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序言

相传,华夏古代有四大名琴:

一琴名叫“号钟”。

“号钟”诞生于周代,此琴音质宏亮,好比钟声激荡,声音长鸣,震耳欲聋。

据传俞伯牙曾经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时,用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之手。齐恒公不但是春期时期的霸主,为君贤明且通晓音律,尤其喜欢用“号钟”琴演奏,他曾用“号钟”奏出十分悲凉的旋律,使得两旁的听众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可见此琴感染力之强。

一琴名叫“绕梁”。

据传仍是周朝时期,韩国有一位奇女子韩娥,在去齐国的路上没了盘缠,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当街卖唱,筹措路资。

她张口清唱,凄婉的歌声在空气中散布开来,在空中盘旋,如离群的孤雁,嘤嘤长鸣,使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韩娥因而筹得盘缠,顺利离去。

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仿佛仍回荡在当地百姓的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故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千古传说。

琴名“绕梁”,可见此琴定是如大海波浪一浪推一浪,余音绵绵不绝。

据说“绕梁”是楚庄王从名叫华元老人的高人之处所得,楚庄王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其中,依依不舍到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置之不理。

楚庄王的王妃樊姬是位贤内助,她见楚庄王如此沉迷琴乐,非常着急,找准时机劝楚庄王说:“夏朝的暴君桀,酷爱‘妹喜’之瑟,从而招致杀身之祸;商朝的纣王喜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大王您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大王三思啊!”

楚庄王想了许久,觉得樊姬说的非常有道理。而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没奈何,只得痛下决心,命人用铁如意毁掉“绕梁”琴,名琴“ 绕梁”便不复存在了。

一琴名叫“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之琴。

司马相如自幼贫困,家徒四壁,但他发愤图强,饱读诗书,终于是学得才思敏捷,文采非凡,尤其是他写的诗赋在当时享有盛名。

梁王慕名请他作赋,司马相如一挥而就写成了“如玉赋”,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赞赏有加之际,就以自己的“绿绮”琴回赠相如。

“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雕有铭文曰:“桐梓合精”。 即用上等的桐木、梓木精心打造而成。相如得“绿绮”,如获至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在当时是声名大噪。

一次,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司马相如。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时,同席有人说:“听说您用‘绿绮’弹出的乐曲如九天梵音,高妙无穷,请操一曲,让我等有幸得以聆听。”

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是一位才华出众,精通琴艺的才女,早已有仰慕之心。

借此良机,司马相如就用琴弹起一曲《凤求凰》向她示爱:“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卓文君在后堂听到琴音后,心有灵犀,知道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却也心驰神往。后来历经波折,两人方缔结良缘,才有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千古佳话。两人天作之合,这“绿绮”也功劳匪浅。

一琴名叫“焦尾”。

“焦尾”琴出于东汉,是文学家、音乐家蔡邕所制。

一次偶然之机,他见到一段梧桐木在烈火中燃烧时发出声如裂帛的滋滋声,他觉得有异,于是不顾危险奋力将梧桐木抢出。

他依据木头剩余部分的长短和形状制成了一张七弦琴。一试之下,琴声音果然非同凡响,仿佛与蔡邕有不解之缘般的灵性。因琴尾尚留有烧焦之痕,故名“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传奇的制法闻名四海。

而凤仪琴,更是琴中之翘楚。

凤仪琴,据传为人皇炎帝神农氏所制。

相传,神农氏为拯救万民于病痛疾苦之中,他遍游名山大川,采集百草而尝。恰巧在人迹罕至的昆仑之巅,他见一凤凰栖息于一株枯瘦梧桐之上,大为惊讶。

趁凤凰离开之后,神农氏把那株梧桐木采之回家,剥去树皮,削去腐表,得到一段似铁非铁,似金非金的木头,闻之有异香扑鼻。神农见此木有琴之雏形,遂花三年心血,日琢夜磨,以其仁者情怀,制作成琴,因此琴的原木曾得凤凰栖息,故名“凤仪”,此琴声音清越悠扬,不沾俗尘,古色古香,世所无匹。

正是:

师旷能鼓琴,音韵天地闻。

青葱弄七弦,乐里动乾坤。

———聊寄《抚琴》一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