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15章:文武之争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15章:文武之争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涯子这脉号得有些意兴阑珊。

为武松号脉,一则,是想看看他体内是否还有余毒未清,二则,是想在武学上给他些指点。

但如今他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了。

无涯子虽并非只醉心武学,但在武功上向来颇为自负。

当年他三十二岁入谷,除了是想潜心钻研天象之术,也是因为他纵横江湖再无对手,只有无敌的寂寞。

他入谷前最后一战的对手也正是周侗。

江湖人言,二人当年在华山之巅大战三天三夜,只打得日月无光,天地变色,却胜负未分。

但其实,二人只是在京兆府城南十里一处不知名的山坡上切磋了百余招,无涯子最终以半招胜出。

周侗练的是外家切夫,至刚至猛,一出手就大气磅礴。而无涯子则是内外兼修,不仅招式精妙,且内息绵长。战至百回合之后,趁周侗稍有力竭之象,无涯子方得以险胜。

所以,无涯子知道,武松如今身具之能绝非周侗一人所授,必是还有其它机缘。

而在豹林谷隐居四十余载,无涯子虽未再出谷,但对武林之事也有闻,却从未听说江湖中出了武松这样一位人物。

无涯子随后将二人领到了院中。原来,乔黛已在院中的石几之上泡好了茶。

此时,一夜风雪已将苍翠的竹海披上了一层银装,青竹琼枝,绿海间泛起白浪,再伴着茶香,别有一番意境。

“老朽不甚酒力,只好以茶代酒,招待二位了。”无涯子道。

“此时此景,品茶正好。”亥言笑着道,“对吧,师兄?”

“甚好甚好。”武松忙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无涯子微微一笑,“二位果真是师出同门?”

“噢,前辈别误会。”亥言连忙道,“我师兄的武功是出家前学的,小僧可一点也不会武功。”

“原来如此。”无涯子道,“无过,有你师兄在,怕是也无人能伤得你。”

“哦。真有这么厉害?”亥言故意问道。

“以好汉如今的修为,江湖中怕是难有敌手。”无涯子不无心慰道,“这也是中原武林百年积弱之后得以复兴的征兆。”

“前辈过奖了。”武松连忙起身,“前辈的两位弟子剑法精妙,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

武松此言并非恭维之词,而无涯子对自己的这套剑法也颇为自信,“若只论剑招,老朽这套无涯剑法确有独到之处,不过在好汉面前,以小徒的修为怕是不济。”

“我听柳娘子说过,这套剑法每一招皆以诗句而名,听起来颇为深奥。”说到这套剑法,亥言也来了兴致,“这是前辈故意为之?”

“哈哈,让二位见笑了。”无涯子轻捻白须,“这确是老朽所为,但并非以诗句为剑法名,而是从诗句中得悟剑法。”

“诗句中也暗藏剑法?”亥言道。

“小师父博学多识,应该听闻过公孙大娘之名吧?”

“前辈说的是唐朝的公孙大娘?”

无涯子微微颔首。

“正是从公孙大娘的剑法中,张颠才悟出笔走龙蛇的绝世草书,杜工部也才有了『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旷世绝句。可以,文武之道,看似殊途,但于剑上却可同归。”

“哦,前辈之意是说练剑和写诗其实是相通的?”亥言道。

无涯子又点了点头。

“自古剑法纵有千变万化,不外乎虚实结合,而诗词之妙亦在虚实相生,虚为意,实为力。有实无虚,则诗无意,味同嚼蜡,剑无神,如莽汉相争。而有虚无实,则诗无据,乃无病呻吟,剑无根,如隔靴搔痒。”

武松听得云遮雾罩,而亥言却是兴致盎然。

“知道为啥要多读书了吧。”亥言悄悄在武松耳旁道。

见武松没搭理他,亥言只是一努嘴,也不计较,兀自转向无涯子问道:“那这剑法有多少招?”

“只有十六招。”无涯子道,“不过,每招皆蕴含诸多变化,与诗句意境相合。比如这一招:无边落木萧萧下。”

说着,无涯子随手拣起一根竹枝,起身走到院中的一簇竹子前。只见他手脆轻抖,瞬间无数竹叶纷纷落下。

武松心里一惊。

原来,落下的只有竹叶,却无半片积雪。无涯子看似随意的挥动,却是精准到巅毫,只把未有积雪的竹叶削落。

武松心里道,若只论剑招之绝,自己怕也不是对手。

“原来萧萧落木,其意在萧不在木。”亥言道。

“小师父悟性果然很高。”无涯子也是微微一惊,“只取萧瑟之木正是此招的精妙所在。”

“那止于剑乎?”亥言又问道。

“剑,号百兵之君,自古读书人习武,也多是以剑为兵器。”无涯子道,“老朽自小读过几本书,又好习武,所以才有此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让小师父见笑了。”

“不过所谓文武之别,其实亦是器道之争。”无涯子沉思了片刻,接着道,“本朝重文抑武,看似是以道驭器,以礼乐制天下。但废器于内,却也是自残于外,所谓守内虚外之策实乃偏安,终有今日之祸。”

这段话,武松听明白了,“无器御敌,何来道,无戈止武,亦是无用之武。”武松忿忿道,“金人狼子野心,天下人尽知。”

无涯子不由多看了武松几眼,“好汉所言极是,无器卫道,则道将不存,无道驭器,则器必滥杀。器道若失之一,终是祸国秧民。”

无涯子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一时间已是日过三杆。

无涯子欲挽留二人多住几日,但武松还惦记着和上官令之约,只得起身告辞。

临行之际,无涯子告诉武松,约半月之前,柳如烟有飞鸽传书回谷,说她已决意率众北上,意在勤王抗金。

闻听柳如烟北上,武松也是心里一动。

待用过午饭,无涯子和乔黛将二人送到门外。

“于武学之道,老朽已无可指点之处。”无涯子道,“二位不辞千里来访,老朽别无他物,只有以此书相赠。”

说着,无涯子从乔黛手上接过一册书递给了武松,武松一看,不正是那本《种兵纪要》吗?

原来,种师道除了把此书交于种安远避江南之外,也抄了一本送到无涯子手中。

“此书和好汉手中那册无异,只是多了老朽的一些批注而已。”无涯子道,“好汉可交于那位将军,应该有所禅益。”

武松连忙拱手谢过。

“前辈虽隐于世外,却也心系国事啊。”亥言在一旁道。

“让小师父见笑了。”无涯了道,“老朽在这谷中,名为隐居,实为禁欲。”

“禁欲?”亥言也不由一愕。

“对。人活于世,皆逃不过**二字,好色好酒是欲,贪财恋权是欲,争强好胜,扬名立万岂又不是欲?”无涯子道,“老朽躲在谷中,实乃以不见为净,少见一件世事,也就少一些**。”

“前辈这是以孑然一身修万念皆空之心,也是器道两存,虚实相生啊。”亥言微微一笑。

无涯子这下明白了,亥言为何能对出那句上联了。

“他日若有缘,还望二位再来谷中一叙,老朽不胜荣幸。”虽是客套之词,但这也是无涯子诚心之语:这一大一小两个和尚,一个武功深不可测,一个少年老成,绝非寻常之人。

武松二人出了豹林谷,在那片山崖下取回了汗血宝马,策马东去。

一路之上,武松一直是快马扬鞭,行色匆匆。亥言也未多问。

两日之后,二人距滑州已不过四五十里之遥。见天色已晚,二人就近找了个集镇投宿。

“武都头一路急驰,可是惦记着柳娘子。”亥言有意无意地问道。

“嗯。”武松点了点头,“她若是直趋汴京,怕是不妙......”

“这你不用担心。”亥言道,“以柳娘子的行事风格,她断不会鲁莽行事,自投罗网的。”

“那你觉得她会去往何处?”

“她若是为了抗金,去投军也是可能的。”亥言道,“不过,她毕竟是女儿身,投军也多有不便......”

“那究竟会去何处?”武松有些急了。

“武都头莫急。”亥言道,“柳娘子武功虽不及你,但也是少见的高手,一般的金兵也奈何她不得。况且她一向行事周密,既然决意北上,必是有备而来。”

武松勉强点了点头,却依旧眉头不展。

“放心吧。等到了滑州,交了令。再让鲁正全打探她的下落就是了。”亥言接着道,“上官令躲在山里都让他找到了,以丐帮弟子之能,还怕找不到你那妹子?”

听亥言这么一说,武松才稍稍放下心来。

在这个世界上,若是还有人能让武松视为亲人的话,那也只有亥言和柳如烟了。

亥言他自然不用担心,但柳如烟此番北上,却让武松不得不担心起来。

翌日一早,天色尚未完全放亮,二人就一路马不停蹄奔向滑州方向。

远远看到宋营旗帜时,二人也终于放下心来。

归营之后,群雄纷纷前来相见。得知二人果然找到了上官令,并已定下约期,众人也是喜形于色。

不过,群雄却告诉了武松一个不好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