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四百七十七章 跪拜三日(祝贺烈日刀狂荣升盟主,老祝拜谢大赏!)

嵬名仁明撤退了,大雪已至,坚城如铁,不撤退又能如何?

攻城本是一场消耗战,如今敌人越消耗越多,如之奈何。

错只错在嵬名仁明与舒王仁礼二人太想杀郑智了,听得郑智来了,立马倾巢而出。若是当初嵬名仁明不那么心急火燎大军而去,这座城池也坚持不了三五天。

郑智万余人马,三千多骑,岂敢轻易犯七八万骑兵之威。有个三万党项骑兵挡在郑智面前,郑智必然不敢乱动,城池也能从容拿下。

旧仇太深,如之奈何。

雪下来了,军中已然开始缺粮,好在军中多余的马匹无数,又是冬季。一匹马便能吃饱许多人,鲜肉也能存放许久。

灵州城的城墙正在紧急修补之中,夯土石块不断往城墙上运送。

嵬名仁明在城头之上四处打转,内心焦急非常,一会在南城看看,一会又到西城去看。

南城是宋军来的方向,西边自然是西夏国内过来的方向。

嵬名仁明只希望宋军来晚一点,也希望西边能有好消息过来。

等了十来日,宋军还没到。西边的消息先过来了,皇帝被掳,国之不国。

嵬名仁明手中拿着书信,连濮王仁忠与舒王仁礼也被郑智阵前斩杀,嵬名仁明已然脸色苍白如雪。

“来人,速速快马去大辽请使节。”嵬名仁明手足无措,也束手无策,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辽国,辽国使者一直以来都是极为有话语权的,如今皇帝被俘,自己也陷入的困境,此时除了请辽人来调停,没有其他办法了。

一个老军将出言来道:“大帅,辽人只怕。。。如今野人女真反叛作乱,连上京都被辽人围困了,听说辽人皇帝都跑到南边去了,只怕是。。。”

嵬名仁明听言眉头皱得更紧,片刻之后开口道:“叛乱之事,只在暂时,如今辽人不助我大夏,宋人必然坐大,辽人岂能坐视不管?速速派人去,先到辽国西京去看看,如果辽人皇帝南下暂避,必然是到西京(大同)去了。”

也不知嵬名仁明是真不知道女真之威,还是自己安慰自己,连辽国上京都被围困了,叛乱岂能是暂时?

这老军将也不多言,显然他对于辽国之事也不甚知晓,女真人也只是一个词汇而已。只得点头去办。

郑智正在兰州往会州去的路上,已然只有几百里地了。

新城众人皆在等郑智回来,刘法去世之后,兵将依旧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直破四万之数,特别是党项退兵之后,原本留在边境州府守卫的一些士卒,皆往会州来聚,如今是到了转守为攻的时候了。

城里也是刚刚收到郑智大获全胜的消息,把党项皇帝都掳回来了,如此振奋人心之事,城内已然一片载歌载舞庆祝,酒肉都连吃了几顿。

完颜阿骨打正在围困辽国上京,上京就在大兴安岭南麓不远,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也不知还在不在上京,有消息说耶律延禧已经逃走南下。

完颜阿骨打也管不得这些,只要上京一破,辽人就失了祖地,契丹人在关外基本没有了大势力。若是中京再破,辽国就只有燕云之地了。然后就是蒙古西边的草原。

辽国看似疆域辽阔,国力强大。但是辽国也有一个问题,对于草原的统制力度太小。鼎盛时期,草原诸部落皆臣服,但是这些部落只是名义上的服从,并不为辽国卖命效力。

等到辽国弱势的时候,这些部落便更不会给辽国卖命了。若是辽国能在军力强大的时候真正通过武力来征服草原,施行有效的管理统制,女真人必然不会轻易得逞。几十万草原大军冲入辽东作战,女真人如何等挡得住?

草原这个时候还未真正出现大部落,辽国若是中期真能兵锋去扫,没有铁木真的草原,哪里挡得住契丹大军。契丹人本就有一个优势,契丹也是游牧民族,在大兴安岭发迹,从西而下,必然横扫草原。就如铁木真统一蒙古一样的办法。

一切皆是后话,草原诸部不能真正为两百年之久的辽国所用,檀渊之后南边和平百年,辽人在草原无任何作为,便是遗憾。

郑智终于到了会州新城,刘法已死,尸体已入棺材,还未下葬。

郑智祭拜了一番,就在大帐搭起来的灵堂之上落座,开口道:“小刘相公,叶落归根,且派人把灵柩送到平夏下葬吧。”

刘正彦拱手答道:“郑相公,老父生前,一心想剿灭党项。如今战事未定,末将便带着父亲上阵,击败灵州党项,再行下葬,便葬在灵州城。灵州本就是汉地,末将自请,世代镇守灵州,定不教异族再出沙漠!”

刘正彦话语之中并未多少伤心,唯有一腔热血,父为子纲,便是说的这个道理。

郑智闻言,颇有几分触动,开口道:“好,便带刘老相公一起上阵,且看我等后辈为他完成未晋之夙愿。”

刘正彦听言答道:“多谢相公成全。”

刘法这等忠良之将,一辈子保家卫国,历史中也是奋战而亡,代表了军人最为崇高的理想与荣誉,郑智回头看了看牌位上的几个大字,开口道:“来人,把党项皇族都带来给刘老相公磕头!”

左右军将出帐而去,不得片刻,提来十几个党项男子,头前一个便是李乾顺。

郑智起身,开口说道:“皇帝陛下,我大宋老将刘法刚刚去世,合该吊唁一番,便请皇帝陛下在此跪拜三日,以示哀伤。”

李乾顺闻言,回头看了看身后十几个人,转头答道:“刘老将军素有威名,朕也时常耳闻,理应凭吊。”

说完李乾顺迈步上前,第一个跪拜在地。如此大辱,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却是真去做了。在场众多军将个个目瞪口呆,便是在众人心想,皇帝之尊,虽然被俘,也应该礼送到汴梁听候处置,皇帝赵佶也不会让他死,便是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也只是囚禁起来。

却是这皇帝竟然能俯首答应在此地跪拜三日,实在出人意料之外。

大概是李乾顺心中知晓,但凡不允,身后十几条人命,儿子孙子,如何忍心。仁忠仁礼的人头还历历在目。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开口道:“吊唁乃悲伤之感,需闻哭泣。”

“理应如此!”李乾顺轻声而答,低下的头颅更是咬牙切齿。

郑智点头之后,出门而去。

刘正彦急忙跟了出来,眼眶里豆大的男儿泪低落而下,几步奔到郑智面前,矮身拜倒,口中说道:“多谢相公大恩,有党项皇帝如此一拜,家父九泉之下,必然含笑心安。多谢相公!”

郑智连忙上前去扶起刘正彦,说道:“小刘相公不必如此,刘老相公一辈子尸山血海,如今党项已灭,只剩一个李仁明苟延残喘,这皇帝合该在此谢罪!”

刘正彦却是不随郑智起身,而是坚持跪拜在地,口中说道:“相公,但有吩咐,我刘家在这秦凤之处,一定鼎力相助,不敢有辞!再拜相公大恩。”

人这一辈子,活得过的就是一个名声,一个尊严。刘法于诗书,一行字,刘正彦于史书,多了几行。但是有此一拜,史书之上,该有本纪。

刘家在华夏,名声鹊起。党项皇帝一拜,西北就此一家。

郑智在此发力去扶,口中说道:“你我在这西北,同命于阵前,战事还未定,便请你再带刘家子弟随某上阵,一战平定西夏党项。”

“谨遵相公之命,末将不敢辱没先辈之名声,于阵前百死不悔!”刘正彦话语铿锵有力。

本来称呼郑智都是用“郑相公”,却是这一段话语,皆是“相公”。郑智并未多想,更没有多余的心思,只是为了表达对刘法作为一个军人的崇敬之心。未想带来的事情出乎了意料。

新城并未有专门的校场,却是有大片的空地,空地之上,四万多人聚在一处,骑兵便有五千不止。

郑智打马逡巡许久,回到简易的将台之上,台上坐的都是高位之人,折可求首当其冲。

“折相公,此番北伐,粮饷之事还需相公多多操心,时不我待,还请相公派人多催促一番。”郑智心中也是急切,四万大军北去,北方完全没有一点补给,粮草皆要从秦凤熙河兰湟等地调运,这个过程实在难等。

折可求起身答道:“郑相公放心,某已派了几路人马前去催促,皆有回信,五日之内便可开拔。”

“如此便多谢折相公了。”郑智客气一句,要论资排辈,在这西北之地,郑智资历与辈分差得远了,不说种家两位,便是面前的折可求便不是郑智能比的。虽然领了皇命主战西北,但是这些礼节上的事情郑智也多有注意。

折可求听得郑智多谢的话语,连忙摆手道:“郑相公,要说多谢,某还要多谢郑相公救命之恩,城门之下,若不是郑相公之火药,某岂能还在此处安坐。拜谢郑相公救命之恩啊。”

折可求与种师道刘法这些人,对于郑智的称呼,大多都直呼其名,便是郑智为四州经略使了,刘法开口便是“郑智来了”。

如今这折可求也称一句“郑相公”,显然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与尊敬。人在这世上,要想获得别人的尊敬,实力便是第一位的,郑智把这李乾顺从两千多里之外擒了回来,这个大宋还有谁能比?

“折相公折煞我了,岂敢受礼,相公快坐快坐。”折可求拜谢之声,自然伴随拱手躬身,郑智连忙回礼之后躬身作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