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序曲第6章 弹指十年

剑圣琴心 序曲第6章 弹指十年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序曲第6章 闻鸡起舞

英雄烈士,宝剑相配。据说裴家有一口祖传之剑,名曰“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联手锻造而成。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人人佩剑防身,铸剑师可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职业,欧冶子和干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凡铸剑名师,无不以铸成神兵利器为至高荣誉。

这两人机缘巧合之下,于一无名山中寻得一块精铁,他二人为铸剑名师,一见此铁,知非凡品,仔细辨认之后,方知此精铁实乃天上掉下之陨石精华。

于是,为将这块陨铁铸成宝剑,他二人勘察地势,选定铸剑之水为这座无名大山之中的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因未涉人烟,一尘不染,也因精铁掉在此地,那此地之水必定拥有灵性,故能铸就上等宝剑。

这两位铸剑大师早早在无名大山外布置好铸剑炉,这铸剑的大火炉呈北斗七星之势,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位,二位铸剑师把精铁置于七星之勺柄的天枢之上后,二人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凿开这座无名大山,放出山中溪水,引入七星炉中,让水流从摇光位直至天枢位,他们九九八十一天日夜不休,轮番鼓动七星火炉,历经千辛万苦,耗费无数心神,方才铸成一剑。

宝剑铸成之后,至上而下俯视剑身,如同登上高山而向下望深渊,剑身深处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在其间盘卧游弋,又因为铸剑炉为北斗七星炉,于是,此剑得名“七星龙渊”。该剑剑长三尺九,锋刃异常,吹发立断。

据传“七星龙渊”炼成之后,为伍子胥所得。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其父子二人皆为楚臣,后伍子胥为奸人所害,楚国兵马对他一路追杀,他被迫亡命天涯。伍子胥急急如漏网之鱼,忙忙如丧家之犬,一路隐藏行迹,疲于奔命。

一天慌不择路,伍子胥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滔滔江水横亘眼前,向东奔去。

前有天险,后有追兵,正在伍子胥彷徨无助之际,上游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船上一白头渔翁连声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之后,小船迅速隐入江边的芦苇丛中,岸上追兵不见伍子胥踪影,方才悻悻而去。

白发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对岸,为伍子胥取来酒食让其饱餐一顿。

伍子胥自然对老渔翁千恩万谢,并问起恩人姓名,以图他日报答。

渔翁笑言自己终日泛舟,姓名无用,只称“渔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谢辞行,为感今日相救之德,他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无价宝剑相赠,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仰天长叹、感慨万千,他对伍子胥说道:“因你是国家忠良,我方舍命相救,并不是为图什么回报。而今,你仍然疑我有泄密之心,我只好以此剑表明心迹。”

说罢,渔丈人微微一笑,拔剑慨然自刎而死。

伍子胥悲从心来,追悔莫及,只得埋葬渔丈人后再度前行,直到后来他成为吴国重臣后,还回到当年埋葬渔丈人的地方进行祭奠。

于是,七星龙渊剑被誉为诚信高洁之剑,非见利忘义之徒可用。

裴家世代忠良,历代裴氏凭落日弓、七星剑,在疆场上出生入死,为大唐江山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便把七星龙渊之“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又称龙泉宝剑。

只可惜,多年以来,裴家双绝之一的七星龙泉剑也早已不知所踪。

这些与裴家有关的往事,十几年来,那老者已多次讲与少年听,那少年每每听得如痴如醉,不知是对良弓宝剑的神往,还是对行侠仗义的期待。

老者接着道:“我们对练一会儿,你且看我用刺剑,你用截剑势拦截!”

说罢,老者提起长剑,一剑当空刺了过去,速度之快,匪夷所思。

裴旻并不惊慌,这十年来,父子二人用剑过招已是稀松平常之事,不过,但他见来剑如此之快,也丝毫不敢马虎大意,长剑一抬,“铛”一声将父亲手中的长剑格开。

老者举剑疾刺,一剑快似一剑,连攻裴旻头、胸、腹几大要害部位,裴旻连连格挡,幸好老者仅用刺剑,并无其余剑势变化,但仅仅如此,也是逼得裴旻连连后退,脚步狼狈。

老者陡然收剑,道:“看清了吗,‘快’、‘灵’是刺剑之根本,然后才是‘狠’字诀!”

老者收剑入鞘,将长剑搁在石桌之上,然后招呼裴旻也坐下休息。

老者不无严肃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我裴家列祖列宗,无数先贤报效朝廷,他们不是智谋超群,便是有惊人武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否则不但报国无门,连明哲保身都难,小旻,你明白吗?”

裴旻拭去额头汗珠,端起一碗清茶浅啜一口,道:“孩儿惭愧,父亲教训得是,承蒙父亲多年教诲,我定当不负众望,效仿前贤,闻鸡起舞,练好裴家剑,重振裴家将门声誉。”

裴旻略一停顿,若有所思,而后道:“近来我剑法日渐精进,总觉我裴家剑剑势虽强,剑意有尽,而我裴家武艺中,除了拳、剑、弓外,只有基础内力法门,因此自来内功修为较弱,然而,剑法如果仅凭凌厉剑招取胜,战场上足以胜任,但如果遇到江湖中经验老到的剑术高手,恐怕就穷于应付了。要想不耽于更高剑法的修炼,要想在剑术上更上一层楼,要想有所突破直达一等一的上乘剑法,恐怕除了实战经验的积累外,还需要强大的内劲为剑法之辅助。”

老者听他如此一说,倒是一愣,道:“没想到你对剑已有此悟性,不错,裴家剑如有高深内力修为为辅,必定耀出光芒万丈,只可惜我家族世代为将,剑法多用于战阵搏杀,对于武林中的内力修为,接触不多,倒是遗憾。”

裴旻思虑片刻,忽然道:“如今盛世之秋,孩儿如能到江湖中历练一番,或许能借他山之石,补裴家剑之不足,也借机锻炼我剑法之实战能力,更能结交朋友,丰富自身阅历。”

老者点头道:“不错,剑法绝不可以纸上谈兵,你这个提议很好,何况,今年你已十八岁,小鹰也终须脱离父母的庇佑而展翅翱翔,你也应该出去见见世面,去闯一闯了。不过,我再许你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你必须勤加苦练,融汇贯通裴家六剑,夯实基础,方有出行之资。”

“是!”裴旻的回答掷地有声。

自此,这蓝衣少年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苦练剑术,闲暇之余,饱览群书,效仿先人闻鸡起舞之典故,誓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

传说东晋时期有一著名的大将军,名叫祖逖,他年轻时就极有抱负,从小立志,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他有一位好友,名叫刘琨,两人志同道合,常常谈论当下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以男儿七尺之躯报效国家。

祖逖和刘琨相约,只要在半夜一听到公鸡鸣叫,就穿衣起床,一起舞剑,练习武艺;白天,两人又相约继续攻读诗书。

剑光飞舞,书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二人练武习文,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后来,这两人果然投身军队,为国效力,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从小立下的志向;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这二人,就成了历史上从小立志,刻苦努力,力求上进的代表人物。

裴旻学习了多年的诗书与武艺,不知不觉的便将“闻鸡起舞”中的祖逖与刘琨二人当做自己的励志典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希望自己亦能有朝一日统率大军,一展雄才,成万世功名。

要是他知道这位祖逖将军虽然在北伐战场上大显神威,最后也因为忧国忧民悲愤而死,而刘琨也被人构陷而死,要是他知道成功之路艰辛无比,不知他又作何感想,是否有勇气迎接挑战?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三月期限将至。裴旻日夜苦练,终有成效。

这一日,裴旻迎着西下夕阳,在庭院中舞起剑来,但见他展开身形,剑声霍霍,飘逸的身影中夹杂着一条白练,周遭落叶,随着剑风飘移不定,整个人与剑自然流畅,舞得片刻,“飕”,只听一声轻响,白练射向院里的大榕树,只见剑尖入树三寸,剑柄兀自摇摆不定。

裴旻舞得兴起,又似意犹未尽,他腾身而起,伸手抓去,不是抓向剑柄,而是伸向挂在树上的一张弓。

落地之后,只见他张弓搭箭,抬手就是三箭连珠射出,箭如星矢,向小院墙角箭靶飞去,此刻三支箭尚在空中还未至箭靶,只见第二箭射落第一箭,第三支箭也不甘示弱,把第二支箭从中剖开,阻力不减,“噗”,第三箭命中红心,如此后发先至、力道强劲之箭,实令人难以置信。

裴旻掷弓挂树,负手而立,志得意满。

“好剑法!好箭法!”老者拊掌大笑,从屋中缓缓走出。

裴家少年,是时候踏足江湖了。

正是:

剑箭双绝初显现,绝技还需苦中练。

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事先苦然后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