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4卷 历练中原之书 第53章 栽赃嫁祸

剑圣琴心 第4卷 历练中原之书 第53章 栽赃嫁祸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兄,看您志得意满的样子,必定又有新作诞生,请务必让小弟也一饱眼福!”

正当张旭忘却肚痛,拿着新创的《肚痛帖》临光自赏时,有一人推门而入!

来人正是大理寺主簿铁山。

张旭闻言,微笑着把手中的字稿递了过去。

铁山拿起书稿,仔细观看,边看边颔首点头:“寻常小事落笔成书,竟能从笔端一气呵成,毫无半分停滞,如此行云流水、天然自成之作,世间唯有张兄能行此书!我必将此书丝毫不差地刻于石碑之上,以供后人鉴赏之!”

张旭微微一笑:“懂之自懂,不懂不释,果非妄言。我经年累月习练书法,常年笔耕不辍,笔笔入心,字字入梦,如今方能达到提笔落字,笔随心思而动,字随笔动而成,快哉!妙哉!”

两人就《肚痛帖》谈论甚久。

尔后,铁山纳书入怀,话锋一转:“张兄,小弟今日有幸目睹您这样的书法,真乃平生幸事也!但还有一人对您仰慕已久,他常恨自己无缘识荆,小弟有意将您引荐于他,权当给小弟三分薄面,可否?”

原来,大理寺的寺卿叶知秋也是一书痴,他常年收集临摹名家书帖,陶然自乐。

叶知秋听闻张旭草书乃当代书中之翘楚,便早已有与张旭结交之心,可他历来公务繁忙,无暇分身,因此常常引以为憾。

铁山得知其心意后,喜上眉梢,自己与张旭是书中好友,将其引荐给自己的顶头上司想来是易如反掌之事,幸许因此事还可得到上司的提拔也未可知。

于是,铁山便成了中间人,他一面向叶知秋说明他与张旭的关系,他保证能将张旭带来与他相见,一面又来跟张旭说明此事,力邀张旭前往大理寺,和叶知秋以书会友。

张旭向来放浪形骸,本不愿跟官府中人往来,但一是碍于铁山情面,二是听铁山言及叶知秋也酷爱书法,且叶公之颜体楷书造诣深厚,独树一帜,但凡跟书法沾边,张旭兴趣便上来了,他便心生与叶知秋结交之心,如能以书会友,说不定可以博采众长,使自己的书力更上层楼,于是,他便答应了铁山的请求。

话接前文,叶知秋遣退裴鼎,命侍从通传铁山来见。

铁山随之进入中堂,只见跟随在铁山身后之人容颜瘦削,头上稀稀拉拉的头发被挽成一个小髻,髻上用一枝檀木钗胡乱的插着,衣着朴素之至,最为奇特的是,在他的腰间,插着一支硕大的毛笔,这毛笔竹竿为身,狼毫为笔,除了较为粗大外,较之普通毛笔倒没有其他的区别。

铁山向叶知秋拱手躬身道:“大人,这就是我的好友,书中圣手,张旭。”

叶知秋脸上堆满微笑,从堂上书案后疾步而下相迎,他握住张旭双手,道:“张兄之名,如雷贯耳,叶某久仰大名,直至此时方一睹真容,真是三生有幸!”

张旭见叶知秋态度十分热情,他倒也十分客气地回答:“张癫行事素来放浪形骸,能得大人看重,也是张癫的荣幸!”

叶知秋见张旭并无傲气,欣然道:“叶某诚心结交,只想以书会友,还请张兄赏光。”

“铁兄弟言及大人也是书中行家,不知大人有何指教?”这张旭说话真是直言不讳,毫不顾忌眼前之人是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幸许在他的眼里,并无官民之分,只有书法之事。

叶知秋并不以为意,他知道素来怀才者,必有些恃才傲物之心,这也难怪,他知道客气话太多,反为不美,于是,他开口道:“草圣之名,如雷贯耳,故叶某只想一睹张兄墨宝为快,案上文房四宝俱已齐备,还请张兄赏脸如何?”

“这正是张癫此行之目的,以书会友,那是最好不过,张癫求之不得,我马上就此写书一副,请大人过目。”

叶知秋轻抚张旭后背,道:“有劳张先生了,堂上请!”

“那我就献丑了。不过,你的笔我未必使得惯,还是用我自己的家伙吧!”说完,张旭抽出腰间大笔,迈开大步向书案走去。

站立一旁的铁山熟练的在案几上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并用镇纸压好,而书案右上角的一方玉砚里,铁山早已磨好浓墨伺候。

张癫站在纸前,略一思考,沉笔入砚,饱蘸浓墨,而后唰唰唰几笔,毫无停顿,呈笔走龙蛇之势,一挥而就,一列列墨字已跃然纸上,张旭写罢,将笔往腰间一插,退至一旁,与铁山并身而立,挥手示意叶知秋上前鉴赏。

叶知秋早已在旁凝神观看,但见张旭不消片刻已然完工,他不免心有疑惑。

此时叶知秋走进细瞧,但见纸上写道:我观万叶,萌生于春,茂盛于夏,而一叶知秋,落下之时,飘飘洒洒,化为泥土,叶落归根,以待来年,周而复始,大树成矣。

这书法里,已然包含了“叶知秋”的名字,构思不可谓不精巧。

一遍看罢,叶知秋只感纸上之字无丝毫停滞之象,想是张旭胸有成竹便一气呵成,全篇书法浑然天成。

他不禁双手拿起纸卷再次从头至尾慢慢地欣赏,只见这张旭草书力透纸背,无丝毫雕琢的痕迹,而字里行间竟似乎有落叶翩翩而下之悲壮,字里蕴含如此意境,叶知秋不禁啧啧称奇,他忘记了周遭的一切,双眼只顾在黑白天地里流连。

蓦然间,一声惨呼,不知何故,叶知秋竟然仰面跌倒,颓然坐在案几后的红木交椅之中,再一看,此时此刻,一支竹笔的笔杆洞穿于其额头之上,笔尖毫毛尚兀自晃动,而叶知秋在瞬间瞪大双眼,已然毙命。

这一下变生肘腋,唬得张旭目瞪口呆,他下意识的一摸腰间,那支他惯使的大笔却已不在,再看时,叶知秋额头上的竹笔正是自己从不离身的家伙。

顿时,不明就里的张旭担心自己说不清道不明,他额上冒出颗颗冷汗,脚一阵发软,正想向铁山求助,不料铁山却早已不见踪迹。

张旭顿时更加六神无主,不由轻呼:“铁山兄,铁山兄!”他的话音有些颤抖,连舌头也似乎打结了。

蓦然间,四下里涌入了许多大理寺的衙役,这些衙役竟好似早已预料到这里将有事发生,从而出现得如此的及时。领头者不是铁山,却是一个豹头环眼、须发戟指的老翁。

这老翁浑身自有一股威仪散发,不待张旭开口争辩,只见他右手中食二指骈指虚点张旭,喝道:“给我拿下!”

众衙役如狼似虎,上前用铁索将张旭捆倒在地。张旭大叫:“大人,冤枉啊。”那老翁来到堂上书案前,看了看,指着叶知秋的额头道:“这凶器是何人之笔?”

张旭不疑有他,颤声道:“是小人之笔,但……”

老翁沉声道:“铁证如山,不容狡辩。带走!”张旭本就不善言谈,此刻落入别人彀中,就是有千张嘴,又到何处分说?虽满腹委屈,但也只能任由衙役拉扯着向外走去。

此时,外边的喧哗之声早已惊动一人,这人正是在侧厅吃茶的裴鼎,早在叶知秋发出一声惨叫之时,裴鼎已察觉异样,生就的敏感使得他向发出叫声之处飞快奔来,眼前的一幕虽使他吃惊不小,但他表面却不露声色,看到张旭将被带走,他出言制止道:“且慢动手!”

那豹头老翁料不到房中还有他人,他斜眼环睨,道:“你是何人?”

裴鼎朗声道:“小人乃籍籍无名之辈,但小人适逢其会,知道刚才与这位先生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人,大人何不请来问个明白?”

豹头老翁冷笑道:“我乃大理寺殊少卿,我看你极为可疑,亦或是此人之同党,此时为了他而强出头。一并拿下,本官自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下倒好,张旭与裴鼎双双被执,豹头老翁从腰间掏出一块腰牌,这腰牌一面刻着“大理寺”三字,反面刻着一个篆体“殊”字,他招过一名衙役头领,命令道:“将他们暂押牢房,等候发落。”

这衙役头领恭敬地接过腰牌,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只见殊少卿忽然右掌一横,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这是杀无赦的指令!只可惜裴鼎和张旭却没有看见。

那衙役头领当即会意,点了点头,他左按刀柄,右举令牌,一挥手,众人簇拥着裴鼎和张旭,蜂拥着向外走去。

一行人左拐右拐,穿过几条小巷,道旁行人已越发稀少,领头的差役尽选偏僻之地而行,裴鼎隐隐察觉不妙,众人行走的方向好像并不是朝着牢房的方向。

再经过两条弄堂,前面已无路可走,此处竟是一条死胡同。

领头的衙役一脸阴鸷,忽然转身左手按住刀柄,右手举起“殊”字腰牌对众人冷声道:“少卿大人有令,这两人杀害大理寺卿叶知秋,罪该万死,就地正法!”

说完,那衙役将腰牌插回腰间,右手缓缓抽出雪亮的腰刀,朝裴鼎一步步逼了过来。

不祥的预感瞬间已转为现实,裴鼎此时方内心雪亮,已明白自己掉入了别人早已布好的陷阱之中,但他久经沙场,经历过无数的危难,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冷静。

此时虽身临险境,裴鼎仍不动声色,头脑里急速飞转,寻思脱身之计。

待那领头的衙役刚刚举刀欲劈之时,裴鼎早飞起一腿,使一式“窝心脚”,这一脚又快又狠,不偏不倚的踢在那衙役的心口之上,那衙役一声闷哼,被踢得老远。

一经发难,便不可收拾,裴鼎虽双手被缚,但武谚有云: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练武之人,都会练习腿法,裴鼎沙场老将,腿法自然不弱。

但见他展开双腿,旋风扫落叶般将身边的几名衙役一一踢倒,这些衙役平日里仗着人多势众,又会些三脚猫的功夫,时常干些欺凌弱小的事,但这次却遇到了硬点子,他们哪里是身经百战的裴鼎的对手。

裴鼎拉着张旭一路小跑,希望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突然,就在前面大街之上,那豹头老翁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疾驰而来,马儿身后跟着数十名清一色黑帽绿袍的衙役,他们斜挎腰刀,步履整齐,气势威武。

正是:

草圣平地闻惊雷,大理寺中七魄飞。

幸得义士来相助,路上却又陷重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