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四百四十章不知相公唤学生来所为何事?

郑智打马在北上往齐州(济南)的路上,李纲也随行回沧州。

如今郓州倒还是留了些沧州官吏,重新清查田亩之事也做得差不多,只剩下具体细节丈量上的差事,已然没有了阻力。

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其实还有一个规律。便是土地兼并的规律。

一个新朝代建立,大多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有功的士卒会得到土地,战乱时候无地的流民会得到土地。新朝代也会制定新的土地制度,经过战乱之后,往往都是一心想要休养生息,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土地,让国家收到更多的赋税变得强大。

但是在国家稳定之后,各种各样的土地兼并就开始了。土地兼并的模式与赋税是息息相关的,也伴随这**。如曾头市这种土地兼并的模式,便是**是主要的原因。还有比曾头市这种势力更加庞大的家族,兼并的土地也就更多。

还有些朝代,文人只要有了功名,便可免除一切徭役与税赋。这一点也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甚至会有同族之人把土地直接转到有功名的文人名下,如此便可避税。也有直接把土地卖给有功名的文人,得了一笔钱财之后,再以较低的佣金租赁原来的土地来耕种。

不论哪一种兼并方法,是非法暴力还是**,亦或是故意避税。都与权力息息相关,只要能走通权力,就能达到避税的目的。所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都会发生,都会随着时间不断进行。

如此也就会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也会造成许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之人,必然给国家安定带来巨大隐患。

一个朝代在终结之时,往往土地兼并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明末之税收,一年只能收到四百多万两,严重的土地兼并便是最大的症结。

内忧外患的原因也与土地兼并有这密切的关系。闯王李自成的口号也不过就是“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宣传的政策也就是“均田地免赋税”。有那么多人拿着兵器跟随李自成攻入北京,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问题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朝代更迭,并非谁打得过谁,谁又打不过谁。其实是一个时代社会的整体原因。

历朝历代,土地兼并发展到一定地步,一定带来社会的动乱,也就带来了国家的更替。此乃朝代更迭的主要内部因素。吃饱穿暖的人民是不可能拿刀造反的,相反还会更加原因保家卫国,保卫自己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社会工业化以后,人民的生产不再依附着耕种的土地,这种情况也就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变相的土地兼并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其实百姓所追求的一切,不过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再追求一点为人的尊严。这些也就不再多叙。

“伯纪,此番回沧州,我想在沧州建立一个讲武学堂。”如今郑智脑袋一刻不得闲,即便是在马上摇头晃脑赶路,也是在盘算着许多事情。

“这讲武学堂是。。。”李纲当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虽然顾名思义也能懂得这个东西是什么,却是也想不出到底这讲武学堂要讲些什么。

“自然是讲战阵之事,如今沧州有五万大军,领兵之人参差不齐,便是要集体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大概分为几方面,一是基础训练之法,二是地图作业与行军之法,三是战术制定之法,四是临战指挥之法,五是后勤保障之法。还要建立参谋部,参谋者,参军谋划也。不论是大战略上,还是具体作战的战术上,皆是参谋之事。”郑智大概解释了一下,显然心中也想得极为透彻了,所以此时才说出来。

李纲听言,内心极为震动,开口说道:“相公,古往今来,唯有相公能把战阵之事归纳得这般简明扼要,此五法,开了战阵理论之先河。”

中国人对于打仗,其实早已研究得极为透彻,理论也极为详尽。更有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但是这些理论都太过零散,而且还颇为高大上,非要有悟性的读书人才能较为透彻的理解,其实并不利于对各个阶层的军将进行有效教育。郑智所做的便是把这些东西进行简化阐述与系统归纳,让各个阶层的军将都能懂,都有一个具体执行的标准。

这也是后世对于士兵与军官培训的科学办法。郑智便是要在这个时代对各级军官进行有效的普遍培训教育。

让战争变得更加可控,军事计划能更好的执行,战术目的能刚好的达成。步兵什么时候该上,骑兵什么时候该冲,一切都在应有的制度里,不论战局之中多么小的一个环节,皆在这种合理的制度之中。

而非派兵布阵之后,听鼓就冲,鸣金就撤。两军若是实力相当,胜负便有些听天由命的味道了。

小规模的战役如此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大规模的战役,麾下几万人马,这种指挥模式,实在太过落后。大胜利往往就是无数个小胜利聚集起来的,郑智便要把那些小胜利的胜率提到最高,自然就提高了大战役的胜率。

郑智听得李纲夸奖,点点头道:“伯纪,到沧州之后,此事还需你多辛苦一番,选个好地方把这学堂衙门先建立起来。”

“相公放心就是,只要相公把要求提出来,我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学堂衙门给你建好。”李纲极为聪慧,便是郑智稍微一解释,李纲心中已然知道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郑智忽然还想起了一人,开口喊道:“吴用呢?把吴用找过来。”

牛大打马回头便去寻吴用,寻得良久,终于在队伍后面寻到趴在一辆平板车上的吴用。道路虽然平整,却是也有颠簸,每一个颠簸都能疼得吴用龇牙咧嘴。

“学究,相公唤你。”牛大打马上前说道。

吴用听言,面色一喜,忙道:“快快,把我马车的缰绳给牛都头。”

牛大如今也是亲兵都的副都头,与岳飞是一个等级,也算是牛大的荣幸了。

头前拉马的士卒连忙把缰绳递给牛大,牛大接过缰绳,夹起马腹便往前走。

平板车忽然加速,疼得吴用嘴角一歪,却是还听吴用说道:“牛都头,再快些,免得相公等急了。”

牛大闻言,连夹两下马腹,马匹纯良,迈腿就奔。身后的平板车也飞奔起来。

待到头前,吴用强撑着支起上半身,抬头就要拜见。

郑智摆摆手道:“趴着吧,一个月内是起不得身子的,养好了再说。”

吴用也不矫情,趴下之后恭敬说道:“不知相公唤学生来所为何事?”

郑智看了看吴用,开口说道:“某准备组建一个新衙门,叫做参谋衙门,参军之事,参军之谋。你当此衙门副主官,便唤作副参谋长,如何?”

说白了这个参谋衙门与军师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是比军师的差事多了许多,便是绘制地图也是参谋的事情。这个衙门不仅需要军师,还要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甚至以后传达命令的事情也是参谋衙门的差事。

郑智让吴用来做副参谋长,这正参谋长自然就是朱武了。朱武跟随郑智几年,兢兢业业,虽然不如吴用心思敏捷,但是朱武胜在稳妥。不论什么部门,主官永远是要选稳妥之人的。

吴用听言大喜,连忙又撑起上身,开口说道:“拜谢相公不弃,学生一定把差事做好,再也不会有丝毫差池。”

吴用担心了一路,便是怕郑智因为自己逾越下令之事有所疏远,如今郑智这个安排,倒是打消了吴用的担忧。参军之事,参军之谋两句话吴用自然是听懂了。这个衙门的权职吴用也就能猜个大概,能做这个衙门的副主官,吴用的地位显而易见。

“甚好,你便每日跟在某身边,许多事请还要教给你知晓,这副参谋长可不是那么好做的。”郑智又道,要教的事情还真不少,首先便是要把一套固定的程序制定好,还有这些参谋要做的事情当真是要郑智手把手来教。便是制图一项,虽然不算多么复杂,但是想要教会几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多谢相公,多谢相公,学生一定竭尽全力学习,不负相公所望。”吴用面色大喜,就怕郑智不带着自己,就怕郑智不教自己。只要郑智原因在自己身上花费功夫,也就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

吴用在真正见识了郑智手段之后,心思似乎越发坚定起来,认定郑智就是自己这个山野学究的未来。吴用也极为享受在郑智身边这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若是不受郑智待见了,吴用当真不知还有什么是自己能去做的,这辈子的追求也就化为了泡影,更不谈人生意义之类。

“牛大,把吴用的马车牵过来一点。”郑智吩咐道。

牛大自然照办,大军还在前行,郑智已经开口教授了:“行军无事,某便与你说一些战阵之事,先问问你,如何才能快速知晓一个陌生地方的整体地形?”

“学生以为,若想快速知晓地形,斥候乃最佳手段,多派斥候打探,可知地形。”吴用答道,心中却又疑惑,便是这郑相公似乎把自己当成一个门外汉来教了。

却是吴用不知,郑智随后的话语,自然而然就引出了军事地形图。带有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实在太过重要。也是郑智最想先教授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