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汉族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汉族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现在就是选择海南岛彻彻底底改造,积累了经验再一步步蚕食沿海地区,要确保吃下就能够消化掉,消化不良造成呕吐就不雅矣!

海南岛中部山区闭塞得很,黎人难以得到食盐,价格高得离谱,甚至十几斤盐可以换一头猪甚至一头牛犊。

黄家小礼物就是黎人珍惜的食盐,有了如此厚礼引路和他们相处当然容易许多。

当然也不是无原则的委曲求全,必要时秀一秀武力值还是可以的!

发现有冥顽不灵的异族小头人统统抓捕和大明官老爷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胆敢武力对抗黄家人马,杀无赦。

这就是两面外交政策,一手拿盐巴一手拿燧发膛线枪恩威并举。

黄家私兵需要尽快梳理出中部山区的黎族大头人,先礼后兵,摸清他们的实力区别对待,等家主大军云集只要胆敢不服从汉化和黄家管理的大头人,统统剿灭之。

黄东山做群众工作是得了黄胜真传的弟子,平时黄胜就把**如何对付地主老财的那一套教会了黄东山。

拉仇恨刻意制造阶级仇是对付那些土霸王黎族的什么峒主、弓主的最好手段,对付苗族、回族的头人也是简单有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不肯妥协的部落头人,说明他们认为自己有本钱一战。

他们的本钱未必来源于他的智慧,而是源于他们的血腥统治,看看朝鲜的金家想必大家能够有所体会。

这些头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伤天害理之事不会干得少,早晚会被觉醒的农奴撕成碎片。

黄东山以高薪为诱饵招募大量深山老林里的异民族劳力出山跟汉人移民和海南岛居民一起劳作。

由黄家火枪手和乡勇配合通语言的海南岛土著汉人进行谆谆诱导,给予一起劳作的异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热情的给予他们帮助,不歧视他们称呼他们老乡。

老乡,多么有杀伤力!网上调侃“不怕鬼子机关枪,就怕某党喊老乡。”

由此可见政治诱惑力比武力更加可怕,黄胜是经历丰富的成年人,从小耳濡目染太懂其中奥妙。

在家乡捐资助学的刘文彩都会被污蔑成教科书里恶霸地主的四大典型人物之一就可见一斑,不知那些在文采中学成才的人良心会不会受到谴责。炮制收租院愚弄了几亿中国人的那些人死后会安息吗?

黄家私兵诱惑异族壮劳力说出自己或者家人曾经遭受的不幸或者不公正待遇,黄家再给这些真人真事艺术加工,要搞臭一个目光短浅的土生土长在深山里的土包子酋长简直太小儿科。

以后会出现一个个黎族、苗族、回族贫苦老百姓组建的诉苦演讲报告团。

他们走村穿寨鼓动更多贫苦农奴来诉苦,拉起更大的仇恨,然后把一个个什么罪大恶极的峒主、弓主、寨主拉出来交给他们曾经的农奴批斗。

最后黄家私兵和汉民都不会杀任何一个被批斗的头领,而是暗地里操控农奴群情激奋,最后自己一拥而上把他们曾经的领主活活打死。

办法很恶毒,绝对能够万劫不复死后不得超生,但是经过国朝几十年实践证明,效果杠杠的!

双手沾染了头领鲜血的黎族、苗族、回族农奴从今往后只能跟着黄家一条道走到黑也!

黄东山现在是老好人,只收集证据引而不发,等大部队上岛再定点清除结寨自保的所有异族头领,经过大清洗可以让海南岛率先实现民族大融合,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千年大计。

所谓的给劳力们开出的高薪在黄家体系不值一提,管吃管住一个壮劳力不过五六钱银子而已,可是对于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山民简直如同在掘金。

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衣食,可以买到平价的粮食和盐巴,并且得到了尊重,大部分山民都渴望留下永远为黄家工作,许多人主动带上他们的女人来吃好饭、吃饱饭挣三钱银子。

这些女人身体健康,光着脚可以在满是碎石的山地间奔跑,但是太吓人,一个个脸上花五花六满是刺青,身上也不例外,也不知道这些黎人是什么审美标准,把女人弄得如同鬼魅般为美。

开出简易道路不复杂,但是黎人要做到很困难,主要是没有工具。

首先他们连铁都很少根本没有钢,没有钢铁家伙事如何在满是巨石的山间开路?

黄家人马还是组织黎人干这些苦力,但是武装了他们,给了大量钢钎、镐头,遇到巨石拦路,黄家工程兵就露一手,轰天巨响,巨石崩塌,黎人一个个敬若神明。

不服王化十有**因为闭塞,几十万人进行修路大会战,闭塞的黎区修通了出山的道路,贫苦的农奴们见到了外面的世界,以部落头人的高压和愚民手段实施的统治就会土崩瓦解。

黄家会组织教师去教大家汉语,把山里的壮劳力用充满诱惑力的报酬雇佣出来,一边劳动一边教他们汉语、汉字潜移默化影响他们。

用不了多久,得到更好生活的山民就会融入汉族大家庭,有少量顽固分子无伤大雅,送去“华夏岛”劳动改造一辈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拒绝改造只能毫不留情斩杀。

黄家已经仁至义尽,为了不给子孙留下隐患,强迫民族大融合势在必行,有时候以杀止杀也不得已而为之。

郭怀一海盗劫掠广东沿海夺取海南岛,两广总督难逃其咎,崇祯皇帝下旨逮拿入锦衣卫诏狱,抓人的同时还得派人接管烂摊子啊!

本来这个封疆大吏的位置出缺不知道多少人会去钻营,如今奇怪了,根本无人问津。因为贪贪墨的银子也得有命去花啊!

前车之鉴,上一任两广总督还在诏狱关着呢,家属已经不知道打点了多少银子扔进了这个官场无底洞,结果能不能留下脑袋都不好说。

太多有资格的大臣得知自己有可能被皇上瞧上了连忙先上奏疏告假,或者为谁丁忧或者积劳成疾等等,理由不一而足。

大明朝廷到处漏风,再加上许多大事要内阁合议,阁臣十几位加上司礼监内臣七八个。

因此最后谁泄密都无从查询,朝廷的重要决策往往还没有实施,满朝文武就有一大半知道了,甚至敌国后金也会在十几天后得知。

想励精图治的年轻皇帝郁闷无比,眼睁睁到了五月底,两广总督出缺半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大臣出任。

为什么刚刚决定委派大员出任两广总督,这位大人就会有了情况不能成行?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笔趣阁:. 手机版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