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一百七十八章 郑智的为难

大宋好屠夫 第一百七十八章 郑智的为难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京皇城垂拱大殿之上,种家兄弟二人再一次进来,跪拜在前。

头前一次,兄弟二人刚入东京面圣,还容不得二人多说几句话语,便被被押入大牢。

事情过了月余,兄弟二人终于从乌台的大牢之中被提了出来。

童贯开口往上禀道:“陛下,郑智之奏,陛下已经读罢,坚壁清野之策,利弊也有陈禀,种师道完完全全是为了战事得胜才出此下策,并无一丝一毫私心啊,还请陛下明鉴。”

赵佶看着案台之上的书信,正是郑智派人快马送来的,先是千里奔袭擒拿西夏皇帝之事,再是党项退兵捷报,然后是说明坚壁清野之策是如何高明有效,对于党项人退兵起到了很大作用。

战略上的转守为攻,郑智也多做阐述。更加说明了一点,便是西夏此战之后,国将覆灭。

童贯终究还是要帮着种师道的,郑智这一封奏折,也是在帮种师道。若是不把坚壁清野之策的正当性加以解释,种师道自己完全是百口莫辨。

赵佶眼神盯着郑智这篇奏折,久久不语,手指慢慢敲打着案台,心中也在思考。

此时显然没有种师道自己说话的份。

但是秦桧却出言了:“陛下,依臣之见,郑智能够得胜,完全是因为陛下英明之断,临阵换帅之明智,此时已然凸显在眼前。所谓坚清壁野之法,只是说词,郑智一到秦凤,立马与党项开战,便得了大胜,可见种师道所谓坚壁清野,是有问题的。”

童贯一听,怒斥道:“胡说八道,秦桧,你不见奏折之中,郑智说得明明白白,没有坚壁清野,哪里来的守城之胜?若把士卒分散在十几个城池中,只怕早已全军覆没,党项人只怕已经破了京兆府了。”

秦桧闻言,口中也道:“童太师,下官身居御史台,岂能不为陛下谏言?你所说之意,别无其他,不过就是想包庇种师道而已。若非种师道未战先退,党项人此时哪里还有灵州可以退守?早已全军覆没,奈何现在郑智还要聚集重兵再攻灵州,不知又要死多少大宋儿郎才能再收失地。这些人的命在童太师心中难道一文不值?”

蔡京老神在在看着童贯与秦桧两人言语交锋,便是头也不抬一下,态度已然明显。

童贯怒不可遏,呵斥道:“秦桧,你读了几本兵书?见过几个士卒?岂有资格在此侃侃而谈?战阵长个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无知之辈,大言不惭。我大宋与党项交战近百年,范文正公以下,哪一次不是转守为攻?哪一次不是坚城以拒,才能往前推进?御史台什么时候变成了颠倒是非黑白之地?”

赵佶此时方才出言:“别吵了,种师道,朕且问问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还未开战就弃了十几座城池,你自己且解释一番。”

种师道跪在堂下,心若死灰一般听着童贯与秦桧对话,在大牢中一个多月了,种师道不是不明白这些事情,心中早已了然,开口只道:“陛下,臣无话可说,如今战事已胜,陛下英明,只要能败党项,何人用何办法,臣心中皆是欣喜非常。一战而胜,西北再无战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种师道也明白,事情对错并不在自己话语中,此时也没有什么意义。便看皇帝赵佶会有一个什么处置。帝王之心,从来没有对错,皇帝也不在乎对与错,只求自己心安。

赵佶闻言,面色微微一松,开口说道:“如此也罢,念你们刘家世代在西北苦战,你们兄弟二人便在东京找个住处吧,再派人把西北家眷都接过来团聚,暂时就不要离东京去了。”

种师道闻言,心中其实是欣喜的,赵佶这么一个处置,虽然不准出东京,但是至少没有降罪,一家老小也算保得一个平安。连忙答道:“多谢陛下恩典!”

赵佶也不多言,只是挥了挥手,几个军汉上前带着种家兄弟二人便往大殿而出。

童贯也轻轻松了一口气,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只要不定罪,以后的事情当以后再说。

秦桧面色并不好看,这种家一直是童贯的心腹,如今不能置之死地,总觉得未晋全功。

赵佶又道:“命郑智快快把西夏皇帝送到东京来,朕当与之促膝长谈一番,国破家亡之君,也当感受大宋恩惠,显出大宋正统之心胸。”

童贯闻言稍稍有些诧异,童贯一个底层出身的太监,对于这种事情哪里有什么多余的仁义,最先想到的就是杀。却是赵佶一语,童贯心中不免留了一个心眼,口中答道:“陛下,此时传令于郑智,就怕郑智已经到了灵州前线,无暇他顾啊。怕这党项皇帝一时半会还送不回来。”

赵佶闻言,只道:“那便叫他派一队人马把党项皇帝从灵州城护送回京吧。也不会有多少麻烦。”

童贯点了点头道:“那臣便派人去,就怕兵荒马乱的有个差池。”

童贯倒是没想有些什么其他的操弄,只是下意识想把这件事情拖一拖。

蔡京却是猜透了皇帝赵佶的心思,开口道:“童太师,此事有甚为难,多派几路人去传令便是了,一个被俘的皇帝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来。彼之国亡,必有缘由,陛下与之促膝长谈,定是教诲之意,两国之君,彼亡我兴,为君者,陛下可作榜样也。既然党项皇帝被擒,陛下岂能不亲见之?”

赵佶闻言,面带笑意道:“蔡卿深知朕意,童贯,你便速速去办吧。”

童贯也只得点头答是,却是心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赵佶要见李乾顺,或者赵佶要见草原上到处逃跑耶律延禧。归根结底,不外乎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与仁义之心罢了。赵佶之意,意思说白了就是:你看看,我们都是皇帝,你治理的国家灭亡了,我就是那个胜利者,我治理的国家蒸蒸日上,这就是我们两个皇帝之间的差距,你明白了吗?但是我不杀你,还要厚待你,你要感恩戴德才是。

兴许也是高处不胜寒,身为皇帝,天下也就只有其他皇帝才能与自己进行比较了。这种成就感不是别的事情上能获得的。把一个亡国之君养在身旁,岂不就是时时刻刻在凸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同凡响?

吴王夫差对于越王勾践,大概也是这种心理。但是这赵佶会不会如夫差一样把勾践给放回去了?赵佶这个一直生活在赞美声中的人,一个自信心爆棚之人,兴许还真能做出这种事情。

蔡京倒是给赵佶解释得极为高大上,还把赵佶比作为君之榜样,马屁造诣深厚。

郑智已然点齐人马往北而去,大军已过五万之数。

再临灵州城,郑智并未如上次那般兴奋,南面的城墙已经建起,虽然建得极为简易,至少也是把这城墙勉强封住了。新的城墙,石块极少,主要是夯土,颜色也与其他的不一养。

郑智一路前来,沿途的城池皆空,嵬名仁明也极为明智,把大军全部聚集在灵州城之内,也是作了坚守的打算。

城内不过六万士卒,城外有五万铁甲。

嵬名仁明站在城头之上,望着五万铁甲大军,也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大帅,敌军远来,是不是出轻骑袭之?”

嵬名仁明摇了摇头道:“坚守不出,守城为重。”

嵬名仁明心中明白,出去人少了,面对几万铁甲,便是去送死。人数出多了,万一战败,城池也就守不住了,六万轻骑与五万铁甲步卒之战,胜负实在难料,其中还有五千多铁甲重骑,与其出城一战,依托城墙坚守显然更好。最最重要的便是皇帝陛下就在敌阵之中,这个问题嵬名仁明与之前的舒王仁礼一样,还不知该怎么处置是好。

嵬名仁明一直站在城头,目光远眺,看着敌人安营扎寨。大概是在等西夏皇帝在阵前露面,或者也是在等西夏皇帝不在阵前露面。

营帐慢慢搭建起来,寨墙也在不断立起。

郑智于大帐之中,还是接到了从东京来的书信,命令郑智派一人人马速速把李乾顺送到东京去。

郑智看得颇为心烦,这李乾顺要不要送到东京去,郑智也是心忧。郑智心中已经有了兵进玉门关的想法,便是把这些故土都纳入掌控范围之内。

党项人自成一族,若是送到东京去,哪天赵佶把李乾顺放回了玉门关外,这玉门关之地,打是不打?若是开战,赵佶不允,无法进行。若是不开战,待得党项人十几二十年后,必然又是十几万骑在手。即便不东来,也是大患。郑智眼中的玉门关内外,也是泡影。

以后的重心都在辽金之事,党项人必然会得到喘息的时间。打虎不死,终究是大患。

此番来人,竟然有几路信使。可见赵佶对于此事的看重,来人不仅有枢密院的人,更还有御史台与尚书省之人。更是让郑智头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