己展现出超凡能力,引起这位王爷注意也在情理之中。

“替我谢过殿下。”李炫将砚台收回锦囊,“不知殿下可还有其他吩咐?”

赵无疾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殿下说,近日东宫异动频繁,侯君集与太子过从甚密。参军初入朝堂,务必小心行事。”

李炫心头一凛。历史上侯君集确实勾结太子李承乾谋反,难道李恪已经察觉端倪?

“殿下还让我转告参军,”赵无疾声音更低,“‘画皮易识,人心难测’。”

这句话如当头棒喝,让李炫瞬间警醒。画皮妖可以伪装成任何人,甚至可能是...李恪本人?

他暗中运转《天罡正法》中的“望气术”,仔细观察赵无疾。只见对方头顶气息清正,并无妖邪之气,这才稍稍放心。

“请转告殿下,李炫谨记教诲。”李炫拱手道,“他日若有机会,定当登门拜谢。”

赵无疾微微一笑,突然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殿下珍藏的《六韬》抄本,内有殿下亲笔批注。殿下说,参军或可用得上。”

李炫接过竹简,展开一看,果然是《六韬》原文,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字迹挺拔有力,见解独到。历史上李恪确实精通兵法,这倒符合记载。

“夜深了,在下告辞。”赵无疾抱拳道,“参军放心,今夜无人看见我来。”

说完,他身形一闪,如大鸟般掠上院墙,转眼消失在夜色中。轻功之高,比来时更胜三分,显然刚才交手时未尽全力。

李炫望着赵无疾离去的方向,眉头紧锁。李恪深夜派人送礼,表面上是示好,实则是在传递信息——东宫有异动,侯君集与太子勾结,甚至可能...有画皮妖渗透其中!

回到书房,李炫将锦囊和竹简放在桌上,沉思良久。历史上李恪因涉嫌谋反被赐死,但真相如何众说纷纭。如今看来,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画皮易识,人心难测...”李炫喃喃重复着李恪的警告,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性——如果太子李承乾已经被画皮妖控制了呢?

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房来回踱步。若真如此,那么历史上李恪的“谋反”很可能另有隐情。也许他发现了太子的异常,却被反咬一口...

窗外,那颗陌生星辰依然高悬,光芒似乎比昨日更盛。李炫走到窗前,仰头望天,忽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穿越者,他知晓未来的大致走向;但作为参与者,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轨迹。

“大人,您还没睡?”王铁柱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显然是被刚才的打斗声惊醒了。

“进来吧。”李炫收回思绪。

王铁柱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小人听到动静,就煮了碗姜汤。秋夜寒凉,大人别着凉了。”

李炫心中一暖。在这个陌生的时空,王铁柱是少数几个他可以信任的人之一。

“铁柱,你对蜀王李恪了解多少?”李炫接过姜汤,随口问道。

王铁柱挠了挠头,思索片刻道:“回大人,蜀王殿下虽年仅十岁,但在民间风评甚好。坊间都说他聪慧过人,五岁能诵《孝经》,七岁通晓《论语》,如今已在太学就读,连孔颖达大儒都称赞他‘贤能之才,可见一斑’。”

李炫闻言微微点头。历史上李恪确实以聪慧着称,李世民曾言“吴王恪英果类我”,甚至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只可惜因母亲是隋炀帝之女,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反对。

“还有呢?”李炫啜饮一口姜汤,继续问道。

王铁柱压低声音:“小人听西市的胡商说,蜀王殿下待人宽厚,每逢灾年都会开仓放粮。去年关中旱灾,殿下还亲自去粥棚施粥呢!”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殿下还精通骑射,据说能百步穿杨!”

李炫眉头一挑。十岁孩童能百步穿杨?这未免太过夸张。要么是民间以讹传讹,要么...这位蜀王殿下确实非同寻常。

“大人怎么突然问起蜀王?”王铁柱好奇道。

李炫放下姜汤,指了指桌上的锦囊:“方才有人送来蜀王的礼物。”

王铁柱瞪大眼睛:“蜀王派人来过?小人怎么没见...”

“是从后墙翻进来的。”李炫轻描淡写地说,“你去检查一下锦囊里的东西。”

王铁柱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锦囊,取出那方珍贵的端溪血丝砚,啧啧称奇。当他翻检锦囊内层时,突然“咦”了一声:“大人,这里面还有一封信!”

李炫接过一看,竟是一封烫金请帖。展开细读,上面以工整的楷书写着:

“蜀王恪谨启:久慕李参军高义,憾未得见。今设薄宴于三日后申时,地点曲江池畔‘流觞亭’,万望拨冗莅临。恪当扫榻以待,共论天下大事。”

落款处盖着蜀王私印,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画皮诡谲,望参军慎之。”

李炫瞳孔微缩。这封请帖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三日后正是“天狗食月”前夕,而“流觞亭”位于曲江池畔,正是长安龙脉交汇之处。更耐人寻味的是那句“画皮诡谲”的警告——蜀王似乎知道些什么。

“大人要去吗?”王铁柱担忧地问,“蜀王虽好,但毕竟是皇子。若被人知道您私下赴宴...”

李炫收起请帖:“此事我自有分寸。对了,你明日去打听一下,近日东宫和侯君集府上可有异常。”

王铁柱点头应下,又帮李炫整理好床铺,这才退下。

夜深人静,李炫独坐灯下,反复研读李恪的请帖和那卷《六韬》批注。竹简上的字迹虽略显稚嫩,但笔力雄健,见解独到,完全不似十岁孩童所为。特别是在《兵势篇》的批注中,李恪写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今观突厥骑兵来去如风,当以奇兵制之...”这种战略眼光,远超同龄人。

李炫的手指轻轻抚过竹简上的字迹,烛火在案几上摇曳,将那些墨迹映照得忽明忽暗。他原本以为,这不过是某个幕僚代笔的批注,毕竟十岁的孩童,大多还在嬉戏玩闹的年纪。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这些批注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犀利。

“兵者,诡道也......”李炫低声念着《六韬》中的一句,目光落在李恪的批注上:“诡道非诈术,乃因势利导,以弱胜强之法。昔者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列阵,皆非单纯逞勇,实乃洞悉敌我之势,逼迫士卒以死相搏,激发其求生之志。此等用兵之道,非亲历战阵者不能言也。”

李炫的手指微微一顿。这段批注不仅准确地把握了《六韬》的精髓,更难得的是,它提到了“激发士卒求生之志”这一现代军事心理学中的概念。十岁的孩童,即便再聪慧,又怎会懂得这些?

他继续往下看,在《三略》的批注处,李恪写道:“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此言看似寻常,实则暗含治国安邦之大道。今观朝中,陛下圣明,然大臣各怀心思,若不能‘通志于众’,恐生嫌隙。”

李炫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段话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兵法的深刻理解,更隐晦地指出了当前朝廷中潜在的矛盾——李世民虽英明神武,但朝中大臣各怀心思,若不能同心协力,恐怕会生出变故。这种政治敏锐度,绝非寻常孩童所能具备。

“有意思......”李炫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一些心理学书籍,其中提到过“心智理论”——即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这种能力要到青春期才会逐渐成熟,而李恪的批注中,却处处体现出对人心、对朝局的精准把握,这绝不可能是十岁孩童的自然发展。

“难道......”李炫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智力远超同龄人的天才儿童,如莫扎特、达芬奇等,他们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但即便如此,这些天才儿童的成就也主要集中在艺术或科学领域,像李恪这样在军事、政治上展现出如此深刻见解的,却是闻所未闻。

“除非......”李炫的心跳突然加速,一个荒谬却又无法忽视的可能性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李恪,会不会也和他一样,是某种意义上的“穿越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