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九十七章 刘二祖败亡,如何定夺

南宋英豪传 第九十七章 刘二祖败亡,如何定夺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九成觉得西进的时机不错,但形势变化得很快,出乎意料的快,这使红巾军出动的时间显得稍晚了一些。

按照开战以来正常的预计,刘二祖还能支撑,甚至是不一定会失败。

但仗打到关键时刻,投附的弊端便显现出来。

夏全所部被迂回绕袭的郭阿邻所部金军击败,或者说夏全的部队未尽全力、没有死战,更为准确。

夏全败退,刘二祖所构筑的防御圈便被突破,郭阿邻率部从侧后猛击,又击溃了石珪的军队,使防御圈陷于分崩。

夏全、石珪两支义军败阵,时全、时青所部义军慌忙急撤,一下子使金军能够对刘二祖进行直接打击。

刘二祖前后受敌,形势骤然危急。虽然全力防御,并步步收缩,但已经无法挽回败局。

巨蒙四堌相继续失守,马耳山砦也为金军所破,刘二祖所部损失惨重,只能退守最后的据点——大沫堌。

仆散安贞趁胜追击,并不给刘二祖喘息调整的机会。

完颜没烈攻大沫堌北门,宿州提控夹谷石里哥从南进攻,另一支金军攻打水寨,三面猛攻。

战至第二天黄昏,金军攻破北门和水寨,杀入大沫堌,刘二祖力战而亡,参谋官崔天佑被俘。但其女刘莹莹已在前一天晚上,由李思温、程福率百人保护,从山间小道逃脱而出。

尽管刘二祖败亡,但刘二祖所部的残军继续固守大小峻角子山,并迎到了刘莹莹,继续抵抗。

仆散安贞派兵继续追击,相继攻占大小峻角子山。刘莹莹虽然战败,但撤退得快,山地又是义军比较适应的地形,得以保存数千人马。

其时,仆散安贞已经得到了青州被攻占的消息。

一方面是他正集中力量攻打刘二祖,很难抽调人马;另一方面,青州陷落的速度太快,短短三四天的工夫啊!

按照当时的集结兵力、准备物资,再加上赶路的时间,根本来不及。

所以,仆散安贞尽管击败并杀死了刘二祖,心中却并没有太大的喜悦。

现在山东的形势已经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还是那个斩草不能除根的老问题。

看吧,杨安儿死了,可刘二祖、李全还蹦跶得欢,又有红巾军的崛起;刘二祖被打败了,可青州又失,李全也咸鱼翻身。

用不了多长时间,红袄军又会复燃。即便是刘二祖所部,二号人物霍仪还在,其女刘莹莹也逃脱,残兵再聚,也是很快会再卷土重来吧?

仆散安贞心中有些悲哀,但也决定吸取点教训,不给泰安红袄军喘息之机,继续南下猛攻。

而继续穷追猛攻的代价,便是暂时放任李全于不顾,只调郭仲元所部进驻淄州,以确保济南东大门的安全。

仆散安贞为弥补战损,以及调走郭仲元的空缺,下令徐州界都提控纥石烈桓端率出战,从西、北两个方向对红袄军展开进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敏、阎通率领的红巾军由穆陵关西进,入沂源,设堡立寨以为中继,再向青石关挺进。

从时间上看,西进是晚了点。但幸运的是,仆散安贞并没有理会青州和李全,反而是南下进攻。

这算是阴差阳错,也算是孟九成的运气爆棚。西进部队进展顺利,青石关很快占领,并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

等孟九成得到了各方的确切情报,加以分析判断后,演变出了以后的战局。

霍仪恐怕没有机会接过刘二祖的接力棒,率领泰安红袄军的残部再度壮大,喧赫一时了。

其他投附刘二祖的义军也凶多吉少,石珪、夏全、时青之流将会再度降金,彭义斌等义军何去何从,倒还不好揣测。

不管怎么样,红巾军和李全所部暂时不会有强敌来攻。而红巾军比李全还要安全,调到淄州的郭仲元有很大可能会与李全所部作战。

孟九成不知道是该暗自庆幸,还是为其他义军担心。这种局面对他来说是有利的,给了他发展稳固的时间;但反过来看,其他义军纷纷失败,金军便有可能从南面威胁根据地。

当然,现在就担心根据地的南面防御,还是过早了。毕竟彭义斌、郝定、裴渊、杨德广等义军还占着沂州、邳州等地,有相当大的缓冲空间。

好吧,就算是未雨绸缪,提前布置总没有错。

孟九成与部属商议了一番,先行调动散处于莒州、帮助百姓春耕的部队,向莒南县集中。等到帮助彭义斌攻打邳州的炮兵部队返回,便合军一处,防范沂州被金军攻占。

把部队调到莒南县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明年宋金开战后,红巾军将要在淮西参与作战,算是为新投靠的东家(南宋)卖力地干上一把。

顾好自家虽然主要,孟九成也没忘了再帮其他义军一把,特别是彭义斌,绝不同于石珪、夏全等反复小人。

诸事安排妥当,孟九成和杨妙真才带领亲卫返回胶州。作为根据地的中心,胶州距各地距离都差不多,通讯比较快捷。且胶州临近青岛,既能去玩耍,还能指导海贸的发展。

而莱州固然比胶州大,房屋也多,又挨近海边,孟九成为了反应迅速,也只好把它作为备用办公地点。

选择胶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青岛要建立军港区,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前湾港和董家口港。还有一个军港区则是在烟台,将直面辽东。

海军哪,海军!这可是孟九成急切期盼,做梦都想着尽快拥有的兵种。

所以,回到胶州稍事休息之后,孟九成便和杨妙真赶赴青岛,指导海军的扩充训练。

皎洁的月光装饰着夜空,象无边无际的透明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闪闪烁烁,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孟九成半倚在椅中,独自在院中,眼睛似闭非闭,沉静地对着夜空。他似乎是睡着了,又似乎在久久沉思。

杨妙真缓步走来,将大氅给丈夫盖在身上,一抬头,却发现孟九成已经睁开了眼睛,正含笑望着自己。

“孟郎——”杨妙真笑了笑,坐下来,停顿了一下,说道:“独自一人在想什么?是赶路累了,还是担心别的事情?”

孟九成又看了一眼夜空,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微笑着说道:“到了新地方,总有些不适,倒不是有什么担心。嗯,水师估计还要几天才能回来,明天且陪你在青岛城中逛一逛,后天再去崂山,放松下心情!”

杨妙真点了点头,说道:“孟郎每每苦思冥想,总是皱着眉头,似乎有难解之惑,奴家却又无从相帮,着实于心难安。”

“我是胡思乱想,娘子却不必在意。”孟九成轻轻叹了口气,心是心非地说道。

穿越者是孤独的,这句话一点没错,但孟九成却不能对任何人说。

接着他又笑道:“有娘子陪在我身旁,我的心便能宁静无波,你又何必于心难安?说实话,娘子随我在外奔波征战,这劳累疲惫,于心难安的应该是我呀!”

杨妙真摇了摇头,说道:“孟郎也不必如此想,奴家自小练武,后来也是习惯征杀生活的,可不是那弱女子,也享不了那清静的福。”

孟九成微微颌首,十分赞同。历史上的杨妙真可谓是个传奇,嫁给自己,倒是减了很多表现的机会。

“我倒是想享清静的福,过些太平的日子。”孟九成苦笑了一下,幽然说道:“有娘子陪着说笑,不用再时时担心战争。或者,十几艘海船,上千部属,到那海外去找一安乐之地,占地称王……”

憧憬着,一瞬间,孟九成又想得入神,象是神游物外。

杨妙真看了丈夫一眼,张了张嘴,到底没打扰他,而是静静地等待。

好半天,孟九成才收回思绪,自失地一笑。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了总体的大战略不是坏事,但更多的心思还是得花在目前。

“孟郎,刘二祖败亡,刘家小姐和李思温退入山区,他们会不会前来投附呢?”杨妙真见孟九成回过神儿来,便开口问道:“你若是接纳,也该有个章程。毕竟,以后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有了固定章程,也就好处理了。”

哼,哼。孟九成突然冷笑两声,问道:“投附?刘二祖败就败在投附上,声势虽大,却不能团结一心,只顾保存实力。”

杨妙真沉吟了一下,说道:“难道都要拒绝,这恐怕也不是好办法。”

孟九成对此还真是颇为苦恼,按他的意思,不管谁来,就是合军。

将领嘛,就象杨妙真的部下阎通、王仙等人那样,学习培训后,如果是那块料,再统兵作战。

士兵也要打散安插,使其不能抱团,形成不了山头。也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将领挟兵反叛的可能。

试想,周围都不是自己的旧部,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他要反叛或投降,还担心被部属拿下呢!

可这样做,谁会来呢?那些义军首领,肯失去自己的权力,失去自己招集的部属,肯屈居于孟九成之下吗?

孟九成要的可是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令行禁止的强军,只做个武林盟主似的首领,用处并不大。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妻子听,杨妙真觉得很有道理,可也觉得这样一来,等于是关闭了收拢他军的大门。

“条件是不是可以放宽一点,整编改动的时间也长一些。”杨妙真也没想好,说得挺慢,“或者,用高官厚禄养着那些军官,再慢慢把他们的兵收拢过来。”

孟九成轻轻颌首,说道:“娘子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不光是其他义军的投附,日后还会有金军的投降。无论如何,是该早作打算,定下具体的章程。”

“孟郎也不必殚心竭虑,手下文武兼备,召集大家商议,总会有办法的。”杨妙真捋了下耳际的头发,笑着宽慰道:“好了,晚上凉,早些回房安歇吧!养足精神,明天还要陪奴家闲逛呢!”

“好,听娘子的。”孟九成懒懒地伸出手,笑着看着妻子。

杨妙真抿嘴一笑,伸手相握,一用力,将孟九成拉了起来。

……………

山谷中,篝火点点。

刘莹莹坐在火堆前,火光映得她脸上忽明忽暗。她紧锁着眉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思温巡视完了营地,走了回来,在刘莹莹对面坐下,缓缓说道:“大小姐,切不可灰心丧气。我军尚有数千,再立起旗号收拢,积聚上万人马也是可能。再向霍副帅靠拢,并联络其他义军,反攻金军,为大帅报仇雪恨。”

刘莹莹抬头看了李思温一眼,叹息道:“再战就能获胜?至于其他义军,胜时一拥而上,败时各自逃散,怕是指望不上。”

停顿了一下,刘莹莹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影,幽幽地说道:“当日在沂州,奴家与孟九成曾谈论过义军的一些利弊。孟九成就十分不喜欢投附,认为这就是联合作战,实质上却各为其主,难免有保存实力的想法。顺利时还看不出,逆境时恐怕会有反复,会造成大害。”

李思温重重叹了口气,说道:“让孟九成给说中了。要不是夏全、时青之流贪生怕死,引起全局崩坏,我军也不致有此惨败,大帅也不致——唉!”

刘莹莹眼睛里闪出晶光,低下头去,久久不语。

李思温正要说话,看见程福过来,赶忙招呼他坐下,开口问道:“消息打探得如此?”

程福说道:“金军并未入山,收兵回去了,不知要干什么?另外,据山民听往来的百姓传言,青州已被李全的红袄军所占,红巾军似乎占了青石关,闹得莱芜金军很是惊慌,出入城关,盘查得很是严密。”

李思温想了想,说道:“我军目前应该是在淄州、莱芜之间的博山地区,等于是处在两地金军的夹击之下,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面是济南,金军更是有重兵,难以相抗。”

程福点了点头,赞同李思温的判断,但他没有急于提出建议,而是望向刘莹莹,看她如何定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