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45章:帝王心事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45章:帝王心事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已是子夜时分,亥言依旧伏在桌子,一边盯着桌上摊开的肚兜,一边掐指算着什么。

依照肚兜上所绣的生辰,亥言费了一柱香的功夫,才将韦氏的出生年月日算了出来。

应该是元丰三年九月初六。

倘若这个日子和宋室皇家谱牒上所记的韦妃生辰一致的话,那就足以证明这条肚兜乃是韦妃之物。

可如今的问题是,韦妃当年为了入宫,虚报了十岁。那她在皇室谱牒上的记录应该就是元祐五年九月初六。

虽然月日相同,但年龄却整整差了十岁,就算是能当堂对质,康王也有足够的理由据此否认,将这条肚兜的主人和自己的母妃撇清干系。

这也正是亥言在苦思不得其解之处。

木月方丈,也就是当年的乔莫青能留得此物,已是殊为不易。这也几乎是二十年前那一系列谜案中,唯一留下的证物,亦可能是扳倒康王的最后希冀。

可阴差阳错之间,这韦氏当年的伪作不仅让她得以蒙混入宫,如今还将自己与那番子的私情之证抹去了。

“师兄,你说这世上是歹人运气好,还是好人运气好?”亥言突然抬头朝武松问道。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武松一愣。他心里明白亥言是在问何事。但经过这些日子之后,他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们一行人一路追查,从江南查到汴京,如今又到了此地,而且最终还巧遇了乔莫青,所获一切也足以证明康王绝非皇族。

可到头来却似乎是白忙一场。而且先是柳如烟身受重伤,接着自己又内力尽失,已和平常人无异。

而自己眼中所谓的那些歹人,康王已登基成了天下之主,令虚怕是也正小人得志。还有那个袁淳风,本是个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如今也居然成了皇宫近卫。

歹人之运,又何曾见过所谓的因果之报?

此时,乔三水却接过了话:“小师父,佛家云:天道好轮回。这世间任何事皆有因果报应。种何因结何果,终究是逃不过的。”

“是啊,小师父,或许眼前是死局,可世事无常,眼下不见破局之道,或许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此时,上官令也道。

亥言默默点了点头,“或许真是时机未到吧。”

次日一早,趁着乔三水和上官令出门晨练的机会,亥言叫住了武松。

“武都头,我想去应天府走一趟。”亥言道。

“去应天府?”武松一愣,“可如今我武功已失,如何去......”

“我说的是我自己。”亥言道,“我一个人去,不打架,只是去打探一番。顺便再去会会我那丁路师兄。”

“你是让我留在此地?”武松问道。

亥言点了点头,“眼下,扳倒康王之事恐已陷入死局,况且他已经成了一国之君,我等已不可轻言刀兵。你且暂留此地,我只是去打探消息而已,十日半月即回。到时再从长计议。”

武松知道亥言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言。

......

赵杦这几日特别忙碌。除了登基之后,有诸多政事要处理之外,自己的私事也不少。

当然,既已成为一国之君,自己的私事亦是国事,比如这阳亏之症,不仅事关自己能否重振雄风,再行人事,也关乎着大宋江山的后继之人。

令虚献上的《百草经》,赵杦私下交给心腹御医看过,其中确实有针对阳亏阳虚之症的药方。御医在仔细研习之后,也对《百草经》上所录的药方赞叹有加,并从中精心为赵杦挑选了一个方子,开始照方抓药,为赵杦调养。

不过,据御医所言,欲治此症需数月调理,很难立杆见影。

赵杦虽然已经迫不及待,但也明白此事非一日之功。

不过,令赵杦欣喜的是,服药数日之后,他虽然还未尝试房事,但已感觉整个人精神大进。就算熬夜批改奏折,次日也无萎靡之态,不时还会有晨勃之兆。

赵杦大喜之下,不仅免了令虚失职之罪,还下诏封了他一个护国九天元君、太常寺少卿,掌祭祀之礼。

至于当日许的武林盟主之位,赵杦则暂时未提。一则,这本就是个虚号,无职无品,岂能和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相比。这二则嘛,令虚此去太岳岭,既然未能擒杀武松,也怕是号令不了天下武林。不如先等等再说。

令虚自然也明白官家的心思。况且,自己其实本已失手,官家不降罪已是开恩,如今还得了封号,一跃成为四品朝廷命官,自己也该知足了。

倒是袁淳风,见令虚初来乍到,不知为何缘故,去了一趟太岳岭,回来就受了封赏,品阶比自己还高,这里多少有些不爽。

不过,自己失手之事,官家果然也没有怪罪,这也让袁淳风不得不对令虚心存忌惮。这牛鼻子老道武功未必比得上自己,但在如何迎合圣意上,自己确是自愧不如。

而且,丁路也告诉袁淳风,在圣上面前当差,争得不是一日之长短,而是看谁更长久。以他皇城司的职位,以后立功受赏的机会多的是。

不过,丁路也告诫他,伴君如伴虎,日后再领了皇命办事,切不可再有妇人之仁。

袁淳风当即就明白了,丁路所言的是他在太岳岭一战,和柳如烟交手时未尽全力之事。

其实,袁淳风当时也并非未尽全力,他只是突然得见了柳如烟的全貌,竟生出一丝邪念,想着若能生擒这个小娘子,倒不失为一桩美事。这才未下杀手。

但他这点小心思又怎会逃过丁路的眼睛。

虽然被丁路一眼看穿,袁淳风也不敢有逆,只得连连称诺,表示下不为例。

不过,柳如烟那绝世容颜却令袁淳风久久难忘,如今又因为此事被丁路奚落了两句,心里着实窝火。

想来想去,袁淳风随即出了府衙,直奔城南的那间玉香楼而去。这间玉香楼乃是整个应天府最有名的青楼,袁淳风此前曾流连于此,还认识了个相好。

不过,由于赵杦登基之事,他身为康王贴身近卫,也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去过了。今日,正好得空,去一解这心火之苦。

袁淳风这几日确是没什么事可做。赵杦登基之后,虽然只能暂时把应天府衙当作行宫,但所有宿卫之事皆已按照大内条例执行,保护圣上的职责已由新建的大内禁军接管。

袁淳风虽然依旧担负近卫之职,但自从得知武松武功尽失之后,赵杦也不再要求袁淳风日夜守护在自己院中,只是有事时才会召他入内。

而这几日,赵杦似乎异常忙碌,几位近臣几乎每日皆会被召入内宫。尤其是汪伯彦,一日要跑好几趟。

眼看天夜已晚,袁淳风见到汪大官人又一路入了内殿,他心里知道,今日官家肯定是不会召唤自己了。

此时不去偷欢,又更待何时。

赵杦这几日的确很忙,但所忙之事却和国政无关,而是一件琐碎之事。

原来,在赵杦在应天府登基为帝,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之后,除了天下诸州府纷纷响应之外,还突然出现了不少前来认祖归宗的皇亲。

不到半月的时间,已经有七八名自称是帝姬、宗姬和驸马之人到了应天府,皆称自己乃是从北去的半路中逃出来的,听闻圣上在应天府继了大统,便寻来此地投靠。

对于这些来投靠的所谓“皇亲”,大内自然要先甄别一番。而这一查之下,不少人就已经露出了马脚。

赵杦上回让内侍从相州取回来的皇家谱牒,此刻也正好排上了用场。谱牒之上,所有皇室人员均有记录在册。

其中,一名宗姬连姓名都报错了,一名驸马虽然报对了姓名,但他却把说不出自己的官职,以为驸马即是官职,这两个当即被乱棍打出。

有两名宗姬所报的姓名、封号皆对,一人自称是晋康郡王六女芸姑,但一查谱牒,却应该是平原郡王之女:一人自称是燕王五女巧荪,却说不出自己母妃的姓氏,连自己父亲年庚几何也说错。

这几个当即被押入了大牢,三日之后,便以冒名皇亲之罪杖杀于大理寺。

不过,其中一个自称是柔福帝姬之人,却似乎是真的。

柔福帝姬,名赵嬛嬛,道君帝与懿肃贵妃王氏所生,比赵杦小三岁。此女对后宫中诸事也是对答如流。

赵杦虽然并不认识这个妹妹,但他爹道君帝一共生了三十四位帝姬,他不认识也正常。

而且,经过曾在汴京宫中当差的几名内侍和宫女辨认,此女的容颜也的确是柔福帝姬。

不过,此女也有存疑之处:经内侍验身,未嫁之身已非处女,而且还长了一双帝姬不该有的大脚。

对于非处子之身,此女也承认,自己在被金人掳去之后,已被金军将领所辱,失了名节。而脚大的缘故,乃是因一路随金人北上,无车无马,徒步数千里所致。

负责甄别的内侍最后只能将此事呈报给赵杦,由赵杦自己定夺。

对于此女身上的疑点,赵杦也明白,被金人劫去,**是在所难免。至于脚大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帝姬突然徒步流徙数千里,怕是也果真会如此。

所以,赵杦最终认下了这位妹妹,还加封其为福国长公主。

不过,认下这位妹妹之后。赵杦却突然想到了一件烦心事。

既然柔福帝姬被金人掳去之后失了名节,那所有的宗室女子怕是也难以幸免。其中自然保括自己的母妃韦氏和妻子邢氏。

邢氏倒也罢了,但母妃韦氏的名节却非小事。因为自他登基之后,依照旧制,就该加封自己的生母为后。

可是,如今自己母妃已身陷金国,此时加封究竟合适是否?又该如何面对流言蜚语?赵杦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才迟迟没有下诏。

该如何才能为母妃洗白,让她名正言顺地成为母后呢?

赵杦决定,召汪伯彦来商议商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