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763:六、虚实篇

人生流浪 763:六、虚实篇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763:六、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不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胜者,攻其所地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也,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曹公曰:能虚实彼己也。(要透彻了解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

曹公曰:力有余也。

曹公曰:诱之以利也。(用小利去引诱敌人。)

曹公曰: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

(故敌佚能劳之,)曹公曰:以事烦之。(用各种方法干扰敌人。)

(饱能饥之,)曹公曰:绝粮道以饥之。(截断敌人的粮道,使它发生饥荒。)

(安能动之。)曹公曰:攻其所必爱,出其所必趋,则使敌不得不相救也。

曹公曰:使敌不得不相往而救之也。

曹公曰: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出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避开敌人设防严密的地区,袭击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

曹公曰:情不泄也。

曹公曰: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

曹公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也。

曹公曰:军不欲烦也。

曹公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之。我未修垒堑,敌人不以形势之长,就能加之于我者,不敢攻我也。

曹公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备我也,言少而易击也。

曹公曰:上所谓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备我也。

曹公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

曹公曰:越人相聚,纷纷无知也。或曰,吴越仇国也。

曹公曰:角,量也。

曹公曰:因敌形而立胜。(要根据敌情来制定取胜的策略。)

曹公曰:不以一形之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因敌形而胜也。

曹公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曹公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曹公曰:兵无常势,盈缩随敌。(作战没有固定的策略,要随敌情的变化而变化。)

“虚势篇的典型战例便是齐魏桂陵、马陵之战。这两场战争,发生在战国中期,是齐、魏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由于齐**事家孙膑将孙子兵法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军事战略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因而一举击败了实力强大的魏**队,使魏国的实力逐渐减弱,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

孙膑原是《孙子兵法》作者、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便不怀好意地将孙膑请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私用刑法割断孙的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才得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齐使者了解到孙膑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暗地把他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不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了赵都邯郸。到这个时候,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而要排解别人打架(驾),自己不能帮助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一样,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扬长避短,冲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看你应该统率大军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而解救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我们打败它。’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齐军主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军。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庞涓得知大梁危急的消息,大惊失色。魏军不得以小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急忙回救大梁。

这时,齐军已将地势险要的桂陵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长途跋涉使士卒更加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占有先机之利,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此,面对齐军的阻击,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终于惨败而归。

然而,魏国虽然败于桂陵之战,但魏国仍具有一定的实力。真正使魏国遭到严重削弱的是十年后发生的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求救。就在韩魏两国大战俱疲之际,孙膑再次使出‘围魏救赵’的杀手锏,直逼魏都大梁。在魏国主将率兵追赶齐军的过程中,孙膑利用‘减灶之计’来麻痹敌军,使庞涓误以为齐军逃亡过半,遂当机立断,决定甩下步兵,只统率一部分轻装的精锐部队,快速追击齐军。结果,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大败魏军,迫使庞涓愤恨自杀。

这场战争,使魏国遭到从未有过的惨败。总观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都成功地运用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所提出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的作战原则,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实施这些原则时,齐军善于选择魏赵、魏韩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攻击大梁,迫使魏军不得不回师求援而进入齐国事先预计的战场,使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齐军则因‘知战之地,知战之日’而以逸待劳,一举获胜。从桂陵、马陵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由孙膑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与历史、战争的印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