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处?(感谢泛蓝ph万赏)

一“皇帝敕曰:朕悉河北贼乱,侥幸得势,以致汴梁危难,天下广大,人口万万,短暂难救国都。狼子野心之辈,必定覆灭。朕以危难之际,图解困之法,保社稷不失。特传位于太子,以新皇守城,太子纯善仁德,知礼知义,诸公众志,辅助尽心。朕欲南下,一为焚香祷告,以求上天庇佑。二为聚兵,聚天下勤王之师,百万带甲,再解此围。

擢升中书舍人吴敏为门下侍郎,擢升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二人辅佐新君,操办登基事宜。太师蔡京为京城守御使,总揽守城事宜!

故兹诏示,想益悉知!”

大早朝会,太监朗声而读,却是不见赵佶在场。赵佶已然出南门而去,直奔亳州。

历史上金国第一次南下,赵佶便是这般匆匆忙忙传下皇位,带着蔡京童贯等人夺门而走,也还带了童贯新组建的胜捷军。今日却是重演了历史,只是童贯蔡京并未随行。待得金国第二次南下之时,这位纯善仁德的太子不再纯善仁德,把自己的父亲直接软禁了起来,所有人都不得与之见面,便是连饭食都从孔洞之中传递。

是以二帝皆在东京,被金人一网打尽。

如今赵佶再一次把皇位传了下去,自己跑出了东京,也不知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大殿之中圣旨才刚刚读罢,吴敏与耿南仲已然飞奔往东宫而去。

耿南仲虽然头前犯了错误,却是也获得了太子赵桓的谅解。耿南仲显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叫当初王黼势大,也是说服了太子为自保之法。耿南仲在东宫十余年,赵桓倒是并未真正为难于他。

群臣从大殿直奔东宫,还有宫中太监无数,耿南仲与吴敏两人在前。其中人心惶惶者不少,只恨当初没有交好这位鲜少出现的太子。耿南仲与吴敏二人心中倒是有几分欣喜,两人皆升了官职,又能辅助新君,不说当面的困难,却看未来的道路,似乎一片光明。

众人到得东宫,拥戴赵桓登基。

历史上金兵围城之时,众人也是这般拥戴赵桓登基,那个时候的赵桓,死活不愿登基,直到哭晕过去,才被人抬上皇位。

却是这一次的赵桓,并未有多少抗拒,显然在众人心中,郑智还算不得真正威胁江山社稷的危机,比那蛮人女真差得太远。便是赵桓心中虽然有些担忧,却是也并不真的惧怕。

一切从简,便是祭天的典礼都被众人延后再办,赵桓便是如此慌慌忙忙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桓,皱着眉头看得左右群臣跪拜三呼万岁,却是忘记了一句“平身”。待得众人跪得片刻,旁边的太监挤眉弄眼,赵桓才开口说道:“众卿平身!”

众人起身,吴敏已然进入了角色,上前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反贼大军已在濮阳,想来不日就会南下汴梁,还请陛下下旨,安抚城中百姓之心,组织军民抗贼,以待太上皇率兵来援。”

赵桓点了点头道:“准,便由中书省拟旨,蔡太师负责操持抗贼之事。”

耿南仲也出来开口说道:“启奏陛下,郑智谋反,虽然罪不可赦,却是其中也有内情。若是能不战而止,于国于民,皆有大益。不妨派人与之斡旋几番,即便不成,也可拖沓一些时日,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闻言,却是也觉得极为有理,若是郑智罢兵了,自不多说,若是郑智不罢兵,也可拖一些时间等待援军,便道:“此法甚好,何人可为使节?”

要谈判,自然是要有人亲自去的。却是人人都知道秦桧被郑智砍了头颅,便是蔡京也差点被斩了祭器,哪里有人敢出来接下这个差事。

见得左右皆无人说话,吴敏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以为种师道可以担此重任。种师道于国忠心,又于那反贼有恩,。可以派他前往斡旋。”

赵桓闻言问道:“种师道身在何处?”

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连忙拱手答道:“陛下,种师道今早已回东京。却是臣以为种师道并不适合。东京之中,知兵事者甚少,无出种师道右者。是以把种师道留在京中操持城防之事更为妥当,如此也能保得城防无忧。若是派其出使贼军,只怕贼人扣留不回,那便得不偿失了。”

蔡京如今对种师道倒是都了几分信任,守城之事蔡京也唯有这么一个人可以依靠,也就不能放种师道出城去。

赵桓心中自然知道城防之事更加重要,开口又问:“那何人可当此重任?”

众人皆不敢接话,低头不语。就怕有命去,回来只剩下一颗头颅。

吴敏见得众人都不接话,心中大急,左右看得几眼,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堪当此任。”

李邦彦何须人也?历史之中曾拜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金兵南下之时,力主割地求和之人。王禀坚守的太原城,便是被此人的建议割让出去的。却是王禀收到了投降的圣旨,依旧坚守城池,即便被大宋抛弃了,也坚守至死。

当时主张抗敌的李纲、种师道,皆被排挤,也有李邦彦的功劳。

金兵围困汴梁之时,城头之上有士卒忍无可忍,发了一炮。却是被李邦彦下令斩首。

为何吴敏要推荐李邦彦,显然二人同为中书舍人,也有私交。吴敏无人可选,却是把眼睛看到了这个同僚身上。至于朝廷许多大员,刚刚升迁的吴敏,显然还不敢乱说乱点。

李邦彦闻言身形一震,面色忽然一白,连忙出得人群,正要开口推脱。

却是赵桓已然先开了口道:“此事便这么定了,着李邦彦出使贼军,便看看反贼郑智有何条件。”

圣口已开,已然由不得李邦彦多说,只得大礼而退。

吴敏此事才长出一口大气,刚刚升任中书侍郎,便是这件事若是都办不好,何以取信新君。中书侍郎这个官职,其实就是中书省的管事主官,上面虽然还有仆射,却是如今多是尚书仆射兼任,亦或者直接空闲。

待得吴敏刚出一口大气之时,赵桓已然又开了口:“王黼身在何处?”

便是王黼这个名字一出,耿南仲面色一变。吴敏也马上会意到了,却是吴敏反应更快,忙开口道:“启奏陛下,王黼之辈,实乃国贼尔,于相位之时,民怨沸腾,贪墨无数,更有江南匪患之责,还请陛下诛杀此人,若是此人伏诛,百姓必然拍手称赞,感念陛下圣明。”

赵桓显然是记仇的,吴敏的反应更是深合赵桓之心。只听赵桓开口道:“传下圣旨,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全家。”

赵桓倒是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并不下旨诛杀士大夫,只是贬谪抄家。却是这王黼显然也活不下去。不过就是按在路边一刀砍了的结局。

“遵旨!”吴敏开口说道。

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人在此时出来为王黼说话。即便吴敏所言,王黼的罪责之类,大多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却是也没有一人替他鸣冤叫屈。新皇登基,在场文武大多与之并不相熟,哪里敢随意得罪。

却是众人此时皆知,这位极少露面的纯善仁德之人,似乎并不是那么纯善仁德。

朝议之后,四处开始备战御敌。京城防御使蔡京也开始忙碌起来,童贯自然不可能真的在城头之上守城,蔡京倒也还记得恩情,把六十多岁的童贯偷偷送回了府中修养。

种师道却是被蔡京寻了回来,上得城头开始布防。东京满城,举起了一万多好兵将,还多是头前来不及聚集遗留下来的。宫城中的护卫也抽调出了几百,这些宫城护卫倒是个个长得五大三粗,其中多是将军之后,好手也并不少。

余下的工作便是发动东京民众协助守城,其中官员的护卫与下人小厮,便聚集了一万七八千人。城中的泼皮也有不少,拿了几百个铜钱,领了兵器便往城头而上。

如此几番,总算把这城墙勉强站了一圈。

李邦彦硬着头皮拖拖拉拉终于出了城,往北而去。

东京往北二百里,郑智近四万的大军终于开始南下,粮草物资齐备,甲胄也都清洗干净,旌旗都多制作了不少。

京中之事,不得多久也就传了过来,骑在马上的郑智听得这个消息,满脸是笑,虽然没有预料到,却是也没有出乎预料,赵佶终究还是那个赵佶。

这件事情对于郑智来说,显然是有利的,年轻的赵桓,相对来说,似乎更好拿捏。其中也有赵桓与赵佶争权夺利的问题。

若是赵桓能自己解决这件事情,赵佶回京之时,哪里还有半点权柄可言。赵桓此时还没有想太多,之后必然会想到这个问题之上。

一个太上皇,一个新皇帝。两人最后到底谁说了算,便是看谁能把郑智这个反贼之事平息下来。

郑智对于历史知晓一二,知道已经登基的赵桓不可能还政于赵佶,那么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关键点。变成关键点的郑智,必然更多了一些拿捏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