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从超级动力电池开始 > 第九章 聚合物感应器 核心稳定器(两章合一)

季鸣来到科技庇护所,不出所料,系统冷却时间还未完成,科技面板一片灰蒙蒙的颜色。

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项科技都附带了大量说明,季鸣要从说明书中寻找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往往越复杂的产品,说明书也越厚重。

假设你买一支手电筒,说明书就那么薄薄的两页。

但你如果买一辆汽车,说明书就是一本用户手册,厚度堪比高中课本。

而当你买了一架波音飞机的时候,会得到成千上万页操作指南,其复杂程度堪比牛津大百科全书,力气小点的女生,甚至连抱都抱不起来。

季鸣找到飞米显微镜技术,然后手指轻点,调出这项超级科技的说明书。

众所周知,原子力显微镜是纳米级测量技术,一纳米等于一千皮米,一皮米等于一千飞米。

也就是说,飞米显微镜的精度,是原子力显微镜的整整一百万倍!

这样一项顶级黑科技,必然伴随着无比复杂的说明书。

季鸣耐着性子,在一页又一页文字中寻找解决原子探针精度的线索。

现实世界中,台风呼啸,暴雨倾盆,而科技庇护所中却是一片安静祥和,再加上落地窗外无尽壮美的星河,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意味。

时间飞逝,季鸣沉浸在庇护所安静的学习氛围中,翻动全息屏幕的速度越来越快。

似乎庇护所还可以强化学习能力,一连十几个小时过去了,季鸣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大脑依旧清明,甚至思维速度比平日更快。

季鸣琢磨,接受高等级科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向脑部注入大量知识,如果身体太弱,肯定无法扛住庞大的信息流。

或许当那道白光射下,包裹自己全身的时候,庇护所趁机对自己的身体做出了某些调整吧,现在的自己,身体素质的确比以往好了很多。

……

等季鸣从庇护所回到家中的时候,台风已经过去,暴雨渐渐停歇。

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阅读和学习,令季鸣收获颇丰,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有两种获得新技术的途径。

除了每隔一段时间接受知识注入,季鸣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学习,也就是阅读那些超级科技附带的说明书。

尽管这样做看上去效率比较低,但说明书看多了其实也有好处。

毕竟看说明书是主动学习,对思考辩证能力的有很大推动,而系统灌输知识不需要动脑子,白光一闪,知识就到手了,缺乏思索的过程。

肚子有些饿,季鸣从冰箱里取出一盒速冻饺子煮上,又趁着煮饺子的空隙,通过集体专用手机,给刘有方发去一条信息。

时间不大,季鸣一盘饺子刚吃一半,刘有方便回信说,他现在有时间,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于是季鸣扔下盘子,走进自己的“书房”,拿出柳芸给他的那台笨重笔记本电脑。

季鸣租的房子很小,只有一室一厅,满打满算不足四十个平方,所谓书房,不过就是在卧室里拉了个帘子,把书桌和床隔开。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季鸣从小就有个毛病,学习的时候不能看见床,否则…

“等以后有钱了,老子一定要布置个真正的书房,摆上最好的书桌和老板椅,书架上摆满书,齐码一万本,看不看两说,气势一定要足。”季鸣心想。

通过指纹和虹膜验证后,季鸣登陆集体,然后选择和刘有方视频会议。

唰~

线路滴滴几声后,刘有方略显苍老的脸出现在屏幕中央,他身后还有几位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

季鸣不认得他们,但猜测应该就是京城来的左昌元等人。

“没想到这么快就见面了。”刘有方笑着说道:“刚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左昌元教授,清华的擎天巨柱级存在。”

刘有方为季鸣一一介绍,而季鸣也很有礼貌的向他们问候。

“你急着找我什么事情?”刘有方问道。

季鸣谦虚道:“也没什么,就是回去以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原子探针的稳定性问题,有些比较肤浅的想法。”

哦~

左昌元道:“有想法总是好的,说说看吧,或许真的能有所帮助也未可知。”

季鸣点了点头,一边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一边问道:“几位老师,我在发明高分子聚合物电池的时候,推出了一种新的合成材料技术,这件事你们应该知道吧?”

左昌元等人微微一怔,叶峰笑着说道:“当然知道,就在刚才我们还说呢,新型合成材料,全新的隔膜技术,更高密度的电子间隙,就因为这三大创新,你才能把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说的太对了。

季鸣微微颔首,不愧是华夏最顶级的研究者。

不过高分子聚合物电池其实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电池正极带有任何人都不会察觉的微量元素。

这些源自利维坦科技的微量元素,才是制造强大电化学反应最关键的存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季鸣将不会对任何人透露这种玄妙的电化学反应,以确保任何竞争对手都难以克隆自己的技术。

季鸣道:“那我就长话短说吧,压电陶瓷探测器是整套系统的硬伤,所以我在原体系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灵敏度,反馈更高的材料,彻底取代了传统探测器。”

哦!

对面众人皆是一惊,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敢相信的神色。

其实,并不是科学家们热爱电陶瓷探测器,而是实在没什么替代品,给高速原子探针做配套,需要强悍的耐压能力,极高的灵敏度,纳米级别的精确度等等。

科学家们不是没用过更先进的探测技术,例如多晶硅探测器,结果运行速度倒是上去了,但探针消耗过度,每隔几分钟就要换新的原子探针。

如此一来花钱不说,还浪费了大量时间,把科学家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一天到晚蹲在机台旁边换探针。

总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压电陶瓷不是最强的选择,却是最实用的。

季鸣居然要替换掉科学界公认最实用的压电陶瓷探测器?他有这个能力吗?

“彻底替换?”

“会不会太莽撞了?”

“要不然,你试着说说看。”众人纷纷说道。

尽管难以置信相信,但他们还是决定让季鸣试一试。

而季鸣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的方案首先是利用利维坦文明先进的材料科技,用敏感度更高,更稳定的合成材料,替代压电陶瓷片。

随着敏感度的提高,原子探针难免会出现不稳定,以及过度矫正的现象。

这时候,就轮到季鸣设计的核心稳定器登场了。

这套核心稳定器主要是利用科里利奥力,对原子探针控制器内部,施加一个X方向激励信号。

如此一来,当探针发生震荡,产生Z轴方向不规则旋转的时候,稳定器也会沿着Z方向运动,通过计算电容数值的变化,得出对应的角速度。

对于原子探针来说,角速度的范围,零偏稳定性,零偏重复性,G值灵敏度,都是最最关键的指标。

既然稳定器能在最快速度内,得到最准确的角速度数据,自然也能够控制原子探针不偏离预设的轨道。

季鸣说话的速度很快,全情投入的他,并没有发现对面五名大学者表情异样。

没过多久,他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又给对面发去一条晦涩难懂的信息。

季鸣语速很快说道:“使用稳定器测量倾角加速度的原理非常简单,X轴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值,就是X传感器的加速度值,Xout = 1g * Sin(ɸ),ɸ= arcsin(Xout)。”

“但在实际应用中,地球每个地区的加速度都存在一定偏差,也就是说,我们在南方测出的加速度,到了北方就会有所改变。”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辅助Z轴的信息, Zout = 1g * cos(ɸ),ɸ= arctan(Xout/Zout),这样一来,就可以彻底消除加速度差异造成的误差。”

“刚才我说的是地球磁场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温度漂移造成的误差…”

季鸣侃侃而谈,而此时此刻在几百公里外的广州,刘有方等人的心情却早已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季鸣满打满算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能搞出这些!?

他为了确保原子探针精度,甚至把地球磁场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并且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稳定器!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

“一个怪物!”

“疯子!”

“天才,疯狂的天才!”

众人在心中惊呼,他们看向季鸣的眼神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似乎想扒开季鸣的脑袋,看看这厮究竟是不是人类。

“大概就这些吧。”季鸣说道:“时间有限,我目前只想到这么多。”

只想到了这么多…

教授们无语,听季鸣的意思,似乎他对自己还不是很满意…

哈欠~

季鸣伸懒腰,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工作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倒不觉得怎样,现在一停下来,反倒是觉得疲倦了。”

“我这边没有实验环境,所以只好把资料和设计图发给各位前辈去验证喽。”

唐海顿道:“你不过来吗?深圳和广州距离并不远,给七号联络员打招呼,她会派人送你的。”

季鸣摇了摇头道:“不是我不想去,而是不能去,明天约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谈技术授权的事情,争取尽快让高分子聚合物电池投入生产。”

“早点生产才能赚钱,我还欠老爸老妈三十多万呢。”

原来如此。

对面几人顿时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或许是季鸣表现实在出色的原因,他们差点忘记了,原子力显微镜只是季鸣顺手给他们帮忙,季鸣真正的主业,其实在新能源领域。

五人中最德高望重的左昌元站出来说道:“早日让新型动力电池投入生产,的确是更重要的事情,毕竟新能源加上汽车,是地球上最庞大的产业啊,如果成了,起码增加上千万高薪岗位。”

“这里你就不用过来了,技术验证我们来做。”

“对了,原子力显微镜项目如果成功,你也会有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高端实验设备的利润率,可是非常惊人呢。”

听了这番话,季鸣微微蹙眉道:“奖金当然好,可我也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讲。”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大可以畅所欲言。”左昌元道。

季鸣道:“原子力显微镜是重要的科研器材,普通人用不着,也不会购买,只有高校和各大实验室才需要。”

“国产化之后,如果价格定的低一些,必然会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日立集团的原子力显微镜,居然要六百五十万元一台,实在是太坑了。”

“很多高校明明有需要,但碍于价格,最终选择了放弃,还有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明明需要五台,因为价格昂贵,最终领导只批准两台,搞的科研人员做实验,还需要排队。”

听了季鸣的话,众人连连点头,科研是一项极其烧钱的事情,很多实验室都卡着预算,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所谓拼科研,到最后拼的就是钱啊。

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降低国内科研成本,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你觉得国产化之后,定价多少比较合适?”左昌元问道。

季鸣想了想说道:“原子探针我们已经实现了低成本国产化,聚合物感应器,核心稳定器的成本也比较低廉,剩下比较值钱的零部件,就是光学物镜和图像处理单元,以及相关配套软件。”

“根据我初步的推算,基础型号定价在十万元左右,虽然没有什么利润,但也不至于亏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多少!?

众人简直要疯了,进口的原子力显微镜定价就没有低于一百万的,即便最基础的型号,也在一百二十万元上下,高档型号可以达到六七百万元。

如果真定价十万元的话,那可就不是打折的问题了,而是直接打骨折!

“你是认真的吗?”左昌元问道。

老教授虽然不在乎钱,但他也觉得这样定价似乎过于激进了。

季鸣微微颔首道:“即便最终成本高于我的计算,其实也没有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在国内定一个低价,在国外定一个高价,平衡成本和利润。”

叶峰吃了一惊道:“你这是**裸的价格歧视啊。”

季鸣点头,十分坦然说道:“没错,就是价格歧视。”

“既然以日立为首的厂家,如此不在乎华夏市场,说断供就断供,那么我们就定一个他们不能承受的价格,让他们从今往后,都不用再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