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蓬莱寻仙 > 第三卷:红炉生怨火 第三章:行程千百里,酒醉两三回。

安庆府东门外,长江浩荡,百舸争流,看滚滚东去,浪花胜雪,不禁感叹: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而白玉京却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一切,因为他遇到了一件怪事。本来他想的是找个地打个尖,而后继续赶路。不想才走到长江畔,万佛寺附近,一家迎江楼门前,就被人唤住了去路。

“可是白道长当面?”

白玉京定睛一看,是一名秀才打扮的中年男子。

又听他缓缓说道:“倪某在此恭候多时,还请白道长移驾,品一品倪某珍藏数十年的美酒。”

若没有最后二字,白玉京怕不会搭理此人。但美酒二字却让白玉京来了兴趣,连忙施礼道:“先生客气,贫道白玉京,不知先生如何称呼,又如何在此等候贫道。”

那人淡淡一笑:“在下倪信,至于道长所言不如进屋一叙。”他吩咐小二将白玉京的马牵去喂食。

白玉京见此,只好随他进了迎江楼。

迎江楼在白玉京看来并没有京城那些酒楼华丽大气,但多了些江南特色。上得三楼,雅座中多竹具,以仕女屏风相隔,隐隐闻得阵阵琴声,清音高雅。

黄竹桌上已经摆置了各种精巧的碟盘,盘中分量不多,但菜品之多足有三十八种,例如秋水田螺,脆爽猪耳,秘制鸭舌,酱牛肉干等都是上等的下酒菜。

倪信请白玉京坐下,又走出了雅间,不一会儿就抱来了一个酒坛。

这酒坛不似平常所见的陶罐,而是长长的大竹筒。他一边递给白玉京一个竹杯,又轻启竹筒,伴随着一股淡淡清香,黄灿灿如碎金一般的美酒溢出落入竹杯中。

“道长可知此酒唤何名?”

竹杯青翠,美酒金黄,两种颜色虽然不同,但此时看来却相得益彰。

白玉京见了此酒,虽然急于品尝,但还是张口问道:“倪先生还未告知贫道,何故在此等候?”

那倪信笑道:“道长若能说出此酒的名字,倪某定然如实相告。”

这酒香太淡,白玉京不由举起竹杯,放在鼻间一闻,顿觉一股淡淡花香沁入心脾,不由赞道:“香淡如菊,这定然是上等的菊花酒。”

倪信哈哈大笑:“道长果然是好酒之人,昔年太白曾言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说的正是这菊花酒,倪某酿酒多年,以竹具为杯,盛来菊花酒,此两者皆君子也,是故给其取名君子酒。竹青而菊黄,正如君子,当知天青如水,人淡如菊。”

说完将竹筒往白玉京身前一放:“道长但请品酒!”

白玉京闻此,也忘了先前要问此人何故在此等候他,先干了竹杯中的美酒。这酒不同于昨夜尝到的桃花春,香淡而味淡,但口津生香,如饮甘泉。不禁让人闭目寻思,如置身于菊花丛中,悠然两忘。

一时间,竟忘乎所有,等白玉京睁眼时,那倪信竟然已经消失不见。白玉京唤来小二一问,才知此人已经离去。更早早就为白玉京付清酒菜钱,还订了一间上房。

见此,白玉京也只好随他,先尝完此酒再说。酒足饭饱后,在此歇息一晚,继续朝徐州而去。

翌日,他经过庐州府巢县的时候,又有一名黄发碧眼的佛郎机人以生硬的官话唤住了他。

“可是白道长?我是李汉斯,请你喝酒。”

白玉京虽心生警觉,但前两次喝到的都是上等美酒,他不禁还是被这外夷说的酒给吸引住了。相比于倪信,这李汉斯是个外夷,就直接多了。他不仅请白玉京喝酒,还唤来不少佛郎机的美女起舞。

这些女子都身材高挑,体态丰盈,薄如轻纱的舞衣下,露出的是比羊脂玉还白净的肌肤,让白玉京见了不禁脸红。

而李汉斯奉上来的正是鲜红如血,晶莹如琥珀的葡萄酒。

葡萄酒白玉京在京城喝过一些,但远没有李汉斯这些葡萄酒口味醇正。辛辣中带着甘甜,甘甜后又异常火辣,就如冰火两重天一般让人陶醉不已。

所幸白玉京还保持一份冷静,没有像李太白一般玳瑁宴上怀里醉,芙蓉帐内奈君何。

这一醉,又不得不在巢湖歇了一晚上。

但白玉京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路每到一城一地,如庐州府,凤阳府等等府县,他都遇到了一位莫名的人。这些人不为其他,只为请他喝酒。这些酒都是上等好酒,而且历史源远流长,最重要的一点都是李太白喝过的酒。

比如在巢县喝得是清酒,也就是米酒,李太白曾有诗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而让白玉京记忆尤新的莫过于在凤阳府喝的新丰酒,正是原产自三秦关中盛行于大唐的新丰美酒,今日由凤阳人重新酿造,其中更蕴藏了太祖皇帝当年起于微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的烈性。正对应了李太白所言的南国新丰酒,不同于李太白是在南国尝此酒。此时此刻,新丰酒,南国酿。劲道更足,让他足足醉了一天两夜。

一路美酒相伴,说起来确实令人艳羡,但白玉京也为此耽搁了不少时日,等他赶到徐州府金城客栈之时恰恰与章天辟约定的时日晚了一天。

徐州府,金城客栈。

一位说书人高坐在大堂之上郎朗说道:“诸位可知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

有人说道:“瘸书生,你莫又是说那严嵩大奸臣的儿子严世蕃枭首之事。”

那说书先生笑道:“好了好了,我不说严世蕃,我说海外有两个蛮夷国……”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又有人说道:“不就是佛郎机和蒲丽都家,你前天就说了。”

说书先生也不尴尬,只好笑道:“那不说当朝之事,就说江湖上自枯巢道人立下江湖英雄榜这五年来,纷争四起。而东南浙江一带,倭寇虽减,但近两月也不太平。”

“处州府飞燕子姚青,轻功盖世,曾只身飞渡半里瓯江,这等高人竟然在一月前在家被人一剑封喉。”

“瘸书生,这昨天你就讲了,今天怎么又讲这个。”

那说书先生正准备回话,正好见到白玉京走入店中。他见白玉京一身道袍,背负长剑,心中暗道:“这道人莫不是章大人请来的好汉?”

但又不敢确定,沉吟一会笑道:“那我就说说昔日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军务的胡宗宪,胡宗宪本是安徽绩溪人士,出身缙绅世家。后来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看了看白玉京反应。白玉京进得店中也是心急不已,来晚一日,章天辟等人怕早已走了。果然找小二一打听,前些日子来的江湖人士今早都已经离去。

正无奈时却听那说书先生提起胡宗宪,不由看向那说书先生。

“怎么不继续讲了?”有人呼道。

那说书先生向众人告罪,暂时有事不说了。众人顿觉扫兴,骂骂喋喋离去。而等众人走后,说书先生一瘸一拐地走到白玉京面前,拱手道:“道长可是应邀而来。”

白玉京顿时暗喜,正准备说话,那说书先生又摇了摇头,却是说道:“道长这边请。”

等带着白玉京来到后院一间偏僻房间时,才缓缓说道:“在下魏营生,敢问道长高姓大名。”

“贫道葛皂山白玉京,奉家师全清子道长之命前来相助。”白玉京略有些难为情:“路上一时耽搁,竟错过了约定时日,魏兄可知章大人去哪儿了?”

魏营生听白玉京提到葛皂山全清子一名,连忙道:“原来是全清子道长高徒,久仰久仰。”说完,他又想起来什么:“你先等等。”他小跑着到床头,翻出一顶斗笠和黑纱,说道:“白道长,章大人等人已经前往北边官道埋伏去了。”

“我知道地方,我带你去。”魏营生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胡都督虽然曾经投入奸臣严家父子门下,但整个江南若没有胡都督,倭患定然越演越烈。魏某虽一介书生,但若能救得胡都督脱离囚牢,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白玉京瞧了瞧他,眼中闪过一丝钦佩。这魏营生分明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然有此胆量,足见其心怀大义。也对那个不怎么熟悉的胡总督平添一丝好感。可惜显然此人不会武功,不然章天辟也不会留他在此。

白玉京摇了摇头,将他手中斗笠和黑纱夺过,说道:“章大人留你在此,显然还是希望你能接待更多的江湖好汉,贫道这就赶去北边官道。”

说完,抱拳告辞!

出了徐州府城,白玉京一路快马加鞭,又想到要面对多年不见的叶希鹏,不禁将黑纱蒙面,带上斗笠。

开冬十月,徐州府以北,往京师方向的官道上,一大队人马驶来。前后共有数十骑,个个身穿圆领甲,腰跨雁翎刀,赫然是让世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除了这些显眼的锦衣卫外,还有数百步兵押送着一辆囚车,囚车中是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

一行人浩浩荡荡,官道上纵有些商贩亦都躲得远远的,不敢占道生事,偶尔才有几人在大队人马走后发出一两声长叹。

十里坡,名副其实,坡长十里,道路两旁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值此申时,阳光倾斜,竹林间清风徐徐,竟然有股阴冷寒气袭来。

“呜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