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50章:他山之石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50章:他山之石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完颜拓海,金国皇族,堪称金国第一高手。武松又岂能不记得。

可他已经是个死人了。

饶是聪明如柳如烟,也一时想不明白上官令此时为何提起此人。

“上官兄有话直说便是。”武松此刻心绪未平,虽然以兄弟相称,但语气之中依然有藏不住的躁动。

武松有些急躁,但上官令却一点不急。因为他知道,此事急不得。

“武大侠切莫心急,在下只是有一想法,想与诸位探讨一番,或许会对你的内力恢复有用。”上官令和颜悦色地走了过来,还顺手将地上的戒刀拾起,双手递还了给武松。

柳如烟伸手接过了戒刀,对上官令抱以微笑,“上官大侠有何高见,我等不妨坐下来慢慢叙谈。”说着,她将刀一挽,背在身后,引着武松和上官令往房内走去。

柳如烟心里明白,上官令亦是当世高人,除了武松之外,众人之中数他武功最高。他若是有何想法,必然不会是信口开河。

上官令的确想了许久了。

从他得知武松已内力尽失开始,他一面惊讶于,武松居然为一女子而甘愿舍弃一身绝世武功,一面对武松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上官令自问,若是换作自己,怕是做不到如此。

他游历江湖多年,最终成为了只为银钱出手的杀手,只是因为早已看穿世间诸多虚情假意,倒不如只论银钱来得简单痛快。

但他却未曾想到,这世间竟然有人可以把一个“情”字看得如此之重,甚至超过了他对银钱的深情。

只为钱杀人者,应该是最无情的,而能为情舍命者,则是最痴情的。但其实二者可能是一种人,皆是守信守诺的痴人。

这也正是上官令很想相助武松的原因。

客堂内,众人围坐在灯前,皆看着上官令,等着他开口。

“在下曾与那完颜拓海两次交手,每次皆是生死之战。此人武功之高自不必多言,我今日要说的是其武功中的怪异之处。”上官令道,“而这怪异之处或许会对武大侠有所启发。”

“怪在何处?”武松问道。

“怪就怪在他的掌力。”

“掌力?”

“正是。”上官令道,“武大侠和他也交过手,应当能感觉到,此人掌力之雄浑,放在中原武林也是屈指可数。可是其掌力却与我中原武功颇为不同。”

“上官兄指的是他的内功修为?”当上官令说到掌力时,武松也想起和完颜拓海交手时的情景。

上官令重重地点了点头。

“或许,他的不该叫内功。”上官令接着道,“我中原武功一向讲究内力修为,由内而外,以气驱力,故而内力高低殊为重要。正如武大侠一旦失了内力,便和寻常武夫相差无几。”

武松点了点头,“的确,我中原武功虽有内家外家之分,但皆要讲究内在修为。所谓武功,形于外为武,藏于内为功,有武无功,打不死人。”

“没错。”上官令道,“但那完颜拓海的武功却似乎并非如此。”

“你是说他的掌力乃是源自外家之力?”武松眉头一皱,他实在不敢相信,一个人仅仅凭借筋骨之力,就能有如此雄浑延绵的掌力。

上官令又重重点了点头道:“倘若说我中原武功是讲究由内而外,意与气合,力由气生的话,那完颜拓海则是由外而内,以外力激发内在修为。在下不敢说是异曲同工,但也算是另辟蹊径。”

“果真是如此吗?莫非你知道那完颜拓海的练功之法?”武松还是有些不信。

“武大侠有所不知,在下年轻时曾游历过塞外、漠北,对鞑子的武功亦有涉猎,故而才敢斗胆断言。”上官令接着道,“这一则,鞑子多生于苦寒之地,天生骨骼强健,力大无比,其武功一路素来就是以筋骨力见长。二则,鞑子得教化未久,识文习礼也只有不足百年,故而在武学上也尚存蒙昧,对于内在修为之道尚未领悟。”

“上官大侠的意思是说,鞑子的武功之中并无任何内功心法?”此时,柳如烟也在一旁问道。

她也曾在太行山下的龙凤镇和完颜拓海过了几招,如今回想起来,这金人的掌力确与中原武功大为不同。

上官令点头道:“我在塞外时也曾见识过鞑子的习武之法,多为举石击木,逐狼搏牛,从未听闻过有打坐运功。更加没见过任何内功心法的记载。”

“如此说来,这完颜拓海能将掌力练到如此地步,与我中原武功的路数并不相同,却也是殊途同归。”武松道。

“不错,此人武功与我等并非一路,而彼之路或许正是武大侠可借鉴之路。”上官令道,“所谓由内而外是内家正宗,但由外而内也绝非旁门左道,不然那完颜拓海又岂能成为一代宗师。”

“可此人武功究竟是何路数,我等又从何而知呢?”武松问道。

“武大侠莫非忘了,他那本《云海掌法》不是已托付于你了吗?”上官令微微一笑。

“这......”武松面有难色,“他是将此书托付于我,是让我日后交于金人,可并未让我参习。而且,我等私窥他人的武功秘笈怕是有违江湖之道吧。”

闻听此言,上官令心里不禁暗暗佩服,事已至此了,没想到武松却还坚守着和一个死人之间的约定,此生能结识这般人物,也不枉自己这一路奔忙。

“武大侠,我等皆是江湖中人,又岂能不知其中的玄机。何必拘于什么门派之见呢。”上官令随即道。

“这......”武松犹在犹豫。

“我等习武之人皆知,这天下武功的高低,在人不在技。”上官令道,“无论是何门何派,能得大成者皆是天赋、悟性、勤勉缺一不可之人。就说你武大侠吧,就算只会一套太祖长拳,也足以纵横天下了。”

“上官大侠言之有理。”此时,柳如烟也插话道,“天下武功流派又何止千百,岂能尽习之。何况我等只是借鉴功法路数,也算不上私下习练。”

“是啊,武大哥,以你这一身功夫,也犯不着去习练金人武功。又何必纠结于此呢。”普鸣凤也在一旁劝道。

见众人皆有如此之言,武松也不再坚持。

他从随行的包袱中将那本《云海掌法》取出,在灯下翻开。

在翻阅一番之后,众人发现,此书中除了录有云海掌的招式要诀之后,在书的末几页,则记录了完颜拓海的习练之法。

果然不出上官令所料,这完颜拓海当年习练之法与中原武功颇有不同。

“于瀑布前击流水千次,每日不辍,直至掌过水而掌不湿为佳。”

“怀抱山石于双掌之间旋击,初百斤,继百五十斤,直至二百斤,以山石三刻不落地为佳。”

“立于潭中,水至胸下,将掌法习练一遍,初时如泥牛入海,举步维艰,逾半年,如履平地,复三年,掌出水涌,举步浪起,如龙在水”

看着这些完颜拓海录下的练功之法,众人皆是啧啧称奇,没想到这金人习武虽不讲内修天地之道,却也在天地间觅得了自成一路的功法。

武松看着看着,也渐渐茅塞顿开。尤其是于潭水中操练掌法那一段,立时令他眼前一亮。

“上官兄可是想让我借鉴此法,以由外而内,重修内力?”武松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官令道,“完颜拓海不谙我中原内功之法,却能有如修为,绝非偶然。以武大侠的天生神力,若按此法习练,或有奇效也未可知。”

“是啊,哥哥。此处还有那积翠潭,正好可以在水中习练。”柳如烟也道,“以这潭水之奇,怕是会事半功倍。”

“娘子所言正是。”上官令接着道,“武大侠在水中之感异于常人,或许正是机缘使然,让你在此浴寒潭之水,重修惊天之力。”

说到兴奋处,上官令又指了指武松的戒刀道:“我曾听闻江湖中有一门水下武功,专于水中打斗,其技法、功法颇有奇特。只是习练者太少,我也未曾见过。不过,在下一直在想,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可见以刀断水乃万难之事。武大侠若是能在寒潭中尽展刀法,达到有刀无水之境界,也怕会是武林空前未有之奇观!”

上官令说得热闹,众人也听得兴奋。

可只有武松心里明白,如今自己能否恢复功力尚不得而知,更莫论在水中重现雪花戒刀的威力。

不过,对于仿效完颜拓海之法,于寒潭水中重修内功,武松倒是以为确是一条可选之路。

尤其是在眼下,自己内力已失,按正常路径起码需要苦练十余年方可恢复。而完颜拓海之法虽然也需经年累月之功,但有寒潭之力加持,或许真有奇效。

武松还记得,当年周侗传艺于他之时也曾言,天下武功,虽有内家外家之别,门派更是难以计数,但正如山中之径,登顶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但能做到技与力的极致,便可登峰造极。

云海掌法,武松又在心中默念了一遍。

云字取的是其掌法之势,而海字则取的是其掌力之深。而如今想来,这如海之力怕是和他当年在水中习练有莫大关系。

眼下,此谷中既有寒潭之水,自己又岂容错过。

“好。明日便去潭中一试!”武松打定了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