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阳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阳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四九郑重告知所有军民官吏,“战神”会以血还血,不会让刽子手逍遥法外。X

老百姓的亲人被流寇或者官兵屠杀,只要把那些行凶之人记住,早晚有一天“战神”的人马会帮大家报仇雪恨。

如果行凶的是官兵,哪怕他们是哪一位总兵官的家丁,“战神”也会为老百姓出头,如果总兵官不交出行凶的家丁,那就连总兵官一起杀。

黄家人很嚣张,他们人人内心强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黄家体系数百万军民。

黄家人人相信如果真的惹火了家主,只要派来黄家私兵三五个千总人马,无论哪股作恶的匪兵或者官军,保证让他们飞灰湮灭。

义正言辞的警告,彰显了“战神”怜惜弱势人群的拳拳之心,老百姓都听得心里热乎乎的,觉得有了主心骨,连李中正和金知县以及一帮伊阳县官吏都觉得心里舒坦。

许四九他们以血淋淋的行动清算流寇罪行,让所有的军民、官吏都知道了不能从贼。

如果担心过不下去可以跟着“战神”家丁走,保证人人有活路,去了南方还会分到良田耕种,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许多老百姓收拾起破破烂烂的家当准备跟随黄家人南下,他们还很虚弱,但是眼睛里已经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

金知县这几日也跟着许四九他们忙前忙后,他此时在伊阳县官威日盛,军民官吏都认为是县尊救了大伙儿,对他礼敬有加。

数万老百姓聚集需要的粮食太多,伊阳补给困难,不是久留之地,郭三喜等准备护送老百姓撤离。

“战神”家丁的战斗力已经让这里所有的军民、官吏折服。

黄家每天给所有难民吃三顿使得失去家园和粮食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极度缺粮的流民队伍里,一个黑饼子就能够换一个少女的初夜,一个炊饼的争夺会引发血案,导致多人丧命,衡量粮食的价值已经不可以用一石几两银子计算。

黄家大张旗鼓让数万老百姓吃三餐,付出的银钱应该属于天文数字,老百姓亲眼所见,当然人人相信“战神”收留他们的诚意。

第五天,郭三喜、许四九辞别李中正和伊阳官吏准备东归,连从流寇手里抢出被裹挟的老百姓一万五千人,队伍的人口达到三万五千,计有七八千户。

这是因为伊阳县城外放粥的消息散布出去了,许多四乡八壤躲过兵灾的老百姓往这里聚集。

城里也有许多逃进去避难的老百姓被毁了家园活不下去了,他们也选择背井离乡投奔琼崖郡王。

朝廷已经派出使臣册封南国公琼崖郡王的消息还是李中正这个在乡京官告诉许四九、郭三喜他们的。

虽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黄家私兵还是兴奋不已,连那些刚刚加入的乡勇都与有荣焉。

伊阳城差一点落入贼手,军民、官吏心有余悸,老百姓可以选择背井离乡跟着“战神”走,官吏可不能这样做。

大明的法度,每一位官吏所在的城池就是他们必守之土,哪怕没有战斗力也不许逃跑。

原本的历史上,曾经出任辽东经略的高第已经赋闲回到家乡滦州。

他运气太差,己巳之乱之时,后金大军攻打滦州,高第的气节远远不如孙承宗居然拖家带口逃跑了,后来朝廷秋后算账逮拿高第下狱,差一点要了他的老命,仕途理所当然被断送。

李中正已经决定带着直系家眷去京师复职,这个离开险地的理由无可指责,他号召族人跟随许四九他们南迁。

常省身也见到了流寇攻城的凶险,主动要求追随黄家人,唯有金知县无法脱身,他跟随郭三喜打了一仗,亲眼见识了“战神”麾下的骁勇,请求郭三喜留在伊阳任职。

金知县的命运改变了,由弃城逃跑的犯官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变成了守土有功的能臣,但是他头脑清醒,如果不能离开战火无处不在的河南,躲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要保命才能够保得住官位,如何才能做到?唯有拥有强军。眼前就有闻名天下的“战神”家丁在此,他当然不能失之交臂。

金知县提出会以军功请求朝廷委任郭三喜担任伊阳县守备,并且表态一定会想方设法募集钱粮来养兵,他甚至拿出自己的私产五千两银子作为募兵的前期军饷请求郭三喜留下。

看来这位文官老爷看开了不少,知道了舍财保命才是上上策。金知县信心满满,认为只要伊阳县愿意出钱粮,朝廷一定批准设立守备团练。

朝廷由于流民四起因势利导,提倡各州府编练乡勇,金知县所请符合大势所趋。

后来在崇祯十年、十二年朝廷除了加派辽饷又多增收了剿饷、练饷。为此老百姓的负担加重了不少,更加导致自耕农破产。

李中正虽然决定去京师,可是伊阳城中有太多不愿意离乡背井的父老,他也竭力挽留郭三喜,并且表态去京师一定竭尽全力保举郭三喜成为从四品守备武官。

这一次在伊阳城斩杀流寇三千余,明正典刑有名有姓的大匪首之一冲天柱,李中正和金知县联名保举已经是从五品的武官郭三喜连升两级成为一个地方守备不成问题。

朝廷会乐见其成,这些地方军完全是当地供给粮饷,朝廷不用出银子,缺少兵马时还可以命令地方军协助营兵剿寇。

许四九和郭三喜、祝国兵等等十几位军官商议后决定留下百十人在伊阳训练乡勇。

他们分析,差一点遭受灭顶之灾的伊阳老百姓一定懂得了有武力才能够自保的道理,训练他们战斗技能肯定不会遭遇抵触情绪,况且黄家会再次运粮食、装备来这里。

人人不怕苦心甘情愿接受训练,假以时日成为守备武官的郭三喜训练出一两千敢战的人马应该没问题。

以伊阳为据点有可以广收附近几十里方圆的流民,因为这片地区几乎被流寇打烂了,应该还会有太多得到消息的老百姓来伊阳县投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