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89章:意外之喜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89章:意外之喜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玩笑归玩笑,亥言知道,眼下必须要做个取舍:是继续前往杭州查寻线索,还是先去应天府夜袭康王。

为了让众人能够静下心来商议,陆云中马上命人准备了三间安静的客房,希望众人就留宿于州衙之内。

眼见此时已近子时,众人也不再推辞。

“这陆知州是生怕你跑了啊。”一进房间,亥言就是对武松说道。

“做官的,步步小心,想得周全些也不奇怪。”武松道,“倒是他这听息识武的功夫,着实有些古怪。”

“这恐怕也和原息之力有关。”亥言道。

“可是,原息之力之中似乎并无此等功夫啊?”

“它的确不是一种武功。”亥言道,“但所谓原息之力,并非单指武功。你等凡人诸般未觉醒之力皆是在其中。”

“那凡人究竟有多少未觉醒之力?”

“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亥言道,“但凡人之能,皆可觉醒。”

“莫非吃喝也是?”

“你是在说你自己吧,景阳冈前那十八碗。”亥言一乐,“也算。昔日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可谓奇人。”

“哦,对了,本朝太祖太宗年间有一朝臣名唤张齐贤,不仅出将入相,文武双全,而且体质丰大,饮啖过人,犹嗜肥猪肉,每食数斤。据说他少时家贫,还把乡邻家的一整张牛皮吃了。”亥言又道。

“你莫不是编些故事来哄我。”武松有些不信。

“哼,我为何要骗你。”亥言没好气地道,“你若不信,可去问你家柳娘子,这些皆是书上所载。”

说话间,门外响起敲门声,是柳如烟和乔三水前来商议去留之事。

何去何从,这的确是众人需要决定的。

按陆云中所言,康王命各州主官于月前抵达应天府,这意味着他的登基之礼很可能会定在五月。但究竟是哪一日,却不得而知。

“此去杭州还有六百余里,快马加鞭,二三日可达。而应天府则有千里之遥,至少需要三五日。”柳如烟道,“而且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无论先去何处,来回皆要十日以上了。今日是四月十七,以此估算,若是先去杭州,月前未必能赶到应天府。”

武松点了点头,却未说话。

“如此看来,杭州和应天府只能去一个了。”乔三水道,“而杭州之事犹可延缓,而应天府之事却耽误不得。”

众人皆知乔三水的心意,眼看萦绕在他心头二十年之谜有望破解,自然是心情迫切。不过,在轻重缓急上,却依然识大体,顾大局。

“乔兄弟先不必着急,或许会有两全之策亦未可知。”武松道。

说着,他看了亥言一眼,心里道,这小和尚平日主意颇多,应该会有好办法。

“小和尚,你平日话最多,为何如今一言不发?”柳如烟也看了一眼亥言,自打众人开始商议,他就一直托着腮帮子在沉思。

“嗯......我是在想两件事。”亥言双目犹自盯着桌上的烛火。

“哪两件?”武松问道。

“其一,是那康王究竟会于何日行登基之礼。其二嘛,我是在想,若是当年乔大侠失踪之谜真和康王有关,那去杭州和去应天府或许是殊途同归。”

“那你可想出了什么眉目?”武松又问道。

“乔兄弟,你可记得起居注中所载,康王生于何日?”亥言突然朝乔三水问道。

“记得。当日所查种种,在下皆已记在册中。康王生辰更早已记在心中,是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乔三水道。

亥言屈指算了一算,“若是我没算错,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应当就是五月廿一,也就是康王生辰。”

“小和尚,你的意思是康王会在自己的生辰之日登基?”柳如烟道。

“娘子果然是一点即通。”亥言道,“既然他选择了在五月登基,没有理由不选自己的生辰之日吧。如此不正好双喜临门嘛。”

“有道理。”柳如烟道,“况且康王命各州主官月前抵达,必也要留出些时日来筹备大礼所需诸事,应该不会如此仓促。”

“照此说来,我等的时间尚还充裕。”武松道,“就算先去杭州,再北返去应天府时间也足够了。”

“那第二件事呢?”武松又追问道。

“嗯,我是想,若是康王真和乔大侠失踪之事相干,我等又能在杭州寻到于他不利的证据,到时候再去应天府,或许就用不着动刀动枪了。”

“你的意思是,康王的身份可能真有古怪?”柳如烟眉头一皱。

“莫非娘子也想过?”亥言心里知道,柳如烟亦是聪明之人,应该会想到其中的可能。

柳如烟微微颔首。“奴家的确也想过。尤其是在康王命人取走皇室谱牒和翰林医官院诊录之后。”柳如烟道,“乔大侠,乔妃、沈放、这诸事之间有太多巧合,而且,若是康王心里没鬼,他又为何要急于取走谱牒和诊录?其中必有蹊跷。”

“娘子所言极是。”亥言道,“所以,我等还是应该先去杭州,查出这个沈束究竟是不是当年的沈放。况且,就算此去杭州无果,我等再去应天府也来得及。”

对于亥言的判断,武松和乔三水也觉得有理。若是不动刀兵就能迫康王就范,这自然是更好。

“那陆知州处该如何答复?”武松问道。

“此事不用担心,陆知州请我等来,无非也是为了能扳倒康王。明日一早,我去和他说便是。”亥言道,“而且,这陆知州或许能帮上忙也未可知。”

“这是何意?”

“莫急、莫急,明日一早便知分晓。”亥言扮了鬼脸道,“好了,时候不早了,各自安歇吧。”

说着,亥言一轱辘就窜到了榻上,把后背留给了众人。

......

翌日一早,众人刚刚洗漱完,陆云中就差陆衙内来请了。

还是在昨夜的那间院子、那间房间,陆云中已经等候多时。

“如何?诸位商议可有结果?”见过礼之后,陆云中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陆知州,事已至此,我也就不再相瞒了。”亥言道,“其实,我等此行亦和康王有关。”

“啊?”陆云中吃了一惊。

于是,亥言就将杭州之行的目的,还有自己对康王登基之日的判断大致说了一遍。

听完了亥言所言,陆云中沉思了片刻,然后道:“这或许是天意吧,老夫原本只是冒昧相请,未曾想诸位亦是苦康王久矣,此番若真能扳倒康王,真乃天下人之幸。”

“诸位尽管前去杭州,老夫在静候,若是有用得上老夫的,尽可开口。”陆云中又道。

“陆知州客气了,不过,小僧还真有事相询。”亥言道。

“小师父直管问便是。”

“请问陆知州,今年贵庚?”

“虚度光阴,六十有一了。”

“那在京为官是何时?”

“老夫元佑八年入京,授御史台中丞,至崇宁二年被贬,前后正好十年。”

亥言屈指算了一算,又问道:“那陆知州可还记得沈放此人?”

“沈放?”

“他曾任禁军殿前司都虞侯,于大观元年告病还乡了。”

“殿前司都虞侯?”陆云中眉头一紧,手捻胡须,“能在大内禁军中任职者,大多皆是荫补入仕的仕宦子弟。沈放......”

陆云中在屋中来回踱步,极力搜寻着脑海里的记忆。

“沈......”陆云中突然眼前一亮,“你说的可是沈文通之子沈放,老夫记得崇宁年间,他时任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

“陆知州,你说此人是沈文通之子?”亥言也差点跳了起来。

“对。”陆云中道,“老夫记得,当年沈文通曾官至开封府尹,拜龙图阁直学士,但由于一直无子嗣,被一众朝臣讥笑。不过,沈文通却在花甲之年老来得子,这儿子正是沈放。此事在当年朝中多有议论,皆称沈直阁是老树发新枝,实乃本朝之前所未有之奇事。老夫虽无缘和沈直阁同殿为臣,但对此事亦有所耳闻。”

“哈哈哈。”亥言不由得乐了开花,“沈放既是沈文通之子,那祖籍必是钱塘县无疑,如此看来,这杭州沈束十之**就是当年的沈放。”

“莫非真是天助我也。”武松也笑道,“看来这扬州真是来对了。”

柳如烟和乔三水也皆喜出望外。

未曾想,这扬州一夜,不仅吃了美食,进了州衙,和知州不“打”不相识,还意外从陆云中口中证实了这一关键信息,真是收获不小。

而有了这条关键的信息,众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尽快赶往杭州。

话说众人随即辞别了陆云中父子,返回客栈,取了行李和马匹,启程直奔杭州而去。

临行之前,众人和陆云中约定,十日之内必返回扬州,届时再一同北上应天府。

话说众人出了扬州城,纵马一路向南。

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沿途花红柳绿,景色宜人。

亥言一时心情大好,忍不住凑到柳如烟马上道:“娘子,昔日唐人孟郊在及第之后曾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今日我等在春风中纵马江南,不知娘子有何感想?”

“小和尚莫非是在考奴家诗文?”柳如烟抿嘴一笑。

“昔日娘子在杭州百花阁时,曾以诗筛客,名动江南。难道今日今时就没有诗性大发吗?”亥言道。

“好,奴家就权且一试。”言罢,柳如烟一带缰绳,让马慢了下来。

片刻之后,只见柳如烟昂首吟道:

“华夏烽烟何日休,

暮春四月下扬州,

的卢秋水问前路,

一剑光寒天道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