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46章:遥尊为后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46章:遥尊为后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灯初上,应天府府衙内已是一片肃静。除了巡夜的禁军侍卫,几乎再也看不到其他人影。

汪伯彦在内侍的引导下,一路往官家的寝殿而来。

此时已过酉正时分,自官家登基以来,还未在此时召见过自己,汪伯彦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平日里,除了正常的早朝之外,官家也会召见近臣入内殿议事,尤其是汪伯彦、黄潜善等几位近臣。但汪伯彦应召的时候已经私下问过内侍,此番只召了自己一人入宫,而且内侍还特意传了官家口谕,令汪伯彦不必着朝服,穿便服即可。

汪伯彦这一路上一直在琢磨,照今日之情景看来,官家此番召见自己,所为之事恐怕有些不一般,至少不是可以公开商议之事。

其实,汪伯彦近日来心情比较复杂。因为,在相位之争中,他已被黄潜善抢了先机。

官家即位之后,黄潜善受封中书侍郎,由于宋自元丰年之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成了右相的标配,如今黄潜善官至中书侍郎,事实上距右相之位只是半步之遥了。

而汪伯彦受封的则是同知枢密院事,乃是枢密院的副职。当然,知枢密院事的正职,官家也暂时让它空着,其用意颇为玄妙。

对于自己的安排,官家也曾私下暗示过汪伯彦,枢密院执掌大宋军机,在眼下时局中,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相位。

而且,赵杦还留了最重要的一手: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相一职也暂时空缺着,这才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所以,汪伯彦心里明白,所谓的相位之争还只是刚刚开始,来日方长。

而今日,说不定就是个机会。

果然,待汪伯彦见到了赵杦,官家不仅让他免了君臣之礼,还赐了座。完全没有要商议朝政的意思。

“汪卿执掌军机大事,连日来辛苦了。”赵杦淡淡地笑着,“今日只是闲谈,不论国事。”

“官家每日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微臣又岂敢妄言辛苦二字。”汪伯彦一边回话,一边心里盘算着,不论国事?怕是不便提及的事吧。

“朕正值青春之年,辛苦些倒是无妨,但能为大宋国祚延绵,民安国泰,操劳亦是份内之事。”赵杦道,“只是朕初登大宝,对诸多旧制多少有些不甚明了,还得烦劳汪卿及时提醒才好。”

“官家言重了,提醒自不敢当。官家若是万一有遗忘之处,微臣本当进言。”汪伯彦嘴上应着,心里却暗道,官家今日言语如此客气,倒底是所为何来?

“是啊,这执掌天下,诸事繁杂,朕虽也想面面俱到,也难免百密一疏。”赵杦道,“就说这封号之事吧,就颇让朕有些糊涂。”

糊涂?汪伯彦心里一动,有何事能令官家糊涂呢?怕是有甚为难之处吧。

“自古新君即位,封赏天下亦是定例,唯此才彰显天恩浩荡。”汪伯彦道,“只是,不知官家说的是哪一桩?”

“朕只是想请教汪卿,若依旧制,有新帝登基,其生母是否该有尊号?”赵杦缓缓道。

“这......依旧制自然是该有。”汪伯彦道,“本朝历代之中亦有先例,乃是为君者的孝贤之德。”

“哦。那朕若是要尊慈亲韦妃为后,自然也是不违旧制喽?”赵杦向前微微探了探身子。

“这,自然是......不过。”汪伯彦低下头道,“若是尊韦妃为后,微臣怕会对官家不利啊!”

“有何不利?”

“如今韦妃随太上皇北狩,已是天下皆知。”汪伯彦深吸一口气,“恕微臣斗胆直言,韦妃身在金地,怕是名节已失,若是官家赐与尊号,怕是有损圣上声誉啊。”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群臣的想法?”赵杦身子又向后一仰,冷冷问道。

“微臣不敢有瞒官家,此事在群臣中亦有些议论。”汪伯彦道,“皆言......”

“都说了什么?”赵杦追问道。

“皆言封号事小,国体事大,官家的声誉更是关乎社稷安危,切莫因小失大。”汪伯彦一边回道,一边偷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赵杦陷入沉默。

汪伯彦心里却暗暗叫苦。本以为今日被单独召见是个机会,可没想到,却是一件如此棘手的事情,看上去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汪卿,朕且问你,若是韦妃名节未失,此事是否可行?”赵杦突然又开口道。

“这自然可行。”汪伯彦道,“可此事虽然并无实证,但若想让天下人相信乔妃未失名节,怕是也很难。”

“那朕再问你,一位年近半百的妇人,可还有失节的可能?”赵杦又问道。

“官家的意思是......”汪伯彦的脑子里飞速运转着,努力琢磨着官家这句话说意思。

“半百之身,已到艾服之年,自然是无失节之虑了。”汪伯彦道,“此乃人之常情也。”

“那就是了。”赵杦笑了,笑得有些奇怪,奇怪得让汪伯彦有些不寒而栗。

“朕的母妃今年已是四十有八,既然如此,又何来失节之事呢?”赵杦看着汪伯彦道,“你以为如何,汪卿?”

“四十有八?”汪伯彦有点懵了。

他心里努力回忆着,若是自己没有记错,太上皇今年也才四十有六,而宫中人皆知,韦妃是从侍御进位为妃的,又怎么可能比太上皇还长两岁呢?

而且,前几日有人来冒名皇亲时,汪伯彦也奉谕参加了甄别。他当时就翻阅过皇家谱牒,若是没有错的话,在太上皇诸多妃嫔之中,除了郑皇后比太上皇年长三岁之外,再无人年长于太上皇了。

不过,汪伯彦很快就明白了赵杦的意思。

“官家真没有记错吗?”汪伯彦意味深长地道,“那皇家谱牒中所录不会有误吧?”

“韦妃乃是朕的生母,难道这天下还有谁能比朕更清楚此事吗?”赵杦愠怒道,“慈亲生于元丰三年,这岂能有假!”

“是是,官家当然不会有错。”汪伯彦道,“定是那谱牒所录有误,微臣这就前去勘误。”

“不急。”赵杦摆了摆手,心里道,这汪伯彦果然识时务,领会能力也够快。

“此谱牒曾破金人劫走过,多半是被金人篡改过了,多有不实之处。”赵杦接着道,“汪卿可先对照校订,然后把旧册烧了吧。”

“圣上圣明,此册经过金人之手,必是有误了。”汪伯彦道,“官家尽可放心,微臣自当尽心校订,不负圣恩。”

“嗯。”赵杦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那汪卿你看,该给朕的母妃一个什么尊号为好呢?”

“嗯......”汪伯彦沉思了片刻,“臣以为,不如尊其为宣和皇后,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宣和皇后?”赵杦眉头一皱,“汪卿的用意何在?”

“回官家,这宣和乃是太上皇曾用过的年号,取宣和之号,不正是官家的生母应得之名吗。”汪伯彦回道。

“嗯。甚是。”赵杦点了点头,随即又道,“那为何不直接尊为太后,而是皇后呢?”

“尊为皇后,乃是因为太上皇尚在,以此亦可彰显官家未忘父恩,犹尊父皇之名,实乃忠孝之君啊。”汪伯彦道,“当然,先尊为皇后也还有他意?”

“还有何意?”

“微臣以为,先尊为皇后,也可视为试探之举。可先看看群臣和天下的反应。”汪伯彦道,“若是异议不多,到时再择日尊为太后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闻听此言,赵杦频频点头,“汪卿果然是个仔细周全之人,朕没有看错你啊。”

“官家过奖了,为官家分忧正是我等做臣子的本份。”汪伯彦道,“而且,微臣也明白,官家尊韦妃为后,看似只是孝心所致,其实更是官家在为大宋江山所虑啊。”

“哦?汪卿接着讲。”赵杦双目微闭。

“只要韦妃有了尊号,不仅官家的孝心夭下皆知。而且官家可以迎回生母之名,与金国议和,免得那些好战之人再轻言兵戈之事。”汪伯彦道,“眼下之势,战则必败,和则还有诸多回旋之地,只是那群武夫看不透而己。”

“哈哈哈。”赵杦不由地大笑道,“汪卿之言真是深得朕心,朕素知汪卿忠心耿耿,又善度人心,今日看来,朕还是看低了你。”

“微臣惶恐!”汪伯彦扑通一声,当即跪倒在地,“官家一心为江山着想,臣只是感同身受罢了。”

“汪卿快快请起。”赵杦起身上前,将汪伯彦扶了起来,“你我虽已为君臣,但当日的患难之交,护卫之功,朕也是不会忘记的。”

“多谢圣上。能追随圣上的鞍前马后,是臣之大幸。”汪伯彦道,“臣只求能辅佐圣上重振大宋江山,不敢妄言有功。”

“嗯,有如汪卿这般贤臣在朕左右,又何愁我大宋江山不复呢。”赵杦道,“看来,汪同知枢的那个同字也该去掉了。”

“谢圣上隆恩!”汪伯彦扑通一声又跪下了。

同知枢密院事,去掉“同”字,即是知枢密院事,乃枢密院正职长官,正二品,天下军机皆在掌中。

偷听了约一柱香的功夫,亥言趴在屋顶上,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