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79章:师出有名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79章:师出有名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色已深,萧先达叩开了武松的房门。

明日一早,就是二人相约结拜的日子,而在结拜之前,萧先达决定将自己真实的身份告之武松。

既为兄弟,自然该坦诚相见。

萧先达所讲的一切,亥言和武松早有所料。不过,萧先达乃契丹王族的身份还是令二人有些吃惊。

武松脑海里隐约浮现出当年随宋江征辽的情景,可不知为何,这些场景皆是一闪而过,且异常模糊,自己一时间也记不起任何清晰的细节。

和他毫不费力就想起了青眼虎李云这位兄弟相比,征辽的记忆就像过眼云烟一般,真的消散了。

“大当家的可识得耶律得重?”武松脑子猛然跳出了这个名字,便脱口而出问道。

一听这名字,亥言先是心里一惊。他虽然不记得青眼虎李云,但耶律得重的名字他却记得很清楚。

因为在《水浒传》中,武松随大军征辽,在攻打蓟州时,只一刀便斩了蓟州主将,而这位主将即名叫耶律得重。

只是,此人乃是虚构,萧先达又如何识得。

武松这突然一问,也令萧先达一时陷入沉思。“耶律......得重......”萧先达思索着,“姓耶律的乃是皇族,我多半应该识得,不过武兄弟所言之人,我却未听过。”

突然,萧先达眼前一亮,又问道:“敢问武兄弟,你所言这耶律得重是其名,还是其字?”

“这......”武松也一时懵了,“契丹人也有字吗?”

“这个当然,自太祖帝始,我契丹一族便从了汉礼,有名亦有字者不在少数了。”萧先达道。

“那这耶律得重是名是字可有何区别?”亥言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

“若是字,此人我便认的。”萧先达道,“他名唤耶律大石,字得重,官拜辽兴军节度使,是我大辽的重臣。”

“哦,那这耶律大石可是你家狼主的兄弟?”武松急切地问道。

“他乃我太祖八世孙,自然是御弟。”萧先达回道。

“那此人可还活着?”武松又问道。

“嗯......应该还活着。”萧先达的语气也不是很肯定。

“此话怎讲?”武松接着问道。

“那是在三年前,当时我与家父保着狼主在夹山时,大石将军因苦劝圣上暂莫出兵未果,便一气之下率部西去了。”萧先达道,“从此便再无消息......”

“原来如此。”武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莫非武兄弟与大石将军有过来往?”萧先达心里也有些好奇。

“哦,那倒不是。”武松回道,“只是我的一位旧友曾在蓟州与他切磋过武艺,故而才想起此事。”

“哦,这也难怪。”萧先达道,“大石将军乃我大辽有名的文武双全之人。不过,能有机会与他切磋,你这朋友也绝非寻常人。”

“自古好武之人,得遇高手,既有相斗之意,亦有相惜之心。那耶律大石必然也是遇到了知音,这才屈尊而为。”亥言担心武松的瞎话快编不下去,连忙接过了话,“此所谓不打不相识。”

“小师父所言极是,以武兄弟的身手,能和他做朋友的,也绝非泛泛之辈。”萧先达道,“此事虽然只是江湖轶事,但也算是我宋辽两家相好的佐证。”

武松虽然知道萧先达之言有些牵强,但他其实也早已打定了主意,即便对方真是契丹人,自己也决意与之结拜,共掌山寨。

只是,武松却未想到,萧先达居然是契丹王族,而且还曾经是辽国皇帝的近臣,这也让武松心里有了些顾忌:要不要将赵榛的身份也如实相告?

“大当家的能如此坦诚,我等自不必相瞒。”此时,亥言出言道,“我等虽皆是汉人,但亦饱受金贼之苦,与大当家的也算是同道中人,联手抗金自然是不在话下。只是不知道大当家的今后有何打算?”

亥言所问,也正是武松想问的。

“打算?”萧先达有些未明白,“小师父所言之意是......”

“小僧之意是,大当家的一直高举抗金大旗,却也一直以汉名示人,不知今后是照旧呢?还是......”亥言索性把话挑明了。

“哦。我今日前来,一来是将实情相告,则二来嘛,也正是想和武兄弟商议此事。”萧先达道,“我是在想,若此时便亮出契丹人的身份,昭告天下,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大当家的是怕树大招风,引起金兵的注意吗?”亥言问道。

“此只是其一。”萧先达道,“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担心山寨多为汉人,方圆百里也多为汉民,倘若我一旦打出契丹人旗号,恐于山寨前途不利。”

“那依大当家的意思呢?”亥言决定先听听他的打算。

“我意以为,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本就是同宗同族,不必强分你我。”萧先达道,“只是早年多有兵戈之争,难免结下旧怨,眼下倒不知依旧以汉名示人,以广纳四方百姓,待山寨壮大之日,再图他计。”

“可是大当家的,若小僧没有想错,你已定下大殿之禁,这山寨中的百姓即使不知你是契丹人,怕是也皆知你乃胡人了吧。”亥言道,“而且,大殿之禁确有分尊卑之嫌啊。”

“小师父说的是,此事我也一直在思虑之中。”萧先达道,“若是我废除大殿之禁,二位以为如何?”

“那自然是好。”亥言笑了笑,“如此一来,汉胡自成一家,便可齐心协力,共抗金贼。”

“武兄弟,你意下如何?”萧先达还是想听听武松的意思。

“既然已同寨为民,自当一视同仁,方可同心。”武松道,“正如你我要结拜兄弟,于我汉家此亦称义结金兰,大当家的可知其义?”

“这自然知道,想当年我大辽圣宗帝与贵国真宗帝便结下金兰之好,定下檀渊之盟。就此即为兄弟之国。”萧先达回道。

“那大当家的可知金兰一说出自何处?”武松又问道。

“这......愿闻其详。”

“所谓金兰,本出自《易经》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句。”武松道,“可见,同心者方可为金兰之好,于你我,于山寨汉胡之民皆是如此。”

武松这一席话,不仅令萧先达又肃然起敬,暗叹他不仅身手了得,腹中还颇有些学识。就连亥言也吃了一惊。

这些话平常不是该由我来说吗?亥言心里纳闷儿道,武松又是何时读过《易经》的呢?

思量了片刻,亥言才猛然想起来,当初在杭州时,武松和柳如烟分别之前曾经义结金兰。事后,武松也曾向自己问起“金兰”一说的来历,是自己告诉他的。

没想到,自己当时只是随口一说,顺便卖弄一下知识,可武松却已牢记在心里了。

莫非武松也有了过目不忘之能?

“武兄弟说得甚好!”正当亥言还在思量之时,萧先达又道,“既然二位也有此意,等明日结拜之后,我便废了这大殿之禁,无论胡汉,皆同居一室,同饮好酒,同心齐力,如此大事可成!”

“大当家此举甚好。”武松道,“不过如此一来,不是知山寨今后以何为号?”

“自然是以你我之令为号。若有异议,我二人亦可商量着办。”萧先达道。

“大当家的误会了。”武松又道,“我的意思是,山寨是否要树起哪一家的旗号,以明抗金之心。”

“这......”萧先达想了想,“以往出兵,我山寨皆是以一面红旗为号,上绣白马,所以方圆之地,但见白马旗,便知是我白马山的人马。”

“白马旗。倒有些意思。”亥言道,“这怕是那王青的主意吧?”

“小师父真乃神算。”萧先达不由一惊,“你是如何知道的?”

“嘿嘿,这说起来也不难。”亥言道,“王青此人颇攻于心计,他又做过县城小吏,自然知道此中利害。”

“哦?莫非这白马旗还有甚讲究?”萧先达道。

“自古凡兴兵者,必要师出有名,就算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也总得寻个正当的理由。”亥言道,“以白马为旗,乃是借白马寺神佑之名,以收人心。久而久之,那些关于白马寺的传说便会化于这白马旗上,但见旗者,便皆视之为神佑之号,应者日众。”

“那如此说来,我等依然以白马旗为号如何?”萧先达道。

“不然。”亥言又道,“所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昔日以白马旗为号,自可收拢人心。但大当家的若是想成就大事,尤其是抗金之事,仅仅是以这白马旗为号已然是不够了。”

“那又当以何为号?”萧先达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和尚很不简单了。

亥言低头沉思了片刻,“小僧以为,白马亦何保留,但白马也必须有名才可。”

“白马有名?”萧先达有些茫然,“那该为何名才妥?”

“大当家的姓萧,可以谐音取‘肖’字,绣于白马之中。”亥言道,“以肖姓示天下,即可为汉人所容,又不忘你契丹人之本。从此白马山树起肖字大旗,居山可安四方百姓,出山可讨金贼,岂不正好!”

萧先达听得频频点头。

可武松却总觉得此事不像亥言所言那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