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6卷 游历四方之诗 第91章 诗仙太白

剑圣琴心 第6卷 游历四方之诗 第91章 诗仙太白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身后有了动静,那浑身沐浴着淡淡的月色清辉的黄袍公子转过身来。

他仍旧穿着一身黄色的蜀锦长袍,一头流云似的长发披散在肩后,他瘦削的脸上有了血色,一双手背在身后,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裴旻。

正是那丧家犬!

裴旻的眼里透出了一丝惊喜,但转而神色戒备,满腹疑问,道:“我本以为你决意赴死,因此才投身岷江,不想丧兄早已安排下死里逃生之策,这等瞒天过海的妙招,着实令人佩服。”

丧公子坦然微笑道:“你难道不知狗善泅水么?狗有九命,轻不易死。小小岷江,又怎能淹死我呢!但从今以后,我便是宝儿,那丧家犬之名以后将永远绝迹于江湖。”

裴旻一愣,道:“你既然已重获生命,为什么还要回来,难道,你深夜来此,有所指教?”

一直以来,裴旻没有把丧家犬当做真正的需要殊死搏斗的敌人,反而是一种怜惜与相敬,这也许是他的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不轻易怨恨,不随意记仇,甚至是有些优柔寡断。

“裴兄正义为怀,宝儿很是敬佩,故而数次不忍加害。我已厌倦江湖杀戮,早有借楗尾堰比斗而退出江湖之念。只是你我相逢有缘,临别时,我来此与你相会,特有数言相赠。”

裴旻不想这宝儿一经从善,前后表现有如天壤之别。世人皆善善恶恶,殊不知善恶只是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其实宝儿天性善良,以往沦为冷血杀人机器,实属为自身经历与所处形势所逼尔。

裴旻抱拳道:“裴旻愿洗耳恭听。”

宝儿道:“我自小被一个神秘组织收养,被培养成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手,我所属组织之邪恶冥顽,我不能尽言。我所有行动,都有令我亦闻之色变的影子杀手暗中监视,那日楗尾堰比斗亦如是,我才在那影子杀手面前故意坠入江中,以此掩人耳目,淡出江湖。尊主命我劫持皇帝与吴道子,一则使朝廷不战自乱;二则图谋吴道子所藏《江河社稷图》之残图。此番我又功败垂成,尊主必定派来更厉害的角色,你务必小心。”

裴旻凛然道:“兄改恶从善,可喜可贺。江湖中如此波诡云谲,恐离乱世不远矣!”

宝儿嘴角一扬,道:“乱世出英雄,裴兄青春年少,剑法超群,剑扫魍魉,指日可待。只是你剑法尚未大成,须得及早参悟融汇出上乘剑法,方可进退如意,保国安民。”

裴旻道:“言之有理,只是……对于神秘组织,可否透露一些详细信息。”

宝儿摇头道:“关于我的上家,我选择忘记,那些秘密,我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会说的,否则,我又会引火烧身。”

裴旻道:“没有关系,我相信时候一到,一切自然会水落石出的。”

宝儿点头道:“那日你破我三节棍之剑法,便极其高明,给我三节棍,让我助你一臂之力。这也是我今日前来的目的之一。”

宝儿对他推心置腹,裴旻没有犹豫,转身入屋,将无影棍取出奉上。

宝儿轻笑道:“你不怕我故技重施欺骗你么?”

裴旻坦言道:“我相信你已浪子回头,洗心革面。朋友相交贵在知心,其实第一次长生园中相见,我便已相信了你!”

宝儿哈哈大笑,将三节棍舞动起来,棍影仍如一台转动的风车呼呼作响。

裴旻会意,举剑刺去,剑入棍网,却“叮叮”两声被铜棍荡开,棍网依旧如故。

裴旻凝目静视片刻,将真力聚于长剑,将裴家刺剑发挥到极致,猛地刺了过去,虽未穿入三节棍的连接环中,但总算刺破棍幕,与三节棍绞在一起。

“势如奔月,迅如雷电,再加练习,这一式剑法必成,我去也。”

说罢,宝儿将三节棍一抛,棍子落在屋旁的树杈上,而一人一狗已渐渐地没入了黑夜之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看似无情之人,其实才是最多情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裴旻白日练剑,晚上则苦思冥想,他盘算着将先前参透领悟的破花面狐鹿皮套之守剑、破龟君绕指柔之缠剑、破殊不赦铁笔之点剑、破丧家犬三节棍之刺剑周而复始的练习,剑法果然提升不少:

缠剑如丝,讲究的是柔若无骨;点剑如针,则必须巧之又巧;刺剑向前,又需要准确锋锐,虽每一剑式单独练习已是十分纯熟,但总是无法将这些剑势融会贯通,裴旻对此颇为苦恼,当夜辗转反侧,脑海中满是剑影。

这一日清晨,他鸡鸣便早起练剑,但仍是不得要领,他将剑在空中乱挥了几剑,心情更加烦闷不安,他突然想起《无极心经》总纲中所说:人依托于自然而繁衍生息,万事万物不可违背顺应自然的道理。

裴旻不觉暗道惭愧:剑法也因顺应自然之理,如若强练,势必走入困境,庸人自扰。幸许剑法大成只是时机未到,他日时机到时,一时顿悟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裴旻索性将长剑挂在房中,信步出屋,来到成都城中散心。

他往城南而入,一路上人群纷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裴旻本就心绪不宁,便专捡人少处行走,不知不觉向西南方走去。

不一会儿,裴旻一抬头,一座古祠就在眼前,只见那门匾上刻着“武侯祠”三字,他微一沉吟:这莫不就是纪念蜀相诸葛亮的祠堂么?既已到此,何不进去一观?

祠内青松参天,古柏苍翠,松柏掩映间又陈列着一些栩栩如生的石马石狮,显得萧瑟而幽静。

穿过一座圆形拱门,武侯诸葛孔明的塑像赫然展现在眼前:他仍是羽扇纶巾,一副面含微笑之态,他眼望远方,仿佛仍有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

只见武侯塑像前有一白袍书生,身长不过七尺,头戴雁翅冠,腰悬长剑,负手朗声吟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吟罢,这书生轻叹道:“一首道尽诸葛平生,杜子美作得如此好诗,我也来吟上一首!”

诗曰: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裴旻听到这里,忍住不拍手叫绝:“好一个‘千载独知名’,诸葛武侯学究天人,择得良木而栖,尽展平生所学,英名留后世,才学震古今,也算终身无憾了。”

裴旻不但好剑,且自小读得一些诗书,故而历来并不以武夫自居,在他的骨子里,文与武相辅相成,皆不可废,所以,练剑之余,他亦常手不释卷,西晋陈寿所著之《三国志》更是耳熟能详,由此对三国时分风云变幻的年代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倍加崇拜。

那书生闻言,转过身来,只见其人四十余岁,双目黛蓝,炯炯有神,颌下几缕清须飞扬,一派仙风傲骨之态。他一见裴旻是一位并不相识而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心下微微纳罕,拱手道:“兄台言之有理。未请教?”

“在下裴旻,敢问先生是?”

“李白。”

裴旻见李白清奇儒雅,形貌异于常人,又出口成章,心下有意结交,便道:“在下初来此地,人生地疏,愿与李兄结伴而行,不知可否?”

李白一卷长袖,爽朗大笑道:“有何不可,相逢何必曾相识,请跟我来。”说罢,他迈步在前引路。

两人边走边看,李白还不时的向裴旻介绍这武侯祠中的景物,诸如那三绝碑,那刘关张的塑像等,看来他对此地极为熟络。

转悠了小半日,两人出了祠堂,李白感慨道:“祠中游半日,圣贤已远逝。望展凌云志,只恐来日迟。”

裴旻见他言语中有股壮志难酬之意,也同感惆怅。

突然间,刚才还晴好的天气,说翻脸便翻脸,顷刻间便是乌云盖地,狂风四起,路人仓惶而归家,鼠蚁受惊而逃窜,豆大的雨点随之噼里啪啦地打将下来。

李白拉着裴旻的手道:“天有不测风云。裴兄不妨请到寒舍,你我举杯吟佳句,把酒话骤雨。”

裴旻也无甚去处,与李白又有一见如故之感,盼与之深交,便与之同行。

两人一路小跑,行不多远,大雨已如瓢泼般倾泻而下,幸好两人已来到一株大树下。

好大的一株黄桷树!树冠覆盖方圆十余丈,一如翠绿的巨伞,将风雨遮挡了大半;树枝粗壮,横逸斜出,层层叠叠又各展所长,四周枝头垂落近地,伸手可触;树干有七八名壮年男子合抱之巨,树皮干枯紧致,历经岁月的沧桑;树根盘根错节,牢牢抓住地面,钻入地心。

而就在老树的根部,又有一棵成年人腰粗般的新树蓬勃向上,与老黄桷树相倚靠相呼应。

树上白鹤成群,以此为庇护之所,大雨来临十分,它们或凌空展翅,或梳理羽毛,或呼朋引伴,或静立独思,其壮观之景比之长生园中的核桃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古华夏西南盛产黄桷树,这种树生长缓慢,一经长成便枝繁叶茂,独木成林,扎根当地,挺立几百年不倒,树之左近往往住有人家。

李白伸手在树干一凹陷处按了三下,只听得“喀拉拉”一阵轻响,大树身上竟打开了一扇小门,李白在前领路,一躬身钻了进去。

正是:

世称谪仙人,舞剑弄诗文。

醉时千樽酒,卧看满天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