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186、“郊寒岛瘦”

人生流浪 186、“郊寒岛瘦”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人。开元进士,授氾(泛、范)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因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维(700?~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诗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红豆》等。)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渤海蓨(条,这中国的汉字确实应该简化!该压缩!)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诗有《燕歌行》等。)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磅礴、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韦应物(737~约792年,京兆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江湖号称“诗囚”,而贾岛江湖文坛号称“诗奴”,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其诗有《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游终南山》等。)

张籍(约766~约830年,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唐德宗李适(念阔,直接就叫李阔算了!)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个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王建(约766~约830年,字仲初,颖川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微寒。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江湖号称“诗佛”。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张旭(公元711年前后在世。字伯高,吴郡今属江苏苏州人。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在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时称“张颠”。所存诗六首,均为写景绝句,以境界幽深、构思精巧见长。而“草圣”是东汉敦煌酒泉人士张芝·张伯英;被称为“书圣”的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人颜真卿楷书的丰满阳刚,褚遂良书法的苗条秀丽,以及“张草张巅”张旭的龙飞凤舞。他们各具特色,功夫各有千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即巴尔喀什湖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出生于此地。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即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天宝年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赴临淮投军,中途病归;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其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登金陵凤凰台》、《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沙丘城下寄杜甫》、《将进酒》、《赠汪伦》、《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等。)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诗有《春夜喜雨》、《登慈恩寺塔》、《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等》。)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二弟白行简,三弟白应文,其先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属陕西省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辑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终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岁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十余首。其《花非花》奇丽缠绵,《长相思》平易流畅,《忆江南》清新明丽,皆为世人传诵。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燕子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郎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河南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即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林高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林之中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有《河东先生集》。)

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朱僧孺、李宗闵执政时,因党争肥打击。武宗李炎当朝,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唐宣宗李忱大中初年,朱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广东琼山县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不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念石),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后人称之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江湖诗坛界齐名,都属于文林高手,类比于“武林高手”。其诗表现出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其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唐文宗李昂大(太)和年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中书舍人。后人称为“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其诗有《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等。)

温庭筠(约812~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而不是越南首都河内人。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韦庄(约836~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昭宗李晔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在成都时,曾居杜甫草堂故址,故名其集曰《浣花集》。词与“温八叉”温庭筠诗林界齐名,称温、韦。然风格有别。韦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词存五十五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今有王国维辑《浣花词》一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