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50章:耻别京华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50章:耻别京华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京城外已是春意渐醒,金军真的要开拔了。

和来时如风卷残云,雷霆万钧不同,这十几万大军要走,真是如拖泥带水:拖着无数金银财宝,带着成千上万的俘虏。

这些财宝里,不仅有价值连城的金银玉帛,还有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典藉、礼器、法物,甚至还有舆服、宝玺和浑天仪......

这些俘虏里,不仅包括几乎整个皇室宗族的男女老幼,还有无数女乐、各色工匠、僧道、司天官、内侍、学官、明经、盐吏,甚至还有阴阳、技艺、傀儡、影戏和小唱......

金人仿佛要将汴京的繁华打包带走,好将这个王朝的精气神全部抽干。他们一面将自己的荣耀建立在对赵氏皇族的百般羞辱之上,一面却又掩饰不住对这个王朝生活方式的向往。

他们鄙夷这个王朝的羸弱苟且,却又仰慕这个王朝的礼仪文化,

他们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征服和占有一直以来就是他们的立国之本。在他们眼里,金戈铁马之下,人和牲畜、土地、金银并没有什么区别,皆是胜利的附属品而已。

而掠夺和耕种,只是因天授之命不同,采取的不同生存方式而已,并无文明和野蛮之分。适者生存,强者为王才是这天下亘古不变的王道。

金宋之有今日,正是天命所至。

此番南征,攻城掠地,灭宋掳族,纳贡收金,这也是天道酬勤,实乃我大金之运,国祚当兴。

不过,如今得胜班师,大军北还,对于二位元帅而言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数千里之遥的漫长行程,如何能全身而退,将这些战利品安全地带回白山黑水之地,二位主帅还真的要好好动动脑筋。

宋军究竟有多大的阻击能力,完颜宗望是心里有数的。虽然宗泽所部表现出了少见的战斗力,甚至一路连战连捷,但完颜宗望知道,他兵力有限,游击袭扰或许可以,想要拦阻金国大军,无异于飞蛾扑火。

只要康王遵守他们之间的默契,不将重兵集结于在金军的归途上,一个宗泽纵有通天之能,也改变不了什么。

一个好消息就是,据探马回报,康王的主力部队突然出现了洛阳附近,大有攻取城池之意。

这显然是在向他传递着一个信号,康王无意和金军展开正面的对抗,也不会阻止他们北归。绕到洛阳,这个远离金军北归线路之地,也恰恰是康王真实心境的表现:金爷爷,你走你的,我收拾我的。至于什么父皇皇兄,族亲宗室,对不起,本王爱莫能助。

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完颜宗望和完颜宗汗还是对北撤的线路和方式作了精心的安排。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赵檀和他爹分成两路--尽管他二人一个是废帝,一个已退位,但在宋民和宋军眼里,二人依然是代表着王朝正朔,皆有可救的价值。

最终,二位元帅经过商议和讨价还价,确定了北归的方式。

东路大军由完颜宗望统领,经河北北上。这路大军前后分为七队,其中宋廷官员在第二队,太上皇、诸王、驸马在第三队,郑太后、宫妇在第四队,王妃、帝姬在第五队。一共有车八百六十余辆。

西路大军则由完颜宗汗统领,经河东北上。这一路前后分成五队。其中朱皇后在第一队,三千给金国皇帝的贡女在第二队,各色工匠三千家在第三队,废帝赵檀及太子则在第四队。

除了赵檀和他爹被分置于西东两路之外,各队的之间,宗室夫妻皆被分开押运,也就是说皇上见不到后妃,诸王见不到王妃,帝姬也见不到附马。

在这些人马中,归于东路的第五队比较特殊,因为康王的生母韦氏和康王妃邢氏皆在其中。虽然这一队俘虏只有王妃、帝姬等三十余人,但完颜宗望却调派了五千精兵押送,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初春三月的最后两日,东西两路大军相继拔寨起营,递次向北开拔。为了迷惑宋军,东西大路除了金军自己的旗帜之外,皆打出宋皇的旗号。而各队之间也相互间隔十里的路程,一旦遭遇宋军,既可提前预警,亦可前后呼应。

望着大军浩荡前行,完颜宗汗立于马上,志得意满。自己从十七岁起随先皇起兵,二十余年来征伐无数,今日之讨亦堪称不世之功,足以彪炳史册。

此番南征,他可谓收获颇丰,而能将宋室宗族一网成擒更是超出他的想象。若是以攻城掠地而论,此番征宋还远远谈不上是灭国之战,但能掳走宋皇一脉,却足以称得上是诛心之战。他甚至相信,此战之后,宋廷已是断脊之犬,无根之木,他日再挥师卷土重来,必是予取予求,所谓华夏江山,迟早会成为金人的牧狩之地。

唯一让完颜宗汗还心存一丝忌惮的,就是那夜对自己的行刺。

那个夜晚,那个大和尚,那个一脸儒雅却剑法犀利的剑客,还有那二百死战不退的宋军,这些人给他带来的震撼,至今仍心存余悸。且不论那个大和尚武力之强,令人匪夷所思,单单那股死战之勇就足以让人胆寒。

若是宋军皆有此勇气,今日的汴京恐怕也不会是眼下之势,甚至他们能否攻到汴京也未可知。

金人素来尚武好勇,但一生戎马的完颜宗汗也明白,勇武不仅在于体魄,更在内心。善战之士固然可敬,敢战之士则更令人畏惧,而死战之士才最可怕。

此时,他更加觉得当初丁路之言甚是,要真正征服这个王朝,只有夺其志,以灭民心,从心理上彻底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

所以,这次大军北归,那些金银玉帛,女人工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二位官家,尤其是他军中的废帝赵檀。

赵檀的生死原本倒是无所谓,但如今必须让他活着,活着忍受耻辱,成为整个大宋王朝看得见,想得到的耻辱。这才是最重要的。

西路大军于凌晨三更起行,赵檀这一队从新郑门出发,经万顺门、固子门、咸丰门和永顺门一路向北而去。

赵檀早已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不可逆转,所以每经过一个城角,皆掩面号泣,尽显泪别故土的悲情。

然而,这些眼泪除了为金人平添几分笑料,并无任何意义。它只是官家当初脑子里进的水,如今又换一种方式流出来罢了。

他知道这一别,自己此生怕是再也回不来了。但回不来的又岂止是他的躯壳,若是太祖太宗在天有灵,怕是会将他从宗庙中除名,也难解心头之恨。

作为这个王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官家,赵檀是被历史,也是被他那个甩锅的老爹推上的皇位。他也许并无力挽狂澜的雄才伟略,但他也干尽了病急乱投医的蠢事,他自然也不甘心成为亡l国l之君,但却彻底忘了身为一国之君的尊严和底线。

他的昏聩颟顸比之其父不遑多让,甚至青出于蓝。他在位一年有余,却拜罢了二十六位执宰之臣,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机都放在和其父的权谋之争中。而面对内忧外困之局,他又几乎完美地错过一切救国之策,将种师道、李纲等忠臣良将弃之不用,却任由耿南仲、唐恪等怯于公战,勇于私斗之流祸乱朝纲。以至父子“联手”,前仆后继,错过无数次挽救危局的机会,将这个文盛一时,富甲天下的王朝彻底埋葬。

他的苟且屈膝亦可谓前无古人。其身居天子之位,手握社稷之重,却一味思降不思战,为奴不为人。他宁愿视敌为亲,也不忘宫闱之争,总想着以奴颜换来偏安,跪着照样还可当皇上。他以儿皇之身开启了自己的为君之路,又以儿皇之姿乞求保住君位,最终却只能踏上北狩之路,落得极耻之名。

靖康之耻,耻不在结局,而在过程。

靖康之耻,耻不在百姓,而在共治天下的皇帝和士大夫。

诸夏之耻,以此为最,更以此为鉴。

......

金人退去,冬雪消融。

在一片狼籍的金人营地里,被遗弃的绸缎、猪羊、米面不计其数,还有不少典籍、金帛淹埋在泥土之中,被马踏人踩,视为粪土。

杂在物品中间的,还有不少老幼病残妇。在她们的脸上,不幸却又万幸表情交织在一起。她们是这场国难的受害者,也是这场浩劫的幸存者。

然后在金人眼中,她们和那些不值钱的书籍、表缎、猪羊一般,皆是可弃之物。

在她们的满是风霜,惊恐余痕的脸上,依然残留着寒冬的气息。一如汴京,这座世间最繁华的都市依然深锁于破败、萧瑟之中。

战火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但一场浩劫留下的伤痛却已深入骨髓。一如这个王朝,虽然还在苟延残喘,却已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