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04章:韦氏之谜(下)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04章:韦氏之谜(下)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道安早就想不干了。

韦家在山阴扎根百余年,至韦道安已是第五代。韦氏一门开枝散叶,全族已逾百余口,人丁兴旺,家族昌盛。

然而,作为长房嫡孙,韦道安却一直带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活着,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为了隐藏自己辽国暗桩的身份,他甚至无法像正常人家那般生活。

就在年前,山阴县陶知县有意将小女儿许配给他的长子,韦道安却只能冒着得罪知县的风险婉拒了。就此还在坊间留下他韦道安自恃富甲一方,目中无人的传言。

韦道安真是有苦难言。

得罪了知县倒也罢了,更要命的是,韦道安觉得自己身份暴露的风险越来越大,不定何日就有灭门之祸。

韦道安的担心不无道理。

事实上,自宋辽开战之后,抚南司就开始令韦家人收集军事情报。可由于山阴距离边关实在太远,在此处其实根本获知不了什么军情,因此,抚南司便要求韦家人设法在宋军的战备物资上做手脚。

比如:往筹集的军粮中掺假,将劣马供给给军方。为了干此等勾当,韦家人除了担心吊胆之外,还要花银钱行贿各路官员。

不过,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萌,在与各路官员结交的过程中,韦家人有了意外收获:原来,只要贿赂对了人,以次充好竟然也是一门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而且,数十年间,尽显韦家人也曾经有过担心,但却一直平安无事。而在与官员的结交中,韦家人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法门:何人可以行贿,何时行贿,如何行贿,分寸如何拿捏,火候如何掌握,此类种种手段,韦家人已是驾轻就熟,施展起得心应手。

真是所谓铁打的韦家,流水的官。

然而,从三年前开始,抚南司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只满足于此类暗做手脚的勾当,开始要求韦家人设法盗取宋军军械的制作工艺,尤其是那些对于辽军杀伤力极大的军械。

比如:神臂弩。

要知道,宋朝自立国以来,对民间习武之风颇为忌惮,各代均颁有禁武令。对于军械的制造和使用也有严格的法令,除了手刀、弓箭、短矛之类的兵器可以民间拥有之外,长械重器是严令禁止的。尤其是硬弩、甲胄此类更是立有重典,私藏私造,轻则徒刑,重则流放。

而神臂弓,作为宋军克制北夷铁骑的利器,更是被视为军中机要,不可外流。

韦道安心里自然知道,盗取神臂弩一旦被查获会是什么后果。但抚南司的军令,他亦不敢明着违抗,只能硬着头皮行事。

在经过几月的运作之后,韦道安以重金买通了一名在越州甲仗库当差的都头,盗出了两副神臂弩。随后,他命人夹藏在货物中,秘密送往了辽国。

韦道安本以为已经万事大吉。可未曾想,三个月之后,抚南司又传来密信,信中先是嘉奖了他一番,随后话锋一转,令他设法获神臂弩的制作方法。

原来,这神臂弩乃是大宋军器监经过多年才研制成功,其制作工艺不仅要求颇高,还有独特的法门。辽军虽然获得两副完好无损的神臀弩,但一经拆解,竟然无法复原,更何谈仿制。

接到密令的韦道安顿时犯了愁,也反心渐定。

这神臂弩的制作历来是宋军中的最高机密,这制作图纸别说是山阴县,就算是越州、杭州等地也不可能存放。

要想拿到制作图纸,一是去汴京,直接从军器监下手。可自己在汴京人生地不熟,毫无根基,更无人脉,要想打通军器监这般的要害衙署,简直势如登天。

还有一个法子,就是从越州都作院下手。

作为各州府的军械制造机构,都作院尽管也没有神臂弩的制作图纸,但韦道安寻人打探过,都作院却有负责修缮神臂弩的工匠。

所以,只要能策反一名会修神臂弩的工匠,再设法将其送往辽境,或可做成此事,向抚南司复命。

可是,盗取一两件物什容易,要将一个活生生的人“盗”走,再送往遥远的北境,这其中牵涉的关节不仅繁锁,更容易横生枝节,随时有事情败露的风险。

而经过此事,韦道安也逐渐明白,自己一日为暗桩,就终身难以摆脱抚南司的操控。

而且,依照眼下的局面,抚南司的要求会越来越过苛刻,今日要盗神臂弩,明白就可能要他去盗床弩,甚至是城防图等等。

迟早有一日,他会东窗事发,身份败露。而到了那时,自己这一家人只是辽人的弃子罢了。

此时,韦道全也想起了从小就听祖父与父亲提及过的身世。想那韦家之祖韦业全也曾尽心为辽国效命,但其后人却因渎职差点被灭族,最终被发配到这异国他乡作暗桩,百余年来一直干着这见不得光的勾当。

归根结底,韦氏一门只是辽人手中的工具罢了。

欲想不再成为辽人的工具,真正光明正大地活着,就必须彻底摆脱抚南司。这个想法,也非韦道全一时一日之念,只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罢了。

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韦道安就一直在谋划和准备着“遁形”之事。

为此,他暗中转手了部分店铺,并将所得的银钱悉数换成了黄金,打包好后藏于宅中。时至今日,已有数百两黄金之巨--这些钱足以让他无论去往何处,皆可保一家人生活无忧。

此外,韦道全还暗中让行事机敏的二儿子韦宗敏去往汴京,买下了一处宅院,作为日后入京所居之地。

对于为何要迁往京城,韦道全反复考虑过。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要想彻底避开抚南司的耳目,与其躲到偏远之地,倒不如去往最繁华之地。

一则,汴京城人口过百万,自己一家一旦入城,正如滴水归海,飞鸟入林,即可藏于无形;二则,抚南司的人很难想到韦家人会逃往此地,而且汴京乃京畿之地,首善之区,辽人亦不敢轻举妄动。

而经过与抚南司这些年的打交道,韦道安知道,尽管辽人在大宋各地皆设有暗桩,但抚南司与署下各处暗桩皆是单线联络,各暗桩之间相互并不知晓彼此身份。

这意味着,只要避开抚南司的联络人,韦家人的真实身份和过往所为即可被彻底洗掉。

不过,正当韦道全意欲举家脱逃之际,一个人的意外出现却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

依照惯例,每隔三个月,抚南司的密使会来到山阴县,在韦家经营的杂货铺,以事先约定的暗号和韦家人联络。

所以,尽管韦家人历经五代,生意早已涉及各行各业,甚至酒楼茶肆也开了几间,但这家韦记杂货铺却一直留着。

而且,每逢桃浪、荷月、桑落、暮岁这四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韦家长房的当家人皆会在这间杂货铺中坐镇。对外的说法则是:韦家自杂货铺起家,历代皆不忘根本,谨守初念。

而抚南司每次所遣之人也并非固定,往往二三次之后皆会换人,而且每次来人皆不会过夜,当日即走。

但大约在两年前的桃浪之月,前来联络之人却有了变化。

此人不仅连着来了三次,而且每次皆在韦家宅院中住了三日,白日里却不知去向,只有日落之后才归。

而当此人于桑落之月第三次前来之时,他竟然在韦家盘桓了近一月时间,行踪诡秘。

韦道全隐约感觉到些许不安,却又不敢询问其中缘由。直到此人第四次到访之时,韦道安才忍不住以有违惯例之由问询此人。

这不问不打紧,一向才得知,此人并非一般的密使,而是抚南司副都详稳,乃当年耶律德未的五代孙,名唤耶律余洪,是妥妥的大辽皇族。

抚南司的皇族亲自前来,而且还连来了四次,这不禁让韦道安心里一惊。

他心里暗想,莫非是自己欲脱逃之事败露了?可转念一想,自己行事谨慎,此事至今只有自己和二儿子二人知晓,断无泄漏可能。

唯一的解释就是,抚南司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自己。

抚南司的皇族副都详稳亲自前来,这是有多重要的任务啊?一想此,韦道全不禁头皮发麻,冷汗直冒。

不过,韦道全却是多虑了。

耶律余洪此番远涉江南,并非是因为有何重要机密而来,甚至他此行以抚南司副都详稳的身份联络韦道安,只是随便而已。

他真正的目的则是为寻找越女剑剑法而来。

话说,这位耶律余洪堪称契丹人百余年来不可多得的武学奇才。

和所有契丹皇族一样,耶律余洪自幼习弓马,凭借过人的天赋,他早早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十六岁时就随军出战,和宋军屡有交锋。

在十七岁那年,他率百骑在雁门关外和二百宋军遭遇。

一场激战之后,辽军虽然依仗骑兵的优势几乎将宋军悉数斩杀,但为首那名宋军将领的武艺却令耶律余洪叹服不已。

这名宋军在长枪被折断之后,居然以一把佩剑连斩了十余名辽军,愣是在重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

此人剑法之精妙,令耶律余洪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彻底颠覆了他对武艺的认知。

他从未想到,一把长剑居然可以在长枪重甲的包围下,如游龙戏水,却又见血封喉。如此这般的击杀之技,和他自小习练的武艺截然不同。

经过此战之后,一向对自己武艺颇为自负的耶律余洪也逐渐意识到,中原武学果然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自此,耶律余洪开始潜心研习中原武学,利用南征的机会四处寻访名师。

二十一岁那年,他在五台山意外得到了一册武学秘笈--《般若奔雷掌》,就此醉心于此。十年之后,奔雷掌初得大成,耶律余洪便已横扫塞外,燕山南北,再无敌手。

但耶律余洪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武学之道学无止境。而且,身为大辽皇族,武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助辽国征伐四方,彻底征服南蛮之地。

而此番来到江南,耶律余洪的目标就是寻访越女剑剑法的下落。

原本,中原武学门派众多,越女剑并不在名气最大之列,而之所以是越女剑,则是因为耶律余洪经过打探得知,这越女剑相传乃是古越国一女侠所创,她曾受越王之邀,入宫教授越国士卒剑法,最终助越王剿灭了吴国。兵戈盛极一时,称霸一方。

越女剑,既可江湖争锋击技,亦可阵间斩将击马,此正是耶律余洪心目中至高的武学之道。因而,他对这一门剑法也是势在必得。

不过,在得到越女剑之前,耶律余洪却先意外得到了一名“越女”。尽管此女并非真正的越女,而是一名胡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