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 总第13章 精彩纷呈

剑圣琴心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 总第13章 精彩纷呈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13章 精彩纷呈

凤翔府之凤仪台,位于凤翔府城内之东角,台高三丈,依山而建,台上四周围着汉白玉栏杆,十分华美。台前是开阔广场,场上平铺一块块平整的青条石,宽阔整洁。

凤仪台后为一座倚靠在绝壁之上的半圆形建筑,但见此建筑高达三层,每层房角飞檐巍巍,四处雕梁画栋,华美耀眼,是名彩凤居。在彩凤居的房顶瓦脊中央,有一尊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金色凤凰雕塑。

据传此处绝壁之上,曾有东来之凤凰在此栖息,故而前人筑台以纪念之。此台为城中地势最为空旷之处,凤翔府每逢重大盛事,皆在此大张旗鼓庆贺,以示歌舞升平。

此时,凤仪台四周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凤翔府衙役纷纷出动,维持秩序。

广场四周时而腾起五颜六色的焰火,各色焰火在空中争相辉映:有的如金蛇腾空,旋转飞舞,灵动无比;有的如天女散花,在空中从四面散开,绚烂璀璨;有的如火树银花,光明耀眼,将夜空点亮;又有的如花开并蒂,同时绽放,交叉争艳,美不胜收;更有甚者,焰火直冲云霄,势如闪电,声如雷鸣。

场上观者无不欢声雷动,击掌叫好,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真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之诗对此大有描述。

焰火燃放过后,高高的凤仪台上,左右鱼贯而入两列卫士,他们一般身高,结实魁梧,腰跨清一色唐刀,整整齐齐列在凤仪台的两边。

凤翔府府尹万木春从这两列卫士中间踏步而出,站于台前,只见他年约五旬,头戴一顶镶白玉双耳锦帽,身著一领一品百鸟大青袍,浑身自有一股威仪散发。

万木春站到凤仪台的最前端,他举起双手挥动了三两下,开口振声说道:“凤翔府的父老乡亲们,大家静一静,静一静,请听我一言!”

众人欢乐气氛慢慢平歇,转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万府尹接着抱拳朝天示意道:“得上天庇佑,蒙皇恩浩荡,值此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之岁月,凤翔府近来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本府也乐意与民同乐,共享荣华。虽然凤翔府年年举办灯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次上元盛会,除了各种花灯游行与焰火表演外,本府特意广发通告,诚邀各路能歌善舞、身怀绝技者,来凤翔府登台献艺,艺压当场、拔得头筹,亦或出类拔萃者,由本府一力作保,于当今圣上千秋节诞辰之日,前往皇宫御前献上歌舞,以贺我皇寿辰,此乃万分荣幸之事。而今诸位肯赏予薄面,齐聚此凤仪台观此盛事,本官在此一一致谢。现在戌时已到,歌舞表演就请开始各施其能!”

顿时,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齐声欢呼叫好,呼喊声夹杂着阵阵响亮的口哨声,欢乐的声音顿时洞金裂石,震耳欲聋。

凤翔府大小官员簇拥着万木春退于彩凤居上,他们在楼上依次就坐,静待表演开场。

早有一名仪仗官来到台前,他唱了个诺,大声宣道:“上元观花灯,凤仪选舞魁。第一场,由清水郡‘杂艺团’献艺,清水郡杂艺团走南闯北,技艺高超,尤其擅长演绎各种神话故事,今天,他们表演的是曲目是《八仙祝寿》,现在演出正式开始!”

台下观者立时屏声凝气,目光齐刷刷投向凤仪台中央。

在众人期许中,只见台上来了两名约莫七八岁的小孩,他们是一男一女,分作金童玉女装扮,模样皆俏皮可爱,他们从台后甫一出场便不是走着出来的,而是不停地翻转腾挪。

两人一直翻腾,从台后翻至舞台的中央,停留在台中,原地连续并排翻腾了十来下跟头后,又变幻翻转方式:前翻,后翻,空翻,侧翻,交叉翻转,亦或你从我的身上翻过,我从你的胯下穿过。这对儿金童玉女的轻身功夫动作娴熟,配合默契,身手利落,看得人眼花缭乱。

片刻,两童悠忽分开,他们连着几个跟头,两人翻转至高台两边稳稳站立,只见他们脸不红气不喘,面含微笑,台子左边的“金童”扬起左手,台子右边的“玉女”扬起右手,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呼道:“太平盛世称大唐,瑶池王母邀我皇。金童玉女来登场,八仙过海渡重洋。有请八仙上场,献上王母蟠桃,传上王母口谕!”

二童子奶声奶气,声音娇中带甜,十分惹人喜爱。

紧着着,“当当当”一阵锣响,继而“咚咚咚”,鼓声也敲了起来,伴随着台上一阵阵紫气升腾,有容貌各异的八位“仙人”从台后鱼贯而出。

第一仙,怎生装扮?三缕细髯挂胸前,肩后斜斜插宝剑,身着羽衣与高冠,飘然出尘在眼前。正是“剑现灵光魑魅惊”的吕洞宾。

第二仙,怎生装扮?邋遢一老汉,葫芦腰间缠。铁拐在手间,大醉卧山川。救济解危难,游历在人间。正是“葫芦五福救众生”的铁拐李。

第三仙:脸型肥硕,头梳双髻,赤面长须,袒胸露肚,手摇芭蕉扇,一派散仙风。面带微笑,似乎永远没有烦恼与哀愁。正是“轻摇小扇转乾坤”的汉钟离。

第四仙:须眉俱白,老态龙钟,手持鱼鼓,倒骑毛驴,游历人间,专管不平。正是“鱼鼓频敲送梵音”的张果老。

第五仙:巧笑嫣然,头插玉簪,碧水青莲,出尘不染,正是“手执荷花不染尘”的何仙姑。

第六仙:星眉朗目著青衣,年少轻狂亦不羁,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别依依,正是“紫箫吹度千波静”的韩湘子。

第七仙:着官服,执玉板,曾经为官,正气凛然,正是“玉板和声万籁清”的曹国舅。

第八仙:看破红尘,悠悠侠隐。醉里放歌,变幻莫测。头扎双髻,花童装扮,正是“花篮之中无凡品”的蓝采和。

这八人分做八位神仙装扮,外形惟妙惟肖,十分神似,每个人出场,舞动手中兵器:剑光拐影,扇舞鼓敲,小荷初露,洞箫声声,而“蓝采和”不停的从花篮中撒出各色的花瓣,这些花瓣散落台下,落英缤纷,与仙女赐福无异,真个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舞到最后,八仙向台中齐聚,悠然间又散了开来,如变戏法一般,八人已赫然抬着一个巨大的仙桃,口中齐声大呼道:“明皇千秋诞辰之日,王母娘娘送来蟠桃庆寿,特来相邀明皇于瑶池相见,话已传到,礼已送到,我等去也!”

顷刻间,八仙与金童玉女在仙雾笼罩下依次隐于台后,只留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这清水杂艺班的“八仙祝寿”果然有些名堂,他们知道皇帝信奉修道之术,爱慕天上神仙,故而投其所好,精心演了这么一出王母相邀明皇的好戏,看来他们果然早有准备。

待清水郡杂艺班表演完毕后,仪仗官再度缓步上前,朗声道:“诸子百家古韵流芳,战国争霸钟声悠长。第二场,兴元镇,编钟古曲演奏,此编钟古曲经兴元镇乐工根据古谱挖掘排练,曾在王侯将相府第献演,诸位,请安静!”

台下纷乱的呼喊声渐渐平歇,只见台上缓缓推出已在木架子上布好的一套编钟,但见这组编钟仿制战国时代最著名的“曾侯乙编钟”而制,由十九个钮钟、四十五个甬钟和一件大傅钟,共六十五件大小不一的青铜钟组成。

这些钟分三层共八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三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五组叫甬钟,每一个青铜钟皆井然有序排列着,这些编钟由铜、锡、铝等合金所造,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云等花纹,铸造古朴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

唐代,乐器十分盛行,琴、瑟、箜篌、筑、筝、节鼓、笙、笛、萧、埙等都是随处可见,而编钟则不然。由于编钟本身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而演奏者又必须精通乐理,所以往往只有在皇室或王侯将相的府邸中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并得闻其雅韵,这套仿制的曾侯乙编钟能在此次灯会中展现,对很多百姓来说是破天荒第一次见,故而台下人人都瞪大眼睛,竖起耳朵,静待佳音。

开始演奏了,只见三名演奏者穿着清一色白衣白袜,他们表情严肃,态度恭敬,略作准备后,他们拿起丁字木槌,叮叮咚咚敲击起来。

只听见大钟声音低沉舒缓,小钟声音高亢清越,三人六手密切配合,敲击手法有轻有重,敲击次序有先有后,敲击的频率又有快有慢,奏出的乐曲直如天籁之音叩击人间,一曲《楚商歌》,仿佛拨云见日,穿越至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好的音乐不分国界,不分阶层,都能让听众感同身受。听着这悠扬的编钟之曲,广场上的听众仿佛着魔一般,数千之众,鸦雀无声,直到那一排排的编钟缓缓退场,众人还沉浸在刚才那一阵美妙钟声的回响之中。

正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仪仗官早又上前,大声道:“你方奏罢我登场,刀光剑影马飞扬。第三场,有请凤翔府---皮影戏,隆重登场!”

一念到“凤翔府”三字时,台下立刻响起了铺天盖地的掌声,这皮影戏自来是凤翔府民间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正是:

千门开户家家明,正月十五观花灯。

你放奏罢我登场,台上忽起厮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