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八十九章 缓冲时间,顺路巡察

南宋英豪传 第八十九章 缓冲时间,顺路巡察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阳正在当头,仆散安贞眯起了眼睛,眺望着前方的攻击队伍。

闪着火星的火药石弹在金军的攻击队列中弹跳、滚动,带来的是惊惶、恐惧的喊叫,以及队列的混乱。

这便是延时引信的一个作用,从打乱敌人队形来看,倒比触发引信更有效果。当然,触发引信连孟九成也没搞出呢!

“轰”、“轰”、“轰”……崩飞的石子和弹片给金军带来了伤亡,哀嚎、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郭阿邻恨恨地一跺脚,堌上的敌人居高临下,用抛石机进行轰击,杀伤力非同小可。

部队几番冲击之下,不仅伤亡很大,而且毫无进展。自从南调以来,郭阿邻参加过剿灭杨安儿的战斗,视义军为乌合之众,也只有对阵红巾军的两战后,轻敌之心才有所改观。

而征剿刘二祖,郭阿邻却没想到也会遭遇到类似的挫败。那种能爆炸的武器,实在是太令人心惊头痛了。

一个将领带着败兵退了下来,面带羞愧,低头而立,等着郭阿邻的雷霆怒火。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郭阿邻并没有发火,而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便是沉默无语。

好半晌,郭阿邻才开口说道:“敌人居高临下,占有地利,又有这样的犀利武器。如此进攻,难以奏效。大人已经传下命令,暂停正面进攻,准备从侧面迂回。”

“将军,卑职愿率一哨人马,由山岭而进。”这个将领赶忙躬身请缨。

郭阿邻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辛苦你了。本将率部在此佯攻,策应你的迂回。”

“卑职遵令。”将领躬身一礼,便去招集兵丁,先退出山垇,再寻路攀山。

太阳正在当空,郭阿邻把部队在正面摆开,继续牵制着坚守的义军,却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耐心等着迂回部队的消息。

……………

金军对刘二祖展开了进攻,限于当时的通信水平,孟九成对战局了解得并不及时。

即便了解得及时,按照当时的交通工具,部队的行进速度,也无法作出及时的增援。

所以,孟九成只能做出预防性的布署,确保刘二祖败后,根据地的西线能够继续稳固。

刘二祖必败,这是孟九成得出的结论。他所支援的火药石弹,乃至百多门松树炮,可能会给金军带来更大的损失,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结果。

彭义斌、夏全、时青、郝定等义军都投附刘二祖,但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保存实力、作战不积极的问题。

同时,如此多的投附,也使刘二祖变得树大招风,再加上他活动的区域是河南的门户,是确保山东西路的关键。金人把他作为打击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如果金军实力很强的话,红巾军比刘二祖更加受到关照。如果不是红巾军屡挫金军,显示出不可小觑的战力的话,也不可能争得这段难得的缓冲时间。

自古王业欲兴,必须要深根固本。

无论是汉太祖还是汉光武帝,都极为重视根基。

汉太祖虽然屡次失败,但靠着关中源源不断提供的兵员、粮草,最终还是击败了项羽;汉光武也是一样,靠着河内的根基,最终剪除了群雄……所以,没有根基就经不起失败。

尽管依靠着先知先觉,在山东动乱的时候趁机而起,并且屡次击败金军,但孟九成其实一直感觉如履薄冰。

每次战前他都忍不住想到,若是不幸战败,那就一无所有,几乎再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所以,孟九成反复提醒自己要沉得住气,千万别弄成个胜也忽焉,败则万劫不复的局面。

会下围棋的孟九成,当然知道什么是先中后,什么是后中先。在财力充盈前,收复大片的失地,养活太多的民众,实在是拖垮自己的愚蠢之策。

而且,孟九成绝对不希望红巾军成为象蒙军、金军那样的兽兵,靠劫掠和杀戮维持地方。

“金军是个纸老虎。”孟九成一边提醒自己沉住气,一边给自己打气加油。

从历史原来的轨迹看,金国的衰弱之势难以从根本扭转。

尽管战略收缩后,蒙军也屡受挫败,最后不得不假道宋国而灭金。但地盘只有河南,战略资源不足,即便能多支撑几年,最终也难逃亡国之运。

所以,山东东路先是被金国放弃,接着是河北,然后是山东西路,金国最后只能龟缩于河南。这是大势所趋,孟九成并不需要太过激进,只要稳固自身,那些地盘早晚会是他的。

风儿拂面,田野泛绿,在军民的共同劳作下,春耕顺利地结束了。

“孟郎,等收完这一季粮食,我军就能再度大举发动了吧?”杨妙真陪同孟九成前往潍州,因为李全要到潍州扫墓,也是两家首领进行会唔的一次机会。

孟九成沉吟了一下,点头道:“军粮应该能够保证,至于大举发动吗,还要看具体形势。”

占领区的农业生产可以预期会大大好转,曾经荒芜的田地也大多重新开垦种植,再有土豆这种高产作物的推广。如果按照正常的赋税来交,百姓们也能够家有余粮,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民用足,孟九成就可以把更多的粮食用来保证军队,也就确实有了战略进攻的底气和物资。

而时间对孟九成来说,依然很宝贵,很紧迫。

他要理顺各支抗金武装的关系,使他们能同心合力,协调行动;他要加强军备,扩充军队,与金军继续战斗,并且光复更大的地盘;他要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建立起更高的权威,以便推行自己的政策……

天空难得地是清水一般的澄清,风一吹,稻田里波浪起伏,发出“沙沙”的笑声。远处旱地里的土豆秧和蔬菜已经露出头来,绿绿的铺满了田垄。

李三多走在田地里,有一柄短杆锄在除着草。作为退伍的残疾军人,他被安置到了这个村子里,有了二十亩地,还是村中治安所的官长,另有一份薪水可拿。

而且,他可以不参加繁重的劳动,村里有人给他代耕代种。但他是一个倔强的男人,虽然只有一支手,却在学着单手劳动,还找人做了轻便的短杆锄、镢和锨,干些身所能及的活计。

十亩饷田,从明年起只收两成租税;十亩功田,则三十年全免。而今年,租税全免,自己应该衣食无忧,过上好曰子了。

李三多感到舒畅,目光一转,他又略皱了皱眉,紧走了几步,趟着水上了田垄,迎着一个挑着大木桶的女人走了过去。

这就是他的老婆,一个从某个金国官吏家解放出来的使唤丫头,叫做春,被军队配给了他。

春具有那种典型的北方女性的健壮,但在大户人家里受过打骂,变得有些胆小。

春挑着两个木桶,显得有些吃力。李三多迎上来,单手一抓,身子稍弯,已经把担子放到了自己肩上。他也不说话,直往前走。

“李,李郎。”春跟在身后,有些怯怯地叫了一声。

“嗯!”李三多很喜欢听这样的称呼,脸色稍缓和了一些,说道:“以后干些轻快的活儿。”

春轻轻应了一声,在田边两个人把从河边抓来的小鱼儿倒进了稻田里,并肩站在那里,看着水中的鱼儿四散游去。

“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的稻鱼共生系统,并不是孟九成的独创,其实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田鱼好吃啊,孟九成只是心血来潮地和民政官员说过这种劳作方式,却没想到真的在被逐渐推广开来。

“过年的时候就能吃了吧?”李三多不太确定地说了一句。

春点着头,说道:“能吃,能吃。”

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了过来,李三多愣了一下,举目眺望,然后整装向大道上走去。

现在的物资并不充裕,治安所并没有配发统一的服装,李三多则还穿着那身士兵的衣服,只不过胳膊上戴着一个红布袖箍,上面是黄色的“治安”两个字。

“敬礼!”李三多站在路旁,用独手敬礼,向奔驰而来的骑兵致敬。

“敬礼!”当先的骑兵队长见到一个老兵模样的人立在路旁,一个袖管空荡荡的,立刻露出钦佩之色,举手还礼,并向手下发出了命令。

一人,一队骑兵,保持着敬礼的姿势注目以向,擦肩而过。

李三多眼睛有些发潮,不知是否想起了以前那热血厮杀的曰子?或者这铿锵铁骑,又把他从恬适和安逸中牵回,又忆起了金戈铁马的岁月?

孟九成轻轻勒住马头,望着路旁这个伤残老兵,心中浮起了一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孟帅——”李三多的眼睛直了,敬礼的手有些颤抖。

孟九成翻身下马,马缰绳甩给亲卫,迈步走了过来,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样儿的,虽然退伍了,可还是有军人的精气神。”

“孟帅,您,那个——”李三多本来就不擅言谈,此时更是拙嘴笨腮。

孟九成倒不以为意,和蔼平易地问起了其他事情,就象唠家常似的。

李三多恭谨地一一作答,说话也渐渐流利起来。

“哦,那是你新娶的老婆?很能干的样子?让她过来,我又不吃人。”

一连串调侃似的话语出口,李三多的脸便红了起来,冲着春招了招手,见老婆畏畏缩缩,只好跑过去,把春硬拉了过来。

“快,快给孟帅行礼。还,还有夫人。”李三多催促着。

春扑通一声跪下,深深地叩下头,嘴里说得什么,孟九成也没听清。他笑着点了点头,冲着立在身旁的杨妙真努了努嘴。

“快起来吧!”杨妙真会意,上前扶了一把,随手摘下两个耳环放到春手中,笑道:“长得瘦了点,以后多吃饭。嗯,以后要好好过曰子,要相敬如宾。这是给你的,算是给你们成亲的贺礼吧!”

春受宠若惊,嘴唇翕动,捧着耳环连谢也说不出来了。

呵呵,孟九成微笑点头,又随便说了几句,才翻身上马,冲着李三多夫妻俩挥了挥手,扬鞭上路。

“是夫人亲送贺礼,这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哪!”李三多望着远去的一众人马,嘴里喃喃。

春已经把视线移到精致的耳环上,仿佛如做梦一般,目光呆滞。

情况还好,起码在李三多心中,自己的承诺全部兑现。

死有恤,残有养,后顾无忧,情绪也比较稳定。

孟九成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有些轻松之余也认识到要大规模征兵,至少还要等到下半年。

毕竟在占领的土地得到充分开发种植前,要支撑太多的脱产军队还是有困难。

“孟郎。”杨妙真把马头向这边靠了靠,笑道:“你把那些金国官吏府中的丫环官配给伤残退伍的兵士,可谓是乱点鸳鸯谱,但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孟九成抿嘴一笑,压低声音说道:“你听没听过这样一句话:感情是在床上睡出来的。”

这个时代的女人不管是买来的,还是未见一面的媒妁之言,只要成了亲,和男人上了床,不说以后是死心塌地吧,反正百分之九十九的会和这个男人安心过曰子。

感情呢,睡来睡去,也就有了,再添个娃娃,那就更深了。说什么自由恋爱,谈什么男女平等,那才是不合时宜,违背传统呢!

杨妙真轻轻摇了摇头,又若有所思地盯着孟九成。

“呵呵,这句话对咱俩不适合。”孟九成赶忙摆了摆手,讪笑道:“咱俩感情深着呢,你别想歪了啊!”

杨妙真哼了一声,说道:“花言巧语。”

嘿嘿,孟九成讪笑着,继续花言巧语,曲意讨好。

一路上,孟九成等人行进得并不慢,只在大的镇子稍做停留,小的村落则穿行而过。

但视察和考察却并不是走形式,孟九成通过观察路过之地的建设情况,以及民众的精神面貌,还有百姓对路过红巾军的态度,也能够得出比较接近真实的结论。

荒地的多少、道路状况、民众的脸色,以及姑娘们的反应,这些小的方面往往比长篇的夸夸其谈的报告更可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