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6卷 游历四方之诗 第93章 磨杵成针

剑圣琴心 第6卷 游历四方之诗 第93章 磨杵成针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白终于将一套潇洒不群的剑法堪堪使完。

裴旻不禁击掌叫好:“兄长之剑法飘逸洒脱又快慢咸宜,进退得当兼收放自如,又与这二十四句诗之侠义境界相符,令旻大开眼界,却不知这是何等剑术?”

李白扬眉道:“此事说来话长,白少时家资丰厚,父慈母爱,故而不谙世事,十分顽劣……”

话说三四十年前,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郡(今江油)迁来一户李姓人家,据说这家人以往经常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经商,因而家中十分富庶,他们在昌隆定居后,家中的长者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在当地名声甚好,大家尊其为远来之客,便称其为李客。

李客名下有一子一女,子即李白,女唤明月。

据说李白是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故而取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仗着家境富裕,父母疼爱,心性上便十分懒散随意,父亲一直费心督促其用功读书,但他充耳不闻,每日与村中少年玩闹嬉戏,把课业丢在一旁。

李客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十分明白书中学识对一个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可自己的儿子却不务正业,无心学业,如此下去,与废人无异,见此情景,他忧心忡忡,一直想着用什么办法来纠正儿子的错误行为。

好在李客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离他们家两百余里的眉州,有一座俊秀挺拔的眉山,山上有一座佛寺,叫做大圣寺,李客与寺中的慧通长老颇有交情。

于是,李客便将李白送到大圣寺中,让他从此断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也断了和村中顽童整日厮混的机会,希望他在慧通长老的约束下,伴着青灯古佛多读一点圣贤之书,更何况寺中佛经甚多,说不定李白去了野性,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当父亲的真可谓煞费苦心了。

哪知道事与愿违。

李白到了寺中后,非但没有痛改前非,反而更加淘气,他不但在寺中喜欢捣蛋,读书片刻便如坐针毡,还常常偷偷的翻越围墙到寺院外面闲逛,慧通长老因是李白故人之子,只是时常口头告诫,也不好对李白多加为难。

这一日,李白吃过早饭,在慧通长老的监督下,他翻开庄子的《逍遥游》,读到“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时候,不禁怔怔出神,不是斟酌句子中的深意,而是心思已飞到了寺外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不一会儿,李白再也坐不住了,便将书扔在一边,借口要上茅房,从老地方翻墙而出,偷偷跑到到喧闹的街上,东逛西逛的玩了个痛快。

眼看日已西斜,李白觉得还没有玩够,在回寺途中,路过大圣寺山脚下的小溪边时,他一下子又兴奋起来,只见他将两只布鞋往岸边一甩,兴冲冲的跑到小溪中,准备放开手脚,抓虾捉蟹。

李白在溪中左鼓右捣,一会儿搬动这块石头,一会儿掏掏那个洞穴,不一会儿,小溪顿时变得浑浊起来,他的身上也溅满了水渍,污秽的水草与沙石亦沾满了衣裤,可他并不理会这些,而是瞅准一块儿黑乎乎的大石,蹑手蹑脚的向大石靠近,生怕将大石周围的溪水搅浑了。

他轻手轻脚的在大石边站稳双脚之后,两只手把大石的一侧缓缓而使劲儿地掀了起来,只见大石下的水中,除了几只小鱼小虾和小虫子迅速逃窜之外,有一只碗口大的螃蟹蛰伏在水底的凹坑里。

看影子,这真是一个巨 物。李白内心一喜,他左手稳住大石,右手向水中螃蟹探去。

有人要对自己下手!那大蟹早已有所察觉,蟹脚齐动准备开溜,李白岂容到手的猎物溜掉,他右手猛的往水中黑影一按,准备将之生擒!

谁知大螃蟹并不甘心束手就擒,它挥舞着一双大钳子,拼命反抗,阴差阳错之下,李白的食指竟按到了螃蟹的大钳子上。

好家伙,螃蟹本就有些生气,对送到钳子下的物事毫不客气,它狠命一夹,给了李白一个下马威,当即疼得他哇哇大叫!

李白一边大声叫唤,一边将右手狠命一甩,那螃蟹的大钳子并不放松,整只螃蟹顺带被拖出了水面。李白疼痛难忍,连甩三下,那螃蟹总算松口,蟹身带着水珠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跌入了上游的一个小水潭,溅起了一片小水花。

李白捧着被夹伤的食指放在口中不停吸吮,以减轻痛苦,他沮丧万分,内心不停咒骂:你这个死螃蟹,我一定要把你找出来,将你大卸八块,报仇雪恨!

他一抬头,见那上方的小水潭边有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婆婆,她卷起衣袖与裤管,手里拿着一截黑黝黝的铁棒,正在一块儿坚硬的溪石上不停地磨着。

李白好生奇怪,他向老婆婆走去,眼见老婆婆额头沁满汗珠,仍是双手不停地磨着那粗壮的铁棒,便惊讶地问道:“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

老婆婆抬起头来微笑道:“我要将这根铁棒磨成一枚独一无二的长针!”

李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问道:“这么大一根铁棒,要磨成小巧的长针,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办到呢?”

其实老婆婆早已注意到了贪玩的李白,她若有所思,而后语重心长地道:“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精雕细琢方能打造绝世神品。年轻人,青春易老,年华不易,如此闹腾所为何来,何不安分一些,多花点时间在有用之事上,方不枉来世一遭!”

李白听闻此言,内心一番天人交战,父亲的谆谆教诲,母亲的温柔慈爱,自己的淘气顽劣一一在脑海中浮现,他忽如醍醐灌顶,内心猛的一片澄明,是啊,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是时候做出改变,发愤图强了。

老婆婆静静地看着李白,她知道李白是个悟性极高的孩子,此时,她见李白怔立当场,她看出来了,李白一定是在用心思考,她的脸上堆满了慈祥的微笑,她相信李白会想明白的。

李白突然在水中向老婆婆跪下,磕头道:“谢婆婆赐教,从今往后,李白定痛改前非,勤学苦练,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

老婆婆将他拉了起来,笑呵呵地道:“孺子可教也。我相信你将来必是可造之材。你我有缘,我便将此册相赠于你,望你好自为之。”

原来这老婆婆是一位开宗立派之隐者,近日无意间得到一件十分坚韧的铁杵,这铁杵火炼不化,入水半浮,显非凡品。

老婆婆多方打听,有人告之曰:此铁名陨铁,需用有灵性的水才能把它磨开。

老婆婆数百里奔波来此,正用这大圣寺脚下的灵溪之水将铁杵进行打磨,不想巧遇李白在水中嬉戏。她赠与李白的是一本剑谱,是她的先人,唐朝建国前的传奇人物虬髯客所遗留,此书称作《无名七十二剑图》,老婆婆武艺非剑法一途,见李白根骨奇佳,便书赠有缘人。

自此,李白勤攻文墨,经史子集无所不读,连庙中佛经也多有涉猎,多年后,出口成章已是家常便饭;他更苦练剑术,虽无老婆婆指点,但天生聪颖的他还是从《无名七十二剑图》中学到不少高明的剑法,以后便剑不离身,更是将剑法融入了《侠客行》二十四句中,创出了这侠客二十四剑。

“难怪这二十四剑颇有侠者古风,原来有虬髯客技艺之血脉。想那虬髯客心怀天下,又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其剑法当如此进退自如,法度严谨。”裴旻由衷赞道。

“老弟目光如炬,想必剑术亦自不凡,何不舞剑一回,权作切磋琢磨。”李白道。

“我早已技痒难耐,请借宝剑一用。”

李白有意考较裴旻技艺,他倒提秋霜剑扬手一掷,宝剑在空中如一条遨游天际的银龙朝裴旻射来,裴旻何等眼力,身子一侧让过剑锋,趁宝剑下坠之际伸手一探,已将剑柄轻握手中。

李白不禁暗暗喝了一声彩。

裴旻宝剑在手,意由心生,左手无名指与小指微曲,拇指扣在无名指上,中食二指并拢成剑指,这剑指在宝剑剑脊上轻轻抹过后,将宝剑竖立胸前,剑指搭在右腕上,作一个极缓的朝天引剑式。

他深吸一口气,突然右手“唰唰唰”接连三剑刺出,剑刃破空之声极其锐利,显是出剑速度极快,长剑在空气中摩擦所致。

紧跟着裴旻脚下连环,揉身而上,手中的长剑左右舞动,形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光华,此时空中劲风忽起,顿时满天落叶纷飞,这些游离的叶儿一近裴旻周遭便纷纷折戟而散,没有一片散落剑光之中。

裴旻舞得兴起,矫如飞鱼般飞跃而起,空中的他觑得真切,一剑轻轻探出,待他气定神闲的落地站定,只见剑身上穿有三片树叶。可不要小看剑穿树叶之能,想那树叶在空中定是飘忽不定,要一剑穿三叶,非得有极强的眼力与巧劲儿不可。

李白抚掌赞道:“且不论招式如何,单论剑之气势,裴兄便已胜我一大截,白也是好剑之徒,愿拜老弟为师,请教剑术之道!”

裴旻惶恐不已,摆手道:“切莫折煞裴旻,旻之剑术尚未大成,岂能为师!更何况我与兄长一见如故,我尊兄之才华,岂肯反以师事之!日后于剑一道相互切磋便了!”

“如此也好。”李白抱拳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与君偶相逢,足以慰平生。珍重!”

说完,李白拂袖转身,飘然而去,只留下风中的落叶漫天狂舞。

正是:

风中落叶漫天舞,携笔带剑踏征途。

朋友贵在真心付,沧海相逢泪如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