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序曲第9章 逢凶化吉

剑圣琴心 序曲第9章 逢凶化吉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9章 逢凶化吉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正因为这一场血战,才使得裴氏与千载寺结下了千古奇缘。

大唐时代,儒教、道教、佛教十分盛行,如花开并蒂,争奇斗艳。

千载寺,位于河南道北部,因寺里出了一位了不起的高僧而闻名天下。

据传此人为一弃婴,在寺庙旁的马兰草堆里被人发现,当时又是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因此,他被认为是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他从小就极为聪慧,智计过人,有过目不忘之能,且文智、武学、医术、易理、雕塑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因为他长大后在千载寺修行与传道,故而千载寺信男信女众多,寺内信客云集,香火鼎盛。

后来,这位高僧参透哲理,将佛、儒、道奥义三教合一,达到了顿悟生死极乐,知晓天地造化的地步,因他常年为广大众生传道祈福,连皇朝天子也知晓其名声,常常召他前往,为皇帝讲经论法,因此,在贞观年间,他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名为李道子。

李道子心灵澄澈,并未被虚名所蒙蔽心智,而是继续在寺中清净之地参禅悟道,后来,他果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以大智慧参透道教无极经、道德经,佛教易筋经,儒教周易以及医药宝典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法等,融会贯通而创立出无极功,无极功关联天地寰宇之学,追溯人本自然理念,博大精深,却又朴实自然。

李道子悟出无极功之后,仍然停留在千载寺,继续在寺中悟道传道,千载寺更是名扬四海。

裴氏一家人本来是向西而行,直奔蜀中之地,不曾想遭此不测,裴鼎驾着马车混乱中不辨方向,一路逃亡,不知不觉竟向北来到河南道地界的千载寺附近。

残阳如血,映在裴鼎的身上,人和马车都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显得如此凄凉落寞。

一天的亡命奔逃,裴鼎只顾护着爱子和夫人脱离险境,其他全然无法顾及,此时他跳下马车,才感觉双腿虚软,他猛地一个踉跄,身子险些站立不住,此时此刻,他的体力严重透支,脚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背上伤处传来一阵阵剧痛,伤口外的衣服上也渗出团团骇人的血痕。

“夫君,你怎么样?”夫人焦急的问道。

裴鼎咬牙硬撑着站直身子,道:“不碍事,我还撑得住,只要你们母子平安,我心中便石头落地。那里有一座庙宇,我们先去里面避一避。”

“如果你有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话音刚落,裴鼎已支持不住,单膝跪在了地上,口中不停的喘息,他受的伤实在太严重了。

夫人赶紧下车,脸露惶急之色,夫人本来就体质柔弱,但她见夫君走不动了,此时她不得不左手搂抱孩子,右手勉力搀起裴鼎,一步一挪地走向庙门。

走了几步,裴鼎拨开夫人扶着他的手,他利用身上残存的体力,拖着疲惫的双腿奋力向寺内走去,他脸色苍白,但咬紧牙关,只要不死,他甚至还可以战斗,这种毅力,错非意志如钢的铁血军人,一般人断难做到。

两人抬眼一忘,“千载寺”三个雄浑古朴的古篆金字牌匾已在眼前。

裴鼎步法踉跄,虽身受重伤,但他求生的本能极强,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意志如铁石一般刚硬,非一般人可比,又幸许是见到过的死亡太多,遇到变故,较之夫人的仿徨无助,他反而显得镇定无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到最后,他绝不会轻言放弃,内心涌起的悲愤和一股无名的意念,支撑着他向寺中走去。

此时,路上已没有上山的香客,寺门前七八十级的石梯让裴鼎步履维艰,他望着“千载寺”三个字,目标近在眼前,又好像远在天边,他好不容易一步一挨地走到朱红色的门前,来不及敲响门环,失血过多的他再也支持不住,轰然扑在门上,撞进寺去。

千载寺的前院里,古树参天,鸟雀飞鸣,暖风微醺,落叶轻飘,一切显得那么的静谧,有几名年轻的僧人正在院落里悠闲的洒扫着。

突然,“扑通”一声,宁静祥和的氛围被打破了,一人浑身鲜血撞进庙来,仆倒在地便不见动静,在他身后,紧跟进来一名惊惶失措的妇人,妇人怀中还抱着一个可爱的婴儿,这婴儿不哭不闹,睡得正甜。

这些年轻的僧人顿时乱作一团,有几人顿时围了上去,看个究竟,另有人匆匆前往大殿,报与住持知晓。

不消片刻,千载寺住持方丈普观带领两位僧值匆匆赶来,只见一男子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而男子的旁边,一个妇人正抱着一个半岁左右的可爱婴儿。

夫人抱着孩子,哭泣着跪下道:“请高僧大慈大悲,救我夫君!妾身感恩不尽!”

此时他三人穷途末路,尤其是丈夫生死未卜,如果寺僧不施以援手,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方丈一看眼前情形,那地上的男子已昏迷不醒,而妇人怀抱着婴儿,茫然四顾,六神无主,他恻隐之心顿起。

方丈宣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女施主,请勿惊慌,既然入了我佛门之地,我佛慈悲,度化众人,我们又岂会坐视不理,请起来说话。”

然后,方丈果断地对众僧道:“救人刻不容缓,先把伤者送往偏殿安置!”

在普观的指挥下,僧值很快找来了一块门板,几名年轻僧人连忙七手八脚却又小心翼翼的把裴鼎搬上门板,送入千载寺右侧偏殿之中。

方丈普观随后而至,他六旬上下,慈眉善目,身上斜披住持镶金大红袈裟,颈上挂着一百零八颗佛珠串,这佛珠串用上好菩提子制成,每颗菩提子红中透着光亮,显见是方丈经常念经时捻动佛珠所致。

普观方丈不但佛法修行首屈一指,也曾受高人传授过极其精湛的医术,此时,他身边的一个小沙弥便挎着他的药箱在一旁等候。

这突然进寺的一行三人,其中妇人受伤不重,只是腿部中剑,她被灰衣人从马车下偷袭,刺了一剑,所幸那长剑被马车挡住,未伤及妇人身体要害,普观方丈在其腿伤处施与金疮药,稍加包扎,便无大碍。

只是裴夫人平日身居府邸,以前并未经历过如此险情,她受惊过度,精神高度紧张,惊慌失措之色尚未得以平复。此时,她正坐在床边,看着床上昏迷不醒的丈夫,夫人仍是愁眉紧锁,满面惶急之色,只是她怀中婴儿倒也毫发无损,此时正睁大圆圆的双眼看着周遭事物,胖乎乎的小手摇来摆去,极为可爱。

这小小孩童不谙世事,浑不知自己刚刚从一场巨大的变故和危险中死里逃生。

唯有裴鼎受伤较重,普观细细检视之下,发现裴鼎背后所受之伤,被人一剑从右肩直到左肋之下,深深的划出一道血痕,皮肉外翻,情形可怖,触目惊心,从伤情推断,造成此伤的长剑必定薄而窄,轻而软,剑伤入肉,几乎伤及筋骨,看着便让人胆颤心惊,加之经过长时间的马车颠簸,疲于奔命之际,失血较多,医治起来比较麻烦。

幸得普观方丈精通医术,有妙手回春之能,他急忙在僧值的帮助下为裴鼎仔仔细细的清理干净创口,再取出寺中珍藏之千年人参玉露膏敷于伤处,用干净白布裹好伤口,然后让裴鼎内服九转雪莲丹,以补气行血,内外兼治,最后再辅以补血之药物与食物,方可收得奇效。

千年人参玉露膏,乃是用塞外的千年成形老人参做主药,配以千载寺峰顶之朝露,经秘法历时七七四十九天炮制而成。

九转雪莲丹,光是主药雪莲,便是极其稀有之物,只有在天山雪峰的悬崖峭壁上,才有可能觅得,再配以银耳、枸杞等九味性情温和的药引,经九九八十一天方可炼成。

这两味药皆是千载寺疗伤圣药,有连筋续骨之功,起死回生之效,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使用。也幸得方丈仁慈,以人为重,不惜以如此贵重的药物施在素不相识的裴鼎身上。

在普观方丈悉心治疗和千载寺僧值细心照料之下,经过多日调养,裴鼎的伤情总算稳定下来。

裴夫人一边照料裴鼎,一边照料幼子,对千载寺方丈及众僧自然是千恩万谢,不在话下。

这期间,普观方丈也来问过他们三人的来历,裴鼎夫妇感谢方丈救命之恩,自是将一切实言相告,方丈见是忠良遇难,便对他们好言宽慰,并在寺中安排一间清净房间供裴家三人居住,一切不在话下。

千载寺左首有一处禅院,名叫无极殿,无极殿中靠里面的一角,通过一扇隐秘的小门,有一间小小的密室,密室左右分别排列着三个布制蒲团,密室的香炉中,檀烟袅袅,静寂无声。

普观方丈双手合十,端坐在左侧最靠上的蒲团之上。

他的上首竟也盘坐着一人,此人童颜鹤发,白眉飘飘,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望去怕有百岁高龄,这正是千载寺中兴者,无极功的创始人,三教合一的传奇人物——李道子。

此时的李道子低眉垂目,双手手心朝天,平放于双膝之上,其神情淡然平和,乃常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之表象。

李道子年事已高,早已不再理会寺中俗事,故早些年传方丈之位于亲传弟子普观大师,自己则潜心闭关修行,远离世俗纷扰,以期得道。

但今天李道子竟破例召来普观大师商谈。

世外高人,所为何来?

真是:

隐居山寺数十年,夜伴明月清饮泉。

但闻谷鸟戏树间,澄心静虑脱尘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