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佛光龙影 > 第二十九章 上青城

佛光龙影 第二十九章 上青城

作者:速度引爆激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处,又可见几条人影大鹏般飞跃而至。

老狼向后一翻,借拳力翻跃落在小院屋脊,笑道:“告辞了,有机缘再领教全大侠峨眉绝技。”老狼见峨眉高手云集,又素闻峨眉派有高绝剑阵,怕被峨眉十三鹰以剑阵围困,故不愿恋战。

只见他在屋脊轻轻一按,飞窜落向远处农家房屋,再一窜已然不见了踪影。飞天狼见得,急忙向另一方向逃去。

全兴国见老狼远遁,对几名弟子叫道:“不能再让这些人为非作歹,追。”引着几名弟子施展开峨眉大鹏轻功向老狼远去处追去。

张青峰仰头向何灵问道:“何叔叔,母亲为何没有来接我呢?”何灵低下头望着张青峰,迟疑良久,方才道:“那晚你母亲和你父亲一道走了。”一行热泪从何灵的眼边滚落。张青峰哭喊道:“不,何叔叔,告诉我,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

多年来,张宗正与林婉容像大哥、大嫂一样关心他的成长,关心他的生活,他无法承受他们的离去,何况张青峰还是一个幼小的孩子。

张青峰一双手摇晃着何灵,嚎啕大哭,眼泪肆意地流淌着。何灵慢慢地蹲下,望着张青峰的眼睛,将他紧紧拥抱在怀里。

何灵默默地陪伴着张青峰将悲伤尽情宣泄,直到他嗓子变哑,无力再哭,只剩下慢慢的抽噎。

陈湘君见张青峰悲伤大哭,默默走到他身前,递给他一块绣着竹叶的手巾擦泪。

何灵轻轻拍拍张青峰的背脊,道:“青峰,和湘君妹妹告别,该回家了,你父亲、母亲还等着我们去安葬。”张青峰慢慢放开何灵的手臂,擦干眼泪,默默与陈湘君告别。

张宗正夫妇下葬那天,西风夹杂着冰冷的小雨,在山水间哀鸣。青城素云道长、林长风,峨嵋派白飞猿、华云师太等赶来送葬。

面目凶恶的“方相”在柩车前驱鬼开道,翻飞的明旌之后是双手捧着灵牌的张青峰,接着是四人舆夫抬着的柩车及一众亲友。

来到墓地,张青峰看着父母的棺椁缓缓落向墓穴,屈膝跪下,以额触地,眼泪恰似断线的珍珠滚落而下。

办完张宗正夫妻的丧事,一众人等回到张青峰家小院坐定。

林长风站起来抱拳道:“各位亲友,在下青城派林长风,家师丹阳真人派我与师兄代表青城派全权处理师兄张宗正办丧一事。我兄嫂为歹徒所害,青城派必将手刃真凶,以慰师兄、嫂子于九泉之下。今师兄与嫂子仙逝,留下独子孤身一人,今日恰好众位亲友积聚,就想一起商议青峰日后生活的安排。”

一位中年儒生站起来道:“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故青峰应当遵从旧制,为父母守孝三年。”此人为张宗正远房堂兄。

一位亲友道:“青峰年幼,自己尚不能照顾自己,如何为父母守孝?”

一位亲友道:“天狼帮恐怕还有人留在嘉定,青峰依旧处在危险之中。如果他长时间住在老屋,如何能保证他的安全?我看还是尽快送他上青城山,只有有青城派庇护,我等亲友才可放心。”

**两边宗亲纷纷发言,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峨眉派华云师太站起来,手持拂尘道:“此处青城派素云道长最为德高望重,我等可由何道长决断此事。”众人都转首望向坐在上首的素云道长。

素云道长头戴紫阳巾,穿一身洗得半旧的道袍,鹤目疏眉,身形飘逸,一派仙风道风。

他一双灵气逼人的鹤目向四周一扫,沉声道:“亲友守孝之论,甚合圣人之论,但青峰年幼孤身,守孝三年不可行。青峰生性淳朴,我们都相信他对父母有至诚守孝之心。贫道的意思是青峰可以守孝一月以尽孝道,一月后,贫道将带青峰上青城学艺,将他抚养成人,以告慰师弟在天之灵,众位亲朋好友觉得如何?”众人见素云道长如此言语,纷纷赞同。

省城和本地的捕快将嘉定府搜寻了几遍,都没有抓到一个天狼帮的人。他们像风吹过嘉定府一般消失了,只留下不甘心的捕快还在苦苦追寻与案件相关的蛛丝马迹。

日夜如梭,光阴似箭,张青峰一边守孝,一边跟随素云道长日夜苦练青城派功夫,一月时光一晃而逝。

上山前的前一天,张青峰收拾衣物,见房中还有一套农家男童衣衫和一块绣着竹叶的手帕,便想去陈湘君家归还衣物,拜谢救命之恩。

阳春三月时节,春风送暖,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花香,鸟儿四处翻飞啼叫,蜀中大地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春天景象。

下午,素云道长租了一辆马车带着张青峰前往。马车缓缓经过一条繁华小街,张青峰道:“道长,我想买些礼物感谢陈叔叔父女,你看买什么合适?”素云道长道:“我带你去购买。”两人先去买了些点心和一坛酒,随后到一家卖饰品的小店,买了一根纯银松木兰花发簪。

春天的周家小院分外热闹,几只麻雀在院子边的柳树上叽叽喳喳,一双燕子在屋檐下的草窝里呢喃私语。

垂柳如丝,如丝的垂柳下,一个小女孩在静静的写字。

张青峰走到她面前叫道:“陈湘君。”小女孩秀美清雅,眼眸清亮,抬起头见是张青峰,立时笑靥如花,叫道“青峰哥哥。”

张青峰将衣服递给陈湘君道:“我明天就要随素云道长上青城山学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来归还借你们的衣服。”

“你要上青城了呀,” 陈湘君接过衣服道,“听说习武的路很苦,你要多保重。”

张青峰露出坚毅神情,微微咬着牙道:“我一定要找到杀害父母的凶手替他们报仇,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不怕。”父母的离去,让他在短短的时间中承受了太多太大的煎熬与锤炼,身心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

“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看着张青峰,陈湘君的眼神里充满了鼓励。

屋中走出陈天渔,见两人带着几样礼品,忙道:“我与张总捕头都是多年好友,不必带这么多礼物。”素云道长道:“陈大哥,你救青峰于危急之间,这些只是表示些心意,请务必收下!”

陈天渔挠挠头,似乎有些难为情。

张青峰取出兰花发簪,递给湘君道:“我买了一件小礼物送给你。我觉得它好看就买了,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陈湘君将它轻轻插在发髻上试了试,说道:“好看,放二年,等我长大了戴。”发簪的松木杆上镶嵌着苗银兰花叶子,还搭配着几颗晶莹的琉璃珠子。陈湘君戴上虽然好看,不过身形太小,大小不大相宜。

张青峰转眼看了看当初自己生病住的房间,问道:“我走后你们家可有发生过什么事?可有看见过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

陈湘君摇摇头,随后想了想道:“你走后,有几天水缸里的鱼老是少个一两条,过了几天就没有再少过了。”

张青峰闻听,一时有些怅然若失,心下想道:“看来金蚕已经养好伤离开了。”本想去黑龙洞附近找找,但想到那些可怖的毒物也就做罢了。

素云道长看看陈湘君,说道:“周兄弟,你看你平时要忙于撑船打鱼,或许不能很好地照顾女儿,你可愿将女儿送上峨眉,拜在华云师太门下?”

陈天渔大喜,笑道:“能拜在峨眉门下,可真是我周家的福气呀!湘君,快过来拜谢道长。”

陈湘君甚是乖巧,立即跑过来给素云道长恭恭敬敬拜了几拜。

素云道长道:“我上山就修书一封与华云师太,叫她派人来接湘君上峨眉山。湘君清秀灵慧,华云师太一定能将她调教成优异峨眉女弟子。” 陈天渔当下千恩万谢。

素云道长道:“周兄弟,我们明早就要出发,还有些东西要准备,就先告辞了。” 陈天渔带着陈湘君依依不舍地将两人送出一二里,方才返回。

多年以后,张青峰还清楚的记得和素云道长骑马去青城山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三月的蜀中天气温润中略带寒意,两人晨光初露时分出发,下午约申时到了青城山脚下。

山脚下是一座巍峨庄严而古朴自然的山门,上以浓墨书“青城山”三个大字,字若龙蛇,相传是陈抟老祖手书。

山门构架上采用道家四重檐式,每重檐上雕塑有神话人物或飞禽走兽。山门左右矗立一对形态威严的石狮,给道教气息浓郁的青城山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

张青峰上过二次青城山:一次是四五岁时和父亲上山为丹阳道长恭贺八十大寿,最近一次是和父亲为丹阳道长拜年。

他父亲公事繁杂他又年幼,每次都行色匆匆,以致于他还未曾好好体味过青城的幽静雅韵。

踏进青城山山门不久,一阵幽幽的凉意便扑面而来,放眼一望,山之四围尽是葱茏林木,细细聆听中,听得密林深处传来淙淙清泉流动之音,一路因奔走而燥热烦闷的心立刻安静下来。

丹阳道长早知两人上山日期,便派出身边一名道童在山门口迎候。道童名唤见素,约十四五岁,平常在丹阳道长身边照料生活起居。

素云道长自去处理山中要事,由见素引着张青峰一路游玩上山。

一路行来,张青峰见山路陡峭曲折,林木苍翠繁茂,溪水清澈白亮,俗世的烦闷喧嚣都被隔离开来,说不出的清爽舒适。

见素引着他经过建福宫与天然阁来到天师洞,在天师洞边的一处竹屋休憩落脚,随后送上一杯清茶和素斋,说道:“今晚用过晚膳,掌门要召集众人在议事殿议事,到时我来通知你。”

天师洞是青城山的主观,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

丹阳道长大振青城派声威之后,便大兴土木将其重建,建有三清殿、三皇殿、黄帝祠、讲道场和议事殿。

张青峰闲来无事,便信步观赏四周道教建筑。他来到先是三清殿前,只见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对联写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中忽地一动,记起张乾云道长传授功法似与此句颇有关联,自语道:“此句是何意?”

一位守殿中年道士见他年幼,笑道:“你小小年纪,想你也看不懂。此联可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张青峰闻言,心头不由生起对敬畏和求知之意。

拜完三清殿,张青峰又前往三皇殿和黄帝伺观赏了一番。

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故青城山还给他修建了祠庙。

黄帝祠左侧有一洞,乃张道陵修炼之天师洞。洞窟最上层有一石龛,供奉张天师石像。张天师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

青城派在三清殿四周建立起数处建筑作为派中活动大本营:修建了碧瓦朱甍的讲道场和走鸾飞凤的议事殿,也修建了小巧素雅的住宿房和简洁通透的修道间。

建筑依据山形建立,将建筑与自然融合,周边培植花草树木,清静幽雅,实为修道悟道之绝佳场所。

天色冥暗之际,议事大殿的油灯和蜡烛点燃起来,大殿正中的梁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十六头燃油铜灯,大厅地面两边点着十只手臂般粗的蜡烛,将议事大殿照得明晃晃如白昼一般。

张青峰进入大殿之时,殿内已有数十人到场。

殿中站立之人有道有俗,都按剑而立,排列森然成序。其间有人识得张青峰,见他进来都转目看他,低声议论。

议事大殿正中是一把雕刻着古松、高山与仙鹤的黄花梨扶手椅,坐着半闭眼目养神的青城掌门丹阳道长。

两边摆着四张松木椅,三张座椅上坐着丹阳道长座下第一代弟子,但不知何故,一张座椅上空无人坐。

素云道长见张青峰到殿,便沉声道:“众弟子肃静。”

素云道长为青城派大弟子,执掌青城派刑罚多年,为人刚正威严,在青城派威望甚高,一出声,大殿间立时寂静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