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五代箫剑录 > 第一卷 风云际会 第四十四章 三路拜山

天色已近傍晚,仍是闷热非常。

一个劲装结束、面色沧桑的魁梧男人面无表情,警惕地沿着山脚小路开始上山。

他背上插着七支黑铁短枪,手里握一杆乌油点钢断魂枪,正是此前在城郊客栈与会的江湖第一镖头、“七杀夺魂枪”唐进。

自从江南群侠在客栈一聚之后,唐进便隐隐觉得钟正棠有统领群雄之心,心有不安。不过钟正棠言语谦逊,也自称绝无野心,着实态度诚恳。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他真的暂掌发号施令之权,唐进也未必会反对,十几年走镖的经验让他深信,没有领袖的一群人便是一盘散沙。

他的身后跟着两名镖师,一人姓赵,一人姓孙。不敢说绝对的心腹,但他们和自己一起走南闯北十几年,互相的底细还是清楚。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山而上,松柏参天,太阳已经极低,只能照到山脉一边,山头两侧明暗两隔。

唐进三人在阳光射到的一边,落日余威之下,三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唐进向来警惕,行走不久,习惯性地抬头四处张望,然而这次他的目光并没有随即习惯性地收回,因为他看到山头上站立着一个黑影。

这个黑影站得很直,在夕阳中模糊难辨,无数松柏的荫蔽之下,粗略一看,着实分不清他是人还是一棵柏树。

唐进横枪站住,后边的两个镖师一愣,也看到了山头上的黑影。

“唐总镖头?”身后的赵镖师问了唐进一声,等唐总镖头说话。

唐进不言,只是驻足观看,赵镖师和孙镖师知道唐进眼力非一般人可及,亏得这一双千里眼,押镖时的许多危险由唐进远远地化解于无形之中。

“断情书生。”看了良久之后,唐进突然说道。

“断情剑,莫非他也收到了钟掌门的消息吗?”孙镖师问道。

“这倒难说,不过他若是也收到了钟老道的消息,总归出发前要和我们说一声。这般装神弄鬼,是何道理?”赵镖师道。

“镖头,这钟掌门的信……到底是怎么说的?”孙镖师问唐进道。

唐进沉默半晌,缓缓道:“钟掌门信中说,当晚寒鸦在外,钟掌门怀疑门内有其内应,他已在城内调查,密请我赴此拜会何长老言明。”

孙镖师“哼”地一声道:“这老牛鼻子,大半夜地将信留下,亏得镖头耳力这么好,都没能察觉。镖头一大早便开始打听五行派的所在,又赶了半天路,这都到了晚上才到,若是回去,又得摸黑了。”

走镖多年,唐进睡梦中的警觉性一向极高,现实中身边的事情,常常会通过他的所有感触器官,随时出现在他的梦里。

押镖途中梦见或林中、或墙外有歹人埋伏,这对唐进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而事实也一次次证实了他那睡梦之中超乎常人的洞察力。

若论寻常时察觉隔墙有耳,许多内功深湛的高人都远胜于唐进,但若单论睡梦时,唐进走遍四方,未有一人能警觉如此。

只是昨夜留信之人竟无让自己有半点反应,定是轻功登峰造极之人所留。

正一教是道教大派,非但内功心法世所闻名,而轻功传自“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也是潇洒一派,飘然若风,这封信来自钟正棠,便说得通了。

赵镖师也嘟嘟囔囔道:“明日就是英雄大会,我看那钟掌门有意给镖头找茬。”

唐进摆摆手道:“不妨,我走镖路上,多和五行派弟子打过照面,向来相安无事,大不了当作走动走动。”

唐进再次回忆了上午发现书信的样子,又抬头看了看黑影。

“断情剑与我们素无恩仇,想必不会找我们的晦气。”孙镖师道。

“我看未必。”赵镖师当即反驳道,“姓钟的道士让镖头自己来,既然那道士能信得过,这书生在此地还能有什么好事?”

孙、赵二镖头争吵之际,一直在沉思的唐进突然道:“倘若钟大掌门信不过呢?”

唐进在犹豫地观望着山头的断情书生,书生也在远远地望着半山腰的唐进。

“大概这便是所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之景。”

书生站在山脊龙脉之上,垂暮的残光照亮了他身体的一半。

他一身典型的江南打扮,一身白衣即使是在山中也一尘不染,脸如白玉,却常常是一副忧郁的神色。

“是那镖局的来了吗?”这侧山头下,湘姑娘正坐在山阴之中,百无聊赖地摆弄一棵石缝中长出的野草。

“嗯。”断情书生答道。

湘姑娘似是对唐进等人毫不在意,继续道:“通哥,我师父到底给你送了什么信来啊?趁现在歇着,快些让我看看吧。”

“嗯。”

断情书生沉默寡言,据说他年少时曾受刻骨情伤,自此隐去名姓,醉心于山水草木。

他隐姓埋名行走江湖,也是弱冠以后的事情了。江湖人士多是快意恩仇之人,因此多对断情书生所想所举不以为然。

不过他在江湖上所为既不伤天害理,也不影响到他人,本不关他人闲事。且江湖上常有传闻其家世背景极大,江南门派都要给他些面子。

湘姑娘接过书生递来的信,看了良久,疑惑道:“师父说那日门外的不只是绝剑门的万姑娘,那还能有谁?”

书生说道:“这便是钟先生为什么要我来拜山。”

“不是你,是我们,还有你妹啊。”湘姑娘用手中剑柄戳戳那书生脸道。

那书生仍是一副冷冷面孔,对湘姑娘道:“父亲请钟先生收你为徒,便是要收你的心性,看来尽是白费功夫。”

“我还年轻,干嘛要收我的心性?”湘姑娘一翻白眼道。

“湘妹,你已不年轻了,父亲也不止一次提你的婚事。”青年书生道。

湘姑娘一把将那根野草拔出扔向书生,嗔道:“我不嫁!我说了多少次,我只喜欢少时见过的月亮,除此之外,谁也不嫁。”

“你总爱说些胡话,你少时见过什么月亮?”通书生冷冷道。

“我不管,总之谁来提亲,我便戳瞎谁的招子。”湘姑娘摆弄着手中那把白玉素剑道。

“此事由不得你,父亲已为你订下了婚事。”

那湘姑娘一听此话,当即气红了脸,一跃而起,朝书生凤眼圆睁道:“什么婚事?我怎么不知道?”

“你若知晓,定然不允。”书生道。

湘姑娘突然转怒为喜,嘻嘻一笑道:“谁说我不允?若是找个好人家,我欢喜还来不及。”

书生点点道:“此人身处万人之上,他家乃是江东大族,自然是好人家。”

湘姑娘凤眼一眨,喜笑颜开道:“那还不快告诉我是谁?”

那书生缓缓道:“我说的这人,便是当朝太子。”

“是唐国太子、楚国太子、蜀国太子、南边汉国太子、还是北边契丹国太子?”湘姑娘兴致勃勃地问道。

“是本国太子。”书生道。

湘姑娘一得知父亲为自己许了什么婚事,马上收起装出来的欢喜容颜,抽出剑冷着脸道:“真是个呆哥哥,这么容易便告诉了我,我这就回国去将太子杀了,就不用和他成婚了。”

湘姑娘方才走了两步,书生一把扣住她手腕道:“别闹了,我们走。”

唐进便要走上山头,抬头一看,那身影早已不见。爬上以后,放眼望去,四处树海茫茫,也不见书生踪迹。

山之大者,莫如太行。

暗淡夕阳下的太行山,柴荣正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大片的参天古柏投下深邃的阴影,整个山腰山头,都已在无尽的黑幕中笼罩。

柴荣为了应何长松朔日之约,一大早便已出城,快马加鞭,一直到得近乎傍晚才至太行山脚下。

一程走外还有一程,柴荣弃马入山,踏上这干裂的土地不久,只觉得背上的青冥剑竟开始微微作响。

越往密林之中行走,青冥剑的响动便愈加剧烈,起先只是响动,响了良久,竟开始颤动起来。

柴荣见状,也是十分惊异,心中暗想道:这大概便是所谓“剑鸣”。

柴荣拔出青冥剑,剑身离鞘刹那,晃动和响声骤然停止。

在这一片黄昏青松树海之中,青冥剑如同鸟归山林、鱼入江海,和整个大山融为一体。

“笃……笃……”夹杂于蝉鸟鸣叫之中,一阵砍伐的声音断断续续传了过来。

柴荣循声而去,却见密林之中,一个中年农人正独自砍树。

这农人体格健壮,肌肉盘根错节,一身横练功夫实在非同小可,手中斧头也并非钝器。但他一斧一斧凿在树木之上,却是良久不断,那树仍是笔直耸立。

这农人也实在是有些古怪,每一斧都不多不少,恰好斫到一半,且出手连绵不断,看了良久,也未有停歇。

柴荣早已看出,这农人以他横练功夫,要砍倒树木自非难事,他如此怪异举动,自然是别有目的。

柴荣将青冥剑收回鞘中,见他年长自己不少,便上前拜道:“晚辈柴荣,叨扰前辈。”

农人又砍了一斧子后停下,转头瞥了柴荣一眼,柴荣见这张脸棱角分明,如同雕刻出来一般。

看完之后,那农人随即又拿起斧子,一斧一斧地砍着树木。

柴荣正要再问,那农人突然开口,闷声问道:“你来作甚?”

“晚辈奉家师之命,特来拜见五行教何长老。”柴荣道。

“师父?”那农人仍是边说边砍,似是不屑一顾,随口问道,“你师父是哪个啊?”

柴荣方拜师不久,见识过了师父的武功和智略,此时对师父正是钦佩,而眼前这农人口气竟然有些傲慢,惹得柴荣颇为不快。

“晚辈不才,忝列鬼谷门下。”柴荣道。

听到鬼谷二字,那砍树的农人把手里的斧头停了片刻,随后道声:“鬼谷先生和我师父是老朋友了。”

说完,他便又继续挥动着他手里的斧头,一斧一斧地砸在树干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