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序曲第4章 养虎为患

剑圣琴心 序曲第4章 养虎为患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章 养虎为患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长安在北方,荔枝只有南方才有出产,为了杨贵妃的这个喜好,唐玄宗一声令下,荔枝从南方马不停蹄的源源送到。

唐朝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对此也有刻骨描绘:“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匹匹不停被鞭打而飞快奔驰得累得倒毙的快马,使人误以为是边关或州郡有紧急军情急报,哪知道仅仅是为了杨贵妃吃荔枝的偏好而已,这是多么大的讽刺!玄宗为了杨贵妃可说是劳民伤财,在所不惜,毫不顾忌民间疾苦。

同是骊山,历史总在重演,这和周幽王骊山烽火戏诸侯以博得宠妃褒姒一笑是何等相似。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如果唐玄宗能记得先人所言,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很可惜,历史就这么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继续下去。

在骄奢淫逸的同时,唐玄宗的又一大错误是近小人,远贤臣。

记得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只可惜唐玄宗还是没有以史为鉴。

唐玄宗重用李林甫为当朝丞相,李林甫本是唐朝宗室子弟,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之曾孙,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右丞相,后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直到天宝十一年,李林甫病逝,他死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他死后两年,安史之乱便爆发。

李林甫人称“口蜜腹剑”,可见其人阴险狠辣的处事作风,在担任宰相十九年期间,他大权独握,党同伐异,专横弄权,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一些贤能的良臣只能选择纷纷退隐,避其锋芒,而一些蝇营狗苟之辈顺势而上,被提拔重用,导致纲纪紊乱,从此朝堂之上奸佞丛生,朋比为奸,正气渐退,邪气弥漫。

这还不算,李林甫又引荐杨国忠与安禄山这二人担任朝廷要职。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是杨贵妃的族兄,他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受到亲族的鄙视,十分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他也跟着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

杨国忠在朝廷身兼四十余职,任相期间,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和李林甫之间又矛盾重重,争权夺利。

而且,杨国忠此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仅不团结少数名族,不尊重少数名族文化,还屡屡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功劳,可笑的是,他根本没有什么指挥作战的能力,所以,他屡次战败,每次都仗着杨贵妃的权势而得到了玄宗的原谅。

杨国忠身为宰相,本应代天巡狩,抚恤百姓,可他呢,却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有一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连玄宗也担心关中一带会粮食欠收,百姓流离失所,他命令杨国忠具折上报。

杨国忠便叫人专拿一些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关中一带雨水虽多,但并未伤害庄稼,对收成没有什么影响。”

玄宗信以为真,从此以后,哪里有人报告当地出现水灾旱灾,杨国忠便叫御史严加审问上报灾情的人,并对上报灾情之人百般打击,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各地灾情。

安禄山,本为塞外胡人后裔,他生得高大肥壮,通晓六国语言,他当兵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后,因为其骁勇善战,从平卢兵马、营州都督做起,此人从小诡计多端,自从走上从军之路后,他不断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上司面前和朝廷内外为他多说好话,所以,他的官越做越大。

安禄山为人天生善于阿谀奉承,许多玄宗身边的官员又得了他不少好处,在玄宗耳边添油加醋的夸奖他,安禄山由此得以一路平步青云,最后直至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本来,一个范阳节度使(管辖现在的北京地区,即古幽州)就是所有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更何况身兼三地节度使,安禄山理所当然的是所有节度使势力最大的一个,他的手下兵多将广,实力最为雄厚。

特别是安禄山在平定奚国和契丹之后,因为对朝廷有功,因此更是志得意满,上下贿赂,从而得蒙唐玄宗亲自召见。

安禄山十分善于把握此千载难逢的良机。

入朝觐见时,安禄山使开了阿谀奉承的看家本领。他见着玄宗后首先开口就说道:“臣生长于番邦,幸得皇上恩典,集荣宠于一身,自惭形秽,不足胜任,禄山必定以身许国,粉身碎骨也要报效皇恩。”其厚颜无耻,大概如是。

安禄山内心实实是个奸诈无比之人,表面上却在玄宗面前装得憨直可爱,以博唐皇欢心。可笑玄宗被其蒙蔽,知人知面不知其心。

有一次,玄宗令太子李亨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只拜皇帝,而不向太子下拜,玄宗问道:“见了殿下,为何不拜?”

安禄山假意惊奇道:“‘殿下’是一种什么称呼?愚臣从未听过。”

玄宗笑道:“朕百年之后,当将此帝位传于太子殿下。”

安禄山立刻应道:“愚臣只知道有皇上,现在才知道还有殿下,愚臣罪该万死!”于是这才转而拜见太子。玄宗竟不以为意,反以为安禄山朴实诚恳,对他信任有加,还继续为其加官进爵,使得安禄山更加放肆。

安禄山把阿谀奉承之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他知道玄宗宠幸杨贵妃,于是乎下大力气笼络杨贵妃,他从民间寻得一只珍奇鹦鹉,向杨贵妃进贡,此鹦鹉全身洁白无瑕,极会模仿人类语言,安禄山事先令下人教会鹦鹉夸赞杨贵妃美丽的言辞,以讨好杨贵妃。

杨贵妃出来相见之时,安禄山竟为贵妃的绝世容颜所迷,目不转睛的盯看,而杨贵妃见安禄山腹垂过膝,腰大成围,看似肥硕,实是强壮,竟也暗暗称其为奇男子。唐朝审美,以肥为美,此肥为健美之肥,丰满之肥,而非仅仅是虚胖之肥,杨玉环,安禄山,大抵如此。

玄宗宴请众臣之时,庭中歌姬们在堂上吹拉弹唱,安禄山在一旁陪宴。

等到大家酒喝得性起之时,安禄山起身又装做憨直状,起身道:“陛下,塞外之人,人人都会跳舞,让我为陛下和贵妃献上一曲塞外胡人舞。”

只见他当场跳起了塞外胡旋舞,随着音乐的节拍,只见他脚尖点地,脚步十分灵活,把一个肥硕的身子旋转得溜圆,甚至快得须眉皆不可辨,如一只庞大的陀螺一般,虽身躯胖大却灵活无比,惹得庭中众王公大臣哈哈开怀大笑,皇帝皇妃、达官贵人皆以此取乐。

饮宴间隙,玄宗向安禄山问道:“爱卿之腹为何如此庞大?”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答道:“臣腹中只有一颗赤心,故而如此。”

此言逗得玄宗更加欢喜,直叫安禄山为“禄儿”。

安禄山趁势拜见杨贵妃,口称:“愿母妃千岁!”

玄宗笑道:“哪有先母后父的道理?”

安禄山慌忙答道:“胡人向来先母后父,愚臣习惯了,忘却了天朝礼仪。”他这才又向玄宗下拜。

玄宗又以安禄山真诚朴素为乐,

安禄山此举又惹得杨贵妃也是星眼微斜,梨涡浅笑,唐朝女性本就较为开放,后来,贵妃竟与安禄山时常厮混。

在安禄山生辰时,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以此嬉戏取乐,这就是传说的“贵妃洗儿”。

有了这些举动,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当然更为随意。更为荒唐的是,安禄山甚至与杨贵妃同桌进食、同榻嬉戏,而此时的唐玄宗为了与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厮混,对贵妃的言行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熟视无睹,同时还为安禄山赐丹书铁券,修豪华府邸,使得安禄山重兵在握,位极人臣。

安禄山有十个儿子,分别是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安庆长,这十人大都身兼要职:大儿子安庆宗,任太仆卿,娶皇太子的女儿为妻;二儿子安庆绪,任鸿胪卿;四儿子安庆和也封有大官……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唐玄宗如此乐极生悲,如此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安享太平,远贤臣,亲小人,由此,大唐王朝自内而外,渐渐呈枯木败革之态,如此情形,难免鹰视狼顾,卧榻之侧,尚容猛虎酣睡!

从此,李林甫则与安禄山一内一外,狼狈为奸;杨国忠则与安禄山争权夺利,互不相让。朝堂上这样混乱的局势,势必让唐朝陷入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矣!

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即使时局变得混乱不堪,也自有英雄挺身而出,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这陌桑村的小旻便是生在这样一个年代中的一人,但自古英雄磨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禁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欲知小旻成年后如何成长为英雄的传奇,请往后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