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426章:唐诗宋秘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426章:唐诗宋秘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宋皇后虽然只是太祖的第三任皇位,但其家室显赫,远比前两任所比。

宋皇后之父宋偓自五代晋国入仕,历经晋、汉、周直至宋朝,从荫恩任殿值之位开始,到汉国时已拜右金吾卫大将军、驸马都尉;后又随周世宗攻取淮南,累升至武胜节度使;到宋朝开国,终官至右卫上将军,封邢国公。而且,他还是五代唐庄宗的外孙,其生母为唐义宁公主。

宋皇后之母同样出身宫廷,乃是五代汉太祖之女永宁公主。

所以,宋家可谓三朝国戚,近代贵盛,鲜有其比。而宋皇后出身显贵,从小就经常出入宫廷,其见识自非常人可比。

在成为宋太祖皇后之后,宋后在官史中亦是有名的“性情柔顺好礼”,从无逾矩之行。

甚至为了避嫌,她一直与比自己年长的皇子德昭保持距离,而对小自己七岁的德芳却疼爱有加,进退有据,却又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尽显仪礼之风。

可就是如此一位知礼明德之人,却将一名侍女之死记在了起居注中,还以诗相寄。这明显超出了内宫的规制。

这也正是令柳如烟和赵不封觉得古怪之处。

“以奴家之见,宋皇后此举绝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目的很可能是在暗示些什么。”柳如烟道,“不然何故为一侍女如此张扬。”

“是有些古怪。”亥言也附和道,“不然以宋后的出身,她不可能不知道此举有违宫制。”

“那她到底在暗示什么呢?”武松道,“又是如何暗示呢,莫非是那句什么唐诗?”

“以小僧之见,我等不妨假设宋后想要暗示之事与遗诏有关,那如此推断,最明显的线索便是那句唐诗了。”亥言道。

“奴家也在想,这宋后不仅将这句唐诗附于侍女棺椁之上,还记在起居注中,如此刻意为之,必有缘由。”柳如烟道,“而且,此句唐诗既随棺椁出了宫,又留在了宫录之中,事后被人发现的可能也就更大了些,或许还可相互印证。”

“娘子所言有理。”亥言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不如我等就先从这唐诗入手吧,看看能寻出什么线索。”

“奴家以为可行。”柳如烟道,“大师以为如何?”

“贫僧亦可。”静觉大师也同意。

说话间,亥言已经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只此一句似乎看不出有何古怪。”

“那不妨将诗句补全看看。”柳如烟道,“既然是宋后留下的线索,那也很可能其中有隐匿之处,不然一看此句就明白了,岂不是轻易泄露了天机。”

“有道理,宋后也不会如此莽撞,不然如何瞒过宫中众多耳目。”亥言点了点头,随后用手蘸了蘸杯中之水,直接在桌子上写了起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言,亥言又看了看,朝柳如烟道:“娘子,小僧记得此诗是唐朝少伯公王昌龄所作,不知写得可对?”

“一字不差,小师父有劳了。”柳如烟笑了笑,然后便对着桌上诗句琢磨了起来。

众人围着桌上诗句看了一会儿,却并所获。亥言也一直挠着脑袋,眉头不展。

“此诗究竟是何意思呢?”亥言像是在自言自语,“是不是和宋后有关呢?”

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亥言嘟囔了一句,柳如烟突然想起了什么:“若是诗句与宋后有关,那首先便是这洛阳了。”

“娘子是何意?”亥言也是一怔。

“若是奴家没有记错,这宋后正是洛阳人氏。”柳如烟道。

“哦。娘子连此节都知晓,厉害厉害。”亥言不禁叹道。

“小师父又在说笑,宋后贵为一国之母,其出身来历又岂是隐秘,只是少人注意罢了。”柳如烟道。

“那这洛阳若是宋后故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武松则在一旁问道。

“那只能从诗句中去寻了。”柳如烟蹙眉沉思起来。

“小僧以为,宋后之所以选中此诗,必然有其道理。”亥言道,“其中一句,若洛阳是其故里,那洛阳亲友所指是不是就是宋后的家人呢?比如兄弟姐妹什么的。”

“你再说得明白些。”武松道。

“我的意思是,若是宋后想向外传递信息,或许可以借助其家人之力。”亥言道,“我记得起居注所录,那侍女暴毙之后,其后事便是由宋后家人代为料理的。只是起居注中并未注明是何人。”

“有些道理,只是如今又到何处去查这未写明的宋后家人呢?”武松又问道。

“若是此路暂时不通,那就换条路。”亥言心里也明白,若是没相关册录,怕是很难查到这位宋后家人。

“奴家思索再三,觉得这诗中前两句或许也有所指。”此时,柳如烟道,“此诗乃是王少伯为送友而作,前两句乃是借景寄情,其中与所指应是古吴古楚之地,若是照少伯公当年赴任之地,应当就是今两浙路一带。”

“对呀,若是以古吴国之地而论,便是镇江府一带。”亥言叫道,“而且娘子你忘了,王少伯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啊,这芙蓉楼不就在镇江府吗!”

“正是,正是。”柳如烟也恍然大悟,“奴家真是一时糊涂,忘了这诗名其实已经点明了所在。”

“镇江府?芙蓉楼?二位的意思是这正是宋后借诗所示之地?”静觉大师道,“可这与宋后又有何牵涉?”

“小僧斗胆推测,有一种可能,就是宋后将遗诏之隐秘借侍女丧事之机,令其家人带出了宫外。然后又送到了镇江府。”亥言道,“只是此事涉及惊天之变,而太宗又正当临朝,故而只是暂时以隐晦之语匿之不发,以待后世时机有变,再由有缘人昭之天下。”

“你这推断确实大胆。”武松道,“可为何是镇江府,这镇江府与宋后之间干系何在?若是只凭这诗句推断,是否有误读的可能?”

武松这一连几问,也问得亥言有些泄了气。毕竟,武松之问也是句句在理。

“我说了,只是推测嘛。”亥言道,“所谓先大胆设之,再仔细求之嘛。”

“小师父所言并非完全无据,哥哥所虑也自然在理。”此时,柳如烟道,“不过,若是我等能寻到宋后与镇江府之间的联系所在,是不是便可证明小和尚之断了呢?”

“那去何处能寻到?”亥言连忙问道。

“洛阳。”柳如烟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