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六百一十九章:乱世用重典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六百一十九章:乱世用重典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三喜、祝国兵等等十八位军官留在伊阳县,他们从七百多乡勇中选了一百在这一次战斗中立下战功的乡勇提拔为辅兵。

给予他们每月八斗米、一两五钱银子的待遇一同留下。

这些乡勇都高高兴兴选择成为辅兵,根本不怕驻守伊阳县城,因为他们参加了伊阳解围战,发现面对的流寇简直不堪一击。

据说马上他们就会得到犀利的滑膛枪装备,人人都认为再次对阵流寇更加会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主动要求留在伊阳的乡勇们无后顾之忧,他们家眷已经南下去了交趾省,家里都有一个以上男丁。

他们当兵挣的钱粮可以让家人领取,能够替一贫如洗的家庭挣到可观的粮饷,让家人能够早日住上砖瓦房,乡勇们当然不遗余力。

这是大多数汉人的美德,为了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太多汉子乐意无怨无悔的付出,为了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也敢于冒风险。

许四九带着迁徙的队伍东归,浩浩荡荡绵延十几里,一路上来投奔的难民不计其数。

如此庞大的队伍可不是哪一股山贼可以觊觎,大多数剪径的强盗都放弃山寨逃得远远地,有许多老百姓得以聚集到队伍里。

兵荒马乱的乱世,一家一户逃难都需要好运气才能够走得远。

因为密林山岗往往都会有三五一群的强盗,逃难的老百姓变成路边的尸体已经算幸运,成为强盗们锅里的肉汤也屡见不鲜。

黄家人马带着乡勇分头清理有可能阻碍难民到达官道的盗匪盘踞地,出击准确,得手容易。

因为有太多在路上吃了亏,被匪类杀了亲人抢了救命粮食的难民主动带着人马去剿寇。

啸聚山林的土匪属于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值一提,装备差劲,匪首根本没有对抗正规军的经验。

黄家军官以燧发枪精准射击进行斩首行动,每一次只要在一百步距离把匪首一枪毙命,从众立刻星鸟兽散。

太多流民来到官道汇集起来,人数众多之时小规模盗匪可不敢觊觎。

但是流民根本没有纪律性,偷盗、互相抢夺食物,甚至合伙杀别人家的女人、孩子下锅这样灭绝人性的恶事都会发生。

所有的人间丑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原因就是没有粮食。

黄胜的提前布局就是为了大量获取粮食,面对嗷嗷待哺的饥民之时只有粮食才有说服力,说得天花乱坠又不能当饭吃,哪个流民会饿着肚子听你说教?

黄胜不压价购买广南国的大米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种植水稻的附加值,增加广南国出口粮食的积极性。

被流寇祸害的中原,官兵大规模来剿寇又增加了粮食供应的压力,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朝廷根本失了章法。

朝廷面对流民根本无法取舍,这些人刚刚出来逃难时是良民,但是眼睁睁瞧着家中亲人不断饿死,甚至是被他人袭击后吃了。

诸多不平和愤怒积压在胸口,略微被居心叵测的贼子一蛊惑,良民渐渐地就转换成了暴民。

由于粮食太少,人太多,最后连官兵都开始饿肚子,有组织有武力的集团怎么可能让自己饿死,人性被泯灭,屠杀开始蔓延,善良的老百姓只剩下死路一条。

综上所述,粮食才是解开这个死结的唯一要素。

跟着黄家走的中原老百姓无疑是幸运儿,黄胜保证能够保证他们的温饱。

喧闹的官道上,胳膊上别着袖标的乡勇拿着木杆长枪维持秩序,三千独轮车和一些牛车、马车上都是老幼妇孺。

集体的感染力无与伦比,这些刚刚吃了几天饱饭的老百姓已经不再彷徨,他们敬畏权力服从安排,移民大军井然有序。

乱世用重典,难民队伍里也曾经出现过几个青皮、混混之流依旧欺男霸女。

黄家私兵最讨厌这些人渣,经过鼓励群众举报,几个流氓团伙被搜捕,晚上宿营时召开宣判大会,十几颗青皮的头颅被挑在长长木杆上示众。

所有的良民拍手称快,所有宵小都被震慑,大家都终于知道“战神”不仅仅有菩萨心肠,他还有霹雳手段。

王老实带着家人也在一望无际的移民队伍里,他家的人口少了一个,那是二小主动要求留在伊阳当乡勇。

这个王二小从小就不认王老实省心,好勇斗狠喜欢惹事,王老实认为让这个儿子跟着“战神”家丁学一些本事,守一些规矩是个大好事。

王老实气色好了许多,每天能够吃三顿还有一顿干的,这可比他在老家时的太平年景也差不离,他实在想不到逃难时还有这样的好事。

本庄人李壮家的大儿子李大小也留在伊阳当乡勇,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了琼崖郡王的人,一家子也是越走越轻快。

“李家兄弟,老哥我要谢谢你啊,如果不是你老是讲南国公诸般的好处,我还不敢带着一家子逃出来呢。如今这样的荒年景每天居然能吃三顿,以前想都不敢想。”

“老哥,那是琼崖郡王,是王爷,前几天我就说过了,朝廷知道南国公乐善好施已经封王了。”

“瞧我这记性,‘战神’老人家是王爷,是个人世间最好的王爷。”

正好一个宣传队叫做秦淮的辅兵听见了两人的对话,笑道:“咱们的王爷可不是老人家,他威猛着呢,一招就打死建奴的一个叫做阿敏王爷。”

这个二十四岁的读书人是海州人,没有功名是个童生,黄家在海州大量招募劳工也给了优厚的条件吸纳读书人。

文文弱弱的秦淮经过三个月培训成为了拿一两五钱银子八斗米一个月的宣传队辅兵。他一直跟随着许四九在中原大地进行宣传,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日子他看在眼里了。

由于亲眼看见成千上万的饥民被救出来,本来秦淮只不过是为了挣粮饷而工作,现如今他的态度每天都在转变,他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工作,早就放下读书人的臭架子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