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佛光龙影 > 第三十四章 大人物

佛光龙影 第三十四章 大人物

作者:速度引爆激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青峰面色如常,淡然道:“当今天下,百姓受尽税赋严苛之苦,四方异族又虎视眈眈,皇上不求富国强兵,却痴迷花石字画,求仙访道,这难道是明君之举吗?我虽一介草民,愿冒死为社稷黎民谏言献计。”

少女望向张青峰问道:“敢问公子尊姓大名?”脸上流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张青峰拱手道:“在下青城派弟子张青峰。”他看少女与中年男子的衣着与气度,推测两人必为朝中权贵,但依旧是一副不卑不亢的神态。

少女一双秀目射出寒霜般的光芒,紧盯张青峰双眼,问道;“如果要张公子为天下社稷黎民献大计,公子有何良策?”

旁边锦衣中年男子口鼻中“哼……哼……哼!”冷哼了几声,一脸不以为然地望着张青峰。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无名少年如何知晓国家大计。

张青峰只觉胸间热血翻腾,慷慨高声道:“小子不才,将以良策安天下。朝廷之外,提虎狼之师北拒强敌,同时差张秦、苏仪之辈游说诸蛮夷,许以利益,使其相杀相争;朝廷之内,清君侧,用贤臣,去除苛捐杂税,不与民争利,而是让富于民。如此国民两相安定,可富国强兵。”

丹阳道长交游满天下,故常有江湖奇异之士与饱学之士前来探访,酒酣耳热之际,主宾便对天下大势慷慨陈词。

丹阳道长为增长张青峰见闻,便命他在旁奉茶倒酒。张青峰听闻得多了,就对天下形势有所认知,何况他闲来又喜读兵史,所以今时不假思索便道出心间见解。

锦衣中年男子踏步上前,冷笑道:“青城小徒,徒呈口舌之利,让我看看你的手上功夫如何。”右手一竖,一掌拍向张青峰胸口。

那掌看似飘逸,却隐约有风雷之声。

张青峰不敢轻敌,将右手臂一栏,以臂肘之力接了他一掌。锦衣中年男子见他手臂一拦,立时手腕一沉将他手臂压下,接着四指并拢,直戳他面门。

张青峰竖右掌拍在中年男子手掌外缘,将来指拍在脸侧,左拳一招劈空拳中的“横冲直撞”,直击对手面门。

中年男子想以内力胜他,当下一坐马,正掌击出拍在他拳头上。两股巨大的内劲一撞,两人各自退后了半步。两人用的都是至阳至刚的掌法,以硬碰硬来不得半点虚假,拳掌相对斗了个旗鼓相当。

拳掌相交之时,锦衣中年男子自恃身份,一招不中,便自退下。

少女听得张青峰慨然论天下,虽暗地欣赏,却也激发了她孤高冷傲的禀性,正在思忖怎样杀杀少年锐气,见锦衣中年男子出手,正合她心意。

不料张青峰一展身手,与她身边高手斗了个平分秋色,不禁对张青峰又高看了两分。

几名甲衣侍卫匆匆而来,领头之人对锦衣中年男子躬身道:“丹阳道长恭请小姐与大人至青木别院安顿休憩。”少女望着张青峰,眼眸中眼光柔和了几分,微笑道:“张公子,我等先行别过,后会有期。”张青峰回礼道:“后会有期。”

张青峰眼见一众人簇拥着少女远去,不由有些好奇地想道:“青木别院一向只为大臣和皇族中人开放,这位少女究竟居然是何人?”

他又想道:“适才自己年少轻狂,口出犯上之言,不知道会不会埋下祸根?老君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日后自己须得警言慎行,以免无意种下祸根。”

吃罢晚饭,张青峰依旧先读了两个时辰的书,然后勤苦习武。

将近午夜时分,他刚收起拳架走入室内准备休憩,忽听一阵琴音响起,惊破上清宫山野幽梦。

琴音曲调悠扬,初起时低缓深沉,好似平原之上的一湾河水,平缓流向远方。

张青峰推开窗户,只见天上挂着一轮孤单的新月,一颗孤寂之心不由随琴音微动,走到院中聆听。

金蚕听得琴音也跳到院中,趴在张青峰脚边,与他一道呆呆地向着琴音起处倾听。过得一会儿,琴音变得活泼欢快起来,仿佛河水缓缓流淌到斜坡陡壁处欢快跃动。

张青峰闻之心绪大动,向金蚕一招手,随后跃上屋脊,向琴声流淌处奔去。

奔出半里,见一座青色竹竿搭建的院子,四周种着数种青翠色竹子,正是青城名胜青木别院。

院中唯有一间大屋亮着明亮灯火,琴音从屋中流泻而出,灯火下有身姿窈窕之佳人正轻抚古琴。

院子周遭是十来位巡夜的带刀侍卫,目光在夜色中警惕的闪烁。张青峰怕惊扰侍卫,也觉正面窥视弹琴之人有失礼仪,便与金蚕落在不远处的一处屋脊上侧面赏听。

琴音忽地清亮高昂起来,和着青城山的阵阵松涛,演绎出一曲别样的音韵。

张青峰望着天上皎洁明月,听着美妙琴音,看着远处窗前弹琴的佳人,只疑自己是在月宫听着那嫦娥仙子演奏神仙曲调。

听得半晌,琴音渐渐不闻,弹琴之人收琴灭灯而眠。

张青峰与金蚕意犹未尽,琴音灭后仍坐在屋脊看了半晌的新月,方才返回小院,一晚梦中,琴音犹自缭绕,不绝于心。

清晨,一轮朝阳将数点金光从古松缝隙间投在地面,描绘出一幅自然的图案。

张青峰正在古松下苦练,正想饮水散汗,抬头见翩然而至。见素书童叫道:“青峰师弟,掌门叫你去一趟会客堂,说是有京中贵客要见你。”

上清宫会客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式建筑,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山中青幽谈玄道,松下静雅会龙凤。

张青峰来到堂前,见丹阳道长与昨日在锦木苑遇见的少女和锦衣男子正在座中,面前各放着一杯“青城道茶”,堂中弥漫着茶叶独有的香韵。

少女素手如玉,端起手中青蓝色的邛瓷茶杯,启朱唇,小酌一口,说道:“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剑,汤色淡碧,茶味清香扑鼻,闻之神清气爽,饮之翩翩气活,不愧为天下名茶。”

锦衣男子在下首附和说道:“不错,家师亦对此茶赞不绝口。”

丹阳道长道:“东汉时,道家祖师张道陵用野茶树叶煎水饮服,以提神增味,从此使青城道茶登堂入室。后来道家遵循老子天人合一之思想与道法自然的内涵,再以采摘烘培之法,演变出这道家特色的青城道茶,成为今日青城道家养生珍品。两位贵客回京之时,我叫人挑两斤送与两位。”

丹阳道长见张青峰立于堂下,向他呼唤道:“峰儿,来见过两位京都贵客。”

张青峰快步上前,接着丹阳道长的话说道:“此茶从采茶到制作都很讲究。茶叶采摘自青城丈人峰,那里阳光充沛,聚天地之灵气,所产之茶皆为上品。”

他提起茶壶为座中三人斟满茶水,继续道:“采茶时每片茶叶都要留嫩茎,以保持阴阳调和;炒制时更是叶叶带杆,不能缺失。制作完成后要用考究的茶具盛装,冲茶时再配上一尘不染的山间泉水,是以饮之清香透体。”

丹阳道长对张青峰介绍道:“峰儿,这两位是来自汴京的赵圆珠小姐与皇城使张如晦大人。” 张青峰施礼道:“张青峰见过赵小姐与张大人。”

那少女向张青峰灿烂一笑:“没想到张公子不但武艺出众,而且还风雅非常,对茶道还颇有见解。”

那张大人一张酱紫色脸膛,一改昨日的威严之势,向丹阳道长笑道:“昨日有幸得遇张公子,攀谈之下发现张公子武功见识皆非比寻常,真是一位难得的少年英雄。家师常言青城派人才济济,看来所言不虚。”

丹阳道长道:“张大人谬赞,贵派神霄派才是卧虎藏龙,道法高绝之大派。”转头对张青峰道:“这次你素云师伯得以封赏最高道阶,又得赐予皇家金方符、上清大洞券简词十二卷轴和宗坛玉圭一笏,全赖赵小姐与张大人眷顾。”

丹阳道长喝了一口茶,又道:“赵小姐与张大人将在青城游玩几日,你就陪同好好游玩他们一番。张大人师尊当年在蜀中与我颇有交情,是多年的老友,你和他不必过于拘束,要好好接待。”

张青峰听得“神霄派”三字,心中一震,暗想道:“太师父所言林掌门,莫非就是那权倾朝野的林灵素。民间对林灵素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一位正直的修道者,有人说他是一位擅于妖言魅惑徽宗的妖道,太师父怎么会和他交好?”

原来,宋徽宗近年对人世间的享乐逐渐生厌,于是幻想得道成仙。1105年, 宋徽宗赐信州龙虎山道士张继元法号“虚靖先生”,以后又相继宠信道士王老志、王仔昔,封王老志为“洞徽先生”,封王仔昔为“妙通先生”,后又特别信任林灵素。

林灵素善于揣测人意,习得妖幻之术,又敢于吹嘘,得到左道录徐知常的重视。徐知常将林他推荐给了徽宗。

晋见徽宗时,林灵素道:“天上共有九霄,最高为神霄。陛下为管理神霄的神霄玉清王下凡,来到人世间治理天下。陛下周围之人是神霄玉清宫的天仙下凡而来,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盛章、王革是园苑皇华吏,刘贵妃是九华玉真安妃。”

徽宗深以为然,当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封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在皇宫旁为他修建了上清宣箫宫。

之后,徽宗常听林灵素讲经布道,并制道学,据科举制开考,道士们可任郎、大夫等十阶道职,成为道官。同时,徽宗还下令各地建神霄万寿宫,发给道观田地千顷,发给道士俸禄。

从此。林灵素和徒弟们凭借徽宗信任,在京城内画符念咒,呼风唤雨。

赵小姐见张青峰静立思索,笑道:“莫非张公子不愿为我等引路?”张青峰躬身道:“失礼,愿为两位京都贵客效劳。”

丹阳道长笑道:“青峰,你也坐下陪两位贵客饮茶聊天。两位贵客都是林掌门门徒,我自少年时便与林掌门为挚友,都不是外人。说起来,我认识林掌门还是因为一个震古烁今的大人物,那实在是一段奇妙的时光。”

赵小姐好奇道:“道长是怎么和家师认识的?这个大人物是谁?”三人一起望向丹阳道长,充满了好奇。丹阳道长道:“此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曾是我北宋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赵小姐道:“我大宋朝文人才子辈出,士林领袖也有好几位,道长说的是哪一位?”张如晦忽道:“想来道长说的是东坡先生了!” 丹阳道长赞道:“张大人说得没错,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张如晦笑道:“我曾听家师说,他少年时代做过东坡先生的书僮,而东坡先生与道长同为蜀人,故我推断道长所言之人为东坡先生。”

赵小姐吃惊道:“师父做过东坡先生的书僮,我怎么不知道。道长怎么和他们两人结交的,快讲这段奇闻轶事来听听。”张青峰心中亦是急于听闻。

丹阳道长面色之上露出一片神往之色,道:“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三十五年前年冬日的一个夜晚,天气很寒冷。那晚,我修完道课就躲进了被窝睡觉,不料被师父不由分说地将我叫起来连夜赶往眉州。”

赵小姐道:“你们是要去苏家?”丹阳道长点点头道:“不错,我们是连夜赶往东坡先生眉州纱縠行的老宅。当我们赶到时,已有好几位连夜赶来的东坡先生的挚友在场,有的是和尚、有的是道士、有的是书生、有的是画者……而林掌门当时就是东坡先生身边的书童。”

赵小姐吃惊道:“听说东坡先生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学识真有那么好吗?你觉得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丹阳道长赞叹道:“他们一群人无所不谈,谈到高兴处,还挥毫泼墨。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像东坡先生这样的杰出人物,不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口若悬河,辩才了得。”

丹阳道长喝了口茶,又道:“我和师父在东坡先生家中住了三天时间,看到他有时和道士谈道,有时和和尚论佛,有时和画者作画、有时和诗人对诗……令我更为吃惊的是他还精通厨艺茶道,甚至有一餐还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十几道菜,每道菜都闪着光泽,飘着异香,让人回味无穷!”

旁边三人皆出神地听着丹阳道长讲述,悠然神往当日的欢洽聚会。

张青峰半晌道:“掌门,东坡先生的书法闻名天下,你可曾亲眼见他挥毫泼墨?”

丹阳道长笑道:“那是自然见过,可惜我不谙书道,不识得其中绝妙处。我记得那时石室先生画了一幅翠竹图请东坡先生为之题诗,众人纷纷赞叹,都说那是诗书画三绝之作!”

赵小姐道:“家师那时有何言行?道长可否讲来听听?”

丹阳道长赞叹道:“林掌门那时不过十二三岁,大多时候都静立在东坡先生身边倒茶添水,眼中目光闪动,一副思索之状。当时诸人唯我与林掌门走得近些,故我们常常言谈几句。”

说完,丹阳道长思索了片刻,笑道:“有次东坡先生喝醉了,转头问林掌门道:‘你有何志向?’林掌门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大家听了,都暗中惊叹,都言此子必成大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